书城历史人一生要知道的100件中国历史大事
14572300000027

第27章 党锢之祸

党锢之祸是桓帝、灵帝时期,统治集团的内部权势之争。东汉政权自和帝后长期被宦官外戚轮流把持,到桓、灵时期,社会矛盾日益突出,政治腐败黑暗,宦官专权也到达了顶峰。宦官集团把持朝政,谋取私利,排斥异己,陷害忠良,先后制造了两次党锢惨祸。反对宦官的官僚士大夫和太学生受到惩罚,本人以及亲属门生等或被逮捕,或被流放,或者禁锢终身不得做官。

东汉后期,官吏的任免权被宦官控制,正直的官僚士大夫在朝中不断遭受排挤和打击,而作为官吏后备军的太学生们更是感到仕途无望,于是官僚士大夫和太学生联合起来,形成反对宦官集团的社会政治力量。他们抨击时弊,品评人物,被称为“清议”。有识之士力图通过清议,反对宦官专权,挽救危机四伏的东汉统治。清议之风的盛行,造成很大的舆论影响。

153年,宦官赵忠的父亲去世,安葬时葬礼隆重超出常规,刚正严明的朱穆令手下挖掘坟墓,亲自检查,发现有玉匣、木偶等违规葬品。朱穆下令逮捕赵忠家属,赵忠反而向桓帝告状,诬陷朱穆。太学生刘陶等人愤愤不平,联名上书请愿,桓帝迫于舆论压力赦免了朱穆。162年,宦官徐璜等向平定羌人叛乱有功的皇甫规敲诈勒索,遭到拒绝。徐璜等反诬告皇甫规私吞军饷。皇甫规被桓帝罚服苦役,太学生张风等人和一些官员联合起来共同上书,使皇甫规获得赦免。这两次以太学生主体的反对宦官的斗争取得了胜利,他们的活动对当权的宦官形成巨大的压力。

反宦官斗争的领袖人物是李膺、陈蕃。李膺的名望最高,土人能和他结交就被誉为“登龙门”。李膺在任时,贪桩枉法的羊元群罢官归家,把官衙厕内精巧的装饰物都带了回来,李膺上书请求惩治他。羊元群买通宦官诬陷李膺,后有人求情才免了罪。桓帝末期,巫师张成与宦官关系密切,得知朝廷将颁布大赦令,便故意唆使儿子杀人,让更多的人相信他的神仙方术。当时李膺便逮捕了张成的儿子,但适逢大赦。李膺特别气愤,不顾赦令杀了张成的儿子。这样一来使心存报复的宦官找了极大的借口。宦官侯览等唆使张成的弟子诬告李膺串通太学生非议朝廷,扰乱社会秩序。在宦官的怂恿下,桓帝下令全国逮捕党人。李膺、王畅等二百多人被投入监狱。李膺有智有谋,受审时故意牵扯大批宦官子弟,宦官们害怕被牵连不敢深究。太尉陈蕃据理力争,结果被免官。外戚窦武是桓帝窦皇后的父亲,为人正派,不满宦官专权,进谏请求释放党人。迫于巨大压力,167年朝廷赦免党人,但他们只能各归故里,禁锢终身,不准入朝为官,这就是第一次党锢事件。桓帝袒护宦官集团,使社会更加黑暗,而正直的党人们却受到社会各阶层的称赞。党人范滂出狱回家,家乡人迎接他的车多达数千辆。

桓帝死后,灵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大将军窦武和太傅陈蕃辅政。他们起用李膺等被禁锢的党人,企图一举消灭宦官势力。宦官曹节等发动宫廷政变,劫持窦太后、挟制灵帝,窦武兵败自杀,陈蕃也被捕死于狱中。公卿百官中受陈、窦举荐的全部免官禁锢。169年,张俭揭发宦官的爪牙为非作歹,反被宦官倒打一耙,并乘机把上次禁锢过的党人牵连进去,李膺等一百多人被捕死于狱中。又过几年,曹鸾上书为党人诉冤,灵帝反而重申党禁,命令抓捕一切与党人有关的人,凡是党人门生、故吏、父子兄弟和亲属,皆免官禁锢,这是第二次党锢事件。直到黄巾起义爆发,灵帝被迫赦免了党人,党锢才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