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眼力:刘光启自述
14554200000013

第13章 杨维桢《梦游海棠城记》沉浮记

《梦游海棠城记》是元末著名书法家杨维祯的手书,现藏于天津博物馆。回想20世纪70年代对这件珍品征集的过程,仍然历历在目,我为自己经过努力使这件珍品入藏国家博物馆而感到欣慰。

70年代,我去南京艺术学院讲课,许多学者、美院的教授等都前来听课。南京博物院有我的几个学生,他们拿出一个手卷请我看,我一看是杨维桢的《梦游海棠城记》,我立刻想起在单位图书室曾经读过的汪士元著《麓云楼书画记》一书对此有记载。当时我不知道这件作品的真伪,但在脑子里留下了深刻印象。

回到天津不久,天津市成立了文物图书清理小组,我当时在那里工作。那些被查抄出来的东西分别放在财政局大库、昆明路大库等几个查抄点里,哪个点我都要去。有一天我去昆明路库,在那里看见有几位妇女正在卷一个手卷,由于她们不会卷画,手拿着手卷就和量布一样,用一只手攥着一头,底下堆一大堆。

我们搞鉴定的人,必有一双慧眼,我老远就看见那个手卷上有王文治的题字"杨铁崖先生梦游海棠城",因为光看前面有王文治的题字还不行,还要看手卷里写的是什么内容。我赶紧走过去,展开来看,是杨维桢的《梦游海棠城记》,立刻就联想起南京的那件。经过仔细辨别后,我脑子里就判断出南京的那件是假的,而这件是真的。我赶紧回到大理道文物处,开了一张支票给送了过去,就这样把这件杨维桢的《梦游海棠城记》买了回来。

那时我独自在津,家眷不在本市。回到我伍的小屋里,晚上拿出手卷来仔细端详,没错,就是真的,然后就归到了库房里。当时在大理道文物处内,整个四楼都是库房,由我和另外一个同志负责保管,里面存放的都是珍贵文物。后《梦游海棠城记》划拨天津市艺术博物馆收藏。

"文革"结束后,市里有规定,对"文革"期间查抄的东西要落实政策,落实政策时我从市艺术博物馆把东西拿出来,放在大理道文物处内,就这样把这件东西退还给了原收藏者。可我始终放不下,这件东西那么好,是我在查抄办发现的,现在已经归了博物馆了,而且在我们博物馆里这件东西占了很重要的地位,这不是一般的小名头。于是,我给收藏者做工作,把这幅手卷是怎样发现的,怎样从查抄办买出来的,又是怎样入藏博物馆的整个过程和费的周折都对他讲明,动员、说服收藏者把这件作品捐献给国家。最后收藏者同意捐献,又交由国家博物馆收藏,当时我的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

杨维桢( 1296——1370),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会稽人(今浙江绍兴)。他生活在元末大乱之际,浪迹在山水之间,行为放荡,与陆居仁、钱惟善被称为"元末三高士"。他的书法取法很高,来源于汉晋,能将章草、隶书、行书的笔意熔于一炉,并加以发挥。他的字,骨力雄健、汪洋恣肆。

杨维桢的《梦游海棠城记》讲的是他在一天夜里做的一个梦,梦见一群仙女来给他祝寿。梦游就是精神上出现的幻觉,是想象中的神仙世界,一段神话故事。这是杨维顿晚年七十四岁时的作品,笔势更显奔放、豪迈。

对于这件作品,一个是在南京见到的那件我不知道真假。后来我发现这件作品,经过鉴定,认为绝对是好的。为什么,因为这件作品和南京的那件时代特征不一样;第二个是尺寸、质地、笔路、题跋不一样,收藏不一样,这是几个不一样。还有就是这件作品在《麓云楼书画记》里有著录。杨维桢的这件作品相当宝贵,它在全国博物馆中仅此一件。

《梦游海棠城记》这件珍品的特点:一是用宋代的藏经纸写的,历史上的大书法家一般是不用次纸的,都是用好纸来书写,有他自己用纸的习惯;二是杨维祯的作品很少,他的书法多是在某一件作品上的题跋,目前我们看到的正式字卷,仅此一件。他在这件作品里写的字是古写字,还有很多的挪位字。三是杨维帧写的书体是章草,明初有三宋、二沈,宋克、宋广、宋璲、沈度、沈粲,他们都是写章草的名家。但是明代人写章草的味道和元代人写章革的味道是不一样的,我们看到的杨维桢这件作品,整个是写的章草,而且写得非常好。

我在给这件《梦游海棠城记》断代的时候,首先认为其赵味很浓,是在赵孟頫书体的影响下写的章草。到了明代书法家也写章草,但时代特征和味道就不一样了,那就是明代的时代特征了。杨维桢的作品我们没有看见过,但从他的书体、时代风格、用纸,更重要的是我把《麓云楼书画记》拿来和它比对,丝毫不差。就这样,这件作品就算保留了下来。那时这件作品只要给了博物馆,由博物馆收藏,我心里的一块石头就落了地。其次是看收藏家,有清代雍正时期书画收藏鉴定家年羹尧、嘉庆时期收藏家陆恭的收藏,更重要的是有项子京的收藏。项子京(项元汴),我在讲李唐与他的《濠梁秋水图》收藏印中有介绍,他是明代著名的古书画收藏家和书画家。天津博物馆收藏的书画,许多是项子京曾经收藏过的,如赵孟頫的《大洞玉经》,仅项子京的印章就有很多方。《梦游海棠城记》这件作品,项子京的印章

前后都有,这些印章是我鉴定的重要依据。再次是流传有序,《梦游海棠城记》经杨维桢书写之后,先后由明朝末年的项子京收藏,清代的年羹尧、陆恭、汪士元收藏,民国时期的徐世昌收藏,并一直到今天,流传有序。

收藏家收藏一幅书画作品并上盖自己的收藏章,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第一要有眼力,第二要有资格,第三要有学问。如《梦游海棠城记》这件作品,如果只有陆恭的鉴藏,他的资格不够也没这个眼力,但是在项子京、年羹尧收藏的情况下,陆恭的鉴藏也可以做个依据。我们在鉴定这件作品的时候,首先考虑的就是项子京,他的印章很讲究,不是随意打上去的,印章四周的边要突出来,又突不出来,含而不露,引而不发,很圆乎,很丰满,打印章本身就是艺术。项子京用的印泥也很讲究。在这件手卷里还有很多的骑缝印,一边是裱工,一边是本心。为什么要打骑缝印?因为历史上做假画的人或是不法商人要把一件作品裁开,比如,《梦游海棠城记》这件作品,其前后题跋都不要,就单独要里面的心,这样就把一件作品改为了两件。

鉴定书画的真伪,看收藏家的印章只是一个方面,不能说有项子京的收藏章,就可以断定这幅作品是真品。要对每一件作品作具体分析,要知道收藏家也有看错的时候,项子京看错的假的东西也有过。往往我们把一件作品看完之后,再看收藏家,哦,这件作品项子京看错了,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要相信项子京了,要相信你自己,我经常遇到这种事情。不要把你的希望寄托在收藏家身上,收藏家在任何时

期,不论哪朝哪代,仅是个辅助依据,不是主要依据,所以看书画作品光看有谁谁收藏是不行的。

杨维桢还是个文人、诗人,像他这样的文人,书法都写得很好,这件作品里有很多的古体字、难体字、别体字、异体字。因此,搞书画鉴定,要在认字上下工夫,要掌握它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