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西戏中演:用戏曲搭建跨文化沟通的桥梁
14552300000029

第29章 参考文献(1)

(一)中文著作

【1】阿甲:《戏曲表演论集》[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62.

【2】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戏剧博物馆编:《焦菊隐戏剧文集》[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7月第1版.

【3】陈多:《中国戏曲美学》[M].上海:上海百家出版社,2010年3月第1版.

【4】曹顺庆:《跨越异质文化》[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7.1.

【5】【清】陈季同著;李华川,凌敏译《中国人的戏剧》[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

【6】陈辉主编:《中国文化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7】陈鸣:《艺术传播原理》[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8】都文伟《百老汇的中国题材与中国戏曲》[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002.1.

【9】《当代中国》丛书编辑委员会《当代中国戏曲》[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4.4.

【10】丁亚平:《艺术文化学》[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11】董小川:《儒家文化与美国基督新教文化》[M].商务印书馆,1999.

【12】傅谨:《京剧学前沿》[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11.

【13】傅谨:《老戏的前世今生》[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7.

【14】【奥】弗洛伊德,邵迎生、张恒译,《论美》[M].北京:金城出版社,2011年2月第1版.

【15】耿龙明、将文琦主编《中国文化与世界》[M].上海:上海对外文化交流研究中心编.

【16】(英)克利福德·格尔茨,韩莉译,《文化的解释》[M].北京:译林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版.

【17】(美)威廉·A·哈维兰著;瞿铁鹏,张钰译:《文化人类学》[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1.

【18】何芳川主编《中外文化交流史》[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7.6.

【19】何辉斌:《戏剧性戏剧与抒情性戏剧:中西戏剧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1.

【20】胡星亮:《当代中外比较戏剧史论(1949—2000)》[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2.

【21】黄爱华:《20世纪中外戏剧比较论稿》[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9.

【22】蓝凡《中西戏剧比较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12.

【23】李强:《中西戏剧文化交流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8.

【24】李伦新主编:《海派文化与国际影响力》[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6.

【25】李泽厚:《美的历程》,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3月第1版.

【26】廖奔著.东西方戏剧的对峙与解构[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6.

【27】林延清、李梦芝:《五千年中外文化交流史》第二卷[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28】卢昂:《东西方戏剧的比较与融合》[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6.

【29】卢健英:《绝境萌芽:吴兴国的当代传奇》[M].台北:天下远见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10.

【30】梁燕丽:《20世纪西方探索剧场理论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9.5.

【31】刘琦:《京剧形式特征》[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

【32】刘彦君:《东西方戏剧进程》[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11.

【33】刘彦君,廖奔著:《中外戏剧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

【34】马少波等主编;北京市艺术研究所,上海艺术研究所组织编:《中国京剧史》[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9.9.

【35】孟华:《伏尔泰与孔子》[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5.

【36】马少波:《戏曲改革论集》[M].上海新文艺出版社,1955.

【37】钮骠主编:《中国戏曲史教程》[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7.

【38】欧阳中石:《一代风范的追忆———追记1940年郝寿臣先生演出的一场捉放曹》,《郝寿臣表演艺术》,[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0.

【39】齐如山口述;齐香整理:《梅兰芳游美记》[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10.

【40】荣广润,姜萌萌,潘薇著:《地球村中的戏剧互动》[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6.

【41】(美)拉里·A·萨默瓦&理查德·E·波特:《跨文化传播》[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2】苏移:《京剧二百年概观》[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89.6.

【43】施旭升:《中国戏曲审美文化论》[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10.

【44】(新西兰)孙玫著.中国戏曲跨文化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06.1.

【45】孙惠柱:《感悟美国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6.

【46】孙惠柱:《第四堵墙:戏剧的结构与解构》[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8.

【47】孙惠柱:《谁的蝴蝶夫人———戏剧冲突与文明冲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9.

【48】孙惠柱:《摹仿什么?表现什么?》[M].上海:上海百家出版社,2009.4.

【49】孙春英:《跨文化传播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0.

【50】孙维学:《新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史略》[M].中国友谊出版社,1999.

【51】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7.

【52】上海戏剧学院马列主义教研室等主编:《艺术中的哲学》[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3月第1版.

【53】苏国荣:《戏曲美学》[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9年1月第2版.

【54】唐涌啸:《中国戏曲舞台上的角色创造》[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1993年11月第1版.

【55】田根胜:《近代戏剧的传承与开拓》[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7月第1版.

【56】涂沛主编:《中国戏曲表演史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

【57】(俄)托尔斯泰,熊一丹译,《论文艺》[M].北京:金城出版社,2011年2月第1版.

【58】(美)约瑟夫·派恩、詹姆斯·吉尔摩:《体验经济:工作是剧场,业务是舞台》[M].波士顿:哈佛商学院,1999.

【59】王琼《俄罗斯歌剧与中国京剧比较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

【60】王安祈:《性别、政治与京剧表演文化》[M].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11.

【61】王安祈:《当代戏曲》,[M].台北:三民书局,2002.

【62】吴兴国、林秀伟:《英雄不卸甲:出发!欲望城国的传奇旅程》[M].台北市:日月文化(大好书屋),2010.10.

【63】吴戈:《中美戏剧交流的文化解读》[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8.

【64】吴戈:《戏剧面影与文化风流》[M].云南艺术学院省级终点学科丛书,第三辑2009.

【65】吴乾昊:《当代戏曲发展学》,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

【66】吾文泉:《跨文化对话与融会:当代美国戏剧在中国》[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11.

【67】徐城北:《京剧狮虎兽》[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

【68】谢柏梁:《中华戏曲文化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4004.

【69】谢思进、孙利华:《梅兰芳艺术年谱》[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

【70】(英)维多利亚·D·亚历山大,章昊、沈杨译:《艺术社会学》江苏:江苏美术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

【71】颜全毅:《倩女幽魂:新古典戏文创作集》[M].北京:北京出版,2010.12.

【72】俞建村:《跨文化视阈下的理查·谢克纳研究———以印度和中国为例》[M].上海大学出版社,2011.

【73】余从、周育德、金水:《中国戏曲史略》[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

【74】乐黛云,(法)李比雄主编:《跨文化对话》第18辑[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2.

【75】赵山林:《中国戏曲传播接受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8.

【76】张国刚、吴莉苇:《中西文化关系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77】郑传寅:《传统文化与古典戏曲》[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4.

【78】张云溪:《艺苑秋实 京剧表演多种程式的妙用》[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

【79】张岱年:《文化与价值》[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4.

【80】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6月第1版.

【81】钟秀:《谁是白头到老的人》[M].吉林:北方妇女人民出版社,1987.

【82】周龙:《或跃在渊:实验文论卷》[M].北京:中华书局,2010.7.

【83】周云龙:《越界的想象 跨文化戏剧研究》[M].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

【84】周庆山:《传播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9.

【85】朱颖辉:《当代戏曲四十年》[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3.2.

【86】朱香钗:《中国京剧与日本歌舞伎表演艺术比较》[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87】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中外文化交流》[M].中外文化交流杂志社,1992.

【88】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Z].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3.

【89】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新中国地方戏剧改革纪实》[M].中国文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