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未庄的传说
14551400000051

第51章 赴盛会友邦惊诧说文豪藤野赠言(1)

一粒小小的茴香豆引起了府衙的极大兴趣,为了衬托“茴香豆节”的隆重与彰显地方的繁华,县太爷好不容易请来了东洋的藤野先生做嘉宾。在新咸亨的酒宴上,藤野突然建议将鲁镇的茴香豆节改成鲁迅文化节,这一提,却勾起了太爷和上官之间的一段往事,并由此道出了大人们对鲁迅的评说。

一、办节

未庄的扬名和孔乙己的成功沾了茴香豆不少的光,因此这茴香豆理所当然地成了未庄最宝贵的遗产。

茴香豆乃青蚕豆和一种叫茴香的香草再加上五香八角烹煮而成,用以过粥下酒甚是便当,既可当饭,也可当菜,且身价很小,所费有限,平民百姓皆可享用,江浙各地都有这种东西,尤以乡下最为多见,也不知起于何年何月。

鲁镇的茴香豆出名全托了绍兴咸亨酒店之福。因旧时的咸亨酒店经营的宗旨是面向大众,所以也卖这种吃食,货源多是从鲁镇进了过来。只因这茴香豆价钱便宜,且既可下酒又可充饥,故喜欢喝两口腰里又缺银子的人,常常要一壶老黄酒,点一碟茴香豆,到边角落里找一张桌子,花几文钱解一解馋,当年孔乙己大体就是这一类的。不知是咸亨的掌柜和鲁镇有什私情,还是食客们吃合了口,吃的和卖的都对鲁镇的茴香豆情有独钟,最明显的例证就是咸亨门口木牌子上时而可见的“鲁镇茴香豆已到”几个字。久而久之,这茴香豆遂成了咸亨的招牌菜,四季不缺,常年不断。慢慢演变,咸亨出了名,咸亨的茴香豆也有了名气,名气一老,这茴香豆就成了鲁镇的地方特产。

其实这茴香豆并非稀罕之物,更不是鲁镇一地独有,鲁镇的茴香豆和外地的茴香豆并无异样,都是一样的豆,一样的茴香,一样的和在一起煮,同别的地方约略都是一路的货色,只不过鲁镇的茴香豆在店里卖了给人下酒,成了商品,别处的都是自家桌上的小菜,自产自销。这小小的不同,常人不以为然,到了聪明人手上便成了文章的题目,不知何时,鲁镇的太爷发现这“过酒”的茴香豆竟是个标榜的材料,便拿来大做了一通文章,声称这豆是自己的特产,并列举了一大堆的佐证,曰:神农的种子,祖传的吃食,文人的著述,百年的品牌,皆可见证茴香豆非鲁镇莫属,也只有鲁镇的茴香豆才最为地道,才有资格拿出来炫耀。太爷们似乎觉得:凡是有特产的地方都是出类拔萃的,有了茴香豆的鲁镇,官府和子民脸上也就有了自豪的光辉。因此,鲁镇不但要宣布茴香豆是自己的特产,还要用足心思炒它一炒,让天下大众都知道:茴香豆,乃鲁镇之特色也!

为了彰显茴香豆的优势,壮大未庄的名气,招引外地的商贾名流乃至外国的洋人来观摩鲁镇的特色和参与地方的建设,五年前,马太尊在鲁镇任职时就筹办了个“中国鲁镇茴香豆艺术节”。这县衙办的艺术节,无疑属于公务的范畴,因此绝不是自个儿闹热闹热,随便过过的,不仅名气大,花样多,办得也是隆重了又隆重,场面十分的壮观、喜庆。过节的时候,邀请赴会的宾客不是上面的头头脑脑,就是阿Q、王胡、孔乙己一类的富商、名流,真可谓群贤毕至,精英咸集,把个茴香豆的节日烘托得气派非凡,前后要闹腾整整一个礼拜。

这艺术的节日,办的确实不乏“艺术”的机巧和氛围。到了过节的正日这天,嘉宾们个个长袍大褂,鹅冠博袖,胸前别着鲜红的布花,在喜庆而高亢的礼乐声中,抬头挺胸,器宇轩昂,迈着雄赳赳的步伐走到高大的台子上挨个坐下,嘉宾一上场,庄严的时刻也便随之降临。一阵鞭炮响过,算是正题开始,先是当地的太爷铿锵有力的致辞;接着便是上头来的官人神采奕奕的讲话;此后照例是孔乙己云遮雾罩的学术报告;最后便是到当地最出色的地方参观游览;晚上固然是热情洋溢的盛宴;酒足饭饱之后,宾主再济济一堂,观看请来的时尚男女演大戏。

这东戏乃是过节必不可少的重头,也最是花钱的玩意,所有的开销皆是官府埋单,就像大户人家唱堂会一般,是府衙专门请了一大帮捣鼓艺术的人马来闹热闹热的,以娱乐宾主,也证明这艺术的节日并非有名无实。为了抬升节日的档次和影响,办节的府衙每回都少不了请名角助阵,甚至还有海外的大腕。届时在一片空旷的地上搭个大大的台子,铺上猩红的毯子,拉上各色的灯火,按上响亮的麦克风,挨到夜晚,一通器乐的敲打之后,在莫名其妙的欢声笑语之中,男女的角色便一个个登场献艺。其时,这些出色的人精捧着麦克风,在台上做张做势,声嘶力竭,说些这地方如何地人杰地灵,男人如何如何的帅气,女人如何如何地温柔之类的溢美之词,博得台下阵阵的拍手和尖叫;接着便是唱的、跳的、说的、逗的挨个登场,其间上下的呼应煞是默契,无论这表演的水平怎样,下面的拍手之声却始终不绝,总之,那轰动的场面非一般可比,凡神经衰弱之人,保你回去之后几天几夜睡不着觉,这便是最出彩的项目,也是过节的高潮。

这等轰天的闹热确乎叫人大开眼界,新奇不已,可要命的是,那些大腕、名角在台上演得很是正经,内里个个心如黑炭,要起钱来总是狮子大开口,一个说的或唱的,在台上疯癫片刻,就是几万、几十万的花费,一场下来便是成百上千万的开销,这叫办节的府衙觉得很有些贵,甚至有些吃重,但高瞻远瞩的太爷们的考虑是:只要鲁镇出了名,便是大获成功,而决不在乎官库里的银子,所以每年的节日都像淘宝似的,四处邀请演艺的名角助阵,把这茴香豆节烘托得隆重无比,打发的银子也不知其数。

几天的热闹过后,客人们喜滋滋地拎着精美的礼品,在“欢迎常来指导”的友好送别声中散去……

办节的程式年年大同小异,花费也非同小可,但大人们不心疼这些,只要开心风光,自己得意,上峰满意,他们办什么都兴致勃勃。于是乎,这茴香豆艺术节不管有用没用,都有了很多的生命力,一年一度,从未间断过。总归起来,这节说是为茴香豆办的,其实只不过借了茴香豆的名声热闹热闹而已,实质上办的都是些吃吃喝喝,玩玩转转,迎来送往的事情,多半与茴香豆没什么实际的效用或几乎搭不上界,也办不成多少正事,可前前后后忙活的事却一大堆,耗去的钱财抵得上几火车茴香豆的钱。

因蚕豆是时令之物,鲁镇的“茴香豆艺术节”定在农历的五月初,正是蚕豆青熟之时。如前所言,每年过节鲁镇的府衙照例都要邀请许多上面的官员和各界的名流前来捧场,以壮声威,年年嘉宾云集,高朋满座。节过多了,客人便不够请了,请来请去都是些老面孔,请的人没了兴趣,被请的人也觉得不大好意思总来叨扰。没了客人,把这意义重大的节日弄成自娱自乐的游戏固然断断不好说道。于是,每次办节之前,这邀人请客便是一大难题,每到节前数月,县衙总要弄一班人马到处地搜寻嘉宾的人选,有的还要从上到下发公文,派任务,明令某乡某庄要发多少多少的帖子,请多少多少的客人,总之,这邀人请客不是易事,也是办节头等的大事,每回办节,县里的大人都要亲自严令各乡各镇高度重视,四处搜寻,广罗宾客,不折不扣完成请客的任务,可毕竟鲁镇还是小地方,知道和认识的人很是有限,所以这人越请越少,节也越办越难隆重了,为这事,两任的太爷都伤过不少的脑筋。

鲁镇现时的太爷冯维庸,原是绍兴府洋务局里的一个大人,祖籍是与鲁镇毗邻的安昌,三年前那个马太尊因王胡造庄的事闹得动静太大,被上司调到了别处,这冯维庸便接任了鲁镇县令。

这冯县令是个书香门第的出身,老成严谨,做事甚是执著细致,尤以场面上最是讲究,从洋务局调任本县之后,头两年办茴香豆节,把以往在绍兴任上相处的一些宾朋故旧、外邦熟人都邀请了过来,弄得人气很是旺盛,节办的别有一番情趣和特色,绍兴府尊和省里来的大员均甚为的满意。所以,这几年冯县令对办节十分的上心,不但对各样的事务布置的周详明了,还亲自找人邀客。这年过节之前,冯县令把自家房里的书都翻了出来,想要找出鲁镇的史志,看看有无与鲁镇有瓜葛的名人大腕在外头,翻了几遍,发现鲁迅有一篇《藤野先生》的文章,把一个东洋叫藤野严九郎的先生之事记得明明白白,冯县令细细地看了几篇,兴奋不已。

第二天早班之后,冯县令便将衙门里头的大小官吏及跟班随员都召到堂下,一一问了请客的情况,觉得不大满意,遂拿了这书做示范,下令县衙全体属员都要回去翻书查史,寻找与本地有渊源的贵宾,并将书上《藤野先生》的文章念了一遍,很是得意地夸赞道:“你们看看,这薄薄的一本书上,藏着多少宝贵的资源,这鲁迅先生对藤野如此的敬重,可见这个藤野与我们鲁镇渊源不浅,这藤野既然是鲁迅先生的故旧,也便是鲁镇的老友,书上有案可查的东西最是确切无疑的,这才是鲁镇最最过硬的海外友人。”有几个官员听了,在下面轻声附和道:“这么要紧的人物我等怎没想到,亏得大人英明,要不真是可惜之极。”冯县令也点头言道:“鲁镇虽发达无比,但国际友人不多,难得有个藤野放在那里,万不能白白浪费了。”随即交代负责筹办节日的属员,立马给藤野先生下帖子,请其赴会,并一再嘱咐:“为增进海外友谊,打开鲁镇走向世界之通道,这藤野先生无论如何也要恭请光临,所有的来往费用皆由乌镇开销。”得了太尊的指令,办节的属员不敢怠慢,又是查地址,又是写请帖,还请了懂洋文的高人写了几句东洋的文字,好一阵忙碌,总算把这邀请外宾的帖子发了出去。

话说这藤野是个医科的世家,住在离东京不远的仙台,是鲁迅先生在东洋学医时的恩师,当年与鲁迅师生交谊甚厚,鲁迅归国做了教书先生之后,两人依然时有书信往来,后因鲁迅先生故世,加之两国交兵,结了国仇,便断了两地的音信。几十年过去,藤野对当年旧事早已淡忘,何况中国人自己也已不提鲁迅,所以他也未曾指望把这份师生之情当做现今中日友谊的本钱,到中国人面前来讨好,更未想到要到中国来观光赏玩。此次突然接到鲁镇府衙的帖子,藤野十分的意外,一来感念中国官府不念旧恶,不忘旧情,至今还记着他这样一个东洋的医生,二来勾起了对弟子鲁迅的一些回忆,觉着鲁迅此人很值得一提,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都不应忘记鲁迅这个会写文章的高手,最令他感动和不舍得放弃的是,帖子下面的几行亲切的文字:“先生之行,所有开销皆由我府全额报支,翘首以待,务请驾临。”东洋人一向是礼貌十足的,如此盛情,却之不恭,藤野忙拿了这帖子和家人主意主意,没料儿子非常的支持,说是中土的官府请客一向不薄,如此大好机会,何乐不为,并当即决定让自己的儿子小野十一郎陪同老爷子前往中国,既充当护卫,又顺便让小崽子也开开眼界。于是,在盛情的邀请下,五月头里,藤野严九郎便带了孙子漂洋过海来到江南的鲁镇,用中国的公费到鲁镇来过节,看艺术。

二、咸亨

因藤野来自富裕的东洋,也是茴香豆艺术节为数不多的外洋友人之一,又是县太爷亲自点名的贵宾,府衙特意作了细细的安排,每天的吃住都在绍兴顶级的盛世豪门,还专门给藤野配了府衙最漂亮的官乘,由一男一女两个跟班专职陪同游览各处的景致。

这鲁镇自古就是繁华之地,到了这新章时代更是万古难及,盛况空前。藤野从未到过中国,只是从鲁迅当年的状况推断中国的情形,总以为中国的天下远不如日本的开明、发达,看戏都是坐在船上,生了肺病还是吃人血馒头的,臣民的素质瑕疵甚多,个个目光短浅,保守愚昧,人人唯利是图,钩心斗角,没一个文明的德性和上进的念头。此次异地一游,顿觉情形大出所料,一个小小的鲁镇,但见高楼林立,马路宽大,商品琳琅,车马络绎,树木葱郁,灯红酒绿,士农工商百业兴旺,大街小巷一片喧嚣,吃喝玩乐样样具备,时尚男女随处可见,当地的子民吃的、住的、穿的、行的、玩的一点也不比东洋的逊色,大街上的东西,日本有的,这里也有,日本没见过的,这里还有,青年男女的衣着打扮比东京都还洋气,商铺里日本国的物件也卖得很是吃香。藤野见了心下无比的新奇:这中华之邦原来也是人杰地灵的地方,开化之风有过于东洋盛世,看这派头,官府和臣民似乎比东京还大大地有钱,怪不得这冯太尊如此的阔绰,花钱花钞请人来吃喝玩乐,原来这中国人发财大大的!

藤野此次幸临弟子故土,固然有许多的感慨和怀念,一连几天,在冯县令的悉心安排下,逛风景、吃美食、洗桑拿、看艺术,祖孙俩过得十分的惬意开心。老爷子一天总要对两个跟班的“幺西”好几次,说是鲁镇大大的发达、大大的客气,玩到最后,只是一件有些遗憾:没能吃到咸亨酒店的正宗茴香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