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一个称作学校的地方
14551200000031

第31章 家校联手助学生成长(6)

现在的成年人,表现出来的懒惰习惯都与他们在学校学习时期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当然也与家庭习惯和教育分不开。现在,咱们学校实施的绿色课堂也恰恰要填补这一个缺失,让孩子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孩子们大胆训练演讲,既能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又能提高演讲能力。我们稍加动脑就会想得到,现在毕业的大学生找工作时,要凭借演讲能力;饭店里的服务员要对客人介绍饭店的文化,有哪些特色菜肴;开个经营地板砖门市,你也要向客户推介产品,要不然他就到你对面的门市去了。你看咱们学校的孩子班主任是不是经常召开家长会,向你们介绍学校、班级活动、孩子的情况,做父母的是不是很喜欢听啊!这就是绿色课堂锻炼了学生,也提高了老师的能力。

我参与过招聘老师的活动,一个上午几十个应聘者演讲,每个人不超过五分钟,还要现场回答主持人的问题,表达能力不好就很难被选上。竞聘者有的口才很好,应变能力也很强;有的特别差,连一点自信都没有,站在讲台身体晃来晃去的,说不了几句话就下来了。由此看来,要下大力气培养孩子主动做事的能力、自信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帮助别人的能力、学习的能力、动手的能力、勤奋的能力,这是当前家庭和学校的中心任务。

三、自觉调整精神状态,心里充满阳光

在我接触到的人群里面,有的人很活跃,整天高高兴兴的,你看他在单位里和在家里都很阳光;有的人不活跃,但他们很平静、很自然;有的人很勤奋,连走路也像驾着风、踩着虹一样。我喜欢看到大家笑,特别是家长一定要看着孩子微笑,欣赏他们、注意他们、肯定他们,孩子们才有追求上进的欲望。关于怎样才能调整心理状态、心里充满阳光,我有一点点体会分享给大家:一是走出去,走到阳光下,有人心里郁闷主要是由于心里面有潮气,这是一种;也有一种心里不潮湿了,但开始了焦躁,对于潮湿的一种要走到阳光下面,多到户外去转转,打开心灵之窗让阳光尽可能多地洒进来,精神状态自然就好了;对于焦躁不安的多读书、多立志、多做公益的事情,心量自然就大了,能容得下人、能容得下事。

过不了多久你会发现你对待孩子的态度有了变化,你不再专挑孩子的毛病了。你看到的是一个欣欣向上的好孩子。

四、既然选择了学校就要坚定不移地支持学校

孩子是家庭的孩子,孩子也是学校的孩子,学生是学校的学生,也是社会的学生。一定要培养孩子的学校意识和社会意识,否则,等他们将来工作了也会心态不好,会产生自我中心意识,也就是总觉得谁都对不住我,谁都欠我的,谁都得关心我,人人都为我。

五、做聪明的家长

一个朴素的道理,干活挣钱相当辛苦的,学一点手艺也是相当麻烦的,然而人们从来不放弃辛苦和麻烦是因为过日子,他们都清楚开始辛苦最终会获利的,但是对于一些愚蠢者来说能明白这个道理的很少,所以当我们告诉他们今天干点啥事情能够得好处,明天才说为什么能得到好处,他们都相当拥护;假如你告诉他们今天我们只说为什么、怎么干,没有好处,等到过一些日子再考虑分享利益,恐怕就没有几个人跟你干了,这就是蠢人之所以蠢的地方。卖茶叶蛋的,五毛钱一个,我买你壹块钱的,不卖!我们做人做事变通的方法很多,然而蠢人能够灵活处置事情的很少。这就是蠢人之所以多灾多难的原因。聪明人有悟性,考虑问题能够与物性相通,那物性人性相通自然获利,这就是聪明人之所以聪明的原因。所以聪明人往往先处逆境而后顺遂如意,愚蠢人常常是开始得意高兴而后悲哀痛苦。

现在退回来说教育。教育是什么呢?教育就是让同学们知道为什么。什么是教学呢?你不是一开始都知道了吗?便开始教;那学是什么呢?有两个预期的结果,并非预期的效果。这又是为什么呢?聪明和愚蠢,仅仅是这样吗?不全是。《周书》上说“如果捕猎不到雉鸡,就应该顺着它飞走的风向去寻找”,就是说顺其道理的重要性。然而对于孩子的教育有几个人那么有耐心呢?学校和家长都在干那抱着柴火去救火的蠢事。

做真实的父母

你说我们不是真的吗?你说我们所做的不是真的吗?你说我们表现的不够真实吗?都不是。我是看到发生在校园里(不光是咱们学校)的一些奇怪的现象,一是被逼着上学,学习成了负担。学生好像被逼着来学校的,好像被逼着到教室的,被逼着学习的,我感觉他们不是那么情愿。二是被动性学习,激情难点燃。由此产生了被动行为,你让我学我就学,你让我写我就写,你让我说我就说,一切都是被动的。三是学校的客人,没有主人心。好像是来学校做客的,我来到学校就好像进入电影院直奔座位,好像住宾馆直奔房间,好像进饭店叫茶叫菜。没有一点点主人意识。四是虚荣心强了,真实感少了。五是大脑变懒惰,四肢不勤快。六是意志力不够,勇敢性缺少。下面,围绕这几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被逼着上学,学习成负担

就好像大家来听我的讲座,十分不情愿,路上还不知骂了我多少次呢,但你们毕竟还是来了,来了就直奔会议室,坐到这里听我讲,这一点令我很开心。就这一点,对于家长来说怎么都行,但对于孩子来说就不好办了。在大多数的学校里,孩子们被逼无奈,来学校好让大人放心,但是学校也不能对不住家长和孩子,于是苦心研究了一套蒸锅模式。像一口大锅一样,不管来者是谁,凡来者不拒,一律装进去,炖煮蒸烤。三年出锅,最上一层是本一批的,中间是本二批的,下面随便捞吧,剩在下面的实在捞不出来了就倒到垃圾桶去了。想一想,有多少孩子被捞走了,即使捞走了,他们的命运又如何呢?那些没有被捞走的,被倒进垃圾桶的,他们的命运就可想而知了,这不是很可悲嘛!凡是活人,有生命的人,谁愿意让别人放到蒸锅上去蒸。《西游记》里,唐僧和几个徒弟被妖怪捉住后,被洗干净后放到蒸锅蒸,每一次都是被孙悟空救出来。我们的孩子被放到蒸锅后,又被谁救出来呢?没有孙悟空,我们做家长的也不能眼看着孩子被蒸熟了。这就是,孩子不愿意上学,原因是他们也不愿意上蒸锅,也不愿意钻套。凡是活生生的人,都不愿意被现成模子一个个复制。《搜神记》里面有一个故事,我就有点向往,有一个叫彭祖的人,活了七百岁,经常吃一些桂芝,现在安徽和县有彭祖仙室。听前辈人说:到那里祈祷风雨,没有不立即应验的。经常有两只老虎守在祠的左右。现在祠已经不存在了,地上仍然有两只老虎的脚印。是不是有神秘感和向往感呢?在周朝有一个叫葛由的人,喜欢把木刻成羊去卖。有一天,他骑着木羊来到蜀中,蜀中的王侯贵人都追随他,登上绥山(二峨山),上面有很多桃子,在峨眉山的西南,高耸入云。追随他的人不再返回,都得了仙道。谚语说:“得到绥山一只桃,不能成仙也自豪。”喜欢不喜欢,高兴不高兴?

我强烈呼吁教育不能搞那些条条框框,学校也绝不能搞那些所谓的模式,教育是培养人的教育,培养人的教育就是动态的教育,是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教育,是为了人本身的教育。

我们学校实施的绿色课堂,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把学生当成人,是适合人的教育。国庆节前夕学校举办了课本剧演出,学生们表演得十分精彩,尤其是樊伟健、孔兆锐、魏瑞锋、董德馨、高錾琪、朱娅伟、李珊、刘亚鑫等。这是孩子们自编自演课本剧的部分照片。

那么,我们做家长的需要做的就是给孩子自由,给他们自主发展的空间。让孩子们感觉到他们自身的价值。

被动性学习,激情难点燃

为什么孩子来到学校事事等待老师的安排,没有老师他们无所事事的;就是老师安排给他了,他们也是应付式的,总给人一种不情愿的感觉呢?我们孩子的青春活力都哪里去了呢?好端端的大小伙子怎么都像个老人似的呢?现在的社会多少有那么一点奇怪。

青少年本来应该是充满活力的,但是被关进了屋子里,不让出来;

老年人本来应该是休养生息的,但是都从屋里赶出来,满街乱跑;

企业本来是应该讲究效益的,但是不研究产品质量,研究客户;

教育本来应该是培养人的,但是不知为什么给改了,追求效益;

学校本来是教书育人场所,但是疯狂地死追升学率,不死就学;

学习本来应该是主动求学,但是怎么变成了求我学,急死大人。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主要的原因是我们做了不该做的事。人要是发起贱来,什么事都想干。教育家赵新芳讲了一个笑话,在行驶的公共汽车上,一位女士接连打了一位男子两个耳光,后来,有人问这位男子这是为什么?他说:“我看见她裙子后面的拉锁开了,一片好心帮她拉上,谁知她动手打我一个耳光;我以为是我做错了,就又给拉了下来,谁知她又打了我一个耳光。我错了吗?”大家都笑得前仰后合的。

我现在问:“我们错了吗?”没错!我劝大家不干那些不该干的。

咱们学校的绿色课堂就是孩子们的课堂,哪些是老师做的,哪些是学生做的,哪些是师生做的,孩子们做了他们应该做的他们才会欢喜,也就像听一个人说话一样,听话的一定要耐住心,不插话、不打断,让他说个够。老师不再占有课堂,学生的主动、学生的作用、学生的自信、学生的学习都在课堂上建立。老师的作用如孔子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不到他努力想懂而懂不了,我不去开导;不到他努力想说而说不出,我不去引发。告诉他一个角落是如此,他不能随之联想到另外三个角落也是如此,我就不再多说了。孔子很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和理解过程,这是孔子教学的特色,值得令人借鉴。

学校的客人,没有主人心

咱们都当过客人,主人给我们倒好水,我们会说谢谢,当客人好吗?不用动手就有人伺候着,当然好了。如果让我们天天当客人,你就觉得不方便了,你就不能想喝什么要什么,想做什么叫人给你做什么,想学什么叫人替你学什么,最终你就残疾了。过去,孩子们破坏学校里的设施,那都是因为一些设施与他们无关,设施与他们无关是因为学校与他们无关,学校与他们无关是因为没有学校意识,是学校里的客人,客人怎么能够安心呢?你看看那些住宾馆的人,哪一个人希望在那里安家落户呢?凡是进进出出的人无不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我这个人有个毛病,凡是来学校的人,我都是告诉他们喝水自己倒,看课堂自己去。有人提问我了:“领导来了,你也让他们自己倒水吗?”我如实地告诉你们:“不是的,我亲自为他们倒水喝。”我需要补充的是,我喜欢劳动,喜欢勤奋,喜欢动手,也因为如此,我也喜欢大家都动起手来,勤勉做事,这样学生才能学业优秀,大人才能衣食无忧。

我们学校的绿色课堂所提倡的就是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只有这种意识强的人,才会在以后的人生舞台上占有主导地位。

虚荣心强了,真实感少了

《孟子》上说:“齐国有个人,家里有一妻一妾。这个做丈夫的每次出门,一定吃饱了酒肉才回来。妻子问他一起吃饭的是些什么人,他就说都是有钱有势的人。妻子就对妾说:‘丈夫每次出去,一定吃饱了酒肉才回来;问他同谁一起吃喝,他就说都是有钱有势的人,可是从来没有显贵的人来过我们家,我打算暗中察看他去什么地方。’第二天一早起来,她就偷偷跟在丈夫后面走,走遍全城,没有一个人停下来同她丈夫说话。最后走到东门城外的墓地,见他走近祭扫坟墓的人那里,讨些剩余的酒菜吃;没吃饱,又四处张望再去别处乞讨,这就是他吃饱喝足的办法。妻子回到家里,把情况告诉了妾,并且说:‘丈夫是我们仰望而终身依靠的人,现在他竟是这样!’说完就同妾一起嘲骂丈夫,在庭院中相对而泣,做丈夫的还不知道这一切,仍然得意洋洋地从外面回来,以骄傲的神色对待妻妾。”一些人说,女人有如虚无。当她被放在男人右边时,她会给他十个男人的力量。但是,那个可怜的人把她放错了方向,她就会把他碾成齑粉。

我想,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生活呢?我还是不好说,我们都是要强的人,我们行走在别人的眼皮底下,生活在别人的言语里,我们是不是很在乎别人怎样看我们、怎样评价我们呢?如果孩子们都背负起这么沉重的包袱,那么他们日后的生活将会是一塌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