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一个称作学校的地方
14551200000030

第30章 家校联手助学生成长(5)

再说说“我怎样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是为了教还是为了学”。我不止一次地嘱咐我们的老师,要明白教学是什么?教学是教吗?教学是学吗?都不完整,完整的是合一。如果教学只是为了教,那么老师完全对照教学计划教就是了,学生服从老师的教也就是了,我不否认这种教学方式,但是毕竟有老师讲完了,学生没有学会。就像一辆没有牵引任何车厢的火车头跑起来那样轻松,这样有意义吗?如果牵引了车厢,牵引得越多车头的负重就会越大跑起来也就吃力,因为车厢全靠车头的动力;如果像动车那样每节车厢都有了动力自然就跑得很快了。如果说到教与学,教和学都有了动力,那么这就是我所期待的教学。至于为了教还是为了学,我觉得你还得回味一下开饭店的理念,你做了一大桌子菜是自己吃还是让客人吃,如果自己吃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如果是让客人吃你就要烹调大众口味的饭菜。我想说的是要看决定权在哪里?是不是在客人。那么请问课堂的决定权在哪里?不在老师也不在学生,而是在学生的学!当老师一切为了学生的学而教时,你就会发现老师的教已经超出了课堂上的教,更不是教书匠的教,他们是以教育家的姿态出现的。

我能了解学生多少?我的状态如何?教育家的姿态是什么姿态?既教书又育人。他们会把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作为教书育人的途径,就像李炳亭呼吁的“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这就是状态。

用学生的思想思考

有一个“苛政猛于虎”的故事说:孔子带着弟子经过一片竹林,听到有女人在哭,于是问她为什么哭,她说她公公、丈夫、儿子全被老虎咬死了。孔子问她为什么不搬到城里住,她回答:不行,因为“苛政猛于虎”,城里的苛政比老虎还厉害。住在树林里只有老虎的威胁,大不了一死了之;要是住在城里,被贪官污吏虐待欺负更是难熬。“苛政猛于虎”,今天的教育比苛政还苛酷,我看“教育猛于虎”。一些学校为了自己的名声和政绩疯狂抢挖学生,老师为了自己的名誉和利益拼命强塞知识,极大地损伤了孩子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比苛政更猛烈啊!斯宾塞说:从心理方面看,这个方法使人对书本、知识产生厌倦,这种厌倦总是和紧张、痛苦的活动相联系,连孩子最宝贵的自我教育的兴趣也被破坏掉;长期的身体毛病使最光明的前途蒙上阴影,而强健的活力即使遭遇不幸也能放出光芒。我之所以提出要用学生的思想思考,是因为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学生,我们一旦考虑的不是学生而是老师自己,那么我们的教学就好像名厨精心为自己准备了一大桌可口的佳肴一样而没有实际意义。

《爱的教育》里安利柯陪父亲博提尼去另外一座城市,看望四十年前的老师柯罗塞提先生,老师激动地找出来父亲当年的课堂作业,是一张发黄的纸,递给父亲过目,开头写着“阿尔贝托·博提尼,一八三八年四月三日,默写”。父亲的眼睛都湿润了。父亲回忆起了当年母亲把他交给柯罗塞提先生时的情景:母亲眼泪汪汪与我告别,柯罗塞提先生一只手做个手势,另一只手按在胸前,仿佛说:“夫人,请相信我吧!”当时的情景刻骨铭心,永生不忘;四十年后,我亲口对您说一声:“亲爱的老师,谢谢您了!”这是什么教育?这才是爱的教育,还需要我们苦口婆心教育孩子们吗?《老子》说:了解别人是聪明,了解自己是启明。胜过别人的是有力,胜过自己的是坚强。知道满足的是富有,坚持力行的是有志。不离开根据地的才会持久,死了而不会消失的才算长寿。西方有句谚语:彼得说保罗有什么毛病,正好是彼得说自己有什么毛病。有人问什么才是自由?得到的回答是:自己想做什么的时候就偏偏不去做;什么才是真正的自由?自己想做什么的时候就坚决不去做。你看是不是这样,我们集中精力做“应该”做的,而不是“喜欢”做的,是不是马上就觉得自由了。西方有句谚语:自己的敌人就是自己。有句俗话:要让自己变成有钱人,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花钱。如果事事都不想干、图省事,那就站着不如坐着,坐着不如躺着,躺着不如睡着,睡着不如死掉。

用勤奋的习惯去带动

我在我所著的《做整个的校长》里用了大量篇幅谈勤奋,我说:“勤快就是早来晚归辛辛苦苦的,有一句话,辛辛苦苦为别人,全心全意为自己。”“这不是一般的坚持,是用意志和行动坚持。我坚持每天跑步,一坚持就是十年,怎么坚持的,16个字,严寒酷暑,春夏秋冬,披星戴月,坚持不懈。单说跑步这件事,一开始就是为了减减肥、降降体重、强身健体,后来,我发现,跑步产生了很大的收益,不仅实现了减肥的目的,而且增强了意志,怎么才叫增强意志呢?因为我是利用早起时间跑步,确切地说是5点多钟。刚开始跑步的那一段时间很犹豫不决的,有时候很累不愿意去,下雨、下雪、刮风这些都要克服,有时候,安慰自己,又有思想斗争,我为什么去跑?我不跑谁管我?但是自我斗争的结果还是跑吧。要不,为什么有人提出要战胜自我呢?一个人要想成功,首先要搬掉自己脚下的石头,因为那块石头就是你自己。”写这本书(《做整个的校长》)的时候我是5点多钟,现在开始改成4点多钟了。因为我6点前必须要到校,我有大量的书要看,有大量的事要做,我太需要许许多多知识丰富我,我太需要许许多多观点引领我,我太需要许许多多大师教诲我;我要第一个与学生见面,在孩子们的眼里,校长永远走在前面,因为我和老师们肩负的是引领和培育他们的责任,而只有他们才是承担建设未来大厦的工程师。

做有远见的家长

孔子在《论语》开篇说道,人在学习过程中,常觉得学习知识是件很难、难的让人感到痛苦的事,这都是因为对所学的知识太陌生了,一个人天天面对陌生的知识,哪里能够找到兴趣和快乐呢?如果改变一下学习方法,不断学习,不断温习,不断用功,那么对学习过的知识就能记得牢固,更对新知识产生兴趣,更能刻苦学习,这样,既能牢固掌握已学知识,又主动加强了对新知识的学习。对新旧知识融会贯通,意趣其中,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即使想不学习但已经无法停下脚步了。你还会说学习不快乐吗?我顺便说一句,你的孩子不想考高分那可能吗?

以前,我经常听到肥胖女士减肥难的怨言,她们说:“唉!喝口凉水都长肉。”这些道理都是一致的。如今,你看这世上的人,胖的想瘦,穷的想富,富的想出家,出家的又想还俗。人有钱了思维方式就变了,比别人多娶几个媳妇也不要紧,问题是他们什么事都想出人头地,自打孩子上幼儿园就开始补初中英语,小学就上雅思,一心想把孩子送出国外;也有的逼着孩子上名校花多少钱也在所不惜,可是孩子不上,家长就是不干,于是孩子和家长顶起了牛。我有一位县里的亲戚,今年孩子中考,成绩也不错,在上什么学校问题上咨询我,说是咨询我其实是在试探我的态度,她说:“孩子考得不错,咱上什么学校?”我说:“上县里的高中最好。”她坚持不上,说:“要上就上外地名校,掏多少钱也上。”我耐心给她解释,我们做家长的一方面征求孩子的意见,另一方面还要选择方便学习生活的环境。为什么这么讲呢?初中毕业的孩子总算长大了,已经有了他们自己的主见,我们做家长的最好尊重他们的选择,再者,三年的高中阶段学习,学校生活占了很大一部分,有些孩子独立生活能力强,有些就不行,会产生很大的生活压力和心理问题,所以我们还要方便就读。也有最可气的家长,前些年,我有个老邻居住学校附近,她女儿该上初中了,放着附近的学校不上,死活让他的小女孩上桥西的金华。我说:“兄弟,能听听我的意见吗?咱家到那个学校有七八公里远,这上学可不比出差,你可要想好了。”他坚定地说:“大哥,我想好了。”结果,上了不到一个学期偷偷转回来了。我讲这些还是急于向你们说明孩子上学是一种生活,幼年该拥有的,少年该拥有的,青年该拥有的,成年该拥有的都要拥有并且认真地享受,真实地生活,拼命地学习或工作;走过了,永远回不去了,充实也好、空虚也好,欢乐也好、痛苦也好,只能算是过去的事。

我们做家长的要做有远见的家长,不做人云亦云的家长,更不做糊里糊涂的家长。过去,有一户农村人家,他家的厨房里堆得到处都是劈柴,很容易引起火灾。曾经有一位好心的邻居提醒过他早点把劈柴搬出来存放,但并没有引起他的警惕,结果他的家里着了大火,邻居们纷纷提着水桶帮他扑火,并帮助他家一些衣食,他的家人含着热泪感激这些好心的邻居们给他们家的救助。事后,我就想,如果他能够早一点听从那位好心邻居的劝说不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惨剧了吗?可是有多少人、多少个家庭这样乐于听从别人良言苦口一般的劝告呢?我从下面几点来分析:

一、做家长的要有家长的样子

我不是说今天来的家长没有家长的样子,我是说要会当家长、学会做家长。有的人就不会当家长,生下孩子瞎亲,亲不到正经地方。我告诉你们一些家长秘诀,第一个秘诀,要有正经事。你们想想,你们是孩子的表率,学习的榜样,模仿的对象。大人爱抠鼻子孩子也就爱抠鼻子,大人爱骂人说粗话孩子也学着说,大人爱抽烟孩子也学着抽,大人爱玩儿麻将孩子也喜欢。大人经常打老婆孩子就怀恨在心,嘱咐一句,你就是实在顶不住了想打老婆,也要等家里没有人了,然后关上门、关上窗,开打(这时候也就不想打了)。古希腊神话中俄狄甫斯杀父娶母的故事,俄狄甫斯生下后三天,他的父亲就命人用钉子将婴儿的双脚刺穿,用绳子捆起来,扔在荒山下,被牧人捡回去,回去一看孩子的双脚肿得厉害,于是就起名字俄狄甫斯,意为肿脚。孩子长大后,有一次外出,迎面路上碰到一辆马车,车上有几位粗暴的家伙,发生争执后就打斗起来,俄狄甫斯年轻气盛三下五除二把他们统统摆平了。其实他也不知道被他打死的有一位就是他的生父。不久,俄狄甫斯来到底比斯城下,发现一位带翼的妖怪斯芬克斯。从前面看,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从身后看她则像一头虎虎生威的雄狮。斯芬克斯盘坐在城门口,向过往行人提出谜语,猜中了就可以通过,猜不中就吃掉。已经吃掉了很多人,搞得满城恐慌。国王科瑞翁十分无奈,贴出告示,谁能解除祸患就将王位相让,并把姐姐嫁给他。斯芬克斯对站在面前的俄狄甫斯说:“早晨四条腿,中午两条腿,晚上三条腿。”俄狄甫斯微微一笑说:“你的谜底是一个人。”后来俄狄甫斯知道了他娶的这位国王的姐姐就是他的生母。所以,有人说,知识常常给懂得知识的人带来杀身之祸。后来,俄狄甫斯自责、忏悔,过上了流浪生活,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他告诉世人,人一定要多吃一些苦,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健壮的双腿、有力的双脚和勇敢的心去创造生活,才能造就高贵的人格,才能产生精神气质,才能懂得知足常乐的道理。

以前,我有一个邻居,他们两口子都三十大几岁了才有了一个儿子,三岁的时候,他的小孩站在饭桌上散尿,坐在院子里抽石林、红塔山,动作娴熟、姿势优美,两口子心里那个美呀就甭提了,这位朋友很自豪地对我说:“祝卫国,老哥我不是说你,我儿子抽的烟比你抽的都好。”我笑一笑,无话可说。

有人说了,这也不好那也不对,你说怎么办?背着人,特别要背着孩子。那家长究竟能做些什么?你做什么我管不了,我警告你们干坏事、赖毛病一定不要当着孩子的面。

二、孩子自己的事情由他自己做

你不要代替他们,你不要管束他们,你不要压制他们,你不要随意批评他们,你不要贬低他们,你不要侮辱他们,你要放手让他做,你要放心让他活,你要给他小空间,你要鼓励他做事,你要谨慎挑毛病,你要尊重他人格。我上小学的时候,有一大堆小画书,除了自己看,也和小朋友分享,感觉可有自尊了。我曾经发现有这样的家庭,他们的孩子在家里没有主人翁的地位,好像来了一位亲戚朋友,孩子想看看电视,不能!孩子想出去玩玩,不能!孩子想看看杂志、小说读物,不能!孩子想设计自己的卧室,不能!等等,只要孩子想做与做作业无关的事情,一律不能!前些年,我看了一则报道,中国家庭与美国家庭,中国家庭的孩子在家里规规矩矩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东西都不能动;美国一位大学教授的书房里乱七八糟的,原来他的十多岁的儿子把他的东西翻了个底朝天,还坐在他的讲义上听着音乐,十分快活,教授看了摇摇头说:“你在搞创作吗?”还有一次,正上初中的孩子要在家里养一只小白鼠,征求爸爸的意见,爸爸开始不同意,但孩子却坚持要养。爸爸说:“养也可以,你必须提出一些理由来说服我。”过了几天,他的孩子旁征博引写了一篇关于养殖老鼠的方法、老鼠的生活习惯、老鼠对于生命的意义的论文,爸爸看后,连说:“好!好!”马上批准了孩子的请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