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一个称作学校的地方
14551200000028

第28章 家校联手助学生成长(3)

容易沟通的老师

由老师到家长都是如此,孩子们也喜欢这样的家长,如果觉得一时难以做到,那是因为修炼的境界还不到位,只要努力一切都会变得好起来。

为孩子买份保险保平安

孩子成长本好动,上蹿下跳是天性;

碰伤扭伤时常有,事后打骂不顶用。

买份保险保平安,投资五十多块钱;

你说自己家没事,全给别人赞助啦;

哪有这样想问题,这钱最好你别花。

古代将士披铠甲,保全性命全靠它;

如果仅仅为挡箭,只要一片就够啦。

网捕小鸟织罗网,一个网眼就网下;

如今只用一网眼,小鸟全都飞走啦。

有人事事先为己,从来不想为大家;

考虑问题要全面,心态也就放平啦。

一本好书一辈子,记住家校都靠它;

学做整个的校长,家庭幸福作用大!

做明智的家长

我觉得做明智的家长最好从三个方面做起:做孩子生活中的榜样,做孩子学习中的榜样,做孩子成长中的榜样。你看都是围绕做,自然做是主要的,说不是主要的,我就从做说起吧。

做孩子生活中的榜样

生活发生在一个家庭的每一天,早晨起床、吃饭、上班,吃饭、下班、又吃饭,学习、看电视、做零活、聊家常、闹矛盾,累了,休息。又一天,又是一个新的开始,但毕竟又是昨天的重复。在这一天又一天当中,孩子渐渐长大了、懂事了、结婚了、工作了,也当上父母了,最后变成咱们这样了。就这样,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正如老愚公说的:“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我们无不是如此。然而,我们又有多少人满足于这么日复一日的生活呢?我们无不想改变自己的现状,使穷困变得富有起来,让自己的孩子不再像我们这样,处境变得好起来,使他们从小有一个好的习惯,学习好、有志向,将来有出息,我们也好在亲戚朋友面前夸耀一番。但是,你只知道自己的生活是如何如何艰辛,你知道你的邻居的生活是多么不易吗?我们突然见到几年没有见过的邻居小孩会惊奇地说:“呀,都长这么高了!”甚至你也可以调皮地说:“这也太不现实了吧。”见到上大学的孩子你也照样惊喜:“孩子在哪儿上大学?”可是你知道他们是怎样长高、上大学的吗?我讲讲我的孩子。

我儿子今年正读大四,学日语,毕业后就去日本留学。1990年出生,3岁上市一幼,他妈妈每天接送孩子上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三年过去了,1997年上学前班,当时就选择了清风小学学前班,学前班是一年。我去过几次清风小学,简直就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四合院,四面是房子,中间有一块供孩子们活动的地方。下课了,孩子们在小院子里疯跑,从东到西有十几米,从南到北有七八米。就是这么一所小小的学校,条件又是那样差,我觉得选错了学校,但又想,反正就一年,一晃也就过去了。一年后,我给孩子选择了就近的南园路小学,和我儿子同龄的同在市委家属院居住的邻居的孩子选择了马路街小学。后来,我经常发现他们两口子轮流接送孩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披星戴月、严寒酷暑,一坚持就是五年①。我们儿子每天和小朋友自己走路上下学,他们都很开心。我不太重视小学教育,我觉得小孩子还是玩得越开心越好,不要给他们太大的压力。其实我最想听的就是孩子晚上回到家后,给我讲的发生在上下学路上的见闻。在他们来回经过的西园村(九十年代还是城中村)弯弯曲曲的街巷里,居民们养了狗和猫之类的小动物。在孩子们经过的门口有的大狗蹲在门口,小狗就追逐他们。后来一些小狗和他们熟悉了就跟他们回家,我开玩笑说是送他们回家的。上小学二年级时,孩子下午放学回家比平时晚了些,他告诉我:“不知道谁家又添了几只生狗,挡住了回家的路,我们几个不敢再往前走了,只好返回去走大路回来。”我一听也很紧张,生怕孩子被狗咬了。第二天我要送孩子上学,但他们坚持自己去,就这样他们又和生狗也混熟了,每次回家后都讲一些狗的事,他不怕狗,他妈也不怕狗,就是我怕狗。我怕狗不是别的原因,如果被狗咬了一定得打疫苗,至少一个月不能喝酒的,这也太痛苦了。

① 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即开始实施九年义务教育;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正式将“两基”作为新的奋斗目标。邢台市区从1999年开始实施小学6年制。

突然有一天,儿子神秘地告诉我们,他们在早起上学路上的厕所里发现了炸药包,本来想上厕所的,结果吓得跑掉了。中午回来时他们又悄悄进去看那个炸弹,却发现炸弹已经没有了。我笑了笑说:“没事,是不是你们看错了?”结果没过几天报纸上就登载了李某与此有关的炸铁路事件。我开玩笑说:“你们小朋友差一点立了功”。

有一次,孩子到他的同学家玩儿,回到家里兴致勃勃地给我讲他同学家里的事,十几年过去了连我都记忆犹新的。他的同学叫申浩,住在西园村一个四合院里,家里有他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当然还养了一只猫和一只狗,院子里还种了许多花。他家里没有我们家生活条件好,吃的饭也不怎么好,但孩子硬说:“同学家里的饭好吃,就连他们的家里的炒白菜也比我们家的炖排骨好吃。”当时,我觉得哭笑不得。我知道这就是孩子,这才是真正的孩子。在他们的心灵世界里“好”是什么东西?是那个抽象的“好”还是现实中的“好”。抽象的好就是老师和父母心里想的和嘴里说的那种“好”,这个“那种好”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好呢?如果有来生我要好好享受童年的美好时光,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痛痛快快活一场,潇洒走一回。如果有如果,我可以把整个世界装进一个瓶子里。我们做父母的到底给了孩子们什么样的“好”呢?我们给他们的是不是孩子们需要的好呢?然而,我听到最多的是抱怨,大人们说:“我都是为了他好啊!我图个啥?”孩子们说:“我连一点自由都没有啊!我还活个啥?”我提议,思考,思考,再思考;反思,反思,再反思;改变,改变,再改变;提高,提高,再提高。孩子的童年是快乐的,我们对得住他们的童年,我们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欢乐时光。我觉得我儿子的童年是快乐的,我和他妈妈没有剥夺孩子的童年。

以后,孩子上初中了,我为孩子选择了“三名”学校(名校、名班、名师)。后来我才知道这种选择已经给孩子定了位次,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谁不想好呢?然而想好就好了吗?孩子的压力、我们的压力,最终使我们之间产生了隔阂,我们所关注的是学习,说得再具体一些就是分数;至于孩子想什么,需要什么,我们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所以也就听不到孩子讲路上的事情、同学的事情了,我们都变得沉默寡言了。再后来,孩子开始变得神秘了,开始锁抽屉了,开始反锁房门了。令我们吃惊的是分数居然不保了,这可是我们的底线呀!你一旦没有还怎么给我们交代啊!不能再沉默下去了,开始研究对策,对策还没有研究出来时,有一天,孩子说:“中午不回家吃饭了,在学校学习。”我们巴不得呢。不过我们还是不放心,于是有一天中午我和他妈妈来到学校悄悄到教室去看看,这确实令我们失望,除了几位女学生外再也找不到男孩子的影子。索性等等看,结果快上课时他才和一位要好的同学从外面走来。到了晚上放学回家,妈妈就问他,“你中午干什么去了?”“学习了”孩子坚定地说,“在哪里学习?”接着问,“在教室里?”语气稍软了些并且开始用目光看我们的变化。我俩气不打一处来,立刻变成了批斗大会。这就是我们想好的结果。

后来,我赴新加坡留学,由一个父亲突然间变成了一名学生,我的固有思想开始松动了。由己及人,

一是别人是怎样要求我的,我是怎样想的。

二是我需要什么样的学习,而我的学习环境又是怎样要求我。

三是学习需要动力吗?动力又是怎么来的。

四是学习是强迫的吗,学习有目标吗?

五是目标是强加于别人的吗?

六是我为什么不想听讲,我为什么厌倦学习,我为什么还怕上这门课?

七是我的进步需要时间,但我更需要自尊,请老师为没有考好保密,不要让我的同学知道,更不能让我的父母知道,给我时间,我会成功的。

八是为什么我们的课堂都有那么多人喜欢睡觉,或者心不在焉的,为什么我们平时总是那么漫不经心的,而到了考试时我们都好像赌博似的,人人祈求满分、满分、满分,而家长的话语里也是这孩子平时学习挺好的就是考试时疏忽大意了,你信吗?如果你信了,你一定也是一个疏忽大意的人。

九是最可怕的学习就是课堂上不知道干什么,也好像到了晚上需要睡觉却失眠那样,闲着、闲着、闲着,没事可做,我是个局外人,我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我是一个什么都学不会的人,我是一个笨人,我一坐到这里就如坐针毡。我不知道老师怎么看我、我不知道同学怎么看我,不过从老师的眼神和语气里我能猜得到,从同学们对待我的态度上,我也能够猜到他们将要如何对待我,因为在家里就是这样,大人一看到我就只有烦。

十是努力改变我们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主人一般的感觉。这不是老师的课堂,这不是几个学习好的同学的课堂,这是我们大家的课堂,我为什么不能好好表现呢?进而推知,这不仅是父母的家,这也是我的家,我为什么不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呢?我为什么做学习之外的事情会遭到父母的指责呢?

十一是我们的学校一定要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

十二是我们之间的亲情都跑哪里去了,我们之间还有爱和友谊吗?为什么变得淡了,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当我们人人都急功近利时,我们看到的和想到的是利益而不是人;当我们人人都看重分数时,我们看到和想到的是分数仍然不是人;可是,某一天我们惊喜地发现我们得到了我们想得到的东西时,我们觉得也不过如此。如果没有得到想得到的结果时,我们发现人人都是冷酷的面孔,甚至看到的是一张张冷若冰霜的脸,不然就是杀气腾腾的空气,令人窒息。到这时我才明白,我们所做的一切不也是为了亲情和友谊吗?

做孩子学习中的榜样

孩子一出生就像父母,后来越长越像,好像说话的声音、举止都惟妙惟肖的,这本应该是高兴的事,不应该成为负担,孩子长得帅气、漂亮,原来父母就这样;孩子的长相不好,你也不要不高兴,因为他在尊重你的长相。思考一下,深入思考一下,长相我们不能改变、也不希望改变,能够改变、需要改变的就是学习大人好人品、好习惯,还是学习父母的打架、骂人、吸烟、喝酒、赌博,甚至冷酷无情、自私自利呢?榜样是什么样?王臻同学的父亲王会平,经常给班主任沟通、经常来学校,跟我很熟,我也喜欢他。他说他要读我的书,好好鼓励孩子。他就是一位好家长,爱学习、爱孩子、爱孩子的学校、爱孩子的老师、爱孩子的同学,多给孩子付出,少从孩子身上索取,就是我为你做这做那你要考高分,久而久之,孩子的学习就有了依赖性,他们就会认为他是为你们学习的;有了依赖性,也就有了选择性,他可以为你学习,他也可以为你不学习。把孩子的学习看成生活必不可少的东西,最关键的是过好每一天,尽管明天是今天的重复,但是每一天又是新的开始。

做孩子成长中榜样

我说的榜样,不是一厢情愿的东西,你自己认为非常美好的事情,然而孩子们、朋友们是不是也像你那样认为呢?我摘引伟大的泰戈尔先生的音乐剧《春天的节日》的对话:

国王:“诗人!”

诗人:“是,大王!”

国王:“我是从内阁中逃出来的。”

诗人:“做得好。但如此绝妙的主意,怎么进入大王心里的呢?”

国王:“财政年度行将结束,国库空虚,内阁会议一开始,部长们为自己的部门要求更多的拨款,所以除了逃跑之外,再没有其他办法可想。”

诗人:“由此将获得好处。”

国王:“对谁有好处?”

诗人:“对国家。”

国王:“怎么?”

诗人:“如果统治者靠边站一段时间,那么庶民就能获得管理自己的机会。”

是不是这样?女人结了婚不喜欢有个婆婆坐在身边,到单位上班不喜欢当官的坐在身边,卖菜的、卖煎饼果子的不喜欢见到城管,做生意的不喜欢见到收税的,开车的不喜欢见那么多收费站,爱喝酒的人不喜欢听到有人喝酒喝死了。我想,我们的孩子,是不是也和我们所喜欢和不喜欢的那样呢?所以我们的学校推行的绿色课堂就是为了给孩子们松松绑、松松手、松松气,让他们做做主、做做事、做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