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与你相遇在素锦华年(宋词四公子的词与情)
14546200000013

第13章 柔情似水之婉约书生秦少游(4)

这首词以“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起,以“念多情但有,当时皓月,向人依旧”作结,其间不见任何议论与抒情,唯有诸种景象闪回和心绪流程,空灵的景语之后深蕴词人内心的温存情愫。细品这首词,秦少游仿佛是位艺术感觉十分敏锐的画家,总能将那自然界中的瞬间景象化为富有情感内蕴的视觉形象,在词中呈现出一幅幅美妙精致的画面,令人过目难忘。

苏东坡虽笑秦少游这首词“十三个字,只说得一个人骑马楼前过”,但文学归根到底只在移情。能使人摇荡性情、情动于衷便是佳作。读秦少游这首词,只要自己进入词中的境界,有生活经历的人定会为之愀然不乐。能摇动人性情的文字当然便是好文字!

十五、水边灯火渐人行,天外一钩残月带三星

玉漏迢迢尽,银潢淡淡横。

梦回宿酒未全醒,已被邻鸡催起怕天明。

臂上妆犹在,襟间泪尚盈。

水边灯火渐人行,天外一钩残月带三星。

——《南歌子》

秦少游在蔡州时与歌女陶心儿相恋,这首词就是秦少游写给这位小情人的。和前面的《水龙吟》一样,这首词中也同样嵌入了情人的名字。

“玉漏迢迢尽,银潢淡淡横。”“玉漏”是古代计时器,这里指报时的漏斗里的滴水。“迢迢”形容漫漫长夜。“玉漏迢迢尽”是说漏水一滴一滴地快滴完了,天快亮了。“银潢淡淡横”,“银潢”即银河。天亮前银河逐渐暗淡西斜,故说“淡淡横”。黎明时分,漏声迢递,银河西斜,长夜将尽。秦少游与陶心儿彻夜未眠,夜色将尽之时仍是惜别依依,感觉时间如凝固一般格外漫长。

“梦回宿酒未全醒,已被邻鸡催起怕天明。”秦少游宿酒尚未全醒,矇眬中被清晨的邻鸡啼叫声催醒,他有些害怕天亮,天一大亮就要和怀里温软的女子分别了。离别的人最怕分别那一时刻的到来,而邻家的鸡并不解离别者的心理,照旧天未明即啼鸣,这离人听来便不免觉得它叫得特别早,而有催人启程之意。一个“怕”字点出伤离者的特殊心态。

“臂上妆犹在,襟间泪尚盈。”秦少游的臂上染有昨夜陶心儿啮咬的胭脂唇印,衣襟上落满了伤别的泪水。唐宋时的女子为了表达眷恋娇嗔,会在男人的脖颈、衣服等处留下唇痕,让其记住曾经的欢好。如花间词人阎选《虞美人》道:“偷期锦浪荷深处,一梦云兼雨。臂留檀印齿痕香,深秋不寐漏初长,尽思量。”秦少游《临江仙》里也有:“不忍残红犹在臂,翻疑梦里相逢。”元稹《莺莺传》中写那张生“睹妆在臂,香在衣,泪光莹莹然,犹莹于茵席而已”,这才肯定自己真的与心上人相聚了一场……总之,花样百出的唇印,带着各自的颜色、各自的形状、各自的香气,在最忘情的时分,以一种让爱人印象十分深刻的方式在他心里也刻下痕迹。

“水边灯火渐人行,天外一钩残月带三星。”外面的河水边渐次有了灯火,已经影影绰绰地显现出赶路行人的身影。这早起征行情景中,隐隐透出少游自己即将启程的迫促感。此时,天上繁星已经隐没,天空只剩下了一钩残月和几颗星星,在点缀着黎明时分的寂寥苍穹,照映着凄凉伤别的人间。情致虽略有清寥感伤意味,但并不沉重。整首词清疏明丽,宛如图画,带有晨起征行所特具的情调气氛。

同时,这首词末句:“天外一钩残月带三星”,也是为陶心儿的“心”字做的文字哑谜。一个弯钩,加上三点星,正是一个“心”字。《高斋诗话》有云:“少游在蔡州……又赠陶心儿词曰:天外一钩残月带三星,谓心字也。”又《词苑丛谈》卷三:“少游赠歌妓陶心南歌子,末句暗臧心字。”又《词品》卷三:又《赠陶心儿》:‘一钩残月带三星’,亦隐“心”字。《诗经·唐风·绸缪》有句云:“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这正是此词深藏的情感记忆。

是啊,今夕何夕,见此良人?江上薄雾弥漫,渔火散缀,寂寥的残月,数点星光,分不清哪里是人间,哪里是天上。冷风吹散疏星,一颗颗星憔悴地死去,而唯有三星在天,依旧在等待,直至海枯石烂。

秦少游的很多恋情词表面看来极为平淡,但细细品过却会发现平淡中含着作者极为纤细敏锐的一种心灵上的感受。分手前一天夜晚,少游因惜别分离而昏醉入梦。直到清晨被晓鸡催起,仍沉迷萦回于昨夜的分离和梦中的相会之中。醒来时,眼中所见的灯火、行人以及残月、三星,令少游渐渐恢复了意识,梦彻底醒了。

“水边灯火渐人行,天外一钩残月带三星”,在天上刻下一个“心”字,有多少情动,有多少缠绵?又有多少独自行走在人生旅途中的孤独、凄凉和无奈!

从这首词中,我读出的并不仅仅是艳情,还有某种人生灰暗的底色,某些终极意味的感伤与忧郁,以及某种淡远深长的禅意。

说少游词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确非虚言。

十六、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

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

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

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

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

——《八六子》

上面这首《八六子》为秦少游自扬州回故里途中所作。显然词里又隐藏有秦少游的一段情爱故事。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少游离开扬州往高邮途中,独倚着那高高耸立的长亭,向扬州方向极目远眺,只见一碧无际的、散发着芳香的春草,满目芳草连天,勾起了他无限的愁思来。“刬尽”即全部铲除掉,刬”同“铲”。

春草的生命力非常顽强,虽然每年被人们铲除得一干二净,但到了第二年依旧生长茂盛。心中的那离愁别恨也像那萋萋芳草一样铲不尽,还复生。正像离人心中的愁恨不易排除,纵然暂时消遣,而愁绪纷来,反而不断地滋长着。起句化用了南唐后主李煜《清平乐》词:“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有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缠绵不尽之意。

宋以前的诗人惯用春草以赋离情别恨,有如《楚辞》中有句云:“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乐府《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秦少游以茂盛的芳草喻离恨,即使刬尽它,也会顽强生长出来,来比喻离恨的连绵与浓烈,读来使人震撼。有评家称是“神来之笔”。

“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至今想到在柳树外骑着青骢马匆匆分别的场景,想起在水边与那位红袖佳人依依惜别,我就悲怆痛楚,黯然销魂。“青骢”:毛色青白相间的马。“红袂”本意为红袖,代指穿红衣的佳人。“柳外青骢,水边红袂”,辞藻优雅,对仗工整,以鲜丽华美的色泽和缱绻的画面形象隐喻一段旖旎的男女恋情。这故事发生在春天的柳外水边,少游手牵毛色青白相杂的骏马,佳人身穿鲜红衣裙,两人依依惜别。然而光阴无法倒流,离人不能重聚,往事难以挽回,每一念及“柳外青骢”、“水边红袂”,心头如霹雳穿过,就不觉猛地一惊,每每怆然伤神。

“怆然暗惊”看似不太经意的一句,突然带出了一声低沉颤音,就像毫无征兆的平地一声雷,让人措手不及,震人心悸。句短情长,其中包含了多少别前的恩爱、别时的悲伤、别后的思念和悔恨。

“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上天何故赐予你如此美丽的容颜?当年在一个宁静的夜里,朦胧的月光洒在窗帘上。卿卿与我共入清幽的梦乡,柔情融融,仿佛沐浴着和煦的春风。“无端”是没来由,无缘无故之意。“娉婷”形容女孩子姿容娇美的样子。意思是,老天好没来由,赐予她一份如此娉婷之姿,致使少游为之惊艳销魂。这几句极是缠绵旖旎。如果要用乐器弹奏这首词,这几句应该用萨克斯来奏响,舒缓,平静,抑郁而不沉重,低迷而不颓废。特别是“夜月一帘幽梦”,梦居然有一帘,以帘做量词算是首创了。帘是飘忽的,梦也如帘一般的飘忽,缥缈。梦前有个“幽”字修饰,道出了词人对梦的心态,平静,哀婉。

“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真是无可奈何,往日的欢乐都伴随着流水渐渐逝去,绿纱巾上的芳香也渐渐地淡了,再也听不到你那曼妙悦耳的琴声了。“怎奈向”即怎奈、如何之意。“翠绡”是碧丝纱巾。一个“怎奈向”就把前面的种种爱情幻觉一扫而空,荡然无存。往日的欢乐都已经渐渐随着水流东去,一去不返。曾经,你的缠绵弦歌、衣香鬟影包围着我。如今却是弦断香销,人去楼空,看那片片飞花,夕阳沉暮,歌声不再,气息全无。

“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更那堪暮春时分,片片残红在暮色中飘飘洒洒,蒙蒙细雨下个不停,迷迷蒙蒙的雾气笼罩着万里江天。飞花片片,残雨蒙蒙,组成了一幅凄迷的景象,此情此景引起少游的伤春之感和离别之思。

“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我凄然神伤,愁思正浓,忽然又传来了一声一声的黄鹂啼鸣,令人更感心惊神伤。“销凝”指因感伤而凝思出神。正是“黄鹂又啼数声”,使词人把无穷幽怨寄寓在黄鹂的鸣声中而悠悠不尽,也似乎有意将词人拖入更深沉的悲苦之中。正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黄鹂的凄啼声里,让我如何去面对以后那没有了你的时光?

这首词中,我极喜“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这几句。

“无端天与娉婷”,老天怎么将你生得如此窈窕美丽,让我迷恋销魂!这句话可能是很多男人面对那些天生丽质的女人时心底曾经发出过的感慨。是啊,本来我心如止水,禅心不起,正是你的美丽娉婷让我烦恼陡生。女人的美丽温柔简直是男人的致命诱惑,是人性中的不能承受之痛。这种埋怨看似无理,却妙在有理、无理之间。所以,前人评诗词往往有“无理而妙”的说法。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化用了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想那帘前月下,悄语呢喃,“夜月幽梦”、“春风柔情”可谓极尽销魂的缠绵!没有谁能把相思写到如此唯美缠绵,如此清极、雅极。

读这两句词,耳畔好像传来了那一曲悠悠清歌:

我有一帘幽梦,不知与谁能共。

多少秘密在其中,欲诉无人能懂。

窗外更深露重,今夜落花成冢。

春来春去俱无踪,徒留一帘幽梦。

谁能解我情衷,谁将柔情深种?

若能相知又相逢,共此一帘幽梦。

窗外更深露重,今夜落花成冢。

春来春去俱无踪,共此一帘幽梦!

那些柔软的声音从时光深处流泻而来,心灵中某个最柔软的部位被这词句轻轻击中,让人愣愣地盯着窗外:“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以为是幻觉,岁月流光里竟又邂逅到这样美妙的词句,轻轻撩拨着遥远的青春情愫。

琼瑶剧里的意境多取自宋词,别有一种情调。与你在一起的时候,感觉像做梦一样,你的柔情无时无刻不在包围着我,每天缠绵的日子如梦一样甜美。正是这“夜月一帘幽梦”的幽情爱意,就有了“春风十里柔情”的难舍难分。“春风十里柔情”是词人美好感觉的外化与延展。少游把春风当作了情人的手,轻轻地一拂便觉是柔情十里,全身都酥软了。

幽梦醒来,毕竟是要走了,秦少游走在春风里,她来十里相送。送着,送着,不觉走出了十里之遥!“十里柔情”,这是怎样的春风十里相送啊!

一步一叮咛,执手两依依。她的眼神那样眷恋不舍,话语轻轻,脚步轻轻,罗裙款摆,温软馨香的气息包围着你。让你想起昨夜的一帘幽梦,她的柔情似水,让你在那一刻忘我地沉溺其中。

而此时,冰冷的离别如刺,隐隐地刺痛着你的心。

已经说了十里也叮咛不完的情话,这十里仿佛是一生也走不完的漫漫情路。这十里之地的情丝蔓生如网,轻轻地却十分柔韧地笼住了你的心,你的身。

张炎在《词源》中评说道:“离情当如此作,全在情景交炼,得言外意。”

秦少游还有一首《梦扬州》作于元丰二年,也传为怀念扬州一位歌女而作,与这首《八六子》正好对照:

晚云收,正柳塘烟雨初休。燕子未归,恻恻轻寒如秋。小栏外东风软,透绣帏花蜜香稠。江南远,人何处?鹧鸪啼破春愁。

长记曾陪燕游。酬妙舞清歌,丽锦缠头。殢酒为花,十载因谁淹留?醉鞭拂面归来晚,望翠楼帘卷金钩。佳会阻,离情正乱,频梦扬州。

据说是秦少游在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贬谪处州时作。词牌《梦扬州》为少游自创,取结句“频梦扬州”作为词调名。少游作词题赠思念之人,并为之独创一个词牌,可见情深。

开篇营造了一片凄迷哀愁的情景:暮云四合,夜幕降临,杨柳掩映的水塘边烟雨初歇。此时不见燕子归来,让人心头感到秋寒恻恻。“小栏外东风软,透绣帷、花蜜香稠”,温软的东风透过了绣帏,送来浓浓花香。然而“江南远,人何处,鹧鸪啼破春愁”,江南仿佛更遥远了,那情郎如今到了何处呢?送来鹧鸪的声声聒噪令人心头升起阵阵春愁。繁华已去,再也无法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