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生如赌局,成功是信仰
14545100000008

第8章 刘询:孤独中奋勇前进的悲剧英雄(2)

七月,大司马、大将军霍光奏议让刘病已即位。随后,派宗正刘德驾车到长安尚冠里,也就是刘病已在宫外住的地方,为他洗沐,赐御府衣。彼时,刘病已正在家里,潜心为儿子做一架嬉戏的小木马,面容带着父爱的慈祥。猛然看见一群宫装打扮的人,骑着高头大马,抬着精致的软榻,朝自己走来,他还以为自己是白日做梦了。直到宣旨的太监将圣旨递到他的手上,他依旧呆呆地站在院子里,仿佛在做一场华丽无比的白日梦。随后,刘病已穿着御赐的衣帽鞋袜,入未央宫拜见皇太后,被册封为阳武侯。不久,群臣奉上玺、绶,刘病已正式继承了皇帝之位,史称汉宣帝。

虽然是当了皇帝,但刘病已其实也就是挂了一个皇帝的牌子,他并不需要管理一些皇帝的日常业务,这一切,都有一个勤劳的霍光时刻在替他分担。朝中大小事务基本都由霍光全权处理,而刘病已对霍光这个权臣很是惧怕,真可谓是言听计从。

安排好了皇帝,霍光便开始安排自家人了。昭帝在位时,皇后上官如意是霍光的外孙女,现在新帝即位,不给安排几个贴身的自家人,他怎么能放心呢?长安城的公子哥儿都知道,霍光有一个长得非常漂亮的女儿,那是几乎所有京城未婚男士的集体梦中情人。在长安城,几乎每个男人都幻想着霍大小姐能对自己青睐有加,从此一手美人,一手前程,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但老爹是极品,女婿也一定不会差到哪儿去,霍大小姐又怎么会看得上这些成天只会吃喝玩乐的纨绔子弟呢?霍小姐跟当时还不是皇帝的刘病已有过一面之缘,当时就为这个豪气冲天的男子汉倾倒了。不过,那只是她自己的一相情愿,而且她非常清楚地知道,作为霍家的女儿,她没有资格选择自己的婚姻,她的婚姻必然是用来进行政治联姻的筹码,这是她在这个家享受着如此丰裕的物质生活所要付出的代价。

在霍光的努力下,霍小姐终于嫁入了皇宫,与刘病已在民间的发妻许平君一样,被封为婕妤。新婚之夜,当那张年轻英俊的脸逐渐在盖头外缓缓呈现的时候,霍成君甚至无法抑制自己内心的愉悦,原来他就是皇帝,自己第一眼就为之心动的男人。她闭上双眼,期待着他与她的洞房花烛夜。但是这一切都落空了,新婚之夜,皇帝居然让她独守空房,究竟是为什么?她细细端详着镜中那张美艳无比的脸,第一次对自己产生了怀疑。

新婚第一夜就独守空房的霍婕妤心情很不好,火气很大,于是决定去外面走走,这一走,却偏偏走到了许平君的殿门口。早晨的空气很好,霍成君远远地就望见,院子里那熟悉的身影,正抱着儿子,开心地逗弄着,而他身边坐着的女子,笑得那样甜,那样舒心。一气之下,霍大小姐转身回了娘家,对自己的老爹好一顿撒娇,一定要老爹去胁迫皇帝立她为皇后。霍光也不知道一大早的,女儿中了什么邪,但是对于这个老来女,他一向是疼爱有加,她要的,他一定给。于是,霍光开始给众大臣施压了,意思很明确:这皇帝登基那么久了,也该册封皇后了,你们这群老家伙,赶快推荐我女儿吧。

可是令霍光没想到的是,一向对他言听计从的刘询,在立后这件事上,居然敢与他作对。当时,公卿大臣都集体上书,认为霍光的女儿是最佳的皇后人选。这时候,皇帝却下了一道莫名其妙的诏书:我在贫贱之时曾经有一把旧剑,现在我十分想念它啊,众位爱卿能否为我将其找回来?群臣揣摩上意,开始一个个请立许平君为皇后。许平君与刘询于公元前75年成婚,至此,刘询终于如愿以偿,给了她一个正妻的身份。这是刘询尊重自己内心的声音所做的唯一一件违背霍光的事。他与许平君在贫贱时结为夫妻,无论是生活上,还是事业上,这位善解人意的小家碧玉,都给予了他充分的滋润与温暖,这也是以后无论怎样,他始终对这位妻子爱护有加、不离不弃的根本原因。

而“故剑情深”的浪漫典故也从此开始流传。这是中国历史上一道最浪漫的诏书,一个王子对贫女的许诺。从那时起,长安城未婚的姑娘都喜欢送给情郎一把宝剑,象征着对爱情的专一与不离不弃。

●自丰羽翼,平乱定鼎

从汉昭帝年间,到昌邑王刘贺短暂的几十天,再到汉宣帝刘询即位之初,朝政差不多全部把持在霍光手里。当时,霍家权力极大,除了霍光权倾朝野之外,他的儿子霍禹、侄孙霍云还是统率宫卫郎官的中郎将;霍云的弟弟霍山官任奉车都尉侍中,统率禁卫部队胡越骑兵;两个女婿分别担任东宫和西宫的卫尉,掌管整个皇宫的禁卫;他的其他堂兄弟、亲戚也都担任了朝廷的重要职位,形成了一个盘根错节、遍布西汉朝廷的庞大势力网。至此,霍光已经成为当时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他的权势和声望在废除了昌邑王刘贺的帝位、拥立汉宣帝之后,达到了无以复加、登峰造极的地步。

刘询早在民间时,就听说过霍光的权势和威风,对他已经心存畏惧。在登基之后与霍光的接触中,他更是领教了霍光的威风。他一即位,就明显感觉到了朝廷内部来自霍光集团咄咄逼人的政治压力。所以,在他登基之日谒见“高庙”时,霍光陪同他乘车前往,他觉得浑身上下都不自在,如芒刺在背。刘询心中当然明白,自己一个白当来的皇帝,初即位,没有任何经验,也没有背景靠山,没有自己的团队,力单势薄,仅凭着一个皇帝的称号是不能和羽翼丰满的霍光相抗衡的,自己只有保持最大的克制,逐渐发展自己的势力,寻求有利时机,才能夺回属于自己的最高统治权。所以,在他刚刚登基的时候,当霍光假惺惺地表示要还政于他时,汉宣帝非常“诚恳”地回绝了。他明确表示非常信任霍光,欣赏霍光的才能,请霍光继续主持朝政,并当众宣布,事无大小,先报请霍光,然后再奏知他本人。事后,他还专门下诏褒奖霍光的援立之功,益封七千户。每次上朝,汉宣帝都给予霍光以极高的礼遇。汉宣帝的这一系列行为对于消除霍光对他的猜忌和提防,缓和朝廷内部潜伏的政治危机,为他的统治创造一个良好政治气氛等,都起到了极其明显的积极作用,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免于变成“昌邑王第二”。

是可忍,孰不可忍,骄纵、不可一世的霍成君彻底触碰到了刘询的底线。在立后事件中,刘询高调宣布了自己对妻子坚贞不渝的感情,却也将她置于一个非常不安全的境地。看刘询的态度,霍成君知道,只有彻底除掉许平君,自己才有可能夺回刘询。爱情让女人失去理智,非常可怕。失去理智的霍成君趁着许平君二次怀胎的时候,竟然买通御医,毒杀了许平君,连同许平君刚刚出生的小女婴,也一并死去了。当失魂落魄的刘询匆忙赶到现场时,看到的,只是妻子和刚出生的女儿冷冰冰的尸体。他顿时五脏俱焚,万念俱灰,恨不得扑上去,把霍成君大卸八块。但是他知道他不能,因为他现在还没有能力。从那时开始,刘询就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替妻女向霍成君讨回这个公道。

刘询即位后的第六年,他的心腹大患霍光终于死了。出于面子的考虑,刘询亲自参加了霍光的葬礼,按照皇帝的待遇厚葬了霍光,并且给霍家的一众人员加薪升职,以稳住人心。与此同时,刘询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了,他开始亲政,并且开始培养自己的势力。他重用御史大夫魏相,让魏相以给事中的身份参与朝中的机密决策,后来又提拔魏相做了丞相。继而任命邴吉为御史大夫,又委以他的岳父平恩侯许广汉以重任,逐渐把权力收归己手。

等到羽翼渐丰,刘询开始逐步削弱霍家的势力,并暗暗决定,最后将他们一网打尽。刘询的夺权行动先从后宫开始。原来,许皇后死了以后,霍光调动一众大臣,再一次将皇后的位子推向了自己的女儿,刘询只能在心里万般不愿意的情况下,立了霍成君为皇后。但是,霍皇后与许皇后行事完全不同,霍皇后为人虚假,骄横跋扈,且奢侈荒唐,在宫中并不是很得人心。而相反,许皇后为人宽容仁厚,崇尚节俭,深受后宫众人的爱戴。宣帝对霍成君采取的行动不但没有遭到宫中一众人等的反对与愤怒,反而受到了热烈的赞扬。宣帝对这个夺取自己心爱女人的毒妇可以说是恨之入骨,他没有赐死她,而是将她打入冷宫,慢慢折磨她,以发泄他隐藏多年的愤恨。

另一方面,刘询也加大了对霍氏一族的清算力度。他明里提拔霍光的儿子为大司马,但是又剥夺了他的实际军权。剥夺了霍氏一族的禁卫军统治权,把霍光的两个侄女婿调离了中郎将和骑都尉的位置,而是让自己的亲信担任南北军和羽林郎的统帅。面对宣帝如此大规模的夺权行动,霍氏一族稳不住脚了,他们决定造反!宣帝就等着他们造反呢,他已经备足了足够的兵力,那些叛军在严阵以待的汉宣帝面前不堪一击,很快就土崩瓦解了。在西汉一直把持了十几年朝政的霍氏一族终于覆灭,汉宣帝在登基数年后,终于实现了他的绝对统治。

●对于不甘于平庸的人,生命注定是一场在孤独中默默进行的可悲搏斗

彻底清除了霍氏的势力,汉宣帝自己掌握了实权,妻子、女儿的仇也报了,接下来,就应该是大刀阔斧搞建设了。他想到,自己的这个皇帝也算是捡来的,自己并没有给国家作过多少贡献,而且因为出身民间,他对民间的一些疾苦不仅仅是了解,而且有亲身的体验,所以,立志要为百姓做一些实事。汉宣帝多次下诏改革吏治,建立了一整套考核官员的制度,对二千石以上的官员实行五日一听事制度,并且派出一个质量检查小组,定期或者不定期地进行全国巡检。这样一来,那些确实干了实事、政绩突出的官员就受到了奖赏,而那些消极怠工或者贪污受贿的官员,就受到了惩罚,有效地做到奖惩合理得当,既鼓励了官员的积极性,也给他们敲了警钟。

刘询在位时,亲历了北方少数民族,尤其是匈奴的蛮横跋扈。西汉初期,统治者一直采取的是与民休息的政策,很少发动战争,与匈奴也是采取一种和亲联姻的制度,以保持良好关系。但是,刘询亲政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出兵匈奴。他拒绝采用和亲这种屈辱卑微的方式去与匈奴和平共处,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主战派。但是,毕竟当时国力有限,而且也没有像汉初卫青、霍去病那样的大将,朝中的保守派大臣,对天子这种逞一时英雄、而不考虑实际影响的行为极力予以反对。一时间,朝廷内外掀起了一股反战的大风波。面对群众的压力,皇帝并没有胆怯,而是义无反顾地将这场战争进行到底。他御驾亲征,亲自战斗在抗击匈奴的第一线,希望能给予将士们勇气和信心。历史证明,他的坚持是正确的。直到宣帝用强兵强将成功地将匈奴驱赶出国境,使匈奴不敢越雷池数十年,百姓们才真正相信,这个皇帝,的确是个不一般的好皇帝。他是实实在在为人民着想的皇帝,他有着平民般的专情与悲悯之心,又在对待外敌上不屈不挠,是一个值得他们信任的好皇帝!

早在汉武帝后期,聚集在今天青海境内的羌族,就经常侵犯中原地区,攻城略地,给边境的老百姓和整个国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刘询对这个问题深感忧虑,但此时,经历了对匈奴作战后,国家实在没有能力再进行大规模的战争,宣帝刘询只能另谋出路。在这时,他又一次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另一面:足智多谋。他听从了大将赵充国的建议,一方面偷偷加强边防的军事与防御能力,另一方面又命令义渠安国出使羌族各国,离间各部落之间的关系。

公元前61年,义渠安国经营无方,在斩杀了羌族众多部落首领之后,终于激起了羌族各部落大规模的反战。义渠安国在战乱中失利,仓皇逃回国都,向刘询报告了这个消息。当时,将军赵充国已经年近七十,本来刘询没有将他纳入平乱的人选中去,但是他却自动请缨,发誓将羌族驱逐出境,令他们不敢再犯境半步。因为赵充国曾经跟随抗击匈奴的名将霍去病常年南征北战,战斗经验非常丰富,所以刘询大胆任用了年近七十的他为总元帅,发动了浩浩荡荡的对羌战斗。赵充国领兵不到万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出师,巧渡黄河,在立稳阵脚之后迅速出击,一举击败羌族各部,平定了这场规模浩大的叛乱。至此,威胁汉朝边境的几个主要问题被一一解决。汉朝在宣帝的带领下,开始了浩浩荡荡的经济建设,奔向了小康之路。

宣帝刘询自幼便成为孤儿,长大后又因为身份的原因,始终藏在阴暗之处,无法见天日,上天给予了他太多常人无法想象的苦难。从“巫蛊之祸”起,他的悲剧一生就已经注定。但是,伟大人物的与众不同在于,他们在逆境中,从来都是越挫越勇,虽然在前进的路程中太过孤独,但是,他勇敢地坚持下来了。在风雨之后,他始终坚信,总有太阳出来的那一天。上天赋予他的,不是一个失败落魄的皇孙身份,他要做的是,打破宿命,做一个真正的强者,成为主宰这世间芸芸众生的神。他不要这世间再有悲剧发生,所以,他只能孤独前进,去寻找生命更加厚重的意义,为天下苍生,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如果说这一生,有什么是让刘询再也无法重拾的悲痛,他肯定会说,不是因为“巫蛊之祸”而失去的尊贵身份与权势,而是在自己执著于权势的过程中,所丢失的那份亲情。在他登基不久,他挚爱的妻子女儿便因为权力斗争被害死,这也成为了这位伟大皇帝后来漫长的一生中,永远无法释怀的悲伤。所以,他立许皇后的儿子为太子,给了许皇后的家人莫大的荣耀、富贵和权势。他只希望这一切,能弥补得了一点点对亡妻的内疚与思念之情。这是宣帝留给世人的另一面,除了是一个坚强有能力的皇帝,他更是一个专情的、对爱情坚贞不渝的有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