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生如赌局,成功是信仰
14545100000006

第6章 卫青:高昂的爱国情操是成功最大的动力(3)

●无情的战乱使他选择了对宿命的反抗,没有什么比保卫祖国更让他眷恋

自从河套地区被汉朝收复以后,匈奴一直以此为恨,不甘心就此失去河套平原,一心想把朔方重新夺回去。所以,在几年内,匈奴多次出兵,但都被汉军挡了回去。但是,边塞就一直没有平静过,虽然匈奴没有大的袭击和侵犯,可他们抢劫式的攻击实在让人防不胜防,让人无法预料他们什么时候会过来抢杀一次又跑回去了,而朝廷士兵又不能时时刻刻守在边郡的小镇上。

无情的战乱,让边郡的百姓颠沛流离、家毁人亡,这个时候的卫青已经不是从前的那个放羊娃了,他已经做到了侯的爵位,卫氏满门荣耀显贵之极。可是,卫青从来没有忘记过自己过的穷苦日子和曾经无私帮助过自己的百姓,所以卫青是非常体恤属下的,时常慰问属下和他们的家人。而卫青的士兵也知恩图报,死心塌地地跟随卫青,全心杀敌!

这一年的春天,他像往常一样来到城外,在城西护城河的凉棚里面,他看见了流离失所的边塞民众。善良的卫青非常怜悯这些受苦的百姓,在给了他们一些银钱之后,就返身回府。他决心明天向皇帝请愿,出征杀敌。

本来,汉武帝也是个血性的汉子,要不是自己是皇帝,他早就带着一队人马去边塞杀敌去了,哪还轮得上卫青?所以,在听完卫青入情入理的陈述之后,汉武帝答应了卫青的请求。

汉武帝马上就研究出一套作战方案:卫青率三万骑兵从高阙出发;苏建、李沮、公孙贺、李蔡随时受卫青的调遣,率兵从朔方出发;李息、张次公率兵由右北平出发。

估计汉武帝这次也是想玩把大的,下了很大的血本,总兵力有十余万人。

而匈奴这边,有个右贤王,一直没有和汉军交过战,他认为汉军没有别人说的那么强大,现在听说汉朝又要对自己出兵,所以那是相当地高兴,高兴得天天唱歌跳舞。有人劝说派侦察兵打探一下汉军现在的方位和行军速度,右贤王哈哈大笑:“慌什么?现在汉军离我们一定很远,一时半会儿不可能来到。”

而卫青这边率大军日夜兼程,急行军六七百里,趁着黑夜就包围了右贤王的营帐。这时候,右贤王正在帐中拥着美妾,畅饮美酒,已有八九分醉意了。忽然,帐外士兵来报:“汉军已至帐外,请大王撤退。”右贤王惊慌失措,跑到帐外一看,杀声震天,火光遍野。右贤王连忙回去先把美妾抱上马,然后自己带了几百壮骑,突出重围,向北边逃走了。卫青派轻骑校尉郭成领兵追赶,追了数百里没有追上,只俘虏了右贤王的小王十余人。看来,这个右贤王也是个色狼,自己的儿子被俘获了,他仍然不愿放弃怀里的美妾。这一次,汉军俘虏了匈奴男女一万五千余人、牲畜几百万头。卫青大获全胜,高奏凯歌,收兵回朝。

捷报很快传到朝廷,汉武帝喜出望外,都不知道该怎么奖赏卫青了,还是旁边的太监给出了个主意。于是,汉武帝派特使捧着印信,到军中拜卫青为大将军,加封食邑六千户,所有将领归他指挥。

汉武帝实在是太喜欢卫青了,也许这是汉朝长久以来,前所未有的胜利,所以,汉武帝认为这些奖赏都太轻了。汉武帝正在发愁怎么赏赐卫青的时候,卫皇后(卫青的姐姐卫子夫)带着太子来给皇帝请安,武帝一下就有了灵感。于是,武帝传旨赏赐卫青的三个儿子:长子卫伉为宜春侯,次子卫不疑为阴安侯,幼子卫登为发干侯,均食邑一千三百户。

卫青的三个儿子这个时候都还在襁褓之中,卫青感到受宠若惊,坚决推辞:“微臣有幸在军中任职,全都是因为陛下的英明领导,我才大获全胜,同时这也是我大汉将士英勇、奋死杀敌的功劳,陛下已经封了我食邑,我儿子年纪这么小,什么功劳都没有,这样恐怕不能鼓励士兵奋力作战。我卫青何德何能,敢贪天之功,还望陛下收回成命。”

汉武帝拒绝了卫青的请求,同时又封赏了随从卫青作战的公孙敖、韩说、公孙贺、李蔡、李朔、赵不虞、公孙戎奴、李沮、李息、豆如意等。

在以后的这些岁月里,卫青继续为国家抗击匈奴的侵扰。

后来,卫青又带着自己二姐的儿子霍去病参加了几次大小战役,尤其出名的是定襄一役。在这场战役中,卫青任命霍去病为骠姚校尉,带领八百骑兵,作为一支奇兵脱离大军在茫茫大漠里奔驰数百里奇袭匈奴,打击匈奴的软肋。此仗,霍去病斩敌两千余人,杀匈奴单于祖父,俘虏单于的国相及叔叔,战果辉煌。

也许是因为攻打匈奴从来没有失败过的原因,志得意满的汉武帝认为应该宜将剩勇追穷寇,一举消灭掉匈奴,让大汉的版图扩大到西域去。于是,汉武帝集中了全国的财力、物力,准备发动对匈奴的第三次大战役。

基于此,汉武帝很快就召开了此战的第一次临时军事委员会。汉武帝首先作了重要讲话,他认为,大军应该直接开进匈奴的老巢,一举灭掉匈奴。卫青作为全国兵马大元帅,除了率先鼓掌支持汉武帝的英明决策之外,还作了重要补充:要灭掉匈奴就要穿越沙漠,而这就需要大量的粮草供应才可以做到。汉武帝拍手赞同了卫青的观点:“爱卿真是想我之所想急我之所急,不过,这些朕都一并考虑到了,这一次,朕不但挑选了十万匹精壮的战马,还动员了私人马匹四万多,并派步兵十二万,负责运输粮草辎重,紧随大军之后。”随后,汉武帝又作了战略部署,由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各率精锐骑兵五万人,分作东西两路,远征漠北。此次大会,全票通过,圆满结束。

然后,卫青和霍去病两边各自成立了远征军指挥小组,由军中的高级干部组成,卫青和霍去病各自担任组长。

先看卫青这边的战略部署和安排,先确定由李广为前将军,公孙贺为左将军,赵食其为右将军,曹襄为后将军。然后开始选前锋,但是,在开会之前,皇帝悄悄命令卫青,说这个李广,年纪又老,脾气又躁,更要命的是运气又不好,不要用他做前锋抵挡匈奴单于。于是,组长卫青就没让李广担任先锋,而是让李广与右将军赵食其两军合并,从左翼、右翼两侧进行包抄。卫青自己率左将军公孙贺、后将军曹襄从正面进兵,直插匈奴单于驻地。简单地安排完以后,卫青就宣布散会了。但是,有一个人心中不服,这个人就是李广,这,也为卫青埋下了隐患。

再看霍去病那边的战略安排,原计划大军从定襄北上,由霍去病率骁勇善战的将士专力对付匈奴单于。后来从俘获的匈奴兵口中得知,匈奴伊稚斜单于远在东方,于是汉军重新调整战斗序列。霍去病从东方的代郡出塞,卫青从定襄出塞。全力追击匈奴的任务就交给了霍去病,并且由霍去病全权负责指挥那些深入打击匈奴的得力干将。

作战方案确定下来之后,大军就向匈奴开进了。卫青的大军向北行进一千多里,刚刚跨过大沙漠,就遭遇了伊稚斜单于的匈奴军。卫青命令部队用铁甲兵车迅速环绕成一个坚固的阵地,然后派出五千骑兵向敌阵冲击。伊稚斜单于命令一万多骑兵迎战。双方激战在一起,非常惨烈。

一直杀到黄昏,这个时候,不知道从哪里刮来一阵狂风。沙尘滚滚,黄土扑面而来,把太阳都遮住了,天色大暗,双方军队分不清敌我。卫青临危不乱,乘机派出两支生力军,从左右两翼迂回到单于背后,包了伊稚斜单于的饺子。伊稚斜单于大为震动,在奋力拼杀一阵之后,知道再也无法取胜,慌忙跨马,在数行精骑的保护下奋力突围,向西北方向飞奔而去。卫青得知伊稚斜单于已突围逃走,马上派出轻骑兵追击。

拼杀在战场上的双方将士已经忘却了时间,直到夜幕已经降临,双方仍在战场上拼死搏斗。战场上,喊杀声惊天动地。溃败的匈奴兵在主将出逃之后军心大乱,给了卫青以可趁之机。

经过不眠不休的一夜恶战,天快亮时,卫青大军已追出敌人二百多里,虽然没有找到单于的踪迹,却斩杀并俘虏匈奴官兵一万九千多人,截获了匈奴囤积的大量粮草,为持续作战补充了后备力量。直到烧毁一切之后,得胜的军队才班师回到营地,高声庆贺胜利!

与此同时,在另一边奋力作战的霍去病也大获全胜!他率领的东路军,北进两千多里,与匈奴左贤王的军队恶战了将近三个时辰,最后将其主要将领全部俘获,消灭匈奴七万多人,只有左贤王败逃而去。

这次战役使得匈奴元气大伤,再没有能力发动大规模的侵略战争。而卫青与霍去病两人也成为破击匈奴的大英雄,流传千古。从此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匈奴与汉朝相安无事。汉朝正式告别了用“和亲”等方式与匈奴维持和平的境况。

至此,卫青的沙场生活基本告一段落。此时的卫青,已经和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结为了夫妇,过上了平淡的生活。

卫青的成功可以说是外戚的成功,也是庶民的成功。从小的悲惨生活,并不会扼杀掉一个英雄,是金子总会发光。而英雄不问出身,也成了汉朝的国粹,更成了后世子孙传为美谈的佳话。

卫青的成长经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奋发前进。短暂的苦难总会过去,人也会抬头向前走。英雄的脚步渐行渐远,我们只能是随着他的足迹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