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生如赌局,成功是信仰
14545100000029

第29章 甘地:一生致力于人类和平事业的伟大英雄(2)

甘地想,要是只通过游行进行斗争,似乎不能够给英国政府沉重的打击,于是他思考出了另一种方式——“食盐长征”。那一天,甘地带领了七十八个志愿者揭开了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序幕,果然,这一次给英殖民主义者重重的一拳。英国政府的总督被逼得没有办法,只能与甘地进行谈判,并美其名曰“圆桌会议”。可能广大群众以为自己已经胜利了吧,高兴得太早了,群众运动因此而松懈,结果一不留神,又让英国残酷镇压下去了。

在甘地成功领导过几次“非暴力”运动之后,国大党的其他领导人也想过过当领导人的瘾,可是由于观点和甘地不合,出现了很严重的分歧,甘地对外宣布退党,但是,仍然在关键问题上指导国大党的工作。

在甘地离开国大党的几年,印度各方矛盾越来越尖锐了,而英国政府又顽固地不肯满足国大党的要求。国大党没办法了,两次请甘地复出。这期间,甘地的反帝立场进一步发生变化。

1942年4月,日本侵略者的爪子开始伸向印度,而国内广大人民群众的反英情绪持续高涨。在这种内外双重压迫下,甘地灵活地提出了英国“退出印度”的口号。但是,当时人民群众的力量毕竟还不是很强大,没枪没炮的,保不住自己的领导人,甘地又一次被捕入狱。这一次入狱,时间长达两年。

两年后,甘地被放出来了,同时,二战也进入到白热化阶段。在大家的意料中,二战胜利了。内外交困的英国政府慑于印度民族解放运动再起的压力,答应了印度独立的要求。但因印、穆两教的分歧对立由来已久,加之英国分而治之政策的影响,印度被英国分裂成两个国家。甘地四处奔走,企图能够控制局面,可是印、巴分治已成定局。甘地为维护印度统一不懈努力,终无回天之力,只好接受分治。

印度虽然独立了,可是,独立后的印度依然满目疮痍、一片狼藉。民众依然困苦不堪,社会也很不稳定,时而就会发生一场暴乱。独立后的甘地虽然获得了印度人民和国大党的崇高敬意,但他却大权旁落,为之奋斗终身的“非暴力”理想也被束之高阁。

1947年8月底,印度独立刚满半月,旁遮普省的十二个县已在血泊与火海中挣扎了两周,倒是加尔各答这个火药库因为甘地的坐镇一直没有爆炸。

可是,加尔各答的宁静也要开始被打破了。

又是一个清爽的晚上,甘地和自己的两个侄孙女摩奴和阿巴躺在草垫上聊天,可能是老人太累了吧,说着说着他就睡着了。忽然,一群狂热的印度教青年闯进海达利公馆院内,嚷嚷着要和甘地说话。甘地被吵声惊醒,于是就站起来说:“嚷什么,我在这儿,来杀我吧?”说话间,两个浑身是血的人躲藏到甘地身后,紧接着一根根大木棒子就朝甘地他们飞去。幸好甘地个子矮,才没被砸中。随后警察赶到,把暴力分子都驱赶了出去。可是往后,狂热分子一系列的袭击行为达到丧心病狂的程度,而这些都是国民公仆团极端分子策划的。

加尔各答事变给甘地以致命的打击,这位终生致力于“非暴力”理想的老人似乎已经有了一种幻灭感。为了使加尔各答恢复理智,拯救千百万无辜者免于死亡,甘地只有拿生命孤注一掷了。

第二天,甘地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决定从9月1日起开始绝食,一直到动乱结束。

甘地绝食的消息犹如洪水一般,几小时之内就传遍了整个加尔各答城。绝食是甘地多年来惯用的一种斗争方式,而甘地绝食的消息发布出去后,大家耳边响起的第一个词就是——斗争,继而又由斗争想到——相亲相爱。所以,甘地绝食这一招还是很管用的。尤其是此时的甘地已经七十八岁高龄,要是这次绝食斗争没成功,甘地可就真的永远离我们而去了。所以,无论对甘地本人,还是甘地的同志们,这都是一次冒险,冒险程度无异于在老虎洞上面走钢丝。

从甘地绝食这件事情来看,印度人还是非常拥护自己的领导人的。因为,整个印度虽然有百分之八十五的人不识字,也没有收音机,但是他们总能利用各种神通去了解甘地绝食的各个阶段的详细情况。每当甘地身体出现状况的时候,例如身体虚弱、心律不齐、说话含糊不清,大家都担心不已。于是,一批接一批的人往海达利公馆跑去,希望能看望他。可是,暴乱犹如一只脱缰的野狗,还在继续奔跑,杀人、放火、抢劫,仍然还在持续。

时间就这样流淌到了第二天,海达利公馆询问甘地健康状况的人越来越多,更多的人选择在门外静坐,等待甘地身体好转,同时也等待国内的暴乱可以停止。而引起暴乱的双方当事人也纷纷来到甘地卧榻前,请求甘地停止绝食,可是暴乱的状况依然没有改变。

甘地毕竟也是人,而且还是个老人,长时间的焦虑与奔波又使他筋疲力竭,绝食开始后,他的体力很快衰竭,马上就出现了心律不齐。时至第三天凌晨,神志不清的甘地健康又一度恶化。这个消息一经传出,整个加尔各答都沉浸在焦虑与悔恨之中,一股友善的浪潮突然席卷了这座难以驾驭的大都市。引起暴乱的双方教徒一起在暴行肆虐的贫民区游行,呼吁恢复秩序与平静。

终于到了中午的时候,二十七个恐怖极端分子出现在了海达利公寓门前。但是这一次,他们不是过来组织暴乱,而是因为受不了良心的谴责,过来承认自己的罪恶,请求甘地停止绝食。当晚,全城又恢复了平静。

“非暴力”的力量果然是巨大的,一场暴乱,甘地不费一枪一炮就消弭于无形。停止绝食的他喝了几口橘子汁,宣告结束了七十三小时的绝食斗争。同时,甘地怕以后还会出现暴乱,所以他要求相关的显要人物起草了一项共同声明,庄严地保证阻止宗教仇恨再起。

甘地不惜牺牲生命以捍卫和平的举动,终于制止了加尔各答暴乱的蔓延,这是对他“非暴力”主义的最好诠释,他也因此获得了极高的声誉。甘地的老友,印度独立的首任孟加拉省督拉贾戈帕拉戛查理说:“甘地创造了许多丰功伟绩,然而最为神奇的乃是他在加尔各答战胜了邪恶,其意义甚至超过了印度独立。”

同时,来自全世界的赞誉之声也铺天盖地而来。伦敦《新闻纪事报》报道:“一位七十八岁的瘦弱老人竟以神奇力量震撼了整个世界,赋予世界新的希望。它所显示的力量,可以胜过原子弹的威力。”

始终敌视甘地的《泰晤士报》也不得不承认:“甘地先生推崇的勇敢的唯心主义,这一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得到更加充分的肯定。”

法国《世界报》发表评论:“善良的甘地再次证实,他自己乃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叛逆者。”

美国《华盛顿邮报》写道:“获悉甘地安然脱险的消息后,慰藉的浪潮席卷全球。这足以说明甘地的圣洁之心受到人们普遍颂扬。”

埃及报纸颂扬甘地:“东方世界一位品德高尚的儿子,将其毕生精力献给和平、宽仁与博爱事业。”

印尼报纸认为甘地的功德“为把亚洲人从苦难中救出来带来了曙光”,乃是“巴基斯坦之父”。

真纳也在甘地绝食停止的当日,宣布欢迎昔日的政敌前来访问他的新国家。

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美誉,就是对真正的“非暴力”威力最佳的证明和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