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生如赌局,成功是信仰
14545100000025

第25章 洛克菲勒:不变的信念是他成功的精神支柱(1)

人生如赌局,成功是信仰

“资本家”这个词,带着与生俱来的负面色彩,残酷、吝啬、剥削成为社会给资本家的统一定义,“热爱慈善事业的资本家”本身就与这些含义自相矛盾着。但恰恰有那么一个人,他是资本家,但是他却终生热爱慈善事业。

约翰·D·洛克菲勒,“世界财富标记”,与美国乃至国际政治经济都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洛克菲勒家族的创始人。就是这样一个让人惊奇的资本家,他终生活跃在慈善界,遭到了来自各方的怀疑、唾骂、嘲讽,成为现代商业史上最富有争议色彩的传奇人物。

“假慈善”、“伪慈善家”等都是社会给他积极做慈善的回报,甚至接受他恩赐之人,也在怀疑他。但是,这一切,都没有打垮他,心中不变的信念是他坚持下去的强大精神支柱。你信,或者不信,慈善就在那里,不卑不亢。这,就是一代传奇富豪洛克菲勒。他的一生,是伟大而又低调的一生。

●怀疑、唾骂、嘲讽,现代商业史上最富争议的实业家

在商业界,提起美国洛克菲勒家族的财富盛名,用“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来形容绝不为过。这个迄今已繁盛了六代的“世界财富标记”与美国乃至国际政治经济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个家族的创始人约翰·D·洛克菲勒,更是一个让人惊叹的传奇人物。

约翰·D·洛克菲勒出生于纽约州哈得逊河畔的一个名叫杨佳的小镇。这里并非是一个好的成长环境,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诞生了美国最早期的实业家、富豪。洛克菲勒的父亲比尔是一位能医百病的“神医”,专卖医治各种疑难杂症的神药,行走江湖多年做过无数生意,虽然没有成功的事业,但是对洛克菲勒的经商之路影响甚大;而洛克菲勒的母亲则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教会了洛克菲勒怎么做人。

洛克菲勒是个惜金如命的人,从他十六岁就花一毛钱买了个小本子记下每一笔收入和开支这一点就不难看出。他一生都把账本视为自己最珍贵的纪念物。

洛克菲勒从小就是个财迷,比如他小时候就养火鸡,养大了就拿到集市上去卖钱,拿到钱后,因为年纪小没有什么花销,又舍不得花掉,于是他就把这些钱借给邻居,然后再从邻居那里收取利息。这使得洛克菲勒的朋友们都嘲讽他是个和他父亲一样的小财迷。

由于受父亲的影响,洛克菲勒从小就非常会理财,并且还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赚取零花钱。中学毕业后,十六岁的洛克菲勒在俄亥俄州克利夫兰一家名叫休伊特—塔特尔的商行找到了一份簿记员的工作,周薪五美元。洛克菲勒工作非常卖力,每天天刚蒙蒙亮就去上班。虽然簿记员的工作枯燥乏味,但他从不抱怨,总是认真细致地做好所有工作。这让老板很喜欢这个勤奋的小伙子。

由于个人的勤奋努力,他的收入也比别的员工要高,所以受到了其他员工的忌妒和白眼。因此,他在平时工作时经常受到其他员工的冷嘲热讽,而被同事孤立更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洛克菲勒虽然做得很好,但是经常不开心。这个时候,他的父亲从朋友那里得到了一个消息,福尔索姆商业学院开设了三个月的速成班。于是,老比尔就积极鼓动洛克菲勒去那家学校上学。迫于这样的环境和氛围,洛克菲勒听从了父亲的建议。

于是,洛克菲勒在这家商行做完最后一个月之后,带上行囊拿着四十美元的学费上学去了。在福尔索姆商业学院克里夫兰分校读了一个为期三个月的课程之后,结业的洛克菲勒回家了。

在家的这段日子里,洛克菲勒除了总结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还在忙着找工作。果然,没多长时间,他就加入了休伊特—塔特尔公司,开始了销售员的工作生涯。在工作的最初,他没有多少钱,父亲没有给过他多余的一分钱,要想得到零花钱,就得自己打零工赚取。于是,洛克菲勒带上自己打零工挣得的七美元的总资产,开始了辛苦的工作。而当时,七美元只够吃二十四个面包。为了不让自己饿死,他想到了通过倒卖货物、增加收入的方法。

可是,很快他就受到了老板的怀疑,因为倒卖货物是属于给自己捞外快,不在公司的业务范围之内。而老板正是怀疑他利用工作的便利和时间去做自己的业务,即便这不影响洛克菲勒的正常工作,但老板还是不同意他倒卖货物,要么就辞掉工作,要么就停止倒卖货物。这对洛克菲勒来说是一个艰难的选择,因为放弃任何一项工作,他都会面临着饿肚子。

在进退维谷的情况下,他认识了他的第一个合作伙伴——克拉克。

克拉克是个性格开朗、生活积极向上的人,但同时,他也是个比较随意的人,洛克菲勒和他相处得很开心。因为在这家公司里面到处都是竞争对手,大家虽然表面上和和气气的,但是暗地里的钩心斗角早已暗流涌动,所以没有人会把你当成真正的朋友。尤其是洛克菲勒,由于个人业务做得很好,大家对他更是处处提防、步步小心。现在出了这样的事情后,大家都是抱着幸灾乐祸的心态来看待他。

一天,午餐之后,洛克菲勒烦恼地坐在饭桌前,克拉克嘻嘻哈哈摇摇摆摆地过来了,在洛克菲勒对面坐了下来。“嗨!伙计,看来你遇到烦心事了,是吗?”克拉克咧嘴一笑。克拉克看洛克菲勒没有说话,于是继续说道,“说说吧,说不定我可以帮你哦!”

洛克菲勒抬起头,开始审视对面这个比自己大十二岁的大男孩。虽然这个家伙显得有点白痴,但是人很单纯,做朋友应该还是很开心的,于是就把自己的遭遇对他说了。

克拉克低头想了想,猛然抬起头,咧开大嘴笑道:“为什么要二选一呢?我们可以都做呀。”

洛克菲勒费解地看着克拉克。

“你去跟老板商量,只要你不在上班时间做,不影响正常工作,你就可以做自己的事情呀,业余时间都可以去做。”卡拉克提醒道。这的确是个好办法,之前洛克菲勒一直都陷在二选一的思维里,真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于是,洛克菲勒愉快地告别了克拉克。果然,老板休伊特答应了洛克菲勒的要求。除掉了心理负担之后的洛克菲勒,工作起来更加卖力用心了。在年底的时候,他赚了八百美元。在休伊特—塔特尔公司,他学到了很多知识,为他经营石油打下了基础。

在休伊特—塔特尔公司做了三年半销售的洛克菲勒不但锻炼提升了自己,同时他也认识到,要想真正地成长起来,只有自己干事业,而洛克菲勒缺少的只是一个机遇。

在一个温暖的午后,走在回家路上的洛克菲勒愉快地遇见了克拉克。

“嗨!约翰,能聊聊吗?”克拉克向他招手。

“没问题,不过希望你能快点说完,我还要回去做祷告!”洛克菲勒摊手说道,于是两人结伴而行。

“约翰,以我的专业判断,加上你的财务管理,我们两人合伙,肯定能在克里夫兰农产品贸易上出人头地。”克拉克发出了邀约。

“你的意思是说我们自己开公司吗?”洛克菲勒问道。

“没错,伙计,你猜对了。”

“克拉克,请给我一周时间,我要与家人商量一下。”

“好吧,一周后希望能听到你的好消息。”克拉克说完,往洛克菲勒肩膀上打了一拳就走了。

洛克菲勒没有敷衍克拉克的意思,他确实需要考虑一下。要知道,现在这家公司的薪水,不仅让妈妈、弟弟、妹妹在不依靠父亲的情况下过上了相对稳定的生活,而且因为敬业,他在克里夫兰商界已经小有好评。三年的工作时间,洛克菲勒储蓄了八百美元。对于一个一文不名的穷孩子来说,这笔钱算得上是天文数字了,所以花掉这笔钱是需要很大勇气的。不过,想要自己创业,洛克菲勒的储蓄还远远不够。但是,克拉克的主意对洛克菲勒有非常强的诱惑。因为,洛克菲勒可以肯定自己一定会成功的,但就是没有启动资金。不过,洛克菲勒一定想不到,一向吝啬的老比尔居然要主动借钱给儿子。

就这样过去了三天,晚饭过后,洛克菲勒的父亲老比尔说要和儿子谈一谈。

“约翰,听说你要开公司,这是真的吗?”老比尔问道。

“是的,爸爸。”洛克菲勒不知道父亲从什么渠道了解了自己要开公司的想法。

“知道吗?我给你存了一笔钱,原计划要在你二十一岁生日时给你的,看来,现在,我想提前兑现这个计划了,你认为呢,约翰?”老比尔满怀期望地看着洛克菲勒。

“哦!爸爸,你今天是不是背着妈妈喝酒了?你真的打算把这笔钱给我吗?”洛克菲勒很吃惊地问道。

“听着,孩子,我是认真的。这笔钱只是借你,你是要付我利息的,总共是一千美元,利息百分之十,你借不借?”老比尔郁闷地回答道。这个老比尔真是吝啬,要知道,当时银行的利息只有百分之六。不过,洛克菲勒还是很愉快地接受了父亲的这笔钱。有了父亲的一千美元垫底,洛克菲勒打定主意,可以创业了。

第二天,洛克菲勒就从休伊特—塔特尔那儿辞职了。

洛克菲勒用八百美元积蓄和从父亲那里借来的一千美元,与克拉克合伙成立了公司,主要经营农产品。

“克拉克,糟了。”一大早,洛克菲勒火急火燎地对克拉克喊了起来。

洛克菲勒的表情,让克拉克感到既意外又好笑。

“你到外面货船上去看看,保你再也笑不出来了。”洛克菲勒大声对克拉克说。

走进货船,克拉克一下子蒙了。“约翰,我们不是订的黄豆吗?怎么全是石头和垃圾啊?”克拉克大喊大叫起来。

原来,他们收购黄豆的时候没有细心验收,让人在黄豆里面掺杂了石头和垃圾。整个下午,愁眉苦脸的两个搭档,都在垃圾堆中捡黄豆。这一次的失误,对两个年轻人打击很大,因为这笔生意,至少让公司损失了两百美元。

这次黄豆事件,对年轻的洛克菲勒来说,既是坏事,也是好事。借这件事,他一方面对合伙人克拉克的细致管理能力不足有了深刻认识,也对自己投身宗教事务的时间管理进行了细致而深刻的反思。这次反思,对勤于总结的洛克菲勒来说,黄豆事件是一次“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意外。

克拉克这样描述洛克菲勒当年的工作:“他有条不紊到极点,留心细节,不差分毫。”克拉克—洛克菲勒公司成立的第一年,就做成了四万五千美元的生意,净利润四千美元。

公司在跌跌撞撞的摸爬滚打之下走过了三年,终于开始走上正轨。可这并没有维持多长时间,一个更大的麻烦正在等待着洛克菲勒。

在公司成立三周年之后,美国南北战争打响了。这个时候的美国社会,到处都是激进好战分子,他们大力鼓吹战争的荣耀,煽动年轻人去参加战争。洛克菲勒身边的很多年轻人都告别了自己的父母和爱人,带着简单的行装离开了自己热爱的故土,投身到了战争的最前沿。在这样的氛围之中,所有的人都认为,年轻人去前线、去战场才是最好的选择,也是最正经的事业。

而洛克菲勒却没有去参加战争,为此,他遭到了很多人的唾弃与刁难,同时这也危及到了他的父亲母亲,因为谁也不喜欢和不爱自由、不爱正义的孩子的父母打交道。这给老比尔造成了很大的困惑,他的药材和山货都没人愿意买,而作为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的母亲,也受到了很多人的不理解与不屑。可是,洛克菲勒的父母一直没有强迫洛克菲勒去参加战争,他们认为,这是孩子的自由,如果说为了政客们所谓的自由和正义,而去摧毁一个孩子的自由和人权,那是不公平的。

同时,洛克菲勒的公司也陷入了困境,因为他们经营的是农产品贸易,所以,那些农户们都不愿意把自己的农产品卖给洛克菲勒的公司。在这样的境况下,洛克菲勒又陷入了思考当中。

经过漫长的思考之后,洛克菲勒想出了一个两全之策。他打算从农户手里回收粮食和棉花,然后再以极低利润的价格运送到前线,一来可以支援战争,二来可以继续维持公司的正常运营。

在经过细致的操作和执行之下,洛克菲勒的公司不但起死回生,更因为支持战争而受到大家的欢迎,货源比以往更加充足,销售渠道也变得更加广阔了。即使这样,他也同样没有摆脱被指责、被怀疑的命运。一些忌妒他的人开始指责洛克菲勒大发国难财,而那些本来就对洛克菲勒积怨已久的竞争对手,也利用了这一条进行大肆炒作,无限地夸大了事实。但这并没有打垮聪明的洛克菲勒,他利用这些绯闻和无妄的指责,乘机对外造势,要无偿购买一批药品捐献到前线去,并且扩大这一事件,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的公司和为人。

战争结束之后,洛克菲勒利用战争的绝好时机大赚了一笔。到第二年,他的公司创造了一万七千美元的丰厚利润。

成年之后的洛克菲勒异常冷静、精明,富有远见。第二年,他听从炼油专家安德鲁斯的劝说投资炼油厂。在投入了四千美元建厂后不到一年,炼油就为洛克菲勒赚到了超常的利润。随后,他就成立了安德鲁斯—克拉克公司。

三年后,因为合伙人意见分歧,公司拆散拍卖,洛克菲勒以七万二千五百美元的报价竞拍成功,改名洛克菲勒—安德鲁斯公司。同年开办第二家炼油厂,成为克里夫兰第一大炼油企业。此后,洛克菲勒开始大举进军石油业。

当时,克利夫兰的石油业一片混乱,百分之九十的炼油商已经快被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垮。在洛克菲勒看来,这正是收购对手的最好时机。

于是,洛克菲勒利用自己强大的经济实力,开始了收购炼油厂的征伐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