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生如赌局,成功是信仰
14545100000015

第15章 努尔哈赤:戎马一生,统一女真的传奇英雄(1)

人生如赌局,成功是信仰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女真部落首领,清王朝的奠基人。努尔哈赤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他将北方一个弱小的少数民族统一,到后来他的继任者又挥师南下,统一全国。这位少数民族的首领,为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大融合,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努尔哈赤少有大志,立志要实现完成统一的愿望。为了这个愿望,武夫出身的他一生都在征战中度过。从屈居明朝之下俯首称臣,奴颜相侍,到与明朝正面冲突,四处征战,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找寻通向成功的道路,他的成功,有太多的流血与牺牲的成全。他的成功,再一次向我们证明了一个道理:成大事者,不一定要有卓越之才,但必然有坚韧不拔之志。

●和明朝的战斗:愤然发布七大恨

努尔哈赤,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奠基者,八旗兵创建者和统帅,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近期古代史中争议最大的英雄之一。有人说他是开拓者,间接促成了民族的融合,扩展了祖国的版图;也有人说他是个侵略者,屠杀了无数无辜的百姓和人民。看过清史剧的朋友,对努尔哈赤一定不会陌生。努尔哈赤就是清太祖,生于建州左卫赫图阿拉女真贵族家庭,是明朝末年我国东北少数民族,女真族的杰出首领,先辈从六世祖猛哥帖木儿始受明朝册封,官至右都督,祖父觉昌安觉任建州左卫都指挥,父塔克世继任指挥。努尔哈赤十岁丧母,十五六岁时寄居古勒寨——外祖父建州首领王杲家。

丧母后的努尔哈赤,家道衰弱贫寒,名义上是寄居在外祖父家,实际上却和奴隶没有什么分别。他除了要维持自己和弟弟们的生计,还要替外祖父放马,做一些杂事,并且时常需要跑到大山深处采集松子和人参,运气好能完成采集任务;运气不好,遇到野兽袭击,一无所获,更有可能会丢掉性命,而这也是很平常的事情。所以,从小的这种经历塑造了他刻苦图强、坚韧不拔的性格。同时,这也让他了解了辽东山川地形,及各部落的风土人情和势力分布,这为他以后征战辽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时常要到汉人的集市上去贩卖自己的货物,所以,努尔哈赤接触了很多汉人,逐步受到汉文化的影响,学会说汉语,并且在抚顺、清远结交了很多朋友。

在这段日子里面,他接触到《三国演义》这本书,并且喜欢上了里面的故事和用兵计谋,从中学习了不少的韬略兵法。

那年,他看完了整部《三国演义》,感慨万千,不能自已,总觉得要把《三国演义》里面所学到的计谋和兵法韬略实践一下,看看书里面说的话正不正确,实践才能出真理嘛!于是,他开始谋划着自己下一步的行动。

《三国演义》教会了他要观大局,看大势,局势把握住了,机会才不会轻易溜走。于是,他分析出了一条条理清晰思路明确的道路。在当时的东北地区,最主要的军事力量是辽东总兵李成梁的部队。而只有利用女真各部落之间以及和其他民族部落之间的矛盾纵横捭阖,才能控制局势,只有前期作好了准备,才能把握时机。

在他十五岁那年夏天,他外公,也就是明朝建州右卫指挥使王杲,公然叛明,被李成梁诛杀掉了。舅舅阿台章京逃回到古勒寨(阿台的老婆是觉昌安的孙女,所以阿台既是努尔哈赤的舅舅,也是努尔哈赤的堂姐夫),准备积蓄力量,召集人马,伺机为父报仇。

可是,还没等阿台章京去找李成梁,李成梁就找上门来了,围攻古勒寨。世界上哪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奸细,女真人一样也不例外。建州女真苏克素浒河部图伦城的城主尼堪外兰就是个大奸细,在李成梁的指挥下,他引诱阿台章京开城,结果,阿台章京上当了,古勒寨被攻破了,之后就是屠城。那年努尔哈赤二十四岁,他永远也忘不了那一年的那一天。

这天,本来祖父和父亲已经在城外的,可是为了探望阿台章京,又进城了,正好赶上大军屠城,结果,未能幸免。而努尔哈赤本人以及弟弟舒尔哈齐因为仪表堂堂,被李成梁的老婆看中了,不忍心这样的大帅哥被乱刀砍死,就偷偷地把哥俩儿放走了(自古放虎归山留后患,很难猜想,帽子开始泛绿光的李成梁,在知道此事后会不会乱刀砍死自己的老婆)。

祖父、父亲遇难了,家人也走散了,只剩下了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两兄弟,不知道路在何方的兄弟俩开始迷茫了。也许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哥俩儿在逃跑的路上遇到额亦都等人,并且受到他们的拥戴,于是几个亡命之徒就用祖父、父亲所遗留下来的十三副甲胄起兵,迅速组织起了自己的武装,开始了统一建州女真各部的战争。

实力逐步壮大的努尔哈赤先是回到建州,派人质问明朝为什么杀害其祖父、父亲。这个时候的明朝,朝廷内部正出现危机,民不聊生,也无力去征讨了,那好吧,给你点好处,把你打发走吧!于是,明朝就归还努尔哈赤祖父和父亲的遗体,并给他敕书三十道、马三十匹,封龙虎将军,复给都督敕书。有了朝廷的册封,努尔哈赤打起仗来更加名正言顺了,实力壮大得很迅速。

终于,在二十七岁这年,努尔哈赤在辽东站稳了脚跟,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他在“建州老营”的废址上建城。然后,他开始专心致志地营造自己的国家机器。为了让百姓看见自己的信心并且更好地团结对外,1599年,努尔哈赤采用了蒙古文字,为满语配上了字母。

两年后,他开始去北京向明朝朝贡,这是体现他实力壮大的最好证明。

又是两年时间过去,原来老的都城已经不能体现自己的霸者之气了。于是,1603年,努尔哈赤迁都赫图阿拉。这时的努尔哈赤依然没有忘记自己祖父和父亲的仇恨,以及这些年所受的屈辱。但是,他还不能反抗,他要坚持下去,只有自己实力强大了之后,才有能力去为自己的祖父和父亲讨说法。

于是,这一等,又是十三年过去了,成功得无以复加的努尔哈赤于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成为后金大汗。此时的努尔哈赤基本上统一了整个女真各部。而他的敌人大明,已经风雨飘摇,摇摇欲坠,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还不能够去碰这个将死的王朝,只有在统一整个辽东、积蓄力量之后,才能够一举击垮这个庞然大物。

1618年二月,五十九岁的努尔哈赤终于羽翼丰满,准备对抗明廷。可出兵总是要有理由的,无论理由多么蹩脚,总要有一个,要不然,自己就是逆天而行了。

同年四月,隐忍数十年的努尔哈赤终于在都城赫图阿拉爆发了。他登上城头聚众誓师,正式祭告天地,并宣称后金与大明乃是睦邻友好的邦国关系。他不仅宣布独立自主,脱离明朝统治,而且还取消了和大明政府的一切贸易,并声明如果明朝再不检讨自己的施政纲领,以及本国内的人权问题,后金将不再与大明保持和平共处等几项原则,随后并正式推出“七大恨”。这“七大恨”可是努尔哈赤命令手下大字不识的将士,苦思多日,酝酿多时,极其不容易才找出来的明政府“七宗罪”,并美其名曰“七大恨”。努尔哈赤在看完这“七大恨”之后,自己都觉得自己真是可怜得不行,都有了杀到北京的念头了。奈何差距还是很大,自己还得一步一步来才行。

我之祖父,未尝损明边一草寸土,明无端起衅边陲,害我祖父,此恨一也;明虽起衅,我尚修好,设碑立誓,凡满汉人等,无越疆土,敢有越者,见即诛之,见而顾纵,殃及纵者,讵明复渝誓言,逞兵越界,卫助叶赫,此恨二也;明人于清河以南,江岸以北,每岁窃逾疆场,肆其攘夺,我遵誓行诛,明负前盟,责我擅杀,拘我广宁使臣纲古里方吉纳,胁取十人,杀之边境,此恨三也;明越境以兵助叶赫,俾我已聘之女,改适蒙古,此恨四也;柴河三岔抚安三路,我累世分守,疆土之众,耕田艺谷,明不容留获,遣兵驱逐,此恨五也;边外叶赫,获罪于天,明乃偏信其言,特遣使遗书诟言,肆行凌辱,此恨六也;昔哈达助叶赫二次来侵,我自报之,天既授我哈达之人矣,明又挡之,胁我还其国,己以哈达之人,数被叶赫侵掠,夫列国之相征伐也,顺天心者胜而存,逆天意者败而亡,岂能使死于兵者更生,得其人者更还乎?天建大国之君,即为天下共主,何独构怨于我国也?今助天谴之叶赫,抗天意,倒置是非,妄为剖断,此恨七也!欺凌实甚,情所难堪,因此七恨之故,是以征之。

这“七大恨”,翻译成白话文的意思就是:

一、明朝在毫无理由的情况下,无端杀了我努尔哈赤的爷爷和老爹,他们死得实在太冤了,杀父之仇我是一定要报的,这是其一;

二、你们明朝人多次弃国界不顾,屡屡越过边境进入我国境内为非作歹,我并没有追究你们的责任,而你们政府居然还带兵从我国境内通过,严重地不尊重我们的主权,这是其二;

三、你明朝人民实在猖獗,历年来一直偷渡过来,占了我们的地盘不说,而且被我们抓捕后居然不让我们审理,还居然要遣送回明朝,这是干涉我国的司法严明,这是其三;

四、明朝擅自派兵犯我边界,帮助叶赫,使我国元首努尔哈赤的未婚妻为蒙古人所夺,这是对我们进行了侵犯,这是其四;

五、明朝抢夺我们的耕地,不准我国人民在我国边境种地,这严重侵犯我国的领土完整,这是其五;

六、明朝听信叶赫部的话,不分青红皂白辱骂、诽谤我国元首努尔哈赤,这是干涉我国内政,这是其六;

七、每次我国与他国开战,明朝屡次不公,总是偏袒别人,还责骂我国元首努尔哈赤,这是置和平共处于不顾的恶劣行为,这是其七。

平心而论,这“七大恨”的借口未免有点牵强了,很容易就能被咱们现在这些历史学专家及教授一一攻破。然而,事实就是,努尔哈赤再也不想跟着明朝混了,要自己单干,交保护费的日子再也不想过了。

这里面提到的“七大恨”,实际上只有一条还说得过去。

那就是明朝杀了他的祖父和父亲这一条,其余的都是绞尽脑汁想出来的,居然连叶赫老女的问题都扯了出来,要知道,这个叶赫老女和明朝可是毫不沾边的事情啊。

可是,正当明朝还没弄明白这个叶赫老女到底是怎么回事的时候,明朝又糊里糊涂地和努尔哈赤发生了萨尔浒战役。

这一场战役发生在努尔哈赤发布“七大恨”之后,那会儿天气不错,努尔哈赤的心情也不错,于是就想跑到边界线上去撒撒野。当部队来到抚顺的时候,努尔哈赤一时心血来潮,想运用一下自己少年时期从《三国演义》里学来的计谋,于是提笔给大明抚顺关总兵李永芳写了封信。信的大致内容翻译成白话文就是:他老了,家里的孙女们很多,而最让他放心不下的就是自己的小孙女。这小孙女长得实在美貌,可是女大不中留,居然要吵着找婆家。这可真是让他万分为难,因为他手下并没有看得上的孙女婿,正好我觉得你这人不错,要是愿意的话简直是天作之合。你娶我努尔哈赤的孙女,我不会让你白娶的,不但能有美女为妻,而且还有很丰厚的嫁妆。

抚顺关总兵李永芳可是个色狼呀,一听有美貌的小女生,心里就开始幻想了,打起了小算盘。这江山又不是我李永芳的,皇帝都能爱美人不爱江山,我当不了皇帝,学习学习皇帝的风范还是可以的吧?毫不犹豫,他立即投降了。

大明王朝闻说抚顺关总兵被努尔哈赤的孙女儿勾走了,朝野震怒,于是就派了杨镐,带上十万人马,再加上叶赫部落和朝鲜两支友军,要一举端掉努尔哈赤。

明军一下子来了十多万,努尔哈赤的孙女儿也不顶用呀!使用美人计是没有条件的了,没办法,只能打。

面对这场仗,努尔哈赤心里想的和以前的几次战役没什么区别,杨镐是个军事白痴,派过来只能是送死,还没开战,对方就已经输定了。

事实证明,这个杨镐果然是个白痴(军事白痴都算是高估他了),大明王军虽然在人数上占了优势,但是战斗力奇差无比。杨镐分不清敌我形势,就贸然把这十多万朝廷直系军队分成了四队,由四个统领带领,而且还走不一样的路,大家各走各的,彼此之间既没有联系,也没有主次,哪一队人马都不知道别人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只能是闭着眼睛瞎走,死无葬身之地!

而且,最有意思的是,明军总司令杨镐下达的命令,也是莫名其妙:攻打他的南面,或是攻打他的北面。可是,明军压根就无法确定努尔哈赤的具体方位,又如何知道哪里是他军队的南面,哪里又是北面?

没办法,白痴将领再配上弱兵,明军失败得一点悬念也没有。先是西路军顷刻之间就被努尔哈赤全军覆灭,总兵杜松战死;眨眼工夫,北路军也灰飞烟灭,倒是总兵马林腿长,逃跑了。明军还剩下最后一路,南路军。这支部队估计当时正在观赏东北大自然的野外风光,四处乱走,既没个目标也没个方向,闲暇时就打打狍子抓抓兔子,突然听说那三路人马已经尽数被努尔哈赤干掉了,南路军便掉头狂逃,算是得以幸免。

有人说,萨尔浒战役是明亡清兴关键的一战,正是这场战役,导致了大明王朝从此改攻势为守势,渐而被清吞并。而实际上,这个萨尔浒战役,听起来气势汹汹,实际上与前几次和女真各部打的群架没什么本质区别,努尔哈赤这个长年累月以打群架为乐趣的帝王,面对的是一群不懂军事的明朝军队,这仗要是想不赢,还真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