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生如赌局,成功是信仰
14545100000014

第14章 慕容垂:一生都在与命运抗争的末路豪杰(4)

虽然慕容垂已经年老不堪了,但是他的战争经验确实比任何人都要丰富。当时丁零军正驻守在黄河对岸,处于一个易守难攻的地势。慕容垂显然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他并不急着发起进攻,反而采用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战术。他一方面利用自己兵力众多的优势,派兵在上游黎津造船,假装要造船过河的样子,吸引丁零翟钊前来攻打;而另一方面,他却派小分队从四十里外的下游偷偷地分批渡河,然后同时把这两个消息透露给翟钊。崔钊完全摸不准状况,还以为自己中了慕容垂的计,于是又赶回下游去查看。而等崔钊一走,黎津的军队却突然加快了速度,连夜渡过河去,并在那里安营扎寨。心慌意乱的丁零军又跑回黎津围攻燕军,可是燕军就是不出来,只是坚守。而与此同时,主力部队趁着这个空当儿,从下游的疑兵处趁虚而入,尽数渡过了黄河。当时正是大夏天,天气本来就热,然后翟钊又被慕容垂像耍猴一样耍来耍去,早就筋疲力尽了。翟钊的军队被燕军内外夹击、轻而易举地攻破了,于是崔钊弃滑台而逃,而慕容垂在后面紧紧追击,丁零人马差不多全被俘获,只剩下翟钊一个人逃到西燕去了。这一战打得非常漂亮。

在打败丁零的第二年,慕容垂紧接着又开始部署如何攻打西燕的作战计划了。这也许是老人感觉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最后的打算了吧。当慕容垂提出攻打西燕的建议后,一些将领非常不愿意,怕吃败仗,因为这几年后燕打仗打得太频繁了,士兵们疲惫了这么长时间,别说是打胜仗,就算是打败仗那也没力气啊,何况现在西燕军的势头这么强,还是不要打才好。当时慕容垂也认为这非常有道理,于是便决定放弃攻打西燕,可是当时的范阳王慕容德却说:“永既国之枝叶,又僭举位号,惑民视听,宜行先除之,以壹民心。士卒虽疲,庸得已乎!”慕容垂对他的回答很是满意,于是便说:“司徒意正与吾同,吾比老,叩囊底智,足以取之,终不复留此贼为子孙累也!”这话说得固然豪迈,固然轻松,可是不难看出,他自己的儿孙们也没有多少信心。

公元392年,慕容垂在邺城集结了七万兵力,准备攻打西燕。而西燕却并没有准备好,连部队都没来得及集结。英勇的后燕军像是突然从天而降,发起了进攻。西燕措手不及,匆忙迎战,结果抵抗不住,丢掉了台壁,西燕的门户被打开了。一时间,慕容垂势如破竹,一路西进,轻轻松松地收服了西燕。

慕容垂在攻打西燕的时候,北魏和东晋自然不希望后燕能够打败西燕,从而壮大后燕的实力,于是纷纷对西燕进行了无私的援助。可是,西燕太不争气,虽然慕容垂已经年迈,但战斗力依然超级强悍,睥睨天下,无人能敌。在灭掉西燕后,后燕的军事实力也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不过,它很快就会从这个顶点往下走了,这与慕容垂的逝去不无关系。

也许他已经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了吧,老年无人为伴,心爱的段氏在前燕的时候就香消玉殒,虽有段氏的妹妹为伴,但总归是续弦,感情上面估计差了点。所以,这时候的慕容垂是非常孤独和悲凉的。很多英雄在经历过辉煌和灿烂之后,到他生命完结的时候大多都会以孤独告终。慕容垂的性格是非常多变的,这从他的一些做法中就能看出来。这位军事天才,因为个人的好恶,前后两次背叛自己所在的国家,无论是哪一次背叛,都对中国历史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第一次背叛,打破了前燕与前秦的对峙局面,并使得前燕为前秦所灭,以致亡国;第二次背叛,使前秦出现大混乱,从而走向了灭亡。他一个人就改变了两个国家的命运。不过,在那个战乱的年代,十六国纷争的年代,他的这些做法是出于不得已,出于时势,是可以理解的。

长子慕容令的死亡,似乎也成了慕容垂永远的心痛吧,虽然自己的子弟里面能人不少,但最有才干,最深得他意的,还是大儿子慕容令,可就是这个自己最喜欢的、最能堪当大任的大儿子,却被王猛在前秦的时候设计害死了。而自己现在的继承人慕容宝却偏偏是个平庸之人,在没有看清敌我双方实力的情况下,居然对北魏打起了注意。他太低估这个昔日的附属国了,这个北魏,已不是当年软弱不堪的北魏了。

公元395年,慕容宝终于和北魏撕破了脸,一手促成了对北魏的进攻。可是自己太不争气,战前叫嚣得非常厉害,没承想,让北魏拓跋氏打得落花流水,逃回了中山。可是,他又不想就这样罢休,在参合陂丢了脸,是一定要把面子挣回来的,可是自己又没有能力带兵去挣回面子,于是便想到了自己老爹的神威,希望能通过他老人家的帮助,给自己找回面子,于是他便积极鼓动慕容垂亲征。而这时的慕容垂已经七十岁了,况且又生着病。大敌当前,他只好用这最后的生命来搏一搏了,赌赢了最好,赌不赢就是只有丢掉性命了。

公元396年,慕容垂决定对北魏用兵,于是便调集留守龙城的军队,准备出征。当时后燕军刚刚吃了败仗,士气低落,且又被北魏打怕了,不过好在现在又来了援军,再加上百战百胜的慕容垂,士气又逐渐振作了起来。战神毕竟是战神,虽然年老,但是首战居然又告捷,平城附近刚刚归附北魏的各部也开始动摇,北魏上下一时不知所措。于是慕容垂继续前进,可是当他到了参合陂的时候,却停了下来,他是打算祭奠一下在此处战死的战士们。在当时那片土地上,战场还没有打扫干净,战斗的痕迹仍然清晰可见,间或还能看见染血的兵器和铠甲。那些战死的战士的坟堆,已经垒成小山一样了,密密麻麻遍布山谷之中。这一切悲惨的景象,全都展现在大家的眼前,燕军上下一片大哭,哭声震动山谷。此情此景,慕容垂不禁心生哀伤,心中的无奈、忧愁、悲凉一齐涌上心头,结果没有忍住,当众吐血。一代天骄就此陨落,他的最后一次远征就这样惨淡收场了。同年四月,慕容垂死于回军途中,终年七十一岁。

一切都已尘埃落定,回首前尘,慕容垂的一生饱经坎坷,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实现了大燕复兴后的慕容垂,北伐拓跋魏,最终让鼎盛的帝国走向了败亡,自己也落了个悲情愤懑、吐血而死的凄惨结局。细数慕容垂的一生:从小受到父亲的宠爱,个人也非常争气和出色,从而引起了兄长的忌妒;在父亲死后,他又被兄长打压陷害。好不容易等到兄长死去,另外一个宽容仁慈的哥哥当政,自己终于又受到重用了,可是好景不长,这个唯一的哥哥也死了;然后就受到大嫂和叔叔的挤对和迫害,迫于无奈逃到他国,寄人篱下,过着如履薄冰的生活;离开家国才一年的时间,故国又灭亡了。主人公在敌国忍辱负重十余年,终于得机重建故国,可是后继者无能,不但没能延续他的辉煌与成就,还让他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病死军中。

历史上的人物,其实很难用简单的好坏、善恶,来作为最终的评判标准。站在不同的立场、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你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往日的英雄也早已作古。我们无法知道慕容垂当时生活在那样的年代是快乐还是辛酸,只能从零星的记载中,去还原他当时最真实的心态。细数古之英雄,不幸、孤独、残疾、痛苦,都可以成为英雄心灵的箴言,项羽如此,卫青如此,岳飞如此,袁崇焕亦如此……

有些孤独,时间久了就会慢慢习惯;有些不幸,受过了、想通了也就释然了;有些残疾,在经历过大风大浪之后也就变得不重要了;有些痛苦,忍过了、疼久了也成习惯了。然而,又有多少英雄能逃过命运的折磨,又有多少不幸已经发生、将来还会发生,又有多少孤独正在野蛮生长,又有多少痛苦正在进行……其实,这些话,并不需要刻意去揭露,只是,并不是所有命苦的人,都可以被叫做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