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生如赌局,成功是信仰
14545100000011

第11章 慕容垂:一生都在与命运抗争的末路豪杰(1)

人生如赌局,成功是信仰

屈服与忍让不代表软弱无能,很多时候,屈服和忍让也是一种坚强勇敢的表现,包含着一份对信仰、对梦想、对明天的坚持。

坚持到底,我们总是这样去激励或鼓励自己与他人,那是因为,人们往往希望,能够在行事的过程中,有一种动力的支撑。我们总是期待,能通过这样的励志,在短时间内,激发一种斗志,甚至达到一种新的开始状态。

可是长时间的坚持,需要多大的毅力支撑才能走下去?越王勾践十年潜伏方能灭吴,苏武独自牧羊在匈奴蛮荒之地,垂暮之年方能遣返回故乡,自古,成功就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不吃苦中苦,难为人上人。匈奴贵族慕容垂,就是一位在历经千辛万苦之后,方能一雪耻辱、重建家国的大英雄。

●国破家亡身为奴,忍辱负重侍仇敌

说起慕容垂,也许很多人都非常陌生,因为他并不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但说起《天龙八部》里的慕容复,读过金庸小说的人,也许就非常熟悉了。《天龙八部》里的慕容博、慕容复父子俩便是慕容垂的后人,他们的祖先是鲜卑人,是十六国时期燕国的建立者。慕容博在少林寺与慕容复见面的时候,曾经让慕容复不要忘记慕容垂等先王的遗训。他口中提及的先王慕容垂,就是这位“国破家亡身为奴,忍辱负重侍仇敌”的大英雄。

慕容垂,字道明,原名霸,鲜卑人,十六国时期后燕国的缔造者。从小出生在帝王之家的慕容垂,生活环境非常优越。少年时期的慕容垂是非常幸福的,他是前燕大王慕容皝的第五个儿子。慕容皝对这个小儿子是倍加宠爱并寄予厚望,经常向自己的几个弟弟炫耀:“此儿阔达好奇,终能破人家,或能成人家”。深受老爹宠爱的慕容垂有一个相当霸气的大名:慕容霸。慕容大王对这个儿子是怎么看怎么顺眼,恨不得把自己的一切都给了这个宠爱的儿子,自然,就想到了要立他为世子。但是,这不合规矩,鲜卑虽是少数民族,可在立储这件事上,那还是相当有法可依的。于是,立储之事被暂缓,可这丝毫没有影响到老王爷对慕容垂的宠爱。“强极必辱,情深不寿”,老爹的这种宠爱也许给少年的慕容垂提供了一个幸福而无忧无虑的童年,但更多的,却是给他埋下了一个个的仇敌。老王爷的其他几个儿子,早就对老爹的这种行为甚是不满了,又日夜担忧将来老爹会把王位传给这个年幼的弟弟,所以,他们一直在心里记恨着慕容垂,这其中,也包括了即将成为下一代君主的慕容俊。老爹的过分宠爱,实际上已经给慕容垂悲剧的一生,作足了铺垫。

但是,慕容垂也挺给老爹长脸的,没辜负他爹对他的宠爱。咸康五年,慕容皝出兵攻打高句丽,大军到达新城这个地方的时候,高句丽的大王就已经派使臣求和了。回去之后,春风得意的慕容大王想乘胜追击,就派自己心爱的小儿子慕容垂去打仗,历练历练他,也为以后传位给他作个铺垫。老爹封慕容霸为骑都尉,又派出其他几个儿子伴随左右帮助他作战,这才放心地将儿子送往了战场。这一年,慕容垂刚刚满十三岁,放在现在,那也就是一个还在上初中的小毛孩,但是,偏偏他打了胜仗,还勇冠三军,给老爹挣足了面子。

时间过得很快,一晃眼之间,慕容垂已经二十二岁了,他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大难关:老爹去世了!这个超级大靠山倒了!当然,此时的慕容垂还没有充分意识到情况的危险,他认为自己打过几次大胜仗,战功不少,聪明智慧也有,应付以后的事情还是绰绰有余的。

公元348年九月十七日,慕容垂的靠山燕主慕容皝逝世了,享年五十一岁。不过,在咽气之前,他考虑到自己喜欢的小儿子也许会受到排挤,于是就对他的继承者慕容俊说:“你四弟慕容恪不错,有智勇有谋略,可以委以重任,将来很多地方你都是需要他帮忙的。阳婺这个人非常廉洁,人品也非常高尚,而且非常能干,也是可以托付大事的人。我进取中原的未了心愿就交付给你了,你一定要记住爹的话。”整段遗言,他对老五慕容垂一个字都没提,也许你会认为他不爱老五,其实,这恰恰是他英明睿智之所在。

过世的燕主在对老二的遗嘱中为什么没有推荐他最喜爱的小儿子慕容霸呢?这里面大概就有一个想要保护幼子的心思了。通过这个遗嘱,先王含蓄地向二儿子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位子我是让给你了,贤臣我也给你选好了,但是你这个五弟,他从小被我宠坏了,没什么大本事,就希望你不要为难他了。

在慕容家族中,这种兄弟不和的现象是时有发生,早在慕容大王的父辈便已经屡见不鲜,先是慕容大王的父亲慕容瑰把自己的伯父慕容吐谷浑给逼走了,从此之后,慕容家的这两个支系便老死不相往来了。然后,到了慕容大王这代,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先是把庶长兄慕容翰赶走,然后又和弟弟慕容仁窝里斗,打了好几年的内战,终于把弟弟慕容仁给杀死了。这下总算是清净了吧?可他还是没闲着,正好此时大燕国的功臣慕容翰在历经波折、历经艰辛之后回来了,这可是极大的威胁啊,于是他毫不心慈手软地就把他给赐死了。虽然自己经常干这种杀兄屠弟的混蛋事,但他作为一个父亲,却不想让自己的儿子们以他为榜样,毕竟兄弟相残不是什么体面事,传出去有损慕容家的威名。

于是,可怜的慕容垂在老爹的无心安排下,就这样开始了自己的血泪史,先是在老二慕容俊时代被打压得直不起腰。直到慕容老二死了,老四当政的时候,慕容垂才挺起了胸膛抬起了头。但是好日子没过多久,保护伞老二也死了,于是他又被新继位的侄子压迫得惨不忍睹。在这期间,命途多舛的慕容垂开始了他悲剧的上半生。

公元349年,也就是慕容垂老爹死后不到一年的时间,统治了中原十五年的后赵太祖武皇帝石虎,下了地狱。慕容垂是货真价实的军事天才啊,这可是个入主中原的绝好时机呀。于是,他果断地给哥哥写了一封壮志满怀的家书兼奏章,要求哥哥出兵中原,好趁乱捞一把。哥哥其实也并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但是,从小就对弟弟不感冒的他,自然也就恨屋及乌了。于是哥哥就给弟弟回了封信,说是老爹才死没一年,还在孝期之内,动刀动枪的不吉利。弟弟一看哥哥不愿意打仗,就特地从驻防地跑回龙城去劝说这个爱好和平的大孝子。在对兄长苦苦相劝一番之后,哥哥终于点头了。弟弟太高兴了,高兴得有点过头,结果打了一场大胜仗。

虽说是胜利了,可是哥哥的脸色并不好看。弟弟也不傻,看出来了,这是哥哥忌妒自己抢了他的功劳,树立了威望,于是,弟弟很识趣地跑回自己的驻地,安心为哥哥守门去了。

弟弟扬眉吐气,哥哥心里不平衡呀!哥哥不愉快,自然要给弟弟找些不愉快,这样才能真正体现“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这句至理名言。于是,我们看到了非常有意思的一幕:公元354年,这整整一年,慕容霸在中国的地图上来回奔跑了三圈,先是从常山驻地跑到信都去驻防,然后哥哥似乎觉得还是太近了,不过瘾,又要他到故都龙城去驻防,接着可能是觉得龙城是故都,太具有造反的潜力,于是又把他召回到自己的眼皮底下蓟城。为什么要如此频繁地更换工作地点?这实在是因为他的表现确实太好,每到一个新地方驻防,很快就能聚集人气,得到地方民众的拥护与爱戴,没多久就能听到他在驻地干的好事,这实在是太让人讨厌了!只有召回来看着,才能让人放心一点。不过,虽然这一年过得并不愉快,但也发生了一件让哥哥心情愉悦的小事:老五在骑马的时候摔了一跤,折了门牙。终于可以扳回一局了,慕容俊一定不会错过这个取笑老弟的机会。

于是,春风得意的慕容老二兴致勃勃地作了一个让人喷饭的决定:以追仰贤臣“郤”的名义,特地给老五取了个新名字——慕容郤,以“郤”来取笑老五缺牙。可高兴没多久,又发现“卻”字不能叫,为什么呢?因为传说中叫“卻”的人有当皇帝的命,这肯定是不行的,于是,思来想去又改成了慕容垂,字道明。于是,这个名字从此与慕容垂结缘。

命运时常喜欢和苦命的人开玩笑,公元357年五月,不招兄长喜欢的慕容垂又被派去打仗了。慕容垂统帅八万大军出击塞北,讨伐敕勒部。这一次,自然又是大获全胜凯旋而归。这次的战果也是非常丰厚的,俘虏及斩杀敕勒部十余万人,获马匹十三万、牛羊无以数计。与前一次的战役一样,慕容垂这次并没有因为功绩而得到奖赏,反而给自己招来了永久的痛——第二年的“巫蛊案”。这也是慕容垂最耿耿于怀的一件事,因为在这一场事故里,他失去了一位至亲的爱人。

在君王的心里,“猜忌”这东西是常备物品。你没有作为那还好说,那说明你没有造反的能力,可如果你太能干就值得他考虑和怀疑了。慕容俊就是这样。慕容垂虽然行事低调而且非常诚恳,看上去不像是造反的人,但人总得有个嫉妒心吧?况且老五的功劳和威望也确实不小,即便老五不造反,如果有人想利用老五,老五一旦被迫黄袍加身,这对慕容老二来说,实在是件可怕的坏事!还是先下手吧,免得动手晚了遭殃。于是慕容老二就开始谋划怎样收拾老五了,但凡打仗,必然师出有名,定罪也是一样,得找个理由才行,不过理由这东西实在是再容易不过了,不然怎么在此之后,出现了“莫须有”这样的罪名了?

可是,由于慕容俊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结果却并没有达到自己预想的效果,慕容垂没死掉。不过也不亏,虽然慕容垂没被杀掉,但他的结发妻子段氏却被害死了。慕容垂和段氏的感情很好,以致段氏死后,慕容垂要为她殉情而去。段氏之死,慕容垂自觉百身莫赎。

段氏之死,对慕容垂而言,打击是致命的,如果没有看在还有两个年幼的孩子要抚养的份儿上,他早就追随段氏自我了结了,毕竟她是为自己而死的。

我们无法想象一千多年前那个寒冬的夜晚,这位战神内心深处的悲愤和忧愁达到了何种程度,但是从此之后那个虽然生活在被打压被排斥的环境中,可依然不放弃生活的慕容霸不见了,有的只是哀伤无尽的慕容垂。

历史的车轮继续前行着,公元360年,也就是慕容垂的爱妻段氏死后的第三年的一月份,老二慕容俊也走完了自己平淡无奇的一生,老二虽然生前干了太多混蛋事,但死前在指定自己的继承人之后,也算是干了件漂亮事——遗命四弟大司马慕容恪辅政监国。于是慕容垂在这期间迎来了自己人生短暂的春天。

大燕国新的主宰者慕容旰韦,继位的时候还很年幼,虽然自己不能主政,但好在他有两个能干的叔叔,四叔慕容恪、五叔慕容垂,一个是治国的能人,另一个是天生的将才。不过由于五叔在父亲在世的时候就被划进了黑名单,所以国家大事还是四叔说了算,于是前燕进入了慕容恪时代。

慕容恪是个很有才能的人,还在老爹慕容皝时代,他就立下了汗马功劳,打了好几次漂亮仗;而且他很有治国的本事,在“五胡乱华”的黑暗时代,他就懂得施仁政,不搞民族歧视,不搞苛捐杂税。由此可见,慕容恪当政是很得人心的。前燕人民紧紧地团结在了他的身边,燕国也在他的领导之下蒸蒸日上。这把另外两个集团嫉妒得够戗,他们分别是东晋集团和前秦集团。不过,好在前秦集团有苻坚、王猛这两个领导干部,才不至于被前燕压下。

真是天妒英才,前燕的支柱慕容恪也逝世了,这会儿,慕容垂的第二把保护伞也没有了。虽然慕容恪在临死前极力向燕王推荐老五慕容垂掌管军政大权,担当大司马一职,并说“垂才略胜吾十倍”。但这个新君慕容旰韦和他爹一样是个糊涂蛋,并没有听取老臣用心良苦的建议,而是让自己的弟弟,与自己一样年幼无知的慕容冲当了大司马。

慕容恪死后的第二年,前燕得到了一次挺进中原、一统北方的千古良机,那就是前秦发生了“五公之乱”。但天公不作美,偏偏这个时候在燕国主政的是太傅慕容评这帮浑人,他们对于什么雄图大业什么一统中原完全不在意。他们在意的是如何巩固提高自己的地位和权势,如何最大限度地捞取利益油水,至于一统天下这么具有前途的大事,还是交给前燕国未来的大好青年们去完成、去实现吧!

而慕容垂呢?显然命运还没有眷顾他,从他老爹慕容皝时代开始,他历来是太傅慕容评和太后的敌对者。现在老四死了,已经没有人为慕容垂撑腰说话了,他不得不沉默下来了,以免遭受第二次灾难。挺进中原的雄心虽然是收起来了,但是他依然心痛着,前燕帝国的命运正在接受历史的考验。

慕容恪死去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东晋大司马桓温的耳朵里。桓温认为这是一次恢复中原的绝佳时机,于是便集结了大批人马,向前燕发起了猛烈进攻。在战争的前期,东晋一直非常顺利,攻城略地只在谈笑间,形势大好,如此看来东晋收复旧地的希望即将不远。前燕举国哗然,国都邺城的汉人也是虎视眈眈,大有晋军一到便要揭竿而起的架势。慕容旰韦以及主政的太傅慕容评吓坏了,这可如何是好啊?要不咱们逃跑吧,“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这君臣俩一拍即合,打定主意弃城逃跑。作为前燕王族的慕容垂当然不肯了,于是极力阻止,并且请战,对他们说:“国君要是都走了,燕国必亡,若我接战,犹有战胜余地,若不胜,逃亡亦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