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生如赌局,成功是信仰
14545100000010

第10章 韩信:乱世中杀出一条血路的战神(2)

为了让刘邦真正重视起韩信来,萧何设了一个计:他故意几天不去上朝,也故意不告诉刘邦身边的探子他的去向,玩起了失踪的游戏,并嘱咐他的手下向刘邦放了一个假消息:“丞相何亡(亡,逃亡。丞相,你要逃到哪里去)!”刘邦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顿时急火攻心,感觉自己就像失去了双手一样难过。

但是过了不到两天,萧何自己又亲自跑来向刘邦请安了。刘邦看到站在自己面前活生生的萧何,又喜又怒,斥责萧何为什么要用失踪来折磨他?萧何一本正经地说:“我没有失踪呀,也没有装死,我着急追韩信去了。由于太急,没来得及跟任何人说,才造成了几天的误会啊。”刘邦惊讶地说:“别的将士逃跑的不下十人,没见你去追呀,为什么独独要追韩信呢?”“因为韩信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我不想失去这个优秀的助理。”萧何非常严肃地说道。

良久,萧何对不发一言的老板说道:“如果你只想打开这一块地方,偏安一隅,那么,你可以不用韩信。但是如果你想争霸天下,统治整个中国,你必须要用韩信。韩信这个人,计谋多,点子奇巧,而且对行军作战非常在行,加上他有在项羽部队待过的经验,有利于我们了解敌情,所以,我们一定得用他啊。”也许是那天晚上萧何的话打动了刘邦,他决定,听一次萧何的建议,起用韩信。但是,鉴于韩信虽然有行军作战之经验,却没有领导军队的实战经验,刘邦决定,先给他几个月的试用期干干,试用期表现良好,就第一时间给他转正!

几个月后,正巧有一场大的战争,刘邦就派韩信做大将,去打这场仗,也作为对他的一次考验。在作战之前,心思缜密的刘邦与韩信进行了一次亲密长谈,以便摸清楚韩信是不是真如萧何说的那么足智多谋。刘邦问韩信:“你是在项王帐下待过的人,想必也十分了解他的实力,你觉得,现在我跟项羽比,谁更强一些?”韩信说:“说句实在话,毫无疑问,项羽的实力要远远超过您,无论从兵力还是从后方经济实力来说。但是有一点,他比不上您,那就是,他不能任用贤才。项羽是武夫出身,做事情喜欢逞匹夫之勇,且有妇人之仁,没有做大事者当有的决心和气魄。项王任人唯亲,把许多重要的领地都分给他的亲戚来管理,这引起了很多与他一同出生入死的兄弟的不满。而且,凡是项羽军队经过的地方,百姓无不遭受蹂躏残害,所以天下人怨恨他,百姓只是在他的淫威下勉强屈服。名义上,他是天下的领袖,实质上已失去民心,所以他的强大很快就会变成衰弱!现在如果您能反其道而行之,任用天下武勇之人,何愁敌人不被诛灭?把天下的土地分封给功臣,何愁他们不臣服?率领英勇的一心想打回老家去的士兵,何愁敌人不被打散?”刘邦听了这番言论,心中大喜,这个韩信还真是个人才,人人都以为现在的刘邦没有实力跟项羽比,只有他能看出项羽背后的危机,真是个不错的将帅之才啊!于是,刘邦彻底放心地将韩信送到了战场上。

从此以后,韩信开始了他轰轰烈烈的征战生涯,正式成为了刘氏家族政治中心的人物之一。公元前206年,韩信一举拿下关中地区,使得刘邦能够获得原秦国的众多土地。这一年,韩信巧妙地运用了兵法中的“声东击西”法,一方面派出大批人士去修复当年刘邦进入汉中地区时所烧毁的栈道,用来迷惑敌人,而另一方面却率大军从南面挥师而下,杀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一举取得胜利。

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205年,韩信将敌军引出函谷关,将兵锋逼至洛阳,韩王郑昌、殷王司马邛等项羽所属的封国,先后归降刘邦。然后,韩信率汉军与齐、赵联合,共谋入侵楚国,四月,联合大军就已进入到了楚国的首都彭城。攻势之凌厉,令人赞叹。

进入彭城后的刘邦,小混混的老毛病又犯了,他将防务丢在一边,派人去大肆收集美女和宝物给他,给了项羽一个还击的可乘之机。正在与齐军鏖战的项羽听说彭城失守,急率三万精骑星夜赶回,一战将刘邦击败。韩信听到这个消息,马上赶来收集溃败的部队,和刘邦在洛阳地区会师,又成功地进行了阻击战,在京县、索亭之间把楚军打得大败,使项羽西进的兵锋受挫。战线最后在荥阳稳定了下来。

刘邦兵败彭城后出了一点小事故:齐国、赵国、魏国这几个国家,看到刘邦不务正业的态度,颇感失望,又将革命的旗帜倒向了楚国。形势的严峻不容许刘邦再有丝毫的犹豫,八月,刘邦封韩信为左丞相,领兵攻打魏国。魏王豹陈重兵于黄河东岸的蒲坂,韩信针对魏军部署,将大量船只集中在蒲坂对面的临晋,佯作正面渡河之势,暗中却用木框架绑扎瓦罐做成临时渡河器材,从上游夏阳渡河奇袭安邑,突然出现在魏军背后,大破魏军,俘获魏王豹。

韩信攻占齐地后,项羽惊恐万分,连忙派人去游说韩信,以三分天下为条件,希望韩信反汉联楚。韩信义正词严地拒绝了。这时候,韩信身边的谋士也都纷纷劝他答应项羽的条件,毕竟,不管老板给你多高的职务,多高的薪水,名正言顺地做老板总是比给别人打工好。况且现在韩信战功赫赫,有“功高盖主”的危险,很难说刘邦不会借机除掉他。韩信听了连连摆手道:“请不要再说了。”可是齐地初定,需立王掌政以安民心。所以,韩信已遣使修书请求刘邦立他为假齐王(代理齐王)。当时,刘邦正被项羽困在荥阳,自顾不暇,看罢来书后勃然大怒,本不想应允。后来,听取了张良和陈平的意见后,刘邦又说:“大丈夫平定了诸侯就是真王,当假王干什么?”于是,就真的立韩信为齐王。韩信又一次因祸得福,封了王。

公元前202年十二月,楚、汉两军在垓下展开决战,这就是著名的“垓下之战”。刘邦以韩信为主将,统一指挥各路大军。项羽指挥十万楚军,从正面向汉军阵地猛攻。韩信采用典型的侧翼攻击战法,令汉军中军稍稍后退,避开楚军锐气,而将两翼展开,实行侧击,然后再令中军推进,一下子完成了合围。入夜,韩信令汉军四面唱起楚歌,终使楚军丧失斗志,被汉军一举聚歼于垓下。项羽眼见大势已去,慷慨自刎于乌江边。历时五年的楚汉战争,以汉王刘邦夺得天下而告终。

●生活的严酷是一种变相的磨砺,强者懂得利用它

天下大定,为了感谢韩信为自己作出的贡献,刘邦特地把韩信的家乡划给他管辖。韩信衣锦还乡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到当年给自己赐饭的那位老妈妈,亲自向她表示了自己的谢意,并且送给她黄金千两,承诺要像儿子一样,为她尽孝道。这就是“一饭千金”的故事。而同时,当年羞辱韩信的那个人却是整日惶惶不安,韩信现在发达了,肯定得杀了他,以雪当年的耻辱。他想逃跑,可是能逃到哪里去呢?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而韩信现在就相当于半个皇帝,自己又怎能逃出他的手掌心呢?可是,令他惊讶的是,韩信找到他之后,不但没有追究当年的事情,反而还给他封了一个官做。有知情人士百思不得其解,韩信一笑而过:“如果当年不是他的激励,说不定我现在还是淮南的一个小混混呢。他是帮了我一个大忙啊!”人们不禁为韩信这样宽广的胸怀和知恩图报的品质所深深折服,天下都在传诵着这位大汉朝的诸侯王的事迹。

帮助刘邦夺得天下之后,韩信个人的权力也达到了顶峰。当时有一个著名的典故,叫“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说的就是这么一个事情。当时,刘邦所能调动的兵力不过区区几十万,但是,韩信能调动的兵却是多多益善。刘邦对韩信开始起疑心了,这个人,能调动的兵力比我还多,在百姓中的威望也相当高,将来要是他谋反,那我不是非常危险?想到这里,刘邦感到如有芒刺在背,恨不能立即铲除他。

项羽兵败后,他的一个亡将钟离昧因为与韩信是旧识,就来投奔了韩信。但是刘邦却一直对钟离昧记恨在心,得知了他在韩信那里以后,就立即通知韩信逮捕他。正好这时,朝中有忌妒韩信功劳和成功的人,诬陷他谋反,韩信只得把钟离昧交出去,以表示自己的忠心。钟离昧说:“刘邦之所以不攻打楚国,是因为我在你这里,如果想逮捕我去讨好刘邦,我今天死,随后亡的定是你韩信。看来你也不是位德行高尚的人。”没想到,这个将死的钟离昧说的话真的应验了,韩信被抓了起来。站在囚车中的韩信失落地说:“果若人言,‘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这之后不久,韩信就被刘邦以一个莫须有的罪名,秘密斩杀在长乐宫的钟室里。

一代枭雄韩信就此烟消云散,功也好,过也好,都留给了后人去评判。作为军事家,韩信是继孙武、白起之后,最为卓越的将领,是中国战争史上最善于灵活用兵的将领;作为统帅,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率军出陈仓、定三秦、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天下莫敢与之相争;作为军事理论家,他与张良整理兵书,并著有兵法三篇。但人无完人,韩信在几次关键时刻都优柔寡断,最终死于妇人之手。后人评价韩信“成败一知己(萧何),生死两妇人”,实无虚言。

韩信从一个最初在项羽帐下执戟的低贱侍卫,到左右楚汉战争的一方枭雄,用了不过区区几年时间。千百年来,这位叱咤风云的军事奇人给世人留下了太多奇迹,也给后来的兵家留下了很多丰富的作战经验。但是,这样一个英雄人物,也逃脱不了以悲剧收场的历史宿命。

从一个妻子瞧不起、朋友不答理的倒霉蛋,到威震四方的战神;从一饭难求,受胯下之辱的悲剧小人物,到封王拜侯的显赫家世,韩信实现了一个平常人从低贱走向辉煌的神话传说。早在陈胜、吴广起义时,就打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而韩信实实在在实践了这一口号,变成了一个真真正正的强者。我们很多人,在遇到各种磨难之时,总是习惯于抱怨“环境太不好,时运太不济”,可是,从韩信的身上,我们却看到了残酷的另一种意义:“生活的严酷是一种变相的磨砺,强者懂得利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