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别让家庭伤害你
14539800000007

第7章 别让亲子关系成敌对关系(3)

其实不管是富有还是贫穷,多有的父母都希望为自己的孩子好。然而,在爱孩子、为孩子好的方式和方法上父母们却错了。他们从自己的意愿出发为孩子设计人生,但却没有考虑孩子的感受和心理需求。最终,他们这种出于爱心的教育却束缚了孩子的成长。所以,为了孩子的未来,父母不能代替孩子做选择,替孩子安排他们的人生之路。

温馨提示:

父母要给孩子减压

家庭是我们减轻精神压力、舒缓紧张情绪的场所,尤其对孩子来说更是温暖的港湾。父母应该做孩子的朋友,适时沟通,而不是做一位只知道给孩子施压、絮絮叨叨的长辈。父母应该明白,学习并不是孩子的全部。因此,父母不要为孩子设定太高的目标,而是应该相信孩子、鼓励孩子,别给孩子太大的压力。

7.溺爱扼杀孩子

父母爱孩子天经地义,但万万不能溺爱。因为溺爱是一种毁灭性的教育模式,它不会帮助孩子成长,只会扼杀了孩子的天性和创造力,极大地压制孩子。

其实,大多数父母都知道溺爱孩子是不对的,但是他们却无法控制自己的溺爱行为。明知道不好,可为什么父母们不停止溺爱孩子呢?

溺爱实质上是父母自恋的结果。溺爱孩子的父母们其实是把孩子当作另一个自己来过度给予。其实无条件地满足孩子就是无条件地再满足他们自己。原来溺爱源自父母的自恋,溺爱的父母将孩子当成自己的另一个“我”。于是,他们不顾孩子成长的真实需要,无限制地给予孩子。其实,这是在无限制地给予自己。因为每个人内心中都藏着两个“我”,即“内在的小孩”和“内在的父母”。“内在的小孩”是我们对自己理想的童年和自己童年记忆的内化;“内在的父母”是我们对自己理想父母和自己的现实父母的内化,一旦我们做了父母后,我们自己就成了这个内在的父母。父母之所以溺爱孩子,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他们往往会将自己“内在的小孩”向外投射,即投射到现实中自己的孩子身上。

由于父母溺爱孩子的方式不同,所以溺爱又分为放纵型溺爱和包办性溺爱。顾名思义,放纵型溺爱就是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想要什么就给什么;包办性溺爱则是事事都替孩子安排好。

小璐是某师范大学大一的学生,她和妈妈的关系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就连妈妈关心爸爸她也吹胡子瞪眼睛。有一次,周末回家小璐因为一件小事情和妈妈大吵了一架,甚至拿着水果刀威胁爸爸和妈妈离婚,不然她就割腕自杀。

原来小璐的爸爸是政府部门的官员,妈妈是审计局的会计。因为妈妈工作忙,所以从小小璐就觉得爸爸更爱自己,觉得妈妈可有可无。直到现在,小璐每次回家爸爸都会特意为她准备可口的饭菜,而且每每吃鱼和骨头的时候都会挑净刺和骨头再夹到她碗里。就连晚上睡觉,也要爸爸给他讲故事或者唱歌才能入睡。

20岁的大姑娘了,稍有不如意,小璐就会在地板上乱滚像爸爸撒娇。每每此时,妈妈总是批评爸爸不改这样宠坏了小璐,并让小璐改掉坏毛病。每当此时,小璐就会对妈妈恶语相对。此外,每当妈妈有什么事情的时候小璐总会对着干。比如当妈妈说要考试时,小璐就会讥讽妈妈:“你能考好成绩才怪呢?”当妈妈在爸爸面前穿好看的衣服时,小璐也说:“难看死了,我的那件更好看,爸爸我穿给你看。”

像小璐这样在放纵型溺爱中长大的孩子经常伪装自己很强大,其实他们并不像看上去那么强大。这类孩子普遍都有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会出现严重的自卑心理。

这类孩子自大惯了,一旦离开亲人发现自己什么都不是后他们就会很自卑,而且会因此去伤害他人。

第二、严重的依赖心理。

这类孩子不能接受独立,他们会依赖父母、配偶和自己的孩子。然而,他们却不在乎自己所依赖的人感受,只知道一味地向他们人提要求。

第三、非常任性、自私自利。

这类孩子因为父母的溺爱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没有同情心。一旦有什么愿望或者要求他们希望立即满足,从来都不会靠自己的力量和努力去实现

在放纵型溺爱中,父母心甘情愿地接受孩子的指挥,充当他们的手脚,对孩子惟命是从。这是一种最不利于孩子成长的、颠倒的、懒惰的爱。在放纵型溺爱中长大的孩子,他们就是父母的地狱。与放纵型溺爱相比,虽然包办型溺爱要稍微好一点,但也是很糟糕的爱。

有一天,我和朋友在快餐店吃饭,遇到一位女士带着自己8、9岁的儿子进来就餐。点餐的时候,女士问儿子:“宝贝,你要吃什么饭?”

“我想要牛肉饭。”儿子回答说。

女士吃惊地看着儿子说:“有鸡肉套餐。”

“不,我要牛肉饭。”儿子坚持道。

女士看了看儿子说:“我觉得鸡肉套餐更好一点,你不是喜欢吃鸡肉的吗?”

“不,我就牛肉饭。”儿子说。

女士对服务员说:“我要两份鸡肉套餐。”

见妈妈竟然不顾自己的意见就为自己点了鸡肉套餐,儿子生气地说道:“我现在就想吃牛肉饭。”

女士见儿子生气,摇了摇头说:“你今天是怎么了?怎么这么倔?”

“你不应该要香草的。我知道你喜欢巧克力的东西。”

在这个例子中,妈妈认为儿子的选择是错误的,一直在否认、无视儿子的选择,所以妈妈说儿子“倔”,认为只有自己才知道儿子喜欢吃什么饭。然而,自以为了解孩子口味的妈妈其实并不知道孩子为什么这样选择。也许,孩子真的喜欢吃牛肉饭呢?也许,孩子不喜欢吃牛肉饭,但是他今天就是想尝尝这里的牛肉饭是什么味道呢?

像例子的中的小男孩一样,妈妈强行为儿子选择了鸡肉饭,其实这是包办型溺爱的通病。在办型溺爱中,父母其实让孩子成了自己的复制品,并没有估计孩子的感受和真实的想法。虽然在办型溺爱中长大的孩子懂得尊重别人和父母,也知道遵纪守法,但是他们却因为被父母剥夺自我探索的机会而变得不自信,从而完全失去了自我,。

其实不管是实施那种溺爱行为的父母,他们都不懂得孩子真正需要什么,他们并没有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关注孩子的需要。对于孩子而言,这样的爱无疑是一种令孩子窒息的枷锁,是一种不负责任的爱。要想让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父母们就应该放手,就该放弃自己的溺爱行为,让孩子独立、快乐地成长。

温馨提示:

在孩子成长的路上该如何爱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爱是最重要的因素。父母提供什么样的爱,孩子就会以与之相适应的方式成长。真正的爱不是以父母的意愿和要求为核心的,而应该以孩子的成长需要为核心。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父母给爱孩子的方式也应该。例如,孩子0—2岁,要无条件给予孩子爱;2—4岁,既要适时给予孩子帮助,又要鼓励、尊重孩子自主探索……

父母要想让孩子成为爱别人、自爱,并拥有高度创造力和健康的自主人格的人,就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给予孩子成长需要的真爱,而不是包办的溺爱和放纵的溺爱。

8.不能对孩子动粗

有的孩子顽皮、不听话,有的孩子不好好吃完等等,每每此时头疼的都是父母。面对孩子种种不尽人意的情形,有的父母会谆谆教诲。然而,也有的父母却信奉“棍棒底下出人才”。对于持这种看法的人,动不动就对孩子呼来喝去,恨不得一天三遍打。其实这,这种打骂孩子的教育方法是错误的,是不值得提倡的。

凯凯的物理成绩很差,老师反映凯凯上课总是走神,有时候看见物理课就逃课。为了提高凯凯的物理成绩,父母甚至还为他请了家教进行一对一的教学,可是效果依然很差。一气之下,父亲狠狠地揍了他一顿,希望他记住教训好好听课,好好学习。

倔强的凯凯被父亲揍的时候,他一句话也不说,狠狠地瞪着父亲。见状,父亲更生气,抽掉皮带就又把凯凯揍了一顿。后来,邻居解围事情才作罢了。

当邻居劝凯凯的父亲消消气,以后别在打孩子时,凯凯的父亲却说:“不打不行啊。打都不长记性,不打拿更糟糕。谁的孩子谁都知道心疼,可是我这也是为了他好啊。现在不努力学习,将来总有一天会被这个社会淘汰的。我们又不可能养他一辈子,那时候他该怎么办啊?”

虽然凯凯的爸爸说打孩子是为了他好,可是真的像他所预期的那样达到了效果吗?

其实不然。自从挨了那顿毒打之后,凯凯不仅物理课越来越更不上了,就连其他功课也亮起了红灯。凯凯不仅厌恶了物理课,甚至厌恶了学习。可见,父亲特殊的爱并没有起到作用。

见自己的棍棒理论毫无作用,凯凯的爸爸采取了更极端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