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诱惑,孩子无力自控,家长和学校要及时想办法教育。一旦自己的孩子沾上了网瘾,切忌对孩子恶语相向、产生绝望的情绪,一定要平静地找出问题的原因,想办法解决。例如,有的孩子去上网,是因为家里太有钱,孩子可以随意支配,这就需要父母严格管理孩子的经济;有的孩子人际交往的能力差,只能在网络里寻求平衡,这需要培养孩子的沟通交流能力;有的孩子处于青春期,遭受挫折后绪波动比较大等。要让孩子不沉迷网络,父母、老师都要和孩子多交流沟通,有针对性的处理问题,不能用一顿打骂来解决问题。其实,孩子也希望得到他人的理解、认可。他们之所以在网络中寻找自由感,成就感,那是因为他们在现实中无法实现。所以,为了让孩子转移注意力,不在沉迷于网络游戏,父母可以多带孩子参加一些体育活动、竞争活动等。
温馨提示:
这样帮助孩子孩子戒除网瘾最好
1、留心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学习情况
2.主动和孩子交流沟通,了解上网的情况,并积极参与孩子上网,主动推荐给孩子健康向上的青少年网站。
3.防范暴力内容、网上色情,并培养孩子正确的是非观和道德观。
4.尽量不让孩子出去上网,并严格规定孩子在家里的上网时间。
4.“啃老族”啃伤父母心
“啃老族”也叫“傍老族”、“吃老族”,这群人的年龄大多在23—30岁之间。他们并非找不到工作、没有谋生能力,而是主动放弃了就业的机会闲在家里。如此一来,衣、食、住、行以及所有的花销全靠父母。虽然人们可以容忍有温情成分、以亲情为基础维系的“傍”,但是长期“啃”就令人心寒了。一时半会没有找到工作你可以“啃”老,但是不能老“啃”。
年轻的“啃老族”基本都是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独生子女,他们不得不依靠父母。主观上,这类人就想依靠父母。尽管有的人自己有工作、有独立的能力,但是还继续与父母一起生活。不少“啃老族”都认为,父母为子女做的一切是理所应当,“啃”父母天经地义。此外,不少父母主动、自愿让孩子“啃”。
2002年,胡涛毕业于湘潭师范大学。为了儿子能有一份好前程,父母托关系为其找在老家找了一份教师的工作。然而,胡涛却说长这么大自己都没有离开过湖南省,这次他不能再听父母的安排,一定要出去闯一闯。自认为很有经济头脑的胡涛拒绝了父母的好意,带着父母给的钱来到了北京。在北京,做了一年的医药代表后,胡涛依然选择了离开。因为这一年他并没有掘到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也没有接到什么大单子。究其原因,他认为是自己人生地不熟。于是,他南下去了广州。因为没有自己单干的资本,所以胡涛在同学的帮助下进了一家公司做销售。
虽然这次比在北京的状况好了很多,每月能挣6000多块钱,而且胡涛也干得不错,深得公司器重。然而,胡涛不甘心自己就这样一辈子给别人打工。后来,在接了一个大单子拿到十万元的提成后胡涛二话没说就辞职了。他以为自己有了单干的能力和资本,于是到处找机会自己单干。然而,几次折腾下来,胡涛不仅没有挣到钱还把自己积攒的钱折腾的所剩无几了。后来,胡涛不得不开口找父母要钱。几年后,落魄的胡涛回到了老家湘潭。虽然也找到了工作,但是工资不高,而且还频繁跳槽,最后弄得的自己都没有心思再工作了,整日在家里吃了父母的血汗钱,做着自己的发财梦、老板梦。
虽然胡涛为了自己的梦想努力过了,可是终究还是过着“啃老”的日子。若他听从父母的安排踏实的教书,若他在广州的时候一心一意的工作,等自己有了一定积累之后再出来也不止于此吧。
据有关统计,65﹪的城市家庭存在“啃老”问题,30﹪的年轻人靠“啃老”过活。啃老族的出现有家庭、社会、自身等原因,所以我们不能一味地指责孩子。社会科学家认为,独生子壮大、就业压力日益增大的是“啃老”族出现的原因之一。像胡涛这样好高骛远、禁不住打击而“啃老”的人大有人在,但也有不少娇生惯养、不愿出去干活的“啃老族”。
从小,“啃老族”就没有受过任何委屈,受到父母的百般呵护,适应社会的能力较差。大多数父母受传统观念影响,忽略了孩子的人格是否成熟等问题,没有注重培养孩子的自我奋斗、独立性、家庭责任观等,反而更多的是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衣食住行等。正因为如此,才造就了孩子依附心理,使其在精神上、经济上难以独立。
如今,就业压力是比较大。因为学历、岗位等的要求,那些从小条件优越的孩子也许在找工作的时候并不顺利,所以每当遇到困难、挫折时,他们都希望父母为其挡风避雨。此外,毕业生因为执着于“沿海城市”、“开放地区”、“省会城市”等热门区域,执着于“高级白领”、“公务员”、等热点职位,所以就业期望和社会需求差距较大。很多县、市中小企业和基层单位急需人才,可是毕业生宁愿去热点城市、热门企业击破脑袋也不愿意去县、市和基层。因此,城市“啃老族”现象也就越来越严重。
其实,“啃老”就是逃避就业压力。所以有专家说“啃老族”如果继续壮大将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现在最重要的是培养“啃老族”的独立能力。此外,还要帮助他们树立务实的、正确的就业观以自食其力及、吃苦耐劳的精神。
温馨提示:
那些人容易“啃老”
据调查,以下几种人容易“啃老”:
1.找不到满意的工作的大学毕业生。
2.有强烈的创业愿望,但没有明确目标的“创业幻想型”青年。
3.频繁跳槽的人。
4.没有真才实学,却有不愿意打工的人。
5.文化低、技能差的人。
6.觉得工作太累、太紧张的人。
7.下岗的年轻人。
5.老来成负担
孝敬父母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是一种荣誉的事情,但很多人却认为父母是“负担”。
有一对70多岁的老人和儿子阿根住的很近,可是儿子、儿媳却很少出现在老人的屋子里。逢年过节,仅仅看到老人的孙女买些水果来看望两位老人。不仅如此,据说老人的几个子女每月给两位老人的伙食费都不到100元。
令人心痛的不仅仅是如此。有一年冬天,老奶奶突然中风了,是邻居们忙前忙后的帮着送到医院去治疗的。接到消息的儿子来到医院后,也只顾在那里闷头抽烟。后来,医院要先交押金才可以救人,阿根却说:“我们没钱,谁送来的谁交。”
邻居帮忙还帮出麻烦来了。最后,还是好心的邻居帮着交了一切费用。
原来,老奶奶的儿子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几个子女合着将老人的钱财全部都算计去了,现在看无油水可榨,而且双亲又是多病的年纪,所以谁也不愿意管他们了。
对儿女来说,父母的晚年对他们来说负担真的就那么重吗?邻居都看不下去,知道帮着搭把手,难道养育几十年的儿子竟然没有一点感情吗?一个家庭竟然如此冷漠,实在让人痛心。
阿根之所以如此,不仅和他自己有关系,同时和父母也有关系。年轻的时候父母就教育好了,何至于此?所以年轻的父母们要吸取教训,从小教育自己的孩子尊老爱幼。同时,也要以身作则孝敬老人。
年轻时,我们只知道索取父母的爱,觉得父母关爱自己是理所应当的;身受痛苦、委屈时,我们才会想起父母温暖的怀抱。然而,更多的时候我们却忘记了他们的存在。尤其是在父母最需要我们的晚年,很多人却并不在乎自己的父母过得怎样。只有当自己为人父母后才能体会父母的内心感受和养育自己的艰辛,才会懂得珍惜和感恩。
其实,父母要求的很简单。偶尔给父母打个电话,抽空陪他们吃顿饭就会让他们欣喜万分。虽然经历不少风雨,但是年纪大了父母就像孩子一样。作为生命,只要活着情绪就必然会有高峰、低谷,我们的父母也不例外。所以,当我们看到自己的孩子哭泣时要想到父母也许在哭,也许他们也需要自己的子女了。
如今,不少年亲夫妻不计成本地把感情和金钱全部投给了孩子,却总是找借口没有时间看一眼年迈的双亲,更有甚者不少人会像文中的阿根一样算计完了父母就不闻不问了。那是生养你的父母,你如何能忍心?
所以,请每个忙碌的夫妻把爱和时间分一点给需要你们的父母吧。这样至少可以给自己的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使你的晚年不至于凄惨悲凉。同时,等到父母逝去你回想往事的时候内心至少不会歉疚。
6.给孩子重负的爱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成龙成风,希望通过儿女延续自己的生命,甚至是延续自己的事业,并为国家做贡献。然而,一旦父母对儿女的要求和期望太高,就会使父母产生支配性观念。如此一来,儿女埋怨父母不仁慈,不给自己自由、不理解自己,而父母则会“恨铁不成钢”,觉得人生失败。
据专家分析,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父母将自己的焦虑情绪专家转嫁给了孩子。尤其是妈妈们因为成长停滞下来,害怕自己无法适应社会,所以他们担心有一天孩子也和自己一样,于是便把焦虑的情绪转嫁到了孩子身上,将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妈妈们不从自身出发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反而将压力转嫁到了孩子身上,甚至认为这是对孩子的爱。无疑,这会使孩子承受了双倍的压力,只会害了孩子。最终,父母与儿女之间会无端生出许多摩擦,甚至相互仇视。情况严重的话,甚至会使孩子走让歧途,毁了他们的前程。
阳阳是济南某实验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从他记事起就是妈妈带着他参加没完没了的补习班、“培优”班,从来没有过过一个属于自己的周末和假期。每天早晨6点阳阳就被叫起来复习功课,然后在去上学;下午放学后面对的就是数不清的培优班、学习班,有时候连晚饭也是在路上边走边解决的;一天的学习结束后晚上回到家里,阳阳面临的又是一大推家庭作业、课外的辅导作业等,直到晚上11点多才可以上床休息。真可谓早出晚归、披星戴月啊。就连阳阳也自嘲说自己是见不到阳光的人。小小年纪阳阳的脸上就少了儿童该有的纯真和笑容,脸上早早地戴上了和年龄极不相称的近视眼镜,就连头上也出现了不少白发。阳阳学习的过程都是妈妈全程监督安排的。
最终阳阳不堪重负,恍恍惚惚的撞上一辆疾驰而来的货车身亡了。后来,阳阳的父母在阳阳的日记里发现了遮掩过一段话:
我无论怎么努力都达不到爸爸妈妈的要求,我真的觉得太累了。我不想让爸爸妈妈失望,可是我却总是在让他们失望。也许,有一天我静静地离开了,爸爸妈妈就不会再我操心,不会再烦心了。我希望爸爸妈妈不要再那么操劳,可以出去玩玩、吃好吃的,也买些漂亮的衣服和首饰……
在阳阳的日记边上还放着阳阳积攒的零花钱。他说,那是他留给父母的。虽然那些钱不够干什么,但是阳阳说那是自己的一片心意。其实,他是爱父母的,可是就是因为总达不到他们的要求,总是令他们不满意,所以阳阳选择了离开。
阳阳是个善良的孩子,他爱父母,希望父母出去玩,出去吃好吃的……其实,这个愿也是阳阳的愿望。他太累了,多么希望父母带他出去玩玩,好好放松一下。现在他走了,这个简单的愿望都无法实现了,所以他希望自己父母去实现。
阳阳这样的年纪本该是无忧无虑的,是纯真快乐的,然而不堪重负的他却走上了不归路。然而,像阳阳妈妈这样的妈妈不是少数个别情况,而是一个为了孩子“奋不顾身”的群体。公园里、社区论坛里随处都可以见到互相交流信息的妈妈们。一旦有什么好的学习班、提高班之类的,他们就会互通信息。就连在银行、医院、健身房等地方,就算相互之间不认识的妈妈们只要说起孩子学习的话题他们像是遇到了知音似的。这些妈妈们将所有业余时间都用来为提高孩子的成绩服务,他们看不见孩子的重负,说这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为了孩子有个好的未来。
若父母对子女的爱一直这样以自己的认知为中心,不顾孩子的感受,就会加重孩子的压力。最终,这会使孩子产生心理负担。文中阳阳的故事就是个很好的例子。父母对孩子的爱变成了一种严厉的要求,当孩子无法达到父母的要求时便会自卑、轻身等。如果父母只顾责骂孩子,而不正确引导的话,像阳阳这样的悲剧早晚都会发生的。
很多父母都认为,孩子是自己生命的延续,是自己的一切。孩子按照自己设计的路一步步走下去,就如同自己在走,自己在实现人生目标一样。毫无疑问,这正是许多父母的心声,是他们将压力转嫁给孩子的理由。不少孩子都曾这样讲:“我是为了父母在读书。”“为了父母,我一定要考上北大或者清华。”“我一定要考上重点高中,再上重点大学,不然我真是对不起妈妈每日的辛劳。”“哎,这次又考砸了,真不知道回去怎么和父母交代……”
虽然这些话看似孩子们不经意见说出来的,可是却反映了他们受到来自父母的压力有多大。有位老师说,其实父母给孩子的压力远比学校和老师给的压力更大。
为什么父母会给孩子带来这么大的压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