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别让家庭伤害你
14539800000005

第5章 别让亲子关系成敌对关系(1)

1.宝贝成了“小霸王”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手心里的宝,从他们出生的那天起,一大家人就让他们沉浸在爱里。不仅父母对其百般呵护,就连爷爷奶奶、姥爷姥姥也对其疼爱有加,舍不得他们受一点伤害。正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许多孩子凭借众人的宠爱竟然变成了一个个十足的“小霸王”。为此,许多父母烦恼不已,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怎么变得如此跋扈,如此以自我为中心。

在学校、家里,都经常会看到“小霸王”的身影。他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喜欢指挥人、称王称霸,甚至还会呼来喝去的要求其他小朋友与其一起玩游戏等。若对方不同意,他们就会乱发脾气,甚至会动手打人。

小雷在幼儿园上大班,可是他在却总是被一个被他个头比他小的孩子欺负。并不是小雷打不赢这个孩子,只是小雷遵循妈妈的教导不和小朋友打架。可是欺负他的孩子并没有因为他的忍让而有所改变,反而得寸进尺,今天指挥他干这个明天指挥他干那个。若是小雷不听他的话,这个孩子就会暴跳如雷,对小雷又打又掐的。

为此,小雷的妈妈非常着急,她在心里一遍遍问自己:是不是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错了,不然自己的孩子这么大的个头怎么会总被比他小的孩子欺负呢?

后来,小雷的妈妈去学校了解了情况后才发现,这个孩子不仅欺负他们家小雷,而且还经常欺负其他同学。不管幼儿园的老师怎么教育,他就是不改。后来,小朋友们因为就都不和他玩了。

在学校里,之所以存在一群这样的孩子,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来自家庭的溺爱。从小他们就习惯了在家里让其他人围绕着自己转,甚至随意地指挥父母和爷爷奶奶为其服务。在家里,“小霸王”们就这样放任自己的性情,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即使明明知道自己不对,还要继续做下去。比如,在吃东西的时候,“小霸王”甚至会霸占自己的喜欢水果、菜,不让任何人动,只有他吃好了才允许其他人吃。看电视的时候,“小霸王”会一直抱着遥控器看自己喜欢的动画片,也不管爸爸妈妈要看什么,即使自己上厕所或者广告时间也不允许父母换台。

无疑,爱欺负人的孩子肯定在家里是一大家人围着他转,指挥家人指挥习惯了。然而,父母就不管自己的孩子吗?其实不然,有些父母并不认为自己的孩子这样指挥人有什么不好,他们也许认为自己的孩子天生具有领导才能。然而,这种缺乏理解、尊重他人的惯出来的“领导才能”不仅会成为“别人的地狱”,也会成为自己的地狱。就爱欺负人小雷和其他小朋友的孩子,最后因为自己的爱指挥、“小霸王”习气而失去了和小朋友们玩耍的机会。

其实,失去和小朋友玩耍的机会还是轻的。当“小霸王”们独立涉足社会的时候,有谁能够容忍地下他们粗暴的脾气?谁又会任由他们摆布呢?倘若不即使纠正他们的这种坏习惯,最后受到伤害的一定是他们自己。

身为父母,到底该如何让自己的宝贝不再是人人讨厌的“小霸王”呢?

首先,父母要认真分析原因,正确引导孩子。

“小霸王”们一般都以自我为中心,而且具有很强的自主意。孩子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环境、错误认识的影响,所以父母要帮助他们克服这些毛病。

其次,要用爱来代替体罚,耐心地教育和帮助孩子。

“小霸王”们犯错、闹脾气的时候,父母们一定不要用体罚来教育孩子,而是要给孩子更多的关爱。

再次,培养孩子乐于助人、同情弱者的品质。

作为父母,要教给孩子与同伴友好相处的方法,告诉孩子不要用武力或自己的优势去强迫别人为其做事,也不能威胁他人。

第四,作为“小霸王“们的父母,千万不要过分溺爱纵容孩子。

父母教育孩子要有正确的方法,要坚决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

第五,父母要鼓励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交往,让其体会友好相处的愉悦。

父母要鼓励孩子参加小朋友们的群体活动,并创造机会让他们多与小朋友交往,,从而培养孩子与小伙伴友好合作的意识。此外,父母还要让孩子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如此一来,孩子慢慢就会改掉以自我中心的坏毛病。

温馨提示:

如何让“小霸王”变成小乖乖

1、适时纠正霸王行为

一旦孩子出现霸道行为的时候,父母和家人应该适时制止。这样一来,孩子必然会大哭大闹。尽管如此,但是父母千万不要因为孩子的眼泪就心软。否则,孩子以后会愈演愈烈。

2.给孩子讲道理,切忌使用暴力

给孩子讲道理,鼓励孩子做个“小乖乖”,并让其知道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切忌用暴力来对付孩子。

3、形成民主的家庭氛围

改掉全家人围着孩子转的状况,所有的事全家人都一起讨论、商量,让孩子明白他一个人说了是不算的。

4、学会交往,学会分享

给宝宝创造交往的机会,多和同伴一起玩耍、学会分享。此外,让孩子试着做一回老大,鼓励他照顾比他小的孩子。这样,经历了学会照顾他人的过程,宝宝肯会减少霸道的。

2.听话的孩子伤了父母的心

在孩子心中,假如他们有对父母的不满,但却被禁止表达,他们会怎么办?

不少孩子会选择一些特殊的方式来表达,最常见的就是故意气父母。例如有意无意地做错事情,惹父母生气。于是,父母会教训、斥责做错了事的孩子。从表面看上,父母是教育了孩子。殊不知,孩子犯错就是为了故意惹父母生气。一旦父母生气,孩子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虽然他们遭到了父母的训斥和谴责,但内心深处却非常开心。

也许你会疑惑,孩子怎么会这样呢?他们怎么会喜欢自己的父母生气、责罚自己呢?

其实,现实中有不少故意惹父母生气的孩子存在。

安安是南京某中学一年级的学生,他的母亲是优秀教师,父亲是某大学的教授。按说这样的家庭出来的孩子成绩应该很好,是众人羡慕的对象。然而,安安的成绩却成了父母心病。

安安学习很努力、用功,从不懈怠,而且每次测验成就都很出色。既然这样,为何安安的父母还担心他的成绩呢?

原来,安安每次测验成绩不错,可是一到期中期末大考他就考得一塌糊涂,几乎没有考好的时候。安安的父母用尽了各种办法帮助他,可是每次大考他依然带回家的是糟糕的成绩单。万般无奈之下,安安的母亲最后带着他求助于自己当心理医生的朋友。

见到朋友后,安安的母亲难过地说:“我真是觉得丢脸,我教出了那么多优秀学生,可是唯独拿自己的儿子没有办法。”

见妈妈这样说,安安不敢和妈妈对视,也不肯和妈妈的朋友对视。见状,朋友让安安的妈妈回避一下,她要自己和安安单独相处一会。在妈妈走出朋友们房门的瞬间,安安的脸上流露出了如释重负和一丝幽怨的眼神。就这点小小的变化被朋友扑捉到了,她看出了安安对母亲的怨恨。

和安安经过短暂的交流后,朋友明白安安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讨厌他们这种“溺爱+成绩”的教育方式。其实,他完全明白父母的苦心,所以学习很刻苦。

安安对妈妈的心理医生朋友说:“其实,每次考砸了之后,我心里总有一丝快感,然后才会想到丢脸和挫败感,想到会让爸爸妈妈失望。”

问题的症结就在这里,安安的那一丝快感来源于糟糕的成绩。

后来,安安对妈妈的心理医生朋友坦言:“我讨厌他们一天到晚围着我转,除了关心我的学习还是学习,这让我烦透了。但是我也会在心里骂自己:怎么可以这样?父母都是为我好……总之,我很矛盾。所以每次大考就考砸。”

安安妈妈的朋友明白了。原来,安安不愿意承认自己对爸爸妈妈的怨恨,但是他又想表达自己对父母的不满,所以每次只好故意考砸了。他这所以这样,就是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让他们觉得自己教育方式的失败。

其实,很多处于青春期的孩子都和安安一样有这种很微妙的心理。其实,这类孩子不知道自己有这种微妙的心理,只是和像安安一样每次在拿到糟糕的考试成绩后,或者在做了令父母生气的事情后隐约有一丝快感。

面对这样的孩子,很多父母常会感到无能为力。明明自己的孩子很听话,怎么会这样呢?这是很多父母心中的疑问。其实,这类孩子就是在用自己的听话伤害父母。他们一切都听父母的安排,从不主动表达对父母不满。然而,他们却在总是在父母最在意的成绩上出状况。安安的例子就说明:这类孩子潜意识里是不想考好的。

无疑,这样的做法让父母感到羞耻、愤怒,但是孩子的目的却达到了,因为看到父母如此他们心里都有一丝快感。其实不仅仅是成绩,有的孩子好像故意和父母作对似的。父母擅长哪方面的事情或者从事某方面的职业,自己的孩子却偏偏在那一方面状况百出。比如有的孩子家里很有钱却经常去头同学的东西,让父母觉得不可思议、无地自容;有的父母是大家公认的老好人,可是自己的孩子却天天在外面惹是生非,成了“坏孩子”典范;有的孩子父母都是医生,他们却故意想办法让自己生病,把父母折磨的焦头烂额……

自己最骄傲、最得意的事情竟然被孩子嘲弄了,父母们为此苦笑不得。然而,这些他们生气、哭笑不得,这正是孩子潜意识里希望达到的目标。因为他们讨厌父母给他们做的所谓正确的安排,他们有自己的想法,要走自己的路。哪怕自己的想法不对,他们也要试试。其实孩子的想法是对的,只是他们的方式错了。心理医生的建议是:“适当放手”,不要一天到晚紧紧盯着孩子,要给孩子一定的空间。此外,父母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积极与孩子沟通,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在帮助他们。

温馨提示:

如何让孩子听话

1.把自己变成孩子

只有父母拥有一颗童心,才能抛开“父母”、“大人”等身份接纳孩子。这样,孩子才会接纳你。

2.体会孩子的感受

当孩子难过时,不要一味地劝说孩子别难过等,而是说:“很难过吧?如果我是你,我会更难过。”这样,孩子就会知道父母明白他们的感受,而不是一味地教他们还如何如何。

3.慎重回答孩子的问话。

当孩子向大人提问时,一定要想想孩子为何这样问。比如,妈妈要去煮饭,孩子问:“妈妈你是要做饭吗?”

这个问题的真正含义其实是孩子想帮助你。你就应该回答:“是啊,你要不要帮妈妈择菜。”

听到这样的回答,想必孩子会很高兴的。

若是遇到一些知识性的问题,自己不能准确地回答的时候一定不要回避问题,认为孩子问这些问题很烦,而是要和孩子一起寻找答案。

4.和孩子密切相处。

如果要了解你的孩子,就要从他们的言行中了解其需要、想法和喜好。所以,这就需要跟孩子接触。

5.充实孩子的生活经验

进行亲子教育,培养敏锐、好奇的心,就要从带领孩子仔细观察身边的各种事物开始。比如花草树木、行人、车子等等。

此外,父母要尽量避免“我警告你……”、“限你在五秒钟内……”、“你真蠢”等这类含有命令、警告、责备、谩骂等负面意义的词语和孩子说话。

3.只要网络,不要父母

现在网络越来越普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发展。然而,网络也是许多孩子陶醉、迷失在了虚拟的世界中。许多孩子不吃饭、不上学,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不仅精神疲惫、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就连屁股上也坐出了厚厚的老茧。这样的孩子,他们对学校和父母很反感,不听从学校的教育和父母的规劝,有的甚至会把父母当作敌人。除了缺钱的时候会找父母外,平时他们似乎忘记了自己还有父母。

高杰是某校高一的学生,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深得老师喜爱。他的父母对于拥有一个这样出色孩子,他的父母也觉得非常欣慰。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高杰和表哥去了网吧之后从此变了一个人。他再也不愿意学习,每天只想着上网。起初,他还怕父母老师知道会生气,可是后来他竟然逃学去打游戏,晚上趁父母睡着后偷偷跑出去上网。

一向乖巧的孩子突然变成了这样,高杰的父母非常难过。父母好说歹说也没有挽回孩子的心,反而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急剧恶化了。有一次,高杰向父母要钱上网时,父母又对其进行劝说教育,可是高杰却说:“我们见过你们这样的父母,你们不配做我的父母。钱钱钱,你们眼里就只有这点小钱,我玩网络游戏是可以挣大钱的,不信你们等着。”

儿子不仅迷上了网络游戏,而且没准还是在游戏里赌钱什么的。听了儿子的话,高杰的母亲很痛心。她说:“这么多年,我们为了他任劳任怨,好吃的留给他,好看的衣服给他买。我们辛辛苦苦养育了他,可他却说我们不配做他的父母。儿子真是伤透了我的心,想想就觉得寒心、难过。”

现在,像高杰这样的孩子还是有的。面对网络的诱惑,他们沉迷于网络暴力游戏,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除了性格变得暴躁、厌学外,还为了网络连父母都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