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别让家庭伤害你
14539800000008

第8章 别让亲子关系成敌对关系(4)

在又一次得知凯凯的成绩一落千张之后,凯凯的父亲一改往日的粗暴,竟然带凯凯上街买了他最喜欢的李宁运动鞋。回家后,父亲却举起菜刀砍下了自己的一根手指头。还威胁儿子说:“儿子,以后你若再不好好学习,我就把手指头都砍下来,直到砍完为止。”

这次,凯凯被父亲吓住了,赶紧跪地保证说自己一定好好学习。

生活中又不少凯凯父子的故事在上演,然而这种教育方法真的对孩子有效吗?这真是为孩子好,为孩子的未来着想吗?

其实,像凯凯父亲这种爱孩子的方式既是爱也不是爱。不考虑孩子的感受,对孩子动粗或者对自己才去极端的行动都无法起到理想的效果。

既然如此,父母们为何还要采取这样教育孩子呢?难道父母自己的学生时候,自己小时候也是这样被教育着长大的吗?若是,那当时被这样教育的时候父母自己心里是什么感受?若不是,那为何父母不采取更好的、更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

究其原因,只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社会原因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缺乏保障,所以父母们担心孩子未来的生活。人们经常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要从娃娃抓起。

第二、个人原因

父母过于焦虑,担心自己跟不上时代的脚步被社会淘汰,于是只好将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将也放到了孩子身上。

孩子的压力越来越大,书包越来越重,父母越来越着急。尽管如此,但是棍棒底下不到一定能出人才,所以父母在决定打骂孩子时一定要慎重地想一想。

温馨提示:

9.倾听孩子的感受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困惑:怎么自己的孩子突然之间变了个人似的,不在是一个那个乖乖女、听话的儿子了呢?

叛逆是青春期最大的特点,他们仿佛故意和父母过不去。之所以叛逆,是他们想尝试自己的力量,想试着自己做主、争取自己的空间。叛逆的孩子不愿意再继续做“乖孩子”,并非一定要和父母对着干。一旦孩子出现这样的问题,父母要先自省,要寻找出问题背后的原因,而不要紧盯着孩子的问题不放。如果父母习惯于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路走下去,习惯于向孩子发号施令,孩子肯定对父母说不,肯定会有叛逆行为;若父母给他们独立的空间和自由,尊重和考虑孩子的意愿,他们的叛逆之举就会大大减少。

鹏鹏上初中二年级,突然有一天他不想去上学了。父母好说歹说,他就是不愿意去上学。后来,父母百般追问,鹏鹏才如实回答说:“现在我越老越讨厌上英语课了。现在英语成绩一落千丈,老师却经常在课堂上当着同学们的面批评我、挖苦我。我觉得很没面子,无地自容,所以我再也不想去上学了。”

听了鹏鹏的话,他的爸爸火冒三丈,生气地说道:“以前你不是班上英语成绩最好的学生吗?怎么可能突然跟不上了?”

鹏鹏理直气壮地回答:“是啊,都怪新来的英语老师普通话也所不好,我听不懂他说的方言。英语老师不仅课讲的不好,而且脾气还很火爆。”

“老师训斥你、批评你,那还不都是为了你好吗?”鹏鹏的爸爸开解儿子道。

不管家人如何劝说,鹏鹏就是不听劝告,不去上学。气得他的爸爸都想揍他,后来忍住了。

最后,在心理老师的辅导和帮助下,鹏鹏终于愿意去学校上学了。原来心理老师告诉鹏鹏说:“老师对你发脾气那是老师不对,而不是你不对,但是你的英语成绩突然一落千丈这就是你的问题了。”

其实,生活中有很多像鹏鹏这样的情况。在遇到问题后,看上去父母的劝告很有道理,但是在孩子们看来却是父母不理解他们、不尊重他们。心理老师的看法就不同了,撇开其他问题不谈,但说老师当众训斥羞辱学生这一点来看,显然老师是不对的。老师以为这样可以给学生施压,从而使他努力学习。然而,殊不知这种做法只会伤害产生的自尊心,令其产生厌学情绪。

其实鹏鹏并非是真的不想上学,他只是觉得自己受到了羞辱。他只需要父母倾听、在意他的感受,而不需要父母的说教。若父母不理解孩子的想法,一味地说孩子做的不对,这样很难说服孩子,只会使孩子变得更极端。倘若父母理解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像心理老师那样帮分辨是非,他就会放弃极端叛逆的行为,因为他感到了自己被重视、被理解。

在青春期,很多孩子都想依靠自己的力量搞定所有的事情。一旦遇到问题,他们不知道如何解决时,他们还不会直接表达自己的感受。为了得到父母的帮助,他们就会做些极端的事情来告诉父母自己遇到了麻烦。

很多时候,向别人诉苦的人并非是想寻求帮助,而只是想找个人说话。如果倾听的人提出一系列建议,不管是好还是坏诉苦者都会有受伤害感,觉得自己是孤独的。这样,诉苦者就会立即结束这个话题,也许以后也不再像这个对象倾诉。若倾听者标示对诉苦者的理解,这个话题就会继续,而且诉苦者也不会觉得孤独,不会觉得没有人理解他。

大人尚且如此,小孩子也是一样的。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们也希望父母静心倾听、理解他们的感受。成熟的父母会在第一时间处理孩子的感受,而不是首先处理小孩的问题的。只要父母这样做了,孩子就不会再做出更叛逆的举动。就像美国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所说的那样,当小孩确实有错误需要纠正时,父母通常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坦诚地询问原因。他们不仅注意了孩子的感受,同时也给了孩子理解和关爱。当孩子想倾听的时候,他们才会利用恰当的时机讲道理。所以,父母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多考虑他们的感受,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的关爱。

温馨提示:

10.“忽视”会伤孩子的心

孩子不在乎学习成绩好不好,而很在乎父母的情绪和爱,在乎父母对自己是否重视。如果父母“忽视”孩子最在意的东西,孩子不仅会伤心,甚至还会做出伤人的举动。

老孙家有两个闺女的,大的叫孙琪,小的叫孙梅梅,比姐姐小三岁。以为内父母工作忙照顾不来两个孩子,所以把体弱多病的小女儿留在了身边,把大女儿孙琪送到乡下老家由爷爷奶奶帮着照看。这样一送就是好几年,而且父母很少回老家看大女儿,而且连电话也很少打。孙琪觉得自己好像被父母遗忘了,而且小朋友们也经常骂他是没爹妈的孩子。孙琪常常一个人躲在被窝里哭,觉得自己真的被父母遗忘了。

后来,因为考虑到父母年纪大了,而且孩子不能一直在老家上学,所以老孙夫妻俩就商量把大女儿接回家了。原本这是件高兴的事情,可是孙琪却高兴不起来,总是郁郁寡欢。

原来多年不和父母在一起,孙琪和他们似乎变得很陌生了,而且每每和妹妹发生争执时父母总是偏向妹妹。然而,父母却觉得是大女儿不懂事,没有做姐姐的样子,不知道疼爱妹妹。老孙夫妻以为孙梅梅是小女儿,大家自然应该多偏爱她一些,平时吃的、穿的什么的都紧着小女儿。这样一来,不仅养成了小女儿飞扬跋扈的性格,而且也使大女儿很受伤。大的要爱护小的,这确实没有错,可是小的也应该尊敬大的。然而,老孙夫妻一味地要求大女儿爱护自己的妹妹,却忘记了要小女儿也要尊敬自己的姐姐,互相关爱。

因为家里无法供养两个孩子上学,孙琪后来高中没有毕业后就自己去打工挣钱了。逢年过节,孙琪除了给自己添置好看的衣物外,还给家里的每个人都买礼物,而且也会把积攒的钱交给父母。

原本孙琪以为这样做就可以换来父母的一点关爱,然而她却失望了。小小年纪,孙琪不想一辈子就这样,她也想像妹妹一样坐在教室里学习。然而,当她向父母委婉地说了自己的要求之后,父母竟然不考虑就毫不犹豫地回绝了女儿。他们的理由是,老二要上高中、大学,他们没有更多的钱来供她。

孙琪的心冷到的极点,她第一次朝父母发泄了自己心里的不满:“老二要上学,难道我就不是你们的亲闺女吗?我就不需要上学吗?你们从来都没有考虑我的感受,眼里只有老二。去乡下应该送我,现在上学也应该是我不上,那天两个女儿只能选择一个的时候你们是不是也要让我去死?”

就是这次大闹后,妹妹还不识时务地抢走了孙琪的大衣。原本就生气的孙琪这下彻底被激怒了,她竟然晚上趁妹妹睡着的时候用绳子将她勒死了。

孙琪虽然杀害了自己的妹妹,其实她也是受害者。无疑,这与父母关爱的缺失、父母的疏忽是分不开的。在这个案例中,老孙夫妻忽视了老大的感受,一味地顾着老二,最终酿成了悲剧。有研究表明,7岁之前和父母疏远的孩子会很难与父母亲建立关系,而且会严重影响孩子日后的人格成长。这样的孩子不仅孤独、忧郁、焦虑、自卑、感情淡漠,而且自控能力低、生活能力差。所以,天下父母一定不能忽视任何一个孩子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