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共和国的经济与周恩来
14538800000025

第25章 构建共和国经济的主要奠基人(7)

八、大力支持老根据地、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的经济建设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国,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尤为突出。其中老根据地、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同沿海地区相比,发展差距较大。然而,“老、少、边”各有自己的优势和优点。老根据地遍布在南方的广东、海南、江西、四川、安徽、浙江等地,北方的陕北、东北、华北各省,共18个老根据地500多个县、市、旗。老根据地的人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卓越的贡献。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大多数在边疆地区,人口比例不大,但他们生活的地区幅员广大,这些地区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对中国今后长远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周恩来深知,不重视发展老根据地、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中国永远是贫穷和落后。他说过:“如果让落后的地方永远落后下去,这就是不平等,就是错误。”因此,日理万机的周恩来总理,以满腔热情关怀和帮助“老、少、边”地区的发展,从大政方针到具体措施,留下了一系列重要的思想原则,这对做好“老、少、边”地区的经济建设工作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第一,高度重视老根据地、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的经济建设

对高度重视老根据地建设的重要性问题,周恩来的认识是很深刻的,论述也是很透彻的。1952年1月28日,由周恩来署名发布的《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加强老根据地工作的指示》指出:“老根据地人民长期对帝国主义、国民党匪帮、封建地主的残酷压迫进行斗争,贡献最大,牺牲和受到的摧残也最大。解放后经过积极生产,部分地区已经恢复,有的地区甚至超过战前水平,但大部分老根据地因遭受战争创伤太重,且地处山区,交通不便,生产恢复很慢;其中若干地区又遭到水旱灾害的侵袭,特别是南方老根据地因重获解放为时较晚,荒芜现象仍多数存在,人民生活极为困难。因此,无论从政治上或经济上都必须十分重视加强老根据地的工作,大力领导和扶植老根据地人民恢复与发展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这个分析是全面的、正确的。周恩来怀有对老区特殊深刻的感情,还告诉我们:千万要做到:“下山不忘山,进城不忘乡”。“如果忘了,就是忘本。”

周恩来从中华民族整体的根本的利益出发,深刻地阐明了高度重视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经济的极端重要性,他反复强调以下几点:(1)为了永远不再受帝国主义的欺侮,中华民族必须强大起来。周恩来指出:“在现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若不强大起来,不建成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国家,就要受帝国主义的欺侮。当然,解放以来,我国人民已经站起来了,不受欺侮了,但是,这并不能保证我们永远不受欺侮。必须把社会主义祖国真正建设强大了才有保证。处于帝国主义现在还存在的世界,虽然我们社会主义的事业发展了,但是帝国主义还不死心。它一有机会还要用各种办法来捣乱。这就要求我们提高警惕,更要着重强调我们各民族的团结,以利于共同努力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祖国,不如此,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站起来以后,还会栽跟头,还会是一个落后的、贫困的、受欺侮的国家。”这个重要观点具有极深刻的现实指导意义。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只有把我国建成强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才能不会栽跟头,不会受欺侮。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祖国是56个民族的共同事业,而高度重视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的经济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2)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家,是任何民族都不能例外的。周恩来深刻指出:“我们不能设想,只有汉族地区工业高度发展,让西藏长期落后下去,让维吾尔自治区长期落后下去,让内蒙牧区长期落后下去,这样就不是社会主义国家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是要所有的兄弟民族地区、区域自治的地区都现代化。全中国的现代化一定要全面地发展起来。”周恩来还进一步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汉族和少数民族都要发挥各自的优势,互相帮助,互助、支持,共同发展,他说:“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国家。要建设这样的国家,不能单靠汉族。汉族人口多,经济、文化比较发展,但是可开垦的土地已经不多,地下资源也不如兄弟民族地区丰富,兄弟民族地区的资源开发是祖国工业化的有力后盾。但是,民族地区的资源还没有开发,劳动力少,技术不够,没有各民族特别是汉族的帮助,也不可能单独发展。因此各民族必须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在共同发展的目标下建设社会主义祖国。”这是我们高度重视发展民族地区和边远地区经济的根本出发点,也是要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出发点。这个根本出发点切不可忘记、违背,否则,就要犯绝大的错误。

第二,大力扶植老区的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和基本措施

周恩来署名发布的《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加强老根据地建设的指示》,这是中央对老根据地工作指导性的文献。这个文件明确规定了老区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和基本措施。

《指示》明确指出:“加强老根据地的经济建设,是加强老根据地工作的中心环节。”为贯彻这个指导方针,必须从老区多系山地,生产条件困难的实际出发,具体要把握好以下的原则,即:解决群众当前生活困难与长期建设相结合;因地制宜,有计划有重点地逐步恢复与发展农林畜牧和副业生产相结合;一般地区以农业为主,不应耕耘的山岳地带应以林业与畜牧业为主,但均须同时极力注意利用当地一切条件发展当地有可能发展的手工业和副业,以增加群众收入,为此,《指示》还提出以下五项要求:

(1)恢复与发展农业生产。一要补充农具,增加耕畜,养猪养羊,以克服当前缺乏农具、耕畜和肥料的困难。二要从长期与全局打算,山地应不再开荒,但凡能修成梯田的坡地,要尽快逐步修成梯田,并集中力量提高现有耕地的单位面积产量。三是在有条件的地区,修塘、筑坝、开渠、打井、扩大灌溉面积;同时、治河、防洪、闸山沟、修水库,做好水土保持。四是在粮食缺乏的地区,应提倡增种多产作物如红薯、马铃薯、南瓜等;在不缺粮食的地区应有计划地提倡栽种经济作物如棉、麻、烟等,以增加群众收入。

(2)发展林业。提倡封山育林,禁止烧山燎荒,滥伐木材,挖掘树根,但必须照顾群众当前生产与生活的需要,反对机械的封死,进行合理的砍伐。在有条件地区应积极发展茶、桑、桐、橡、茶油、漆、果树等经济林木及其他用材林,薪炭林,并根据当地条件发展采集药材及竹木编制等副业。发展畜牧业。为增加老区人民的收入,应大力增殖牛、羊、马、驴、骆驼、猪、鸡等。提高饲养技术,奖励繁殖。加强畜疫防治,畜种改良,为此,应有计划地建立防疫组织与繁殖场、配种站。

(4)发展手工业和副业。根据许多老区农村副业收入占全部收入的百分之三四十以上的情况,有的甚至超过农业生产的收入,因此,要因地制宜,有计划地恢复和发展多种多样的农村副业和手工业。合作社和国家贸易机关应尽力帮助他们打开销路,以增加老区人民的收入。应特别提倡土特产与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5)开采矿产。老区多系山地,各种矿产如煤、铁、石、灰、钨、锡等蕴藏丰富。在不破坏矿藏,不影响大规模开采的原则下,可以有计划地扶助当地群众按照开矿的规定作小型开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