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网络时代领导本领提升(案例与解析)
14538600000027

第27章 价值激励篇(3)

价值激励不同于奖惩激励,传统的激励大多只照顾个人的物质需求,并不关注个人的精神需求;只服务于组织的目标,并不关注个人的自我实现;只限定了个人的行为规范,而不鼓励个人突破常规。价值激励的前提是明晰组织目标的最大价值点,进而分析与凝聚能与组织目标叠加的个体价值点,并运用组织的优势为满足个人价值创造条件,从而为组织价值的实现提供最大的成功概率。因此,衡量价值激励效果好坏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是否让人感觉好,这是价值激励的着眼点。

《当金融危机来临时》案例中,A公司和B公司在激励方式上进行了创新,它们都是在一定的物质激励的基础上通过对被激励群体的尊重并辅以足够的沟通,让被激励群体体验到公司的良苦用心,从而收到了意外的成效。大众公司“时间有价证券”的激励方式同样是着眼在被激励群体感觉上的一种激励创新。而《表扬又不能当饭吃?》案例中的张科长之所以陷入迷惑和尴尬的局面,则是因为没有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的角度把握好物质激励和非物质激励的关系,在关注非物质激励的同时忽略了被激励对象对物质激励的需求。这个失败的案例提醒我们,非物质激励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物质激励上,非物质激励和物质激励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应该是“1+1>;2”的联动关系。

6.3自我实现的价值激励

大学生村官:从融入社会到自我价值的实现

沈玲玲,一个接近90后出生的女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工作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她先后荣获九江市优秀大学生“村官”,县、镇优秀共产党员,受到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当代大学生村官的精神风貌和价值理念。

真情融入当村民

2011年6月,沈玲玲从江西宜春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本科专业毕业后,参加了江西省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统招考试,顺利地通过层层选拔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这年,她被分配到湖口县流泗镇,在江山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助理。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沈玲玲深深懂得知恩图报、饮水思源的道理,为了更快地融入群众,快速适应环境,开展工作,她脱掉了高跟鞋,戴起了小草帽,走村串户去和群众拉家常,常常忙碌于田间地头。在村干部的带领和指导下,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她走遍了江山村18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和上千名农民群众交成一片。

她虚心向村干部学习讨教,同时结合自身所学知识,积极主动当起了政策“宣传员”和“讲解员”,村级事务的“组织员”、人民群众的“勤务员”,从每一件小事着手,熟悉农村工作内容,为返乡创业农民工争取政策、提供技术服务,促进农民增收,得到基层干部群众的普遍好评。

2011年12月,正值湖口县第八届村“两委”换届选举,沈玲玲积极参加村“两委”班子成员的竞选,以高票当选为长江村党总支委员、长江村委会主任。她以踏实肯干的敬业精神,赢得了干部群众的认可,同时展现了这位当代大学生村官甘于奉献的青春面貌。

扎根基层解民忧

从一个青涩的大学生到今天的“小村官”,沈玲玲时时刻刻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以更加努力、更加务实的态度工作着。为尽快熟悉村情,她经常会同村干部利用晚上时间走访村民,先后走访了800多人,为全村近2500名村民建立了信息登记表。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协助支书调处纠纷20余起,帮助村民代办准生证、低保、大病救助、养老保险等事项600余件,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赞誉。

沈玲玲还积极带领群众致富,帮助返乡创业青年成立了长江村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目前已发展社员50余户,养殖水面规模达130余亩,年总产值突破300万元,带动村民人均年增收500余元。同时,在村里新农村建设、征地拆迁、社会综合治理等工作中,参与和完成新农村建设破旧房屋拆除54间、工业征地800余亩,并帮助征地拆迁困难户、孤寡老人及留守儿童争取了帮扶资金3万余元。

在长江村,只要提起沈玲玲,无论是村干部还是村民都会竖起大拇指:“这小姑娘务实进取,挺能干!”这也让沈玲玲倍感自豪和欣慰。

谈起当村官的感受,沈玲玲说,当村官让她真正融入了社会,融入了群众,真正理解了什么叫“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真正实现了自身价值。现在,她最大的愿望就是用真才实学改变农村面貌,带领农民走上致富道路。

1.村官沈玲玲为什么能迅速融入群众,适应从学生到村官的角色转变?

2.村官这个党政系统中的最基层岗位是怎样与个人的最高需求自我实现联系在一起的?在组织激励方面可以给我们以什么启示?

改变一生的赞美激励

一句极其普通但发自内心的真挚诚恳的赞美之语,往往能使人得到莫大的鼓舞与激励,乃至改变人的一生。

故事一:唱歌的小女孩

公园里有个小女孩在伤心地流泪。她想自己怎么不能去唱歌呢?难道自己就唱得真的那么难听吗?想着想着小女孩就低声唱了起来,一支又一支,直到唱累了为止。

“唱得真好,谢谢你,小姑娘,你让我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下午。”小姑娘惊呆了,说话的是个满头白发的老人,说完自己就走了。第二天,小姑娘去公园,老人还在原来的位置上,满脸慈祥地看着她微笑。小女孩又开始唱,老人聚精会神地听。最后他大声喝彩,说:“谢谢你,小姑娘,你唱得太棒了。”

过了许多年以后,小女孩成了一位有名的歌星。她一日特意去公园找许多年前的那位老人,可惜很遗憾,他原来早就去世了。可一个知情人告诉她:“他是个聋子,都聋了20年了。”原来那个天天聚精会神听一个小女孩唱歌并热情赞美她的老人竟是个双耳失聪的人。

故事二:一句话改变卡耐基的一生

卡耐基小时候是个大家公认的非常淘气的坏男孩。在他9岁的时候,他父亲把继母娶进家门。当时他们是居住在维吉尼州乡下的贫苦人家,而继母则来自较好的家庭。

他父亲一边向她介绍卡耐基,一边说:“亲爱的,希望你注意这个全郡最坏的男孩,他可让我头疼死了,说不定会在明天早晨以前就拿石头扔向你,或者做出别的什么坏事,总之让你防不胜防。”

出乎卡耐基意料的是,继母微笑着走到他面前,托起他的头看着他。接着又看着丈夫说:“你错了,他不是全郡最坏的男孩,而是最聪明、但还没有找到发泄热忱的地方的男孩。”

继母说得卡耐基心里热乎乎的,眼泪几乎滚落下来。就是凭着她这一句话,他和继母开始建立友谊。也就是这一句话,成为激励他的一种动力,使他日后创造了成功的28项黄金法则,帮助千千万万的普通人走上成功和致富的光明大道。

卡耐基14岁时,继母给他买了一部二手打字机,并且对他说,她相信他会成为一位作家。他接受了她的想法,并开始向当地的一家报纸投稿。他了解继母的热忱,也很欣赏她的那股热忱,他亲眼看到她用她的热忱如何改善他们的家庭。

来自继母的这股力量,激发了卡耐基的想象力,激励了他的创造力,帮助他和无穷智慧发生联系,使他成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