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网络时代领导本领提升(案例与解析)
14538600000010

第10章 利益磋商篇(4)

绝大多数美国人将“我们信赖上帝”视为人生信条。在2003年的民意测验中,有92%的美国人声称自己“信仰上帝”;85%以上的人为正式受洗的基督徒;57%-65%的美国人承认宗教信仰在他们的生活中非常重要;85%的美国人相信《圣经》记录了上帝的原话,这其中近46%的人认为对《圣经》中的话应句句遵从;70%左右的美国成年人属于某个教会,并热衷于参加教会活动。美国的宗教团体数量之多在世界上绝无仅有,由其组织或参与的各种宗教活动也比其他西方国家更为频繁。另据美联社调查,美国人花在宗教上的时间和金钱,远比其花在体育和娱乐上的时间和金钱多得多。总之,在历年各项反映国民信仰基督教程度的数据统计中,美国在世界主要国家中一直居于首位,令同样以信奉基督教为主的欧洲国家望尘莫及。

美国人的日常生活脱离不了基督教的印记。普利策奖获得者瑞克·布鲁格对其家乡的基督教盛况做过如下描述:在他幼年生活的那个小镇中,诊所仅有两个,但基督教堂却达20座之多。据说上个世纪中叶美国房地产业大繁荣时期,所有房地产经纪人都不遗余力地大肆宣传配备有教堂的郊区或土地,以吸引虔诚的消费者光顾。在美国的钱币上,至今印有“我们坚信上帝”的字样。宗教言辞和象征遍布于美国公共言论和礼仪之中。国家的重大典礼和活动具有浓厚的宗教气氛;美国的公众礼仪总是以牧师的祈祷开始,以其祝福结束。美国军队一直保持着士兵作战前祷告,和在军队中配备牧师的习俗。明确不信仰上帝和基督教的人很难在这个国度中被普遍接受,以至于生活在美国的无神论者有时也不得不经常“用一种宗教的音调讲话”。在多数情况下,美国的政治竞选者必须强调自己虔敬的基督教信仰,才会拥有广泛的选民基础。1999年的一次民意测验表明,90%的美国人表示愿意投票给黑人、犹太人或女人,59%的美国人甚至愿意投票给同性恋者,但只有不到一半的美国人愿意投票给无神论者。

基督教伦理对美国高层领导人的行为影响重大,美国精英阶层的言行通常被打上深刻的宗教烙印。基督教是美国两党的共同信仰,那些彼此政见不同的政治领袖对于宗教文化的理解是相通的。开国总统华盛顿在就职典礼上,曾亲吻《圣经》并手按《圣经》宣誓,在正式誓词之外,另发挥了一句“我宣誓,我祈求上帝的保佑”。自此之后,历届美国总统在宣誓就职的典礼上都要手抚《圣经》宣誓,以示对其领导使命和对宗教的承诺。在作公开演讲时,他们常说的一句话是“愿上帝保佑美国”。在国家危难时刻,美国总统通常会亲临国家大教堂,与民众一起祈祷。前任总统小布什甚至曾明言道,他的政治学老师是耶稣。

美国虽然在建国初始就确立了“政教分离”的原则,但宗教观念对美国行为的实际影响却持久而深远。早在170多年前,托克维尔就敏锐地捕捉到了这种影响的力量。在其著作《论美国的民主》中,他曾多次对此发表感慨:“一到美国,首先引起我注意的,就是宗教在这个国家发生的作用。我在美国逗留的时间越长,越感到这个使我感到新鲜的现象的政治影响强大。”他深感,美国是一个“基督教到处都对人们灵魂发生强大的实在影响的国家”;在这个国度里,基督教“是一个基础巩固和不可抗拒的存在”,它“作为一种无需论证就被信仰的宗教在发生支配作用”,并“对美国人的思想保有巨大的控制力量”。

半个世纪后,詹姆斯·布赖斯得出了与托克维尔类似的结论:宗教对美国人行为施加的影响,“大概超过任何别的现代国家,而且远远超过以前的所谓信仰时代”。难怪美国政治学者赫茨克直言不讳地指出,“不了解宗教向度就不可能理解美国的政治”。

1.为什么基督教可以在美国有这么大的影响力?

2.基督教等宗教是怎样通过“劝人为善”等教义体现“服务”的力量的?

IBM:“智慧星球”理念的战略利益

1995年,在很多人还不知道电子商务为何物时,IBM就预先提出“e-business”(电子商务)战略理念,此后随着网络时代的兴起,企业开始兴建网站,购买IT基础设备。这推动了IT基础设施走入普及阶段。

2002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后,IT走下神坛,引发了业界对“IT不再重要”的争论。此时,IBM又适时地推出了“e-business on demand”(电子商务随需应变)——重点在“on demand”。当客户开始捂着钱包说:环境不好,我不买IT设施了!IBM则巧妙地说:没关系,我可以根据您的需求提供服务,您可以像用水用电一样需要多少买多少。

有意思的是,前两个理念,还包括几十年前的大型机战略,被IBM称为三次“登月计划”,而这次IBM的新理念称为“智慧星球”——不是“月”就是“星”,乍一听起来,很大很空,甚至,刚开始时,IBM内部人也不一定很懂。但是,事实上,IBM每次理念的提出和随之“传教”式的推广,都成为了行业的风向标,引领了整个IT业跟随IBM的脚步而调整和前行。

如果说,前两个战略理念——“电子商务”和“电子商务随需应变”,IBM的着眼点是企业,而现在“智慧星球”的着眼点更广——也许IBM发现,企业信息化、电子商务的实现,光靠企业自身无法实现,这需要不仅包括企业自身,还包括政府、社区等整个社会、整个生态链共同来实现。就像网上购物,美国很容易实现,是因为有配套的环境支持。而我国因为支付、信用等问题,难以普及——这已经不是技术问题。所以,就像IBM大中华区CEO钱大群在演讲中所谈到的要实现“智慧星球”的挑战比以前实施“电子商务”和“电子商务随需应变”都要大很多,“不是一个企业可以做到的,要彼此合作。比如,你要解决一个水污染问题的时候,水污染的上游说我做了,下游说我不管,或者下游做了上游不管都没有办法,只有在一起共同协作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IBM最精明和老到之处,是每次战略理念的推出,都很高屋建瓴,出发点都是别人,而落脚点却是自己——IBM不仅可以提供咨询(点子),还可以提供整套的解决方案。这实际上是作为产业引领者的IBM做生意的方式。在把金融行业的钱赚得差不多以后,IBM开始把触角伸到电信、医疗、交通、制造等各行各业,而要打动像医疗、交通等国家基础设施部门的“钱袋”,情况更为复杂,需要的是系统工程。IBM适时提出了这个新理念——“智慧星球”,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

如果说,IBM以前的理念主要是“忽悠”企业,现在“智慧星球”的提出则更重要的是与政府部门合作。国家4万亿投资基础设施的计划推出之时,IBM推出的“智慧星球”战略,强调“实体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不应该分开建设,而应该是统一的智能基础设施”,这也正是IBM此理念的精髓之处。在经济危机背景下,IBM新战略的卖点则是降低监管风险、提升效益,更加节能、更加绿色等,这正是急政府之所急、想政府之所想。

1.IBM为什么要推出“智慧星球”理念?反映了IBM战略方面的什么变化?

2.IBM作为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却推出“智慧星球”这种为全人类未来愿景服务的理念作为其战略利益,背后体现了怎样的经营智慧?

邓小平同志说:“领导就是服务。”这是三起三落的领导智慧。这种智慧在利益磋商中同样适用。“利益就是服务”集中体现了利益沟通中的关键要素——换位。不管是判断他人的利益,尽量减小博弈中双方的损失,还是让下级主动提出利益增长点,都离不开对换位的体悟,只有换位到利益磋商对象的角度,对他们的想法有所了解,对他们的行为有所判断,才可能从系统和全局的角度去把握彼此间的利益,进行利益的磋商,进而达到共享、双赢。

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为人民服务”体现了我们党一贯的服务型领导传统,之后邓小平同志提出的“领导就是服务”与之一脉相承,体现的都是换位领导的智慧,把这种智慧应用到对利益的思考和处理过程中是网络时代利益磋商的一大关键。基督教在美国以劝人向善的服务姿态获得巨大的影响力的案例也值得我们体验。利益在我们印象中往往是敏感而功利的一个词汇,往往与之相对应的就是争夺、博弈等主动而激烈的行为。然而,这个在工业时代仿佛“天经地义”的想法在网络时代却渐渐发生了变化。我们要更多地体验通过服务、事先给予一定的利益等体现包容、展现合作态度的方式来处理利益的问题,为利益磋商和共享双赢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这一点上,IBM把“智慧星球”作为其战略利益的行为给了我们面向未来进行利益磋商的启示。

国家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19世纪英国首相亨利·帕麦斯顿

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

——胡锦涛

财聚人散,财散人聚。

——牛根生

财富(利益)没有被公平合理地分配给社会成员时,丰富与否并不显得多么重要。

——前伊朗国王巴列维

世界上有两根杠杆可以驱使人们行动——利益和恐惧。

——拿破仑

几何公理要是触犯了人们的利益,那也一定会被推翻的。

——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