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聚焦中国改革
14538300000039

第39章 全面推进党的建设 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3)

(四)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

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关系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大力推进领导干部革命化、年轻化、专业化,取得了重大成就。但年轻干部队伍状况和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力度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必须加强对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造就一大批能够适应工作需要的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加强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年轻干部的思想政治和道德素质。当前,年轻干部大都是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学习,缺乏对党的历史和优良传统的深入了解,没有经历严格的党内生活、艰苦环境和基层群众工作的锻炼等。只有加强理论武装、党性教育,才能强化理想信念,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要坚持在实践中锻炼年轻干部,全面提高年轻干部的素质能力。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把年轻干部放到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关键岗位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经过艰苦复杂环境磨练、重大斗争考验,实践证明优秀、有培养前途的大批年轻干部能够不断涌现出来,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要改革年轻干部选拔机制,形成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制度机制。根据新形势下年轻干部的特点和成长规律,不断增强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工作的科学化水平,进一步形成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培养选拔机制。

六、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

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是保证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根本之举。新世纪新阶段以来,我国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选拔了一大批优秀人才。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科技日益进步,人才资源已经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新形势下,必须继续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增强人才资源配置机制活力,完善人才培养、吸引、使用、评价、激励办法,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一)健全党管人才的原则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是新形势新阶段党管干部原则的深化和拓展,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的重要保证。要不断健全党管人才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和领导方式,完善党委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发挥政府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作用,理顺各有关职能部门人才工作职责。要转变工作理念,变重管理为重服务,给人才以最大程度的尊重和关怀,为人才发展解决后顾之忧等方面的保障,让人才工作舒心、安心,营造有利于人才安居乐业、创新创业的制度体系和政策环境。

(二)坚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要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是最宝贵最重要的资源的观念,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要大力增加人才投入,抓紧培养人才,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更加重要的地位,让人才都拥有广阔的创业平台、发展空间。要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境界、更大的气魄,发现人才、爱惜人才,最大限度开发、利用我国人力资源优势。要大力支持知识分子创新创业,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保护知识产权,鼓励知识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充分体现知识的价值,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造就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

(三)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和选拔机制

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取决于体制机制和环境。要创新人才管理方式方法,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公平竞争,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让“想干事者有机会、能干事者有舞台、干成事者有地位”,充分调动广大人才工作者积极性,使各类人才能够脱颖而出。要创造有利于人才发展的环境和氛围,形成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要大力培养青年英才,敢为事业用人才,不拘一格降人才,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

七、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不可或缺、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新形势下,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扩宽领域、强化功能的要求创新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

(一)着力扩大党的基层组织覆盖面

我们党已经有超过400万个基层党组织,党组织遍及全国各个地方和各个领域,这是世界上其他任何政党组织都不可能具有的强大组织资源。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全面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重要作用。要按照便于党员参加活动、党组织发挥作用的要求,探索完善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推广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产业链、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相对集中点建立党组织的做法,抓紧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立党组织,在中介机构、协会、学会以及各种新社会组织建立党组织,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

(二)推进基层组织工作创新

各领域基层党组织要按照各自功能定位创新活动内容方式,找准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的着力点,在扩大党员参与面、提高实效性上下功夫。对农村基层党组织而言,要把发展现代农业、培养新型农民、带领群众致富、维护农村稳定贯彻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动始终,发挥党组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对国有企业党组织而言,要把建设高素质经营管理者队伍、人才队伍、党员队伍、职工队伍和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贯穿国有企业党组织活动始终,保持党组织参与决策、带头执行、有效监督,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对街道社区党组织而言,要把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维护稳定贯穿街道社区党组织活动始终,发挥党组织在建设文明和谐社区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对机关党组织而言,要把服务中心、建设队伍贯穿机关党组织活动始终,发挥党组织在完成本部门各项任务中的协助和监督作用;对高等学校党组织而言,要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贯穿高等学校党组织活动始终,发挥党组织在推进教育改革、搞好教书育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对科研、文化、卫生、体育和中小学等事业单位而言,要把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事业发展贯穿科研、文化、卫生、体育和中小学等事业单位党组织活动始终,发挥党组织在本单位履行职责中的政治核心作用。

(三)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

基层党组织书记是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带头人,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在基层得以落实的“领头雁”。面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新形势,面对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要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健全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长效机制,推动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选拔标准,选拔基层党组织的负责人;要拓宽选人渠道、改进选拔方式,推进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鼓励转业军人到乡、村工作,把更多优秀人才吸收到党的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中;要以明确责任、考核监督、保障服务为重点,加强对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的管理和监督。

八、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和宗旨,从根本上决定了党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的水火不容。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就明确了与腐化堕落现象作坚决斗争的鲜明态度,特别是在长期执政后对党内可能出现的腐败现象始终保持高度的警觉,坚决查处贪污腐败问题。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着眼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大力推进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之路。仅党的十七大以来,从2007年11月至2012年6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64万多件,结案63万多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66万多人,涉嫌犯罪移送司法机关处理2.4万多人,坚决查处了薄熙来、刘志军、许宗衡等一批重大违纪违法案件。当前,我们党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总体上是好的,但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一)加强廉洁从政教育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教育

防治腐败,教育是基础。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必须把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特别是拒腐防变教育作为第一道防线。只有领导干部内心保持廉洁,增强自身免疫力,才能有效抵御各种不正之风。我们知道,民主法律制度对于预防腐败非常重要。但制度不是万能的。制度会有漏洞,制度也需要人执行。因此,个人的职业道德、内心自律显得非常重要。特别是我国是受传统文化影响较深的国家,传统文化中“关系”文化、潜规则盛行,为腐败提供了文化土壤。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进行廉政教育能够起到警钟长鸣、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要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构建廉政文化的氛围。要以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党风教育为重点,深入开展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和岗位廉政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要教育广大干部树立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树立为政清廉的理念和廉洁自律的意识,形成一心为民、不谋私利的价值取向,坚持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坚决为人民谋好政、用好权。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道德,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净化社会空气,在整个社会形成正确的廉政文化氛围,使社会文化对腐败行为“零容忍”,让腐败分子成为“过街老鼠”。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自觉遵守廉政准则,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既严于律己,又加强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约束,决不允许搞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