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聚焦中国改革
14538300000040

第40章 全面推进党的建设 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4)

(二)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工作力度

查办案件是惩治腐败、加强监督最有力的手段,也是取信于民的重要体现。在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中,既要不断加大预防腐败的力度,又要继续保持查处案件工作的强劲势头,对腐败分子不管涉及什么人,不论权力大小、职位高低,只要触犯党纪国法,都要严惩不贷,要一查到底,绝不姑息,决不让任何腐败分子逃脱党纪国法的惩处。针对当前一些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势头,必须把查办大案要案和对重点领域的专项整治结合起来。要坚决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滥用职权、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案件,商业贿赂案件,严重侵害群众利益案件,群体性事件和重大责任事故背后的腐败案件。要加强工程建设、房地产开发、土地管理和矿产资源开发、国有资产管理、金融、司法等领域专项治理。要严格依纪依法办案,正确使用案件检查措施,加强对查办案件工作的管理和监督,提高办案质量和水平。要建立健全查办案件工作组织协调机制,加强跨地区、跨部分、跨行业案件的查处的协作配合。

(三)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

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指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从事物的性质来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是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这就要从制度上科学配置权力,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防止权力过分集中而得不到有效监督。权力过于集中,缺乏有效监督和制衡,仍然是我国政治体制的重要弊端。监督和制衡公共权力,必须确保权力的公开透明运行。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这就要建立各种公开办事制度,加强人民群众对权力的监督。健全监督机制,整合监督力量,坚持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专门机关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增强监督合力。要综合运用各种监督形式,形成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相结合,对施政行为的全过程进行有效制约和监督,真正做到权力运行到哪里,监督就延伸到哪里,使公共权力的行使在监督视野范围内,形成对公共权力监督的巨大威慑力。

(四)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

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从根本上说还是靠制度的完善和创新。胡锦涛同志指出:“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导致腐败现象发生的深层次问题,是有效预防腐败的根本途径。”党的十六大以来,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进程加快,改革力度逐步加大,取得重大制度成果。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体制障碍和制度漏洞,完善防治腐败体制机制,提高反腐倡廉制度化、法律化水平。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要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完善司法职权配置,保证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检察权。要扎实推进财政和金融管理体制改革,有效防止和严惩利用证券市场和资本运作等手段进行腐败活动。

(五)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和纪委监督责任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党的领导,我们第一位的责任是把党建设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好,要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强化各级党委抓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纪检监察机关要深刻认识全面深化改革与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关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研究制定纪律检查工作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的意见,加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责任追究,制定全面落实向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纪检机构指导意见,与时俱进地修订《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要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强化执纪监督,坚决惩治腐败。要克服组织涣散、纪律松弛问题,严明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财经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强化党员干部组织意识和纪律观念。

九、要严明党的纪律,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

党的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所在,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这也是我们党从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得出的重要经验。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出凝聚力,出战斗力,出新的生产力。革命时期是这样,建设时期也是这样。我们党在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特别是党的事业发展到重要关头,由于广大党员精诚团结、步调一致,确保了党的集中统一,使党的事业不断取得新的伟大胜利。从现实国情、党情、社情来看,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世界上第一大党、正领导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执政党来说,维护党的团结统一至关重要。特别是我国正进入改革开放攻坚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建设任务,我们党要领导人民继续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维护党的集中统一显得更为重要。

(一)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反对各种自由主义

全党思想的统一,是党的行动一致的保证。党章明确规定,党的纪律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完成党的任务的保障。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一定要自觉遵守党章,自觉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办事,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组织之上。要以“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活动为契机,教育广大党员增强党纪国法观念,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国家法律法规,坚决反对自由主义和分散主义,决不允许无组织无纪律、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各行其是的行为。要自觉坚持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的原则,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把全党的意志凝聚到党和国家战略任务上来。

(二)坚决维护中央权威,保障中央政令畅通

中央是党的团结统一的核心,维护党的集中统一,最根本的是要维护党中央的权威,每个党员都要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都要自觉维护党的团结和中央的权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保证中央政令畅通,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坚决克服个人独断专行和软弱涣散现象,决不允许有任何破坏和分裂党的行为存在,决不允许在群众中散布违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意见。要加强监督检查,严肃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对违反纪律的行为必须认真处理,切实做到纪律面前人人平等、遵守纪律没有特权、执行纪律没有例外,形成全党上下步调一致、奋发进取的强大力量。

(三)领导干部要带头维护党的集中统一

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领导干部在党的团结方面起着模范作用。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加强党的团结,是同党的命运、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各级领导班子首先是中央委员会的团结,是全党团结的前提。我们各位中央委员对中央的工作要积极发表意见和建议,同时要认真执行中央的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自觉处理好中央与地方、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带头遵守民主集中制的各项规定,严守纪律,维护大局。”因此,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一定要紧密团结起来,“使全党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

十、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

(一)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全党同志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正确对待利益格局调整,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坚决维护中央权威,保证政令畅通,坚定不移实现中央改革决策部署。

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把各项改革举措落到实处。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完善干部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制度,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改革能力。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引导广大党员积极投身改革事业,发扬“钉钉子”精神,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为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积极贡献。

(二)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构建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选人用人机制,使各方面优秀干部充分涌现。发挥党组织领导和把关作用,强化党委(党组)、分管领导和组织部门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的权重和干部考察识别的责任,改革和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改进竞争性选拔干部办法,改进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机制,区分实施选任制和委任制干部选拔方式,坚决纠正唯票取人、唯分取人等现象,用好各年龄段干部,真正把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选拔出来。

打破干部部门化,拓宽选人视野和渠道,加强干部跨条块跨领域交流。破除“官本位”观念,推进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完善和落实领导干部问责制,完善从严管理干部队伍制度体系。深化公务员分类改革,推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职级与待遇挂钩制度,加快建立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和聘任人员管理制度。完善基层公务员录用制度,在艰苦边远地区适当降低进入门槛。

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择天下英才而用之。打破体制壁垒,扫除身份障碍,让人人都有成长成才、脱颖而出的通道,让各类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完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各方面人才顺畅流动的制度体系。健全人才向基层流动、向艰苦地区和岗位流动、在一线创业的激励机制。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增强人才政策开放度,广泛吸引境外优秀人才回国或来华创业发展。

(三)要及时总结经验,宽容改革失误

人民是改革的主体,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建立社会参与机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齐心协力推进改革。鼓励地方、基层和群众大胆探索,加强重大改革试点工作,及时总结经验,宽容改革失误,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为全面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