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邓小平军事谋略
14538200000051

第51章 和平时期 力建精兵(6)

一是认真办好军队院校,使我军现代化军事人才的培养走上正规化的轨道。战争固然是锻炼人才,造就人才的场所,对军事人才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和平时期,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的机会不多了,军事人才所应具备的系统的军事知识、专业知识以及政治素质和心理品德的形成,主要靠系统规范的教育训练来获得,其中最主要的是靠院校的专门培养。在科学技术日益高度发达,各学科门类起来越趋于分化和整合,使原有专业不断深化和新的专业层出不穷的时代,院校教育就越发显现出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和所应担负的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历史责任。所以,邓小平高瞻远瞩地提出一定要把院校办好,并赋予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历史责任。其一,为了提高干部的指挥水平,管理水平,增加他们的知识,要好好办学校,包括各总部、各军兵种、各级的学校,都要办好。不打仗,除了搞演习以外,办一点学校,这总是一个好的办法。其二,为了保证院校具有所需要的数量、规模和种类,要把原有的学校,除个别的外,基本上恢复起来,把更多的干部放到学校去训练。现在训练政治干部的学校很少,要增加。还有各军兵种的技术专业学校,都要恢复起来,如果还是不够,可以增加,有些可以合并。学校还应该有各级的,高级、中级、初级都要有,要形成培训的体系。其三,为了加强院校的建设,满足办学的需要,他要求要选好办学校的干部,包括教师,这个很重要。这些干部比现职干部还重要,要选最优秀的,特别是能深入实际、努力工作、艰苦奋斗、以身作则的干部。总之,办学校的干部要精选,凡是适合办学校的干部,宁肯从现有工作岗位上调出来。宁肯少几个兵,少几个机关人员,也要把学校办好,让多一点人进学校。其四,在院校教育方面,要从体制上考虑,从排长起,各级军官都必须经过相应院校的培训。学校应做到:第一是训练干部,选拔干部,推荐干部,用形象化的语言说,就是各级学校的本身要起到集体政治部的作用,或者说起到集体干部部的作用。第二是认真学习现代化战争知识,学习诸军兵种联合作战,不但高级干部要学,连排干部也要学,都要懂得现代化战争。第三是要恢复我军的传统作风,概括地说,这种作风就是艰苦奋斗的作风,实事求是的作风,群众路线的作风。要在学校里培养这种作风,并把它带到部队,发扬光大。邓小平对于加强院校建设,办好院校的思想,深刻揭示了院校建设和院校教育的基本规律,阐明了院校在军队建设走精兵之路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对院校的建设和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一是明确了院校教育在军队建设中走精兵之路的主导地位。院校是人才、知识、技术聚集的地方,担负着为军队建设输送人才、提供成果、指导训练的责任。而这其中,输送人才是首要的,第一位的,可以说,院校所培养人才的质量,直接影响到部队建设的质量,走精兵之路的质量,关系到能否完成“打赢”的历史使命。因此,邓小平在强调军队建设的诸项工作中,把院校建设摆在主导地位,优先发展的地位。其二是抓住了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军队现代化建设走精兵之路的长远大计,人才是根本,基础在教育。所以,邓小平强调道,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没有知识,没有人才怎么上得去呢?可见,走精兵之路,搞质量建军,关键是要有人才。要人才,就必须首先把院校教育搞上去,以人才的质量促进部队建设的质量。可见,抓院校建设,正是抓住了军队现代化建设走精兵之路这个根本。

二是加强部队训练,使广大官兵在严格的教育训练中成才。马克思主义历来重视实践,认为实践出真知,实践出经验,实践出才干。因此,要使广大官兵成为军队现代化建设中有用的人才,就必须严格教育训练。在教育训练这一军队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中,严格摔打,努力成才。在如何搞好军队训练问题上,邓小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全面分析和研究了现代战争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提出了加强教育训练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在教育训练指导上,他强调要立足现代战争,加强现代条件下的合同训练,努力增强部队诸军兵种协同作战能力。他指出,现在是合成军队作战,空中也有,地面也有,水里也有,训练要注意合成,要努力提高现代条件下诸军兵种的协同作战能力。在教材建设上,邓小平强调道:教材很重要,要统一教材,教材的内容要体现现代战争,要使学员懂得敌人,懂得自己;要重视我们自己的战争经验,要有现代化战争的知识,坦克、飞机、天空、地面、海上,诸军兵种联合作战,等等。总之,一系列东西都要反映在教材里面。使训练按照这种变革来设计和改进自身教育训练的内容、形式和方法,以能更有效地引导教育训练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以利于更好地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使更多的官兵成为治军、建军的人才。

三是立足本职岗位,坚持走自学成才的道路。早在1977年12月,邓小平在军委全体会议上就明确指出,毛泽东同志早就提出过,军队要办成一个大学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重新强调贯彻执行毛泽东的这个指示,显得特别重要。因为,随着军队现代化建设程度的不断提高,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水平的不断发展,对官兵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军队成为一所名副其实的大学校,使全体官兵都能够在这所大学校里学习锻炼,都能够在这所大学校里成才。成才的办法,就是立足本职岗位,增长知识,培养技能,磨练思想,养成作风,自学成才。在职自学,是一条十分广阔的成才之路。邓小平在谈到干部的岗位成才问题时,他要求大家,目前重要的问题并不是干部太多,而是不对路,懂得各行各业的专业的人太少。办法就是学,要下苦工夫学,尤其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知识更新很快,即使是进过院校的干部,也还需要坚持岗位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掌握新理论,接受新思想,转变观念,使其岗位成才。我们说,要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其中就包括把军队办成一个大学校,使干部既学到现代战争知识,又学到现代科技知识和生产知识,还要学会做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这样,我们的军队干部的素质就可以在岗位上得到真正提高,既能在军队建设中发挥作用,到地方也能发挥作用。邓小平不仅强调干部要在岗位上自学成才,也强调战士在岗位上成才。对战士的教育训练,要做到一兵多能。要学政治、学军事、学技术,还要求点数理化,学点工农业知识,学点外语。总之,要使我们的干部和战士,经过岗位训练,经过勤奋自学,都能成为人才。这样,军队才是一所真正的大学校。在这所大学校里,官兵的综合素质都能得到全面提高,部队都是精兵强将,走精兵之路就有了本钱,有了资格,有了条件。

三、创造了与走精兵之路相适应的人才成长环境

人才的培养和成长,与客观环境密切相关。无论是整个国家,整个党也好,还是某个地区、某个单位也好,如果有一个比较好的人才培养和成长环境,创造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就必然会使人才脱颖而出。所以,我们要培养现代化军事人才,要使人才迅速地成长起来,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创造一种有益于人才成长的环境。邓小平对于创造人才成长环境问题非常重视,他多次告诫全党,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反对不尊重知识,不尊重人才的错误思想。要使军队领导干部自己有知识而且尊重知识。要创造一种环境,使拔尖人才能够脱颖而出。改革就是要创造这种环境。

邓小平关于给人才成长创造环境的思想,对军队建设走精兵之路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军事革命发展的历史证明,军事领域,往往是科学技术应用最早、使用最多、使用范围最广的领域,同时也是变革最快、创新最多的领域。在这样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领域,一方面需要更多的有知识、有技术、有能力的人才,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和造就出一大批有经验、有成果、有作为的人才,而这两个方面的要求,都需要军队的领导要善于敏锐地发现人才,精心地选拔人才,热忱地扶植人才和大胆地使用人才。邓小平认为,作为领导者,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本身就是一种成就,就是对国家的贡献。就军队而言,也是对军队的贡献。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也是领导者应尽的重要责任。所以,一个合格的领导者,要善于从军队建设的大局,从走精兵之路的长远发展上来认识爱护人才,选拔人才,培育人才,使用人才的战略意义,要从对党、对军队、对国家高度负责的责任感、使命感的高度来认识创造人才成长环境的战略意义,力争为质量建军,为走精兵之路多出人才,早出人才,出高质量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五节统兵之要 依法治军

严法纪,明号令,是建精锐之师,走精兵之路的重要保证。古代大军事家孙子将“法”与“道、天、地、将”一起,视为决定战争胜负的五大要素之一。《吴子兵法》也指出:“若法令不明,赏罚不信,金之不止,鼓之不进,虽有百万,何益于用?”更有将帅这样界定“法”的重要。“一支军队是一个通过纪律保持其活力的精巧的活体。‘纪律就是军队的力量’。但还不只这一点,这还是军队赖以生存的第一条件。”革命导师对纪律、法令也有“铁的纪律”、“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的经典论述。这足以见之法在军队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随着我军建设跨进和平时期以后,尤其是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军队建设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之后,对依法治军、强化纪律、严格管理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邓小平对此洞察秋毫,见微知著,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成为我军质量建军、依法治军的基本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