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确立了教育训练的战略地位
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是指从总体上、全局上、发展上确立了教育训练在军队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或者说,教育训练在军队建设中,是一项事关全局、事关发展的工作。军队是执行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其根本的职能就是维护国家的安全、稳定和统一。如果更确切地说,军队的根本职能就是凭借实力,“打赢”战争和有效威慑,制止战争。但是,怎样才能更好地履行这两项职责呢?归根到底,是依靠军队所具有的战斗力。靠战斗力去威慑敌人,使敌人不敢轻易地发动战争;靠战斗力去消灭敌人,完成保卫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使命。相反,一支毫无战斗力的军队,无法承担起所应履行的职责,必然是国家受欺,民族遭劫。这是几千年的人类发展史所证明的一条真理。可见军队的战斗力,与国家安危相系,与民族兴亡相关。所谓战斗力,是一种精神和物质密切结合、人与武器有机结合起来的作战能力。武器是战斗力构成中的重要因素。人对武器运用的方式、方法,人对武器操作的技术水平,是战斗力构成中的主要因素。而要具备和提高战斗力,要做到人对武器的最佳运用,人对武器效能的最好发挥,就只能通过教育训练来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军队必须把教育训练摆在战略地位。
一是确定了我军建设走精兵之路的基本途径。我军建设走精兵之路,是邓小平从我国国情实际出发,对军队的建设和发展所作出的战略选择。所谓精兵之路,就是指军队的建设和发展要走武器装备精良,指挥体制精当、部队编成精密、作战部队精干的道路。而在实现精良、精当、精密和精干这几个要素的过程中,人的因素起主导作用,人的素质决定着其它要素的质量程度,所以,人的素质最为重要。而提高人的素质,包括提高人操作武器装备的素质,提高人实施指挥的素质,提高人的作战协调合成素质的途径,则主要靠教育训练。即通过对人的严格的、科学的、正规的教育训练,促进人的综合素质的生成,促进部队战斗力的提高,使军队更加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由此可见,邓小平提出要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通过教育训练的落实来实现走精兵之路的目标,无疑是一种战略上的英明谋划。
二是抓住了我军建设走精兵之路的主要矛盾。我军建设走精兵之路,有两个标准要求,一个是总体数量要减下来;另一个是整体质量要加上去。而整体质量加上去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解决的矛盾很多,如军队的战斗力水平、教育训练状况与高技术战争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军队的武器装备现状与打赢高技术战争的客观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军队的经常性思想和管理工作与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和管理工作出现的新形势、新特点、新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军队的后勤保障体制、方式、能力与现代战争对后勤保障的新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军队军事理论的研究和发展与新技术革命作用下的军事变革不相适应的矛盾等等。但是在诸多的矛盾中,最主要、最关键的还是我军战斗力水平和教育训练状况与高技术战争的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因为这一矛盾,直接关系到我军队职能的发挥以及发挥的程度,或者说,这直接关系到军队存在的价值。所以,要解决这一主要矛盾,就要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位置,通过教育训练来解决提高军队战斗力水平的问题,真正走上精兵之路,从而解决与高技术战争的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
三是反映了我军建设走精兵之路的客观要求。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这不仅取决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不仅取决于国家军事战略的要求和现代战争的客观要求,而且还取决于军队发展目标。实现这一发展目标的要求是多方面的,而最根本的要求就是搞好教育训练。严训出强将,苦练出精兵。因为精锐之师,不仅仅是指武器装备的现代化,从我国的经济发展能力看,军队的武器装备在短期不可能有大的提高,更不可能赶上和超过那些拥有先进武器装备的军队。所以,从我军的实际出发,建精锐之师,走精兵之路,有所作为的选择,就是抓好教育训练,通过苦练精兵,严训强将来弥补、武器装备上的不足。这是走精兵之路的客观要求。
二、明确了教育训练的基本方针
教育训练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随时准备应付明天的,可能是任何对手、任何规模的战争。从这个意义E说,军事教育训练的目标、内容、形式及方法等均带有时代的、开放的和未来的属性。因此,邓小平所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对军队的教育训练也同样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所以,军队应将“三个面向”作为教育训练的基本方针,并以此来统领和规范教育训练工作。
“三个面向”从目标、空间和时间上,反映了对教育训练的总体要求。即,从目标上,“要面向现代化”;从空间上“要面向世界”;从时间上,“要面向未来”。但从具体的内容构成上,三者又是一个紧密相连、互为渗透的有机整体。“面向现代化”是核心,是涵盖面较宽的目标要求。即只有通过“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来确定内容体系和组织实施教育训练,才能实现军队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军队战斗力的提高。这其中,“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分别从横向的世界和纵向的未来两个方面为军队建设提供了实现现代化的内容、形式和方法的参照。只有打破封闭的训练思路,跳出故步自封的训练模式,及时了解外军的军事发展状况,善于吸取外军的先进经验并以此为借鉴来指导和完善自己的教育训练,才能更有益于加速现代化建设;另一方面,只有坚持预测世界军事未来发展趋势以及这种趋势给军事带来的重大变革,并按照这种变革来设计和改进自身教育训练的内容、形式及方法,才能更有效地引导教育训练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确实“三个面向”作为教育训练的基本方针,是由“面向现代化”这一根本目标决定的。“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也是为了更好更快地实现现代化。从所体现的深刻内涵看,一是反映了教育训练的本质特征。教育训练的实质,是为明天的建设和反侵略战争培养人才。如同教育界的有识之士描述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一样:今天的教育,明天的人才,后天的效益。可见这种特征,要求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必须适应军事实践的需要;这种特征,还要求教育训练必须带有未来的性质,面向未来,反映出未来军事发展的总趋势,使所培养的人才具有发展潜力,具有长效作用。“三个面向”正是从这些本质特征上对教育训练提出了总要求,所以,教育训练只有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确定教育训练的基本思路,并以此来筹划和组织军事教育训练,才能培养出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和适应未来反侵略战争需要的军事人才。二是揭示了教育训练在当代发展的出发点和着眼点。军队建设现代化的实现,必须坚持“三个面向”的教育训练。即从训练起点的确定,内容的选择,方式、方法的运用,到所要达到的训练目标,都要着眼于“三个面向”。一方面,能够有效地克服训练内容陈旧、方法落后、目标太近等弊病,促进全面的现代化建设;另一方面,因为现代化人才的培养,现代化技术装备转化成战斗力,现代化作战的协同等,都离不开以“三个面向”为总要求的教育训练。只有了解和掌握世界发达国家军队的训练状况,善于把我军的教育训练状况放在世界发达国家军队教育训练水平的大环境内,放在未来发展趋势的大背景下去比较,去衡量,才能找准差距,取长补短,吸取和学习外军的先进经验,为我所用,以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教育训练来促进现代化建设水平的提高;才能准确预测未来,把握改革方向,以增强教育训练发展的方向性、针对性和时效性,更好地实现教育训练的总目标。
三、规定了军事教育训练的主要内容
即努力提高现代条件下诸军兵种协同作战的能力。在教育训练的军事训练、政治教育、民用技术训练、科学文化教育等诸项内容中,军事训练是重点。因为军事训练是提高军队战斗力的基本途径。而在军事训练中,合成协同作战训练又是重点。这是由现代条件下主要是合成军队作战的战争新特点所决定的,是教育训练的内容必须适应战争发展趋势这条基本规律的反映,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按照实战需要进行训练,军队才能具有战斗力”的军事教育思想的重大发展。随着各种现代技术兵器应用于战场,使交战的构成越来越复杂,参战的军(兵)种越来越多,协同作战将成为未来战争中决定胜负的重要因素之一。面对发展变化的新情况、新要求,邓小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全面分析和研究了现代战争特点,指出:“现代战争将是由诸军(兵)种合成的协同作战,包括现代战争知识,诸军(兵)种联合作战的内容”,“空中也有,地面也有,水里也有,不是过去的小米加步枪了。”“一个连作战,配属你几辆坦克、几门火炮,你怎么指挥?你连长没有这个知识是不行的呀!所以非学习不行。”为了彻底扭转习惯性的单一步兵或单一兵种训练,邓小平强调指出:“不能总是停留在练射击、刺杀、投手榴弹的水平上,现在单练这些就不够了。怎样对付坦克、飞机等等,每个战士都得学会。怎样把天上地下协同起来,我们也要学会。”为了理顺合成作战编成,邓小平还要求,要编组合成军,就是要逐步地把军队合成起来,通过平时训练,使大家熟悉这方面知识,学会这方面的本领。
邓小平的这些重要论述,从范围、重点、方法、要求等方面,构成了现代条件下教育训练的主要内容,在理论发展和实践指导上,都具有重大意义。一是揭示了教育训练必须与战争发展需要相一致的辩证关系。教育训练主要是为了提高军队战斗力,赢得战争胜利而存在的。战争的样式、特点、方法等的发展变化决定了教育训练内容的发展变化。即教育训练的内容必须随着战争的发展而发展,一切与战争特点相背离、与战争需要相脱节的教育训练都是毫无意义的。所以,邓小平针对现代战争的发展变化提出了“练兵也可以接触坦克,接触对空武器,接触导弹,这样就有了现代作战的知识,我们军队的素质就可以提高”。“要学会怎样对付坦克、飞机等”,以使教育训练的内容适应现代战争发展的需要。二是揭示了教育训练应把握的关键环节。由于新技术兵器的不断出现,使军(兵)种越来越多,作战分工也越来越细,现代作战中能否把具有不同作战功能,发挥不同作战效用的诸军(兵)种部队有机地协调起来,形成整体作战的合力,获得最大作战效益,关键取决于军队合成的程度和协同的水平。从整体作战的意义上说,合成及协同的程度和水平决定着交战的胜负。所以,在教育训练内容上,邓小平反复强调“训练可是要注意合成训练,抓合成军作战训练”,“要努力提高现代条件下诸军(兵)种协同作战的能力”。正是把握了教育训练的关键环节。突出合成训练,就等于抓住了达成教育训练目的的关键。三是体现了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合成作战能力是军队综合素质的反映,不仅是指挥人才协调指挥能力的标志,也是诸军(兵)种部队技术、战术水平的体现。所以,军队合成的程度和协同作战的水平,集中到一点,代表着军队现代化建设的程度,由此可以反证,抓住合成训练这个重点内容,又可以直接促进指挥人才协调指挥能力的提高,促进军(兵)种技术水平的提高。从而,加速军队现代化建设。
四、明确了军事教育训练的优良传统
即要从勤学苦练中学本领。在邓小平教育训练思想体系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思想,就是要勤学苦练。他指出,要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这个方针具体化,需要从两个方面去做。一个方面是部队本身要提倡勤学苦练。另一方面是通过办学校来解决干部问题。“部队要加强政治教育,加强纪律性,要从勤学苦练当中学本领。军队的好传统、好作风,也要从苦练当中恢复和培养起来。军队要能打仗,靠提高政治觉悟,靠勤学苦练”。“不苦练不仅不能提高本领,还会出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