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邓小平军事谋略
14538200000003

第3章 国之大事 建立武装(2)

张云逸、李谦、俞作豫又根据邓小平的指示,利用在部队的合法身份,有组织有计划地对部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工作。张云逸在第四大队、教导总队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加强士兵的政治思想教育,宣传我党的政治主张,开展士兵民主运动,发动士兵与反动军官作斗争。二是运用行政命令撤换、惩办了一些反动军官。对于一些政治上反动的军官采取了“调虎离山”的办法,一方面给他们安排了较高的职位,一方面却削弱了他们的军事指挥权,使这些反动军官与群众相隔离,再也不能用他们的反动思想和行为去影响士兵群众了。三是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秘密支部。四是改变了士兵素质,增加了工农成分。教导总队还接收了地方党组织送来的一百余名工农学生。第四、第五大队先后共招收了1000余名工农群众,使大队迅速扩充到了3000余人。经过两个多月的改造,在大队内部建立起了我党在部队中的领导地位。事实上,正是这次扩充的新军,到后来成了我党建立红七军、红八军的主体力量。

为了适应革命斗争发展的需要,在改造旧军队的同时,邓小平同志还十分重视发展农民自卫军。他指导广西特委成立了兵委,统一领导各地的农军,配合广西军委在南宁开展兵运工作。8月份,广西特委决定“将现在集中在山中的队伍散到红色乡村中去扩大组织,为农村发展斗争时的游击队伍”。这样便把左右江地区的革命武装斗争推向了高潮。9月1日,邓小平在南宁津头村秘密召开了中共广西省第二次党代表大会,并作了重要讲话。他强调,要警惕蒋介石、汪精卫和桂系军阀势力的活动,抓紧有利时机,广泛发动群众,武装群众,准备起义,建立红色革命根据地。正是在邓小平积极、有效的工作下,我党在广西很快建立了自己的武装、掌握了部队的指挥权,为开展武装斗争和武装夺取政权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第二节相机而动 武装起义

相机而动,在军事上讲,是要仔细观察时机,准确估量形势,以利于采取有效的军事行动,达到战而胜之的目的。邓小平在广西开展革命斗争,建立革命武装的形势迅猛发展的时候,俞作柏、李明瑞也感觉形势一片大好。于是便于9月底在南宁召开了讨蒋誓师大会,正式宣布通电讨蒋,俞作柏任讨蒋南路总司令,李明瑞任副司令,于10月初出兵广东,进攻陈济棠。此时,邓小平对俞作柏、李明瑞的作战行动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他认为:俞、李来到广西时间太短,立足未稳,各方面的基础都很薄弱。尤其是李明瑞手中的部队,只有十五师和七十五师为亲信,其余的吕焕炎、梁朝玑、蒙志仁等均为桂系旧部,本来就难以控制,加上蒋介石从中挑拨收买,内部无法统一指挥,力量更是难以集中,这种情况下,倒蒋的时机还很不成熟,所以,倒蒋行动难以成功,不如静观局势变化,暂时保存实力。据此,邓小平多次做俞、李二人放弃讨蒋计划的劝说工作,但俞、李不听其劝告,执意选择了立即倒蒋的决策。在劝阻无效的情况下,邓小平等以留守后方为由,说服俞、李同意,将我党控制的第四、第五警备大队和教导总队留了下来,实际上是为保存革命实力。然而,讨蒋形势的发展果然不出邓小平所料,进攻广东的部队还没有出广西,其部属杨腾辉、吕焕炎、黄权等就率三个师叛变,投降了李宗仁,黄权甚至还通电拥蒋。就这样,俞、李的倒蒋行动未经交战,就归于失败。

邓小平在风云突变之际,立即按预定计划开始行动,指示第四警备大队派一个营进至右江地区,第五警备大队派一个营进至左江地区,协同地方政权发动群众。其余留守南宁继续加强整顿和补充。张云逸还以南宁警备司令的职权,接收了省军械库储存的武器弹药,准备好了十多艘汽艇和民船停泊在邕江岸边,随时准备将武器弹药运往左江。10月中旬,在南宁海关码头,大批工会会员和农会会员协助部队把枪支弹药等军用物资搬上了船,邓小平率领党政机关、警卫部队,随船溯江而上,驶往百色。在革命这个关键时刻,邓小平果断地作出了把广西革命斗争的重点转移到农村的战略决策,并亲自率领部队进入了左右江的广大农村,组织开展武装斗争,相机举行武装起义。

一、随机而变,实现斗争重点的战略转移

邓小平深谋远虑,把握趋势,对俞作柏、李明瑞仓促反蒋、急功近利的行动必遭失败的结局,早有预料。所以,他及时调整了广西党组织的工作部署,先后增派多名干部赴左右江开展工作,为第四和第五警备大队撤至农村做准备,并反复做工作保留了革命部队,使我党始终牢牢地掌握着自己的兵权。

10月中旬,邓小平指示俞作豫、宛旦平、徐开先成立中共左江军委,并按原计划率第五大队近2000人由水陆两路向龙州进军。邓小平、张云逸等率第四大队和教导总队由水陆两路开赴右江地区。10月下旬,三支部队分别进驻果德、恩隆、百色、奉议、恩阳、龙州、上金等县,与当地农民革命武装汇合,开始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斗争。

首先,邓小平和张云逸组织部队立即宣传、发动群众,筹划武装起义、成立红军、建立工农民主政府的准备工作。右江地区群众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早就渴望翻身解放。再加上这里有韦拔群这样优秀的、很有威信的农民群众的领袖,东兰、凤山地区是韦拔群长期工作的地区,群众基础很好。拥护革命,踊跃参军,可以作为可靠的革命根据地,这给建立红军、发展壮大革命力量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因此,邓小平在这里迅速召开了前敌委员会。在会上,他分析了目前的形势和任务,强调我们的工作重点就是要充分发动群众,在广大群众中宣传共产党的主张,使群众明确武装起义对推翻旧政权,建立工农当家做主的新政权以及打土豪、分田地,改善工农生活的意义。使广大群众真心拥护党,积极支持我们建立武装,帮助我们创建革命根据地。其次,邓小平反复强调:要继续做好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在部队实行官兵平等,建立士兵委员会,发扬民主,反对军阀制度,反对贪官污吏,不准虐待士兵,建立新型的革命军队。再次,在工作基础好的地方,通过地方党组织,可以将枪支发给群众,直接进行反霸斗争,壮大革命声势,进一步锻炼革命群众。另外,为了保证武装起义的胜利,邓小平还强调在部队中要继续清洗反革命分子,并根据士兵群众的要求,严办了一贯克扣军饷,打骂士兵,深为士兵痛恨的一个营长。对其他屡教不改的旧军官和兵痞流氓,也采取“调训”办法进行了处理。为了加强武装起义的指挥,还从教导总队抽调了一些立场坚定的优秀学员补充到基层,担任营、连、排领导骨干,从农民自己的队伍中抽调了一些政治坚定、斗争坚决的队员充实到部队的各个连队,也使部队增加了新的血液,出现了官兵平等,军政、军民关系和睦,战斗力大为增强的崭新气象。由此,使我党领导的武装斗争的中心由城市完全顺利地转移到了农村。

二、消灭地主反动武装,举行武装起义

根据斗争形势的发展,邓小平深深地认识到,眼下部队虽然站稳了脚跟,但要真正举行武装起义,尚需抓住有利时机不断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于是,他指示广西军委,拨发枪支弹药武装各县民军,争取当地的农民拥护我军。10月22日,邓小平、张云逸等率部队进驻百色城。紧接着,邓小平又召开中共广西军委会议,进一步分析和研究了右江地区的斗争形势和任务,认为俞作柏、李明瑞倒蒋失败之后,广西新桂系会卷土重来,“仍形成与广东对抗之局面,军阀会战仍未已,四、五大队在左右江之割据始能安然无事”,客观环境对我有利。会议决定:第一,要进一步发动群众参与斗争,充分武装农民,组织工会、农会,建立地方党部。第二,改造第四警备大队,逐渐撤换反动军官,加强士兵的教育工作,改造士兵成分。第三,号召群众并以军队力量协同群众消灭豪绅武装。第四,解决反动武装第三警备大队,缴其枪械。第五,扩充新部队,培养新干部,并电令中共左江军委指挥第五大队做好支援准备工作。

邓小平、张云逸率领部队进驻百色城之后,右江地区的地方豪绅惶惶不可终日,蠢蠢欲动,不惜采取各种手段企图作垂死挣扎。他们一面纠集反动民团,占据要点,企图负隅顽抗,一面又和熊镐率领的第三警备大队秘密勾结,妄图消灭我党领导的第四警备大队,镇压革命群众和武装起义。对此,邓小平早有察觉,看清了熊镐的反动本质,认识到熊镐的第三警备大队表面上和第四警备大队以“兄弟”部队相称,而实际上熊镐早已投靠并听命于桂系军阀了。因此,不首先消灭第三警备大队,将不利于百色起义。而恰在此时,我革命群众截获了桂系军阀黄绍竑给熊镐发出的“先发制人”、消灭革命武装的密令,邓小平见此当机立断,命令张云逸做好战斗准备,歼灭熊镐第三警备大队。在邓小平、张云逸的指挥下,经过整顿后的第四警备大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分几路一举袭击了驻守百色、平马、田州、那坡等镇的敌第三警备大队的主力和首脑机关,经过两天激战,俘获大队长以下近1000人,缴获了各类枪支300余支,为武装起义扫清了一大障碍。在消灭了熊镐的第三警备大队之后,邓小平又指示中共右江特委领导东兰、凤山、向都等县的农民武装,向反动的地方武装发起了猛烈进攻,消灭了大批的反动地方武装。这样右江地区的奉议、恩隆、思林、果德、向都、镇结、东兰、凤山等县均被我党领导的军队和农民自卫军所控制,这些县的农民协会都成立了临时政府机关,并根据邓小平的指示均改名为县革命委员会。与此同时,邓小平还领导广西军委对第四警备大队、教导总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工作。成立了第四警备大队部政治委员会,创办了《右江日报》和《士兵之友》,宣传党的纲领、路线和政策,派出部队配合农民,开展反豪绅的武装斗争和深入城乡宣传我党政治主张。进一步纯洁了组织,使第四警备大队成了百色起义的最重要的基于武装力量,为了武装右江地区的农军,邓小平还指示第四警备大队,将5000支步枪大部分发给了东兰、凤山、奉议、恩隆、果德、向都等农会。这样,“农民与豪绅的武装冲突遂蔓延到右江各县”。经100余次的战斗,农军共歼敌2000余人,攻占了东兰、风山、凌云、向都、镇结等县城,使东兰和右江沿岸地区连成一片,右江各县的农军也随之发展到数千人。百色、奉议、平马、思林、东兰、凤山成立了县委,果德、向都县成立了特别支部,东兰、凤山、凌云等9个县健全了农民协会,百色、平马、果德等城镇的工人运动,也蓬勃兴起。尤其是右江10余县的武装斗争开展得如火如荼,声势大振,有效地打击了土豪劣绅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第四警备大队指战员的革命热情,进一步增强了开展武装斗争的信心,同时也有效地武装了广大民众,激发了广大民众支持武装斗争,参与根据地建设的革命热情。这样,使右江的革命力量,从军事上、政治上、思想上为百色起义做好了充分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