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猛虎掏心,捣毁敌指挥中心
19日凌晨,第三纵队、第六纵队、第七纵队做好了一切攻击准备后,刘伯承、邓小平下达了全线发起攻击的命令,随即三个纵队分别向敌第一二五旅旅部所在地邵耳塞、敌第一〇四旅旅部所在地上官村和敌河北保安十二纵队队部所在地朱楼发起了突然勇猛的攻击,三处之敌随即被分割包围,三处之敌都是在毫无发觉,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应战的,简直是无法控制惊慌失措所带来的混乱,指挥机构顿时瘫痪。战至黄昏,我第七纵队就将河北保安第十二纵队全部歼灭,并俘虏了队长何冠三;连夜钳形攻击邵耳寨和上官村的战斗仍在激烈地继续,战至20日拂晓,我第三纵队攻克邵耳寨,歼灭一二五旅大部;中午,我第六纵队攻克上官村,歼敌一〇四旅全部,生擒旅长杨显明、副旅长李克元并将向北突围之敌千余人歼于野外。与此同时,分散驻守在这些地区的国民党军获悉其指挥部被袭,除有小部分赶赴增援外,大多都突围溃逃或闭关固守。其中,留固集之敌第312团先向上官村增援,后又向滑县方向逃退,亦被我截歼。20日晚,中央军委又进一步指示刘伯承、邓小平:“如能扩张战果,再歼孙震一部,并准备歼灭王仲廉之可能的增援队则最好。总之,你们在西边胜利愈大,不但抑留了第五军,且有可能抑留整十一师(该师正向徐州调动),对鲁南、苏北之帮助甚大。”根据中央军委这一指示,刘伯承、邓小平决心乘势扩张战果,不仅要大量地歼灭敌有生力量,而且要大量地吸引和抑留敌人。于是,21日夜,晋冀鲁豫野战军又以第二纵队一部对黄庄之敌第一二五旅第三七四团发起攻击,以第三纵队、第七纵队主力对老岸镇之敌第一二五旅第三七五团发起攻击。
进攻黄庄之敌的第二纵队,集中六倍于敌的兵力,第一线突击部队在不到二百米的正面上,即以十二个连队作纵深梯次配置。由于兵力、火力集中于一点,组织严密,协调顺畅,所以,发起攻击仅两个小时就连续突破了敌人的护村壕、鹿砦、围寨、碉堡群等层层障碍,合歼守军三七四团。进攻老岸镇的第三纵队、第七纵队在扫清敌外围据点,突破防御前沿后,获悉国民党军第二十七军、第二十六军已分别由东、西两面来援,仅需半日行程,为避免被动,即于22日撤出战斗,主力向观城地区转移,这次战役遂告结束。这一战役虽只战四天,但由于刘伯承、邓小平决策正确,以奇制胜,采取的猛虎掏心战法较为有效,先后歼灭了国民党军第一〇四旅全部、一二五旅大部以及河北保安第十二纵队全部,共约一万二千多人,缴获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和给养。通过这一战役,完成了中央军委、毛泽东交给的抑留郑州绥靖公署精锐主力整编第二十七军,粉碎国民党军打通平汉线作战计划的战略任务,并积累了向平原村落坚固筑城之敌进行强攻的作战经验,也创造了“猛虎掏心”的新战法,充分体现了邓小平军事指挥谋略的精妙。
第二节乘隙捣虚 勇猛歼敌
1948年6月初,中央军委、毛泽东分析了中原地区敌人兵力部署情况,指示中原野战军夏季作战的重点是配合华东野战军主力寻歼国民党军整编第五军。毛泽东估计,只要歼灭敌第五军,便取得了集中最大力量歼灭敌第十八军的条件。而只要这两个军被歼,中原战局就可以顺利发展。毛泽东还指出:“在整个中原形势下,打运动战的机会是很多的。但要有耐心,要多方面调动敌人,方能创造机会。”“只要刘邓能打一二个好仗,局势就会开始起变化”。根据毛泽东的这些指示,刘伯承、邓小平商议,中原野战军为吸引敌张轸兵团和胡琏兵团向西、向南分散,以孤立敌整编第五军,决定积极发动老(河口)襄(樊)战役。邓小平对当时中原战场的这一形势作了一个十分精辟的概括:“华野主力在豫东展开打,中野主力在平汉线牵住南线敌人兵团,然后我们乘敌不备,出‘边车’袭取襄阳!”
战局的发展果然不出邓小平的预料,当华东野战军攻打开封后,蒋介石顿时慌了手脚,急令张轸临时统一指挥胡琏兵团、吴绍周兵团,分由汝南、驻马店地区北进,并把杨干才兵团由南阳东调确山为后援。这样,汉水中游地区守敌即陷入孤立状态,在老河口至襄阳、樊城段仅有三个旅及保安团共二万多兵力,由国民党第十五绥靖区司令官、特务头子康泽指挥。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把握战机,实为首要。于是刘伯承、邓小平以乘隙捣虚,优势歼敌为作战指导,决定立即发起襄樊战役。
一、正确分析判断敌人作战布势中的隙和虚
襄阳位于中原汉水流域中段,北通关(中)洛(阳),南接沙(市)宜(昌),东连随(县)枣(阳)走廊,直通武汉三镇,西扼川陕大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敌鄂北驻守的重镇之一。蒋介石对此地区极为重视。1948年春在此设立了第十五绥靖区,指派其亲信、特务头子康泽为绥靖区司令、郭勋祺为副司令,率三个川军旅驻守;其第一〇四旅全部、第一六三旅和第一六四旅各一个团以及特务营、教导队、化学臼炮连守备襄阳及其以南山地,分派一个营驻守东津湾;第一六三旅旅部率第四八八团驻守谷城,并派出一个营驻守南漳,第四八七团驻守老河口。从敌人的防御部署看,基本是依城布防,没有纵深,缺少弹性。当华东野战军外线兵团为调动敌人,创造歼敌战机,乘势袭取信阳,发起豫东战役之时,蒋介石急忙调动整编第十八军经周家口(今商水)北上增援开封,为了有效地配合豫东战场歼敌,我中原野战军主动以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纵队和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在平汉线以东地区,坚决阻击驰援开封的敌十八军,同时将第六纵队隐蔽留置唐河、新野地区,准备乘敌之虚发起襄樊战役。当我军达到了调动敌人之目的,第十五绥靖区守敌孤立无援的态势形成之后,刘伯承、邓小平立即下决心乘隙捣虚,优势歼敌。即以桐柏军区司令员王宏坤统一指挥第六纵队、陕南第十二旅、桐柏第二十八旅和第三军分区的两个团,在江汉军区部队的配合下,迅速发起襄樊战役。并对战役做了精心部署:战役的第一阶段首先以第十二旅主力利用夜暗突然包围谷城之敌,截断敌人向襄阳的退路,并以一部兵力控制老河口对岸,掩护第六纵队渡江;以桐柏第三军分区部队利用夜暗由太平店偷渡汉水,尔后以一部兵力对襄阳方向实施游击侦察,待主力逼近谷城后,协同陕南第十二旅歼灭谷城之敌,以第六纵队利用拂晓,袭歼老河口之敌,尔后渡江协同陕南第十二旅、第三军分区部队歼灭谷城之敌;以桐柏第二十八旅进至张家集一带,钳制监视襄樊之敌,并准备下一阶段作战。战役的第二阶段,集中第六纵队、陕南第十二旅、桐柏第三军分区部队,由第六纵队司令员王近山统一指挥,攻歼襄阳之敌;以第二十八旅攻歼樊城之敌。另以江汉军区部队袭占宜城、东津湾等地,阻击可能由云梦、信阳方向来援之敌;以桐柏军区第一、第二军分区部队监视南阳之敌。作战方案形成后,邓小平对担任主攻襄樊任务的中原野战军第六纵队司令员王近山说:“打襄阳要纵观全局,通盘计划,像割肉一样,先割哪块,后割哪块,割肥的,割瘦的,心中要有数!”言中之意,就是要求王近山要审时度势,善识强弱,善辩隙虚,乘敌之隙,打敌之虚。刘伯承也嘱咐王近山要更多地动脑筋,在一定条件下,最危险的地方往往也是最安全的地方,拿下这一点,全盘就好解决了。选择何处下手,要靠自己动脑筋来判断了。根据刘邓首长的指示,王近山周密地分析研究了襄阳的敌情、地形以及地形之间的相互关系,制定了“撇山打城,主攻西门,乘隙而攻,寻虚而战”的作战方案。具体战法是,首先攻取城南的万山、真武山、瑟琶山、凤凰山、铁帽山、扁山等诸高地,突破襄阳城这一天然屏障后,一反历史上取襄阳必先夺南山的惯例,而是以一部兵力牵制南山之敌,避敌主力于不顾,利用敌防御之隙,直逼防守之虚的襄阳城,从城东、城西突然攻城,全歼守敌。这一作战方案,充分贯彻了野战军首长意图,为夺取战役的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
二、隐蔽组织乘隙捣虚的作战行动
战场上的隙和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是防守一方会随着进攻一方作战企图的越来越明朗而通过调整得到改善,使原来的隙变成合,原来的虚变成实。所以,战场上为达成乘隙捣虚之目的,进攻一方必然要注意隐蔽作战企图,防止敌人有变。刘伯承、邓小平在确定了襄樊战役取乘隙捣虚,优势歼敌的作战方案之后,十分强调部队作战行动的隐蔽,为此,部队的机动、集结等一切的作战准备以及作战,都是利用夜暗和拂晓来实施的。7月2日凌晨,王近山司令员率领第六纵队冒雨从新野地区出发,为隐蔽战役企图,一昼夜行军约八十公里,当我先头部队于晚二十三时抵进老河口时,守敌第四八七团已于当日下午向谷城撤退,第六纵队又随即渡汉水追击,于3日夜进至谷城以北地区,敌第一六三旅又弃谷城南逃,第六纵队在陕南第十二旅的配合下,在谷城以东追歼南逃之敌第一六三旅一个团又一个营,接着又星夜兼程,沿汉水逼近襄阳,并于7月6日对襄阳形成了合围。正是由于第六纵队的机动、集结动作迅速隐蔽,多在夜间实施,使敌人在尚未察觉我军的作战行动时,就已被动作迅速的第六纵队及其友邻部队置于包围之中了。
襄阳城东、北两面为汉水环抱,北隔汉水与樊城相望,城南有羊祜山、虎头山、凤凰山等高地为屏障,可瞰制全域,仅西门外瑟琶山、真武山下沿江岸有一条狭窄走廊可入城内,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敌在城内、外构筑有各种工事,紧靠城墙有外壕两道,深三米,宽约六至八米,壕内、外沿密布铁丝网和鹿砦等障碍物,城周和南山筑有碉堡,周围道路、死角、开阔地遍布地雷。康泽以第一〇四旅主力守南门,以一个团守城南山地,以第一六四旅一个团守西门,以第一六三旅一个团守西门外各要点,以第一六四旅旅部率两个团守樊城,康泽自吹“襄阳防御,固若金汤”。
7月7日,我军对襄阳发起攻击,第十七旅攻占了万山,并继续协同陕南第十二旅攻击虎头山,桐柏第三军分区部队攻击铁冒山,守敌凭借有利地形和坚固工事顽抗,并施放毒气,我伤亡百余人,攻击失利。随后,第六纵队召开了旅以上干部作战会议,又重新研究了地形、敌情。鉴于敌核心阵地羊祜山、虎头山不能直接控制西门外沿江岸的狭窄走廊,城内守敌缺乏重火器,亦难以有效封锁这一地区,我若将攻城重点放在西面,既可以避开设防坚固的城南高地,又可以直接戳敌要害。因此,六纵首长决心以一部兵力先开辟城西走廊,集中主力于西门实施主要突击;另以一部兵力插向关东,与主突方向配合,钳制襄阳,以桐柏第三军分区部队继续佯攻南山,钳制与迷惑敌人。8日、9日,我各部队以强攻和夜袭方法,第十七旅攻占了瑟琶山,陕南第十二旅攻占了凤凰山,桐柏第三军分区部队攻占了铁帽山,从而形成了马蹄形的攻城态势。康泽闻报后,不禁大吃一惊,如梦方醒,急令第一六四旅主力放弃樊城,退守襄阳,企图全力固守待援。蒋介石、白崇禧起初认为,襄阳被围,不过是“共军声东击西的故伎”,并给康泽打气说:“依山固守,耗其兵力,争取时间,等待援兵。”待到襄阳城门频频告急时,他们才感到问题的严重性。可见,蒋介石、白崇禧对我军作战行动的错觉,完全取决于我军作战行动的迅速和隐蔽,使其始终认为我军主力不在襄阳地区,因而导致了其对襄阳城孤立无援的态势及所面对的危机还掉以轻心。这也正是我第六纵队隐蔽作战行动所谋求的应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