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邓小平外交谋略
14538100000039

第39章 修道保法——邓小平外交谋略的重要基础(5)

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由于私有制的存在,各种战争连绵不断,给人民群众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灾难。千百年来,世界各国人民,特别是劳动人民,一直都把和平作为孜孜追求的美好理想,把不义的战争作为诅咒的对象,为缔造和平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近代以来,国际间的经济政治关系得到了迅速发展,国际间的冲突和战争也变得更加频繁,维护国际和平逐渐成为国际政治中的热点问题。19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在西方资产阶级革命风起云涌的同时,国际战争的阴云也密集起来。为了维护国际和平,欧洲连续召开了4次和平大会,法国伟大的作家雨果和意大利民族解放运动的著名领袖加里波的,都曾分别担任大会主席,发出反对战争、争取和平的号召,世界和平运动由此开始。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上开始出现第一批和平组织,如1883年在瑞士成立的“和平与仲裁委员会”,1907年在芬兰成立的“和平联盟”等等。维护和平开始由自发的斗争,变为有组织的运动;开始由各国内部人民群众的斗争,变为世界人民共同的事业。反对战争、争取和平、维护和平已汇成不可阻挡的世界历史潮流。

战后40多年来,伴随着战争因素的增长,世界和平运动一直绵延不断,大体说来有三次大的高涨:第一次高涨是在40年代后期和50年代中期。大战刚刚结束,面对新的世界战争的危险和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的冷战遏制政策,世界和平民主力量迅速团结起来,发动了战后强大的和平运动,先后召开了4届世界人民和平大会。第二次高涨是从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随着美国侵越战争的爆发和不断升级,一场更大规模的以反对美国侵越战争为中心内容的反战和平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第三次高涨则从80年代始,以反对北约在西欧部署中程导弹为起因,在欧洲许多国家爆发了以反对核武器,反对美苏军备竞赛为主旨的大规模示威游行,最多时达到数百万人。这个运动遍及整个西欧,并在东欧、北美、大洋洲和世界其它地区引起反响。1986年“国际和平年”全球范围内的和平纪念活动,作为这次运动的延伸和扩展,把和平运动再次推向了高潮。所有这些规模空前的世界和平运动,显示了世界人民维护和平的决心和力量,代表着时代不可抗拒的潮流。

维护世界和平同时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邓小平曾说,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和稳定的力量”,“对这个问题,不仅我,还有中国其他领导人,包括已故的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都多次声明,中国最希望和平。”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以维护世界和平,增进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为己任。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实现了拨乱反正,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从而使我国步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而有利的时机。我们就更加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对此,邓小平强调指出:“我们现在是一心一意搞四化建设,因此,我们诚心诚意地希望不发生战争,争取长时间的和平。”“我们需要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也正在努力创造和维护这个和平环境。经济建设是我们的大局,一切都要服从这个大局。”这样,我们就需要一个长期的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维护和平是中国长期的对外方针。”当然,即使中国将来发展富强起来,也要维护和平,我们决不会让自己经过长期艰苦奋斗而创造起来的财富遭到破坏,也决不忍心让自己的同胞和同类在战争的灾难中遭到毁灭。

第三,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必须联合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其它各种和平力量,共同努力。一是紧密团结第三世界国家。第三世界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最积极、最坚定的力量,过去他们大都受过长期的外来奴役和掠夺,今天又都面临发展民族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的共同任务,是反霸斗争的主力军。二是联合第二世界国家。欧洲、日本等第二世界国家,虽大都是超级大国的盟国,但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方面与我们有共同的语言。它们经济实力比较雄厚,政治上的独立倾向在不断发展,不甘心受超级大国控制,是我们必须联合的一支重要力量。三是号召第一世界国家的广大人民群众。他们也是要求和平,反对战争的,我们必须把他们与当权者所推行的霸权主义政策区别开来。只要我们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这一原则,联合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力量,就能汇成一股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为反对霸权主义的侵略扩张,维护世界和平作出新的贡献。

(四)坚持同第三世界团结合作的原则

邓小平明确指出:“第三世界主要指亚、非、拉国家,还有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基本上是发展中国家这个概念。”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外交政策的立足点。毛泽东、周恩来生前都把支持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支持他们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的正义斗争作为我国外交工作的一项基本方针。上世纪70年代,在分析了当时国际形势的基础上,毛泽东提出了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他高度评价第三世界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强调第三世界是反霸的主力军,明确指出中国属于第三世界。邓小平在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上发言,向国际社会全面介绍了毛泽东的这个战略思想。

进入80年代,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对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他指出:“毛泽东同志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给我们开辟了道路”,我们要高度重视第三世界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永远与第三世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与它们一道,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而努力。这是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一个立足点,是关乎我国长远战略利益的根本大计。

邓小平之所以强调要加强与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因为第三世界在国际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发挥着积极作用。他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政治中积极的因素是第三世界的兴起。在联合国中,第三世界的成员增加了。对这个变化的价值要给予充分的估量。”第三世界国家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不少国家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曾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过积极贡献。第三世界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土地面积约占世界土地总面积的67%,人口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80%。第三世界国家拥有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丰富的自然资源。许多第三世界国家处于重要的地理位置,占据着经济、军事、交通战略要地。第三世界国家有着共同的历史遭遇,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主要受害者。因而,“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对第三世界有特殊的意义”。它们所处的地位和切身利益关系决定了“第三世界是真正的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的主力”。第三世界的崛起,改变了超级大国任意摆布世界命运的局面,使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经常受到正义的谴责。第三世界是推动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要力量。

邓小平经常强调,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要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他明确表示,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也是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属于第三世界。1978年,他又强调:“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永远不能称霸。”他还进一步指出:“中国现在还很穷,是不折不扣的第三世界国家”,“中国和所有第三世界国家的命运是共同的”。我们与第三世界国家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搞霸权主义。即使将来中国发展富强起来,中国仍然属于第三世界,永远与爱好和平的第三世界各国站在一起。“这是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制定的对外政策,我们要用来教育子孙后代。”

邓小平特别强调要坚决支持第三世界国家维护国家主权、独立的正义斗争。1974年,他在联合国特别会议上指出,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一贯遵循毛泽东主席的教导,坚决支持一切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斗争,这是我们应尽的国际主义义务。进入90年代,世界两极格局虽然终结,但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以各种借口干涉发展中国家内政,企图把自己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给第三世界国家,使它们面临巨大的压力。针对这种情况,邓小平指出,第三世界要联合起来,共同努力奋斗。第三世界多数国家虽然早已取得了政治独立,但现在仍然面临维护独立和捍卫主权的共同任务。“一个国家的人民取得政治独立,还只是走了第一步,还必须巩固这个独立,因为在国内还存在殖民主义的残余势力,还存在着帝国主义、霸权主义进行颠覆和侵略的危险。”邓小平谆谆教导我们,第三世界国家是我们患难与共的朋友,作为第三世界的一员,我们必然支持第三世界人民的正义斗争,支持它们为实现本国及世界和地区和平与稳定所做的各种努力。中国决不介入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纷争,也反对任何外来势力插手。对于那种恃强凌弱的霸权主义行径,不管是哪个国家,我们都坚决反对。在处理国际事务时,我们要与第三世界国家加强协调与合作,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共同维护第三世界国家的正当权益。“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中国算一个。中国这一票是第三世界的,是名副其实地属于第三世界不发达国家的。”

邓小平还特别强调要坚决支持第三世界国家维护正当权益、发展民族经济的努力。他认为,发展中国家在政治上的崛起是20世纪下半叶国际局势演变的一大特征,而抓住机遇实现经济上的腾飞,则应成为广大发展中国家面向21世纪的共同奋斗目标。随着绝大多数亚非拉国家相继取得民族独立,殖民主义制度被埋葬,第三世界国家已经进入以发展本国经济,争取经济独立,进一步巩固政治独立的新的历史阶段。经济建设成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中心任务。它们普遍渴望早日改变贫穷落后的状况,迫切要求改革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希望加强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合作。邓小平说:“归根结底,政治独立和经济独立是不可分的。没有政治独立,就不可能获得经济独立;而没有经济独立,一个国家的独立就是不完全、不巩固的。”政治独立后,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发展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邓小平积极呼吁,发展中国家要有紧迫感,要抓住时机尽快发展自己。同时,他还利用各种场合向发展中国家的领导人介绍中国对发展经济的认识和经验,表明中国坚决支持第三世界国家发展民族经济,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的努力。

邓小平积极主张南北对话,努力推动改善南北关系。邓小平对南北矛盾一向非常关注,他强调要从人类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南北关系,支持第三世界国家振兴民族经济。第三世界的贫穷是新、老殖民主义者的剥削与掠夺造成的。发达国家依仗其高科技的领先优势和对国际金融机构的操纵权,利用它们占主导地位的国际经济旧秩序,通过不公正、不合理的经济、金融和贸易活动,从第三世界国家牟取暴利,致使第三世界国家债台高筑,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各国相互依存关系加深。如果占世界绝大多数的第三世界国家得不到发展,发达国家的发展也会受到限制。它们的资源供应、商品市场、资金出路就会成为问题。因此,加强南北对话与合作,有利于发展中国家,也有利于发达国家;有利于全球经济发展,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在这方面,发达国家负有特殊的责任。

邓小平积极倡导南南合作,促进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关系。1982年1月,邓小平在会见阿尔及利亚政府代表团时指出:“南南”合作是新提法。这个提法好,应该给发明者一枚勋章。南南合作是国际关系中一个重要问题,是历史发展的方向。他认为,第三世界国家要巩固国家独立,发展民族经济,仅仅依靠南北对话与合作是不行的。还必须加强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开展南南合作。他分析说,发达国家并不那么情愿帮助发展中国家,它们是愈富的人愈吝啬。第三世界国家还是要依靠自己。第三世界国家资源丰富,能互通有无,“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合作,可以解决许多问题,前景是很好的”。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基础相近,又面临着共同的挑战,根本利益是一致的。穷帮穷,南南合作有坚实的政治基础。邓小平主张,为了加强相互关系,为更好地开展南南合作创造条件,第三世界国家要加强团结,通过协商和谈判,妥善解决由于历史遗留下来的边界、领土等争端和民族、宗教等原因引起的一些矛盾和纷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