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青春在写字间里流浪
14537100000031

第31章 流浪过最初的梦想地(7)

李家华:是的,想要一揽子解决问题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在一起沟通与交流,一定是有用的。刚才说过了,在这个问题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我在这里特别指出的是,有三个重要的问题大家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第一就是自己的观念和理念,你认为什么东西是最有价值的,你的价值观是什么;第二个就是你的态度,碰到问题后,积极的态度和不积极的甚至消极的态度,对解决问题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第三点就是方法的科学性。我认为,当面临问题的时候,如果能够有一个正确的观念,然后有一个积极的态度,再有一个科学的方法,我认为这个问题应该可以解决,所以这是前提。

要想清楚自己究竟需要什么

主持人:相信今天我们的在线网友都能从您刚才的一番话中得到很多启示。虽然说,没有一个方法可以对所有人都适用,但是个体可以借鉴通用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李家华:去变通,这是完全可能的。

主持人:在管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满意原则”。这个原则非常简单:

最优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有满意。可能对于我们个人规划角度来讲,我个人觉得可能满意原则更合适,因为你很难判断出你付出和收益怎么界定这个标准是最优的,而满意度就可以,是这样吗?

李家华:是的,我们在最初进行生涯规划,选择就业、读研或是留学这三条道路时,首先要问自己一个问题:出发点是什么?我想得到什么?这个问题很重要,就像你刚才讲到的,你最想要什么。碰到这些问题的同学怎么解决,是考研,是就业,还是出国?我的看法是先不要完全从现况出发,而是要有一定的愿景规划。中国有一句话“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很多问题的出现都是因为你缺少远虑,所以就有近忧。一个人具有远虑的意识,就是在为自己的未来做一个铺垫,探求自己的终极目标在什么地方。有一个方法我认为是看清自己最终需要什么东西,这就是一般意义上讲的愿景,如果当一个人有非常清晰而且具体的愿景的时候,这个目标就有了。

主持人:对于现代人来说,在一个思想多元化、物质条件很丰裕的年代,面临的选择是丰富且多方面的,比过去更难以选择。就在人生规划上也一样,可能不止三个方面,三十个甚至三百个方向都可以具有,面对这种情况,那又该如何应对?

李家华:生涯规划是一门选择的科学,也是有办法可学的。我国台湾对35岁以下的成功者做了一个跟踪调查,发现他们成功有一个共同的东西:不是因为有钱或是有一个好的家庭背景,而是他们都有一个非常清晰而且具体的愿景。只要同学们想好未来自己最终想要什么,就有可能找到。比如我就想做一个国际学者,我就不断地训练我的英语水平,不断关注国外的发展状况。如果打算留学,你就必须要学会英语,语言是最根本的东西,否则很难跟人家交流。不要从现在看我未来做什么,应该从我未来想做什么,然后回过头来看我现在能做什么,这就是超前意识。

现在很多人的问题在于,出发点都是从眼前这些事开始,越想越苦恼。

我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早晨起来,人每天都在选择。女孩儿最大的特点是早晨起来时,对于今天该穿什么衣服感到苦恼,因为衣服太多了,如果只有一套衣服你就不会这么难以选择了。

没有选择是痛苦的,现在社会发展到无论什么,都有诸多选择了,但选择多了也是一件痛苦的事。早上起来面对一大堆漂亮的衣服,可能会为该穿哪件而苦恼,但如果目标明确了的话,就不会显得困难重重。譬如一个女孩儿要到电视台主持节目,目标是在演播厅里面给大家一个端庄的职业形象,这个时候就清楚了,我是要为了这个形象,那么很花哨的裙子肯定就不会穿了,非常时尚的衣服也就不会穿了,就穿一些职业的。这就是你的目标和结果引导你现在做什么。

主持人:就是自己知道了有一个标准,或者说是目标在那里,然后选择,所有的一切都要为这个目标服务。

李家华:对,职业也是一样,给我来信的这个同学,如果她想清楚了今后目标就是要做一个大学老师,我就要告诉你,毫无疑问要考研,现在基本上在大学里面没有博士学位几乎不能当老师。我们学校,从事业务的,非博士的免谈,而且很多都是重点学校的博士。如果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做一个商人,做一个实业家,这个时候是自己的实际经验比学历更重要。如果你读完了本科,完成了一个基本教育的话,工作经验的积累比学历更重要,为什么比尔·盖茨放弃休学去创业,而且做成了顶级实业家,这个原因很清楚,如果比尔·盖茨读完了大学,然后接着再读博士,那微软现在可能不知还在哪个地方“孕育”着呢。

找到方法决定自己的愿景

主持人:很多人就是很困惑自己的生涯规划却迟迟没有形成雏形,或者说根本没有,只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其实在他们内心深处也非常不满自己的现状,也想早日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人生规划并实现它,但就是无从下手,在这方面,有什么系统的方法可以帮助到他们吗?

李家华: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今天我告诉大家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个人主张第一先分析外部,但我们习惯先分析自己。这点原因主要是跟中西文化有一些差别,因为一般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是来自于西方,而西方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比较强调自我,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发觉我们东方文化比较强调社会本位,所以我们有一句话,“识时务者为俊杰”,这是职场守则之一,其实内容大家都知道,就是有时候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我们现在在推行一种概念、理念,叫智者规划,智慧者做规划,适者成功。光做了规划不见得能够成功,但是适者成功。因此,适应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第二点就是学会借力了,就是借助外部可借用的力量,来作为自己规划的参考,然后再做决策。千万不要简单地自己做决策,自己做决策的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最好的方法是能够再咨询一下内行、专业人士、有过工作经验的人,这叫做求助,求助这种能力是很重要的,多了别人的智慧来帮助。

我们有时候不清楚自己的职业规划怎么做,但我们可以咨询考过研的人、出过国的人和就过业的人。在前人经验积累的基础上,这对自己决策层面的形成是很有帮助的。

主持人:然后就涉及决策后执行的问题了。

李家华:这个问题可以剥离出来,就更明确了。执行是有一个前提的,就是有一个明确的愿景之后,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如果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问题就出来了,要学会方法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方法有两条,一般叫做选择理论,选择理论的核心实际上是一个决策问题,决策的问题叫做选择的金字塔理论。假设这是一个金字塔,中间画上两条线,就会形成三个面,金字塔最底下的面,我们叫做认知领域或者是知识领域,知识领域一部分叫外部知识,一部分叫内部知识,外部知识是职场的知识,内部知识是自我的知识,对自己的了解。然后才进入第二个领域叫决策领域,根据对外部世界的了解和对自己的了解,最后形成一个知识的认知,在这个认知基础上就会形成一个决定,汇总出一个思路:我做什么去。接下来,就是执行的问题了,我们叫执行领域。知识、认知、决策,然后去执行,构成了一个人的选择的完整系统。这是三大要素。

创业,还是要主动地抓住机会

主持人:可能有的大学生还会面临这样的情况,就是他们都不做以上的选择,有时候是无可选择,有时候是权衡之后自己主动放弃,那这部分人该何去何从呢?

李家华:通过对种种可能的分析后,我想大家心里都会有数的。考研、出国和就业这三条路究竟对你来讲是不是都存在,如果三条都存在,或者只存在两条甚至一条,如果存在一条就不需要多讨论,就走这条。分析完了以后,下面就是知识分析,首先一定要学会有何可为,什么都是你可为的;第二个知识分析,要分析你自己,有何可为下面还有一个我一生何求,考虑我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东西。按照职业生涯发展理论,从心理角度去分析,实际上就聚集在人的动机上,动机来源是两大东西刺激,一个就是你的需求会引起你的动机,另一个是你的刺激会引起你的动机。

一个人想要什么东西,其实大概会取决于三大要素:第一个,你有什么样的一种价值观。我发现很多职业到最后,或者说很多人成功,最后最本质的东西就是价值观。第二要素就是你的兴趣,兴趣跟你的性格有一些关系。

第三个就是你的能力,你的能力是不是足够,有什么特点,然后针对自己的特点来进行生涯规划。

最后,有一种这样的情况:就是以上三条路你都认为不存在,或是不想选择其中的任何一条,那么,那就要考虑自己创业的问题了。别的都不聘用的时候,我就自我聘用。创业有两种,一种是生存型创业,还有一种是机会型创业,有时候,这两种创业形式是并存的。刚才说过比尔·盖茨的例子,就是一个较为典型的说明。在创业方面,还是要看重机会型创业,把个人特点与机会结合起来,成功的概率就会大很多。

总之,在进行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时,只要方向选对了,赋予很强的执行能力并坚持下去,生涯规划的成功应是指日可待的。

找到职业锚之前,只不过是自己人生之舟的水手;找到职业锚之后,才真正是自己人生之舟的船长。

如何找到自己的职业锚

文/程社明

人生如航行,船行驶在海上乘风破浪,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当我们离开学校、进入企业时,就相当于开始驾驶着自己的人生之舟在社会海洋中航行或是漂泊。航行和漂泊是有区别的:航行有方向、有目标,漂泊则是没有方向、没有目标。有人说:“我有方向吧,不太明确;有目标吧,不太固定。

这属于航行还是漂泊呢?”这种情况属于航漂,就是有时航行有时漂泊。不论你那艘船在海上航行还是漂泊,或是航漂,反正不能总是在海上游荡,需要找到一个锚地。你在职场中不管是跳槽还是跳高,不能总是跳来跳去,需要找到一个最佳贡献区,以后就不再跳了。

亲爱的青年朋友,你听过“职业锚”这个概念吗?很多人尤其是青年人是第一次听说“职业锚”这个概念。这个概念对于在职场上打拼的人而言是十分重要的。船上的锚对船起定位作用,职业锚帮我们在职场中找到最佳定位。

职业锚是最佳职业定位

什么是职业锚?职业锚就是“自省的动机和需要,自省的才干和能力,自省的态度和价值观”。看完这三句话,大部分人还是不明白。不明白是正常的,因为这三句话是用写博士论文的学术语言来写的。如果将这三句话用非常简单的通俗语言表达,就是回答三个问题:“我到底想干什么?我到底能干什么?我到底为什么干?”所有上过小学二年级的人都能看懂这三句话。

但是,如何回答这三句话却大有不同。思考并回答这三个问题,就是在寻找自己的职业锚。找到职业锚之前,一个人不过是自己人生之舟的水手,找到职业锚之后才真正是自己人生之舟的船长。

问刚毕业的学生:“你到底想干什么?”他可能说:“我想干的事多了。”

问他:“你到底能干什么?”他会反问:“我大学毕业,你说我什么不能干?”

“那你到底为什么干?”“为挣钱呗!那还用问。”他上嘴唇碰下嘴唇,很轻松地说出来。

但是有过多年职业生涯经历的人,被问到这三句话就会觉得这不是用嘴能回答的,需要用心回答,甚至需要用生命回答!

我的恩师彭清一老师,原来是要献身于国家的舞蹈事业,他是国家一级舞蹈演员,大型革命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的领舞者。但在他55岁时,一次给年轻人做训练示范,折断了双膝,粉碎性骨折,从此不得不告别了他心爱的舞台。难道职业生涯就这样结束吗?彭老师没有消沉。他想,他可以用演讲的方式帮助年轻人。开始的时候,他拐着腿,推着自行车当拐杖,到学校去说:“我能给孩子们讲一讲。”别人也不认识他,没有让他讲,彭老师不放弃。一次次的奔波,终于有人被他感动了,让他讲了一次,效果非常好。

就这样,彭老师在55岁的时候开始了另一份职业,就是通过演讲,用正确的观念引导人,用高尚的情操塑造人,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现在,二十多年过去了,彭老师已经把演讲当作了毕生的事业。一个人一生中有没有可能几次定下职业锚?有可能!彭老师第一次要献身于舞蹈事业,由于客观原因不能继续,他又启航了,找到了又一个最佳海域,又一次把锚深深扎下,成为共和国四大演讲家之一。彭老师身上有一种敬业精神,一种努力奋斗拼搏的精神。虽然他已经是一位近80岁的老人,但每一次走上讲台都是慷慨激昂。他用熟悉的舞蹈动作充分表现为肢体语言,他的演讲气势磅礴、感人至深,教育鼓舞了几代人。

如何找到职业锚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要弄清楚三个问题。

1.职业和事业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