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水浒传之谜
14522900000008

第8章 《水浒传》对地主究竟是爱还是恨?

《水浒传》是市民文学。《水浒传》作者对农村是陌生的,对农村的阶级状况及矛盾是不了解的。《水浒传》作者关于地主和地主庄园的描写,完全出于想象。《水浒传》作者对于农村的描写,可以说是美化了地主,丑化了农民。

请看《水浒传》对史家庄的描写:“前通官道,后靠溪冈。一周遭青缕如烟,四下里绿荫似染。转屋角牛羊满地,打麦场鹅鸭成群。田园广野,负佣庄客有千人;家眷轩昂,女使儿童难计数。正是:家有余粮鸡犬饱,户多书籍子孙贤。”再看李家庄:“……杨雄看时,真个好庄院,外面周回一遭阔港,粉墙傍岸,有数百株合抱不交的大柳树。门外一座吊桥,接着庄门。”在《水浒传》作者的笔下,地主庄园充满诗情画意。

地主庄园很美,地主的性格也很美。

智取生辰纲的领导者、组织者,梁山运动的开创者、梁山第二任寨主晁盖,本身就是地主。请看《水浒传》对晁盖的介绍:原来那东溪村保正姓晁名盖,祖是本县本乡富户,平生仗义疏财,专爱结识天下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不论好歹,便留在庄上住;若要去时,叉将银两赍助他起身。最爱刺枪使棒,亦自身强力壮,不娶妻室,终日只是打熬筋骨。

《水浒传》第三十七回写宋江在穆家庄看到穆太公引着庄客,打着火四处照看的情景,便对公人说:“这太公和我父亲一般,件件都要自来照管。这早晚也未曾去睡,一地里亲自点看。”那穆家兄弟在揭阳镇作威作恶,穆太公也多有管教。

而李逵的哥哥,当雇农的李达,对梁山好汉的态度,与《水浒传》所写的大多数地主却不同。李逵回故乡请母亲,李达说:“听得他和梁山泊贼人通同,劫了法场,闹了江州,现在梁山泊做了强盗。前日江州移公文到来,着落原籍追捕正身,却要捉我到官比捕,又得财主替我官司分理,说他兄弟已自十来年不知去向,亦不曾回家,莫不是同名同姓的人冒供乡贯?又替我上下使钱,因此不吃官司杖限追要。”地主对梁山泊多数是同情和支持的。柴进不用说了,连和祝家庄搞联防的李家庄庄主李应,为了救时迁,“双修生死书”。当祝家庄不肯放人时,他亲自披挂上阵,“点起三百悍勇庄客”,与祝家庄厮杀,并中箭负伤。《水浒传》所写的大多数地主,如史太公、宋太公、刘太公、孔太公、穆太公等等,都“勤俭宽厚”、“乐善好施”,他们或者同情梁山,或者与梁山有着直接的联系。

梁山泊的领导人,晁盖、宋江、卢俊义、公孙胜都是地主。宋江时期,梁山的领导核心是三个地主加一个知识分子。

历史上的宋江,出身不明。《水浒传》作者给宋江选了一个好出身。

封建社会是越富越贵出身越好,所以梁山好汉中,有许多本人就是地主,有许多是地主家的少爷。前面说的穆太公的两位少爷穆弘、穆春后来也成了梁山好汉,一为天罡,一为地煞。

《水浒传》作者对地主的态度还可以通过智赚卢俊义、智赚李应表现出来。作者让宋江求地主若渴地把卢俊义、李应“赚”上山来,并且给予极高的地位。卢俊义几乎和宋江并列,李应则位列第十一,在鲁智深、武松之上。

那么,对《水浒传》也写了三个坏地主怎么解释呢?解释是:这三个坏地主,表面是地主,实际呢?两个地痞无赖,一个官僚恶霸。毛太公霸占解家兄弟的猎物,曾家五虎霸占金毛犬段景住的马,这都属于流氓无赖的行径,跟牛二完全一样,只不过给他们穿上地主的衣服罢了。至于祝朝奉,“朝奉”是官名,显然是官僚恶霸。

封建社会的老百姓并不是毫无理由地反对皇帝反对官吏;他们反的是暴君贪官,拥护明君清官。《水浒传》就深刻地描写了这种认识。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