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水浒传之谜
14522900000046

第46章 蒙汗药到底是什么药?

《水浒传》多次写巧用蒙汗药。如:智取生辰纲,智赚徐宁,燕青麻翻王班直,使柴进换上王班直的衣帽簪花人禁苑等等。蒙汗药到底是一种什么药?宋人葛弘毅的《淄水千方》说:蒙汗药,“汗”本为“汉”,意为专为蒙赚壮汉之用也。清朝汪林瑞《本草疏》:“蒙汗药”又称“麻汉药”,古之麻沸散也。

麻沸散也叫“麻肺散”、“麻肺汤”,相传三国时华佗给病人做外科手术,使用的麻醉剂就叫“麻肺汤”或“麻沸散”。华佗麻沸散的配方虽已失传,但类似的药剂并未绝迹。南北朝齐人龚庆宣《刘涓子遗方》、唐人孙思邈《备急千金方》等医书中都有麻醉、止疼药方。一般认为唐代蔺道子的“整骨药方”、宋代窦材的“睡圣散”、元代危亦林的“草危散”、明代张景岳的“蒙汗药”和清代江考卿的“八厘宝麻药”,都是受华佗麻沸散的启发配制而成的麻醉药。

那么,麻沸散的“麻药”到底是一种什么药呢?一说:“麻沸”即“麻”。

此说根据见《吴普本草》。吴普是华佗的学生。《吴普本草》虽已失传,但后人曾引用其书的内容;提到“麻”的麻醉作用,说“麻蓝一名麻”,一名“青葛”,味辛甘有毒。查《中药大辞典》,“麻”亦读“麻费”,“费”、“沸”音同。

古代用字常常同音通假。

那么,“麻”又是什么呢?近代学者杨亭华在其《药物图考》一书中说,“麻”是大麻的雌花。现代植物学已经探明:麻分泌出的树脂含四氢大麻酚等麻醉物质。大麻的果实、小叶、细茎也有一定的麻醉作用。毒品大麻,即由上述东西制成。

二说:麻沸散由曼陀罗等组成。

据研究,宋人窦材的“睡圣散”、元代危亦林的“草危散”和明代张景岳的“蒙汗药”等几种麻醉药的主要成分都是由曼陀罗等配制而成。宋人周密《癸辛杂识》说:“汉北回回地方有草名'押不芦',以少许磨酒饮,即通身麻醉如死,加以刀斧亦不知……昔华佗能刳肠涤胃,岂不用此药耶”,“押不芦”即曼陀罗。李攸《宋朝史实》也说:“置曼陀罗花于酒中,即昏醉……尽擒杀之。”明代大药物学家李时珍《本草纲目》释曼陀罗的麻醉作用时也说:“用热酒调服三钱,少顷昏昏欲醉,割疮炙火,宜先服此则不苦也。”值得注意的是,曼陀罗以酒服食的麻醉方法,与《后汉书》华佗传所记述“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的服用方法完全一致。

蒙汗药为什么放在酒里呢?除了不易发现和不易尝出味道外,更重要的是它需要和酒相结合的麻醉作用。

蒙汗药到底是麻还是曼陀罗?应为后者。麻即麻沸,亦即吗啡,是一种麻醉药,麻药味较大;而曼陀罗则是一种安眠药,作为安眠用的曼陀罗则无药味。

那么曼陀罗这种花是什么样呢?曼陀罗一名风茄儿,亦名山茄子,产于广西,为一年生草本。茎直上,高四五尺。叶作卵形,尖端,沿边有缺刻。夏秋间开花,花紫色或白色,有漏斗形之合瓣花冠,边缘五裂。果实为卵圆形,面生多刺,熟则裂开。花叶及种子皆有毒。

司马光《涑水纪闻》云:“五溪蛮反,杜杞诱出之,饮以曼陀罗酒,昏醉,尽杀之。”明魏《岭南琐记》云:“用风茄为末,投酒中,饮之,即睡去,须酒气尽乃寤。风茄产广西,土人谓之颠茄。”清吴其 《植物名实图考》云:“广西曼陀罗遍生原野,盗贼采干而末之,以置人饮食,使之醉闷,则挈箧而趋。”由上观之,可见蒙汗药应为用曼陀罗制成。但由于配方失传,今人有采曼陀罗作实验的,效果并不像《水浒传》描写的那样神奇。所以蒙汗药到底是一种什么药,配方如何,还是一个有待进一步发掘、研究的悬案。

梁山泊在山东省。山东肉食向来以猪肉为主。但《水浒传》中多是吃牛肉,次为鹅肉。再次为羊、鸡、鱼、马。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