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水浒传之谜
14522900000047

第47章 《水浒传》里为什么很少吃猪肉?

《水浒传》中一写到“大块地吃肉”都是吃牛肉。“吴学究说三阮撞筹”,三阮招待吴学究。阮小二道:“有甚么下口?”小二哥道:“新宰得一头黄牛,花糕也似好肥肉。”阮小二道:“大块切十斤来!”第五十三回,戴宗和李逵去蓟州请公孙胜,戴宗要李逵路上只能吃素,但李逵偷着“讨两角酒,一盘牛肉,在那里自吃”。第三十八回,宋江初逢李逵。宋江见李逵“把手去碗里捞起鱼来,和骨头都吃了”,“便叫来酒保,分付道:我这大哥想是肚饥,你可去大块肉切二斤来与他吃!”宋江并没有指二斤什么肉,但毫无疑义、不言自明是牛肉。第十五回“吴学究说三阮”,吴学究说:“小生有些须银子在此,相烦就在此店中沽一瓮酒,买些肉,林中寻一对鸡。”吴学究这里也没说买什么肉。

但人们知道,当然是牛肉。果然不错。“吴用取出一两银子,付与阮小七,就向主人家沽了一瓮酒,借个大瓮盛了;买了二十斤生熟牛肉,一对大鸡。”第三十回,武松断配恩州,施恩去送武松,说:“煮得两只熟鹅在此”。北方虽然也养鹅,但鹅、鸭毕竟还是南方多。

有人说:“《水浒》里的人物并不少吃猪肉”,“并不存在什么吃猪肉最少之类问题”,并作了一下统计,统计的结果是猪肉第三位,往下依次为鸡、鹅、马、鸭、狗、青蛙。这么说,吃猪肉比吃鸡、鹅、鸭、狗多。笔者也查了一下,没查出那么多。凡读过《水浒传》的人都有这样一个感觉:《水浒传》中一提到吃肉,作者尽量避免写吃猪肉。第四十七回杨雄、石秀投奔梁山,山寨“杀牛宰马,且做喜庆筵席”。这儿只说“杀牛宰马”,不说“杀猪宰羊”。:马对于天天打仗的梁山来说是很宝贵的东西,怎么不杀猪羊而杀马呢?《水浒传》中也有几处提到猪肉,但避免吃。一次是鲁提辖要郑屠切肉,切的是猪肉。但那猪肉没吃,而是用来打郑屠的。还有一次是鲁智深倒拔垂柳后,众泼皮“牵了一个猪来请智深”,但没具体写吃。

《水浒传》为什么尽量避免吃猪肉?据猜测,第一,作者可能是个回族人。

第二,《水浒传》写吃喝是为了写人物性格。牛象征着有力气,而猪则象征着笨、蠢、无用。写大块吃牛肉,给人以豪迈的感觉;若是吃猪肉,则给人以饭桶、腻人的感觉。第三,《水浒传》其书萌芽于元代。元代的军队以蒙古人为主体,蒙古人主要是吃牛羊肉,蒙古人的牛肉筵确实跟汉族的猪肉筵不一样。

写梁山好汉那种豪饮大嚼自然应写牛肉筵。第四,牛肉作为下酒物,其色、香、味的确比猪肉强。这四条猜测,以第一条可能性最大。

我国古代的兵器和武艺,常有“十八般”的说法。

《水浒传》对此也有具体的描写,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