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水浒传之谜
14522900000042

第42章 《水浒传》三写灯节的价值何在?

应当承认,对《水浒传》三写灯节,无论其强调美学价值,还是文化史、民俗史价值,或艺术作用,都是有道理的。

先说《水浒传》三写灯节的美学价值和民俗史价值。

文学作品就是美学作品,就要表现生活中的美,就要对生活中的美进行发掘、选择、加工,艺术地表现出来。《水浒传》在写元宵灯节上,可以说是笔艺绝伦,令人神驰魂往。如清风镇的“小鳌山”:“山石穿双龙戏水,云霞映独鹤朝天。金莲灯,玉梅灯,晃一片玻璃;荷花灯,芙蓉灯,散千团锦绣。银蛾斗彩,双双随绣带香球;雪柳争辉,缕缕拂华幡翠幕。村歌社鼓,花灯影里竞喧阗;织妇蚕奴,画烛光中同赏玩。虽无佳丽风流曲,尽贺丰登大有年。”北京大名府的花灯又别是一番景象:留守司桥边,搭起一座鳌山,上面盘红黄纸龙两条,每片鳞甲上点灯一盏,口喷净水。去州桥河内周围上下点灯;不计其数。铜佛寺前扎起一座鳌山,上面盘青龙一条,周回也有千百盏花灯。翠云楼前也扎起一座鳌山,上面盘着一条白龙,四面点火,不计其数。

这里,有重点、有代表性地描述了三座鳌山:官府门前的鳌山,佛寺前的鳌山和著名酒楼前的鳌山。

什么叫“鳌山”?这是宋代的“特产”。将万盏彩灯,扎成一座巨大的鳌形的山,叫做鳌山。鳌山相传是宋徽宗的发明创造,南宋遗民独醒散人的《枕泪痕》说:“道君帝闻瀛洲仙山,形若巨鳌,随命人以花灯为鳌山,道君率后妃宫娥,游乐其中,赋诗云:'紫禁烟花一万重,鳌山宫阙隐晴空,玉皇高拱云宵上,人物嬉游陆海中。”'谁说徽宗比起前人无所发现、无所发明、无所前进?这就是一项。元宵灯节始于汉代,兴于唐代而盛于宋代。宋徽宗把这一艺术大大地发展了。花灯里面,不光是包含着美学价值、文化史、民俗史价值,还包含着政治学史、领袖学史。宋徽宗为了装点太平,强迫老百姓“家家都要点灯”(《水浒传》第六十六回),并且要各级官衙进行检查落实,“在城坊隅巷陌该管厢官,每日点视”,老百姓“只得装扮社火”。《水浒传》作者让梁山好汉一把火把鳌山烧它个满天通红,闹它个天翻地覆,深有寓意焉!再看《水浒传》是怎样利用灯节刻画人物性格和结构故事的。

宋江在清风镇看灯,被五彩缤纷的花灯和舞鲍老的精彩表演所“陶醉”,忘了自己的身份和处境,“呵呵大笑”,得意忘形,结果被刘高老婆认出他来,致使再陷囹圄。第一一十回,写李逵和燕青乔装打扮,潜入东京观赏花灯情景。李逵走到桑家瓦来,听得勾栏内锣响,“李逵定要人去,燕青只得和他挨在人丛里,听的上面说平话”,当听到关云长刮骨疗毒,却能谈笑自如时,那李逵竟在人丛中高叫道:“这个正是好男子!”显示了李逵的粗鲁率直。

第六十六回的元宵灯节的描写,是为了给梁山好汉火烧翠云楼、智取大名府张目。七十一回末,梁山好汉“拿得莱州解灯上东京去的一行人”,缴蓼了几架玉棚玲珑九华灯,宋江就以“观灯”为借口和“掩护”,去东京活动招安的事。

《水浒传》三写灯节的意义远不止上述各点。《水浒传》三写灯节的意义还在于,《水浒传》描绘灯节前后达五千多字的篇幅,展示了《水浒传》作者各方面的情况。《水浒传》作者是几个什么样的人,今天已无法作确切的:考证。

但是,不知其人视其文。一个作家,总是喜欢写他所喜欢、所熟悉的东西。《红楼梦》也写元宵佳节,也写花灯,但作者总往灯谜诗词上扯,于是就可以知道《红楼梦》作者是一个非常喜欢诗词、诗词水平和文学修养极高的知识分子。

而《水浒传》作者一而再,再而三地写灯节,写与灯节相联系的娱乐技艺,就可以推知《水浒传》作者是一个很熟悉、很喜爱都市艺术的人。他所关心盼是各式各样的灯的制作艺术,没有涉及灯谜、对联、诗词。于此可以推知,他不是一个受过系统诗词教育和熏陶的文人。

对《水浒传》的用计。有人说“出神入化,变幻莫测”:有人则说“皆袭《三国》。依样葫芦,未出卅六”。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