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水浒传之谜
14522900000041

第41章 《水浒传》“多酒气而少茶趣”吗?

细观《水浒传》全书,林梅溪之说非是。《水浒传》是通过酒写出人物性格,写出故事,《水浒传》写茶亦复如是。《水浒传》写茶少于写酒是事实,但认为《水浒传》作者不善于写茶则失之片面。

中国的小说是从茶馆起家的。说书听书与茶馆是难分难解的。《水浒传》是说话人的创作,说话人对茶馆是十分熟悉的。如果说《水浒传》作者通过酒写出了一个个生龙活虎的绿林好汉的话,那么,他们也通过茶而极其卓越地写出了他们所十分熟悉的“市井细民”。我们通过《水浒传》中的“王婆卖茶”,看看作者是如何利用“茶”突现人物性格的。

凡读过《水浒传》的人,无不对王婆有极深的印象。这是一个能说会道、善于逢迎的典型的“三姑六婆”一类人物。

她自己说“老身为头是做媒,又会做牙婆,也会抱腰,也会收小的,也会说风情,也会做马泊六”。她“穿针引线”,使西门庆与潘金莲勾搭成奸,又设计使奸夫淫妇药鸩武大郎。

如此歹恶,都通过“王婆卖茶”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自潘金莲掉落叉竿与西门庆“不期而遇”:的当天黄昏至第二天早晨,西门庆五次来到王婆茶坊。为什么跑得这么勤?按王婆的话叫做“这个刷子踅得紧”,自然是为了潘金莲。

西门庆这个好色之徒,深知王婆为人,他需要王婆出力出主意,帮他把潘金莲勾引过来。西门庆的心思,王婆一眼就看透了。她利用各色茶汤点心的名称,“双关”会意地点出西门庆的“心事”,并进行挑逗、掇弄、诱激。西门庆第一次来,王婆早知其意,打趣道:“大官人却才唱得好个大肥喏!”点出他看上了潘金莲,心猿意马。过了两个时辰,西门庆第二次进店,那王婆忙出来迎,说道:“大官人,吃个梅汤?”“梅”“媒”谐音,挑明西门庆想托她做媒。到“天色晚了”,西门庆第三次进茶坊,王婆说道:“大官人,吃个和合汤如何?”这“和合”二字,表示预祝西门获取新欢,使西门庆、潘金莲能“和合”。第二日清晨,西门庆第四次来到茶店,王婆“浓浓的点两盏姜茶,将其放在桌子上”。姜是热性,又有点辣。这是暗示西门庆打铁要趁热,要心狠手辣。西门庆第五次踅入茶坊来时,王婆请他吃“宽煎叶儿茶”。“宽”者,宽心也。“煎”者,熬煎。西门庆一夜未睡,颇受“熬煎”,王婆“宽”其熬“煎”。这既是王婆在表示自己的胸有成竹,又是给西门庆一颗“宽心丸”。

请看,这小小的一盏茶,一碗汤,有多少讲究和寓意!惜梅溪读时过于粗心,没有看出和领会这茶中的文章。通过这五盏茶,我们看到,王婆之茶何其“苦”——其中有多少“苦心孤诣”;王婆之茶又何其辣——包藏着多少毒辣、祸心!五盏茶,一个阴险毒辣、可恶可杀的恶妇形象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水浒传》三写灯节,笔锋超绝。对此。有人强调其美学价值,有人强调其文化史、民俗史价值,有人强调其刻画人物、结构故事的艺术作用。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