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水浒传之谜
14522900000040

第40章 《水浒传》“不善写花月”吗?

文学作品,写景是为了写情。《水浒传》较少用诗词写月色,但在写人物的心情,写事件的过程中,是很善于写夜景月色的。如第三十一回“张都监血溅鸳鸯楼”,写武松“趁着那窗外月光,一步步挨人堂里”。“鸳鸯楼中,只见三五枝画烛荧煌,一两处月光射人,楼上甚是明朗。”这儿,“三五枝”对“一两处”,对仗工整,内外景交融,被金圣叹誉为“绝妙好词”。为什么内有画烛外有月光?为了交手时能看得见。武松杀了张都监一家,杀到最后,“将去割时,刀切头不入。武松心疑,就月光下看那刀时,已自都砍缺了”。武松复了仇,越过城墙,“立在濠堑边。月明之下,看水时,只有一二尺深。此时正是十月半天气,各处水泉皆涸”。护城濠的水浅,是为了让武松顺利脱险。护城濠不是自然河流,不会到了冬天就“水泉皆涸”。况且,水的深浅,在月光下看是看不出的。这说明文学创作和现实生活是不同的。

《水浒传》第二回写“却说庄客王四,一觉直睡到二更,方醒觉来,看见月光微微照在身上,吃了一惊,跳将起来,却见四边都是松树”。金圣叹批:“尝读坡公赤壁赋'人影在地,仰见明月'二语,叹其妙绝,盖先见影,后见月,便宛然晚步光景也。此忽然脱化此法,写作王四醒来,先见月光,后见松树,便宛然五更酒醒光景,真乃善于用古矣。”金圣叹认为《水浒传》作者此笔是从苏东坡的“人影在地,仰见明月”“脱化”而出,失之穿凿,但他对这段文章的肯定,指出其文学美,则是有见地的:《水浒传》通过月亮写心情,是表现得很出色的。如第二十一回宋江接受了刘唐送来晁盖等人的赠金,庆幸“那晁盖倒去落了草,直如此大弄”。《水浒传》写道:“话说宋江别了刘唐,乘着月色满街,信步自回下处来。”不写“乘着月色满街”,直截了当地写“别了刘唐,自回下处来”行不行呢?行。但那就没有了文学美。

《水浒传》借景写情另一处出色的例子是双林镇燕青遇故人。在恬静秀美的山村,知己好友,杯酒谈心。“窗外月光如昼。燕青推窗看时,又是一般清致:云轻风静,月白溪清,水影山光,相映一室。”在戎马倥偬、刀光剑影之后,写山林静夜,既是文章的动静“调剂”,又充满着悲凉意味,是梁山好汉后来悲惨结局的一个“垫铺”和暗示。

清朝闽人林梅溪认为《水游传》善写酒而不善写茶。

他在其《武夷茶趣》一书中说:“酒壮英雄豪气,茶抒闲人清性。'大雪满天地。古月仗剑游;欲说胸中事。同上酒家楼。'若为'同上小茶馆'则失去英雄豪情矣。故《水浒》多酒气而少茶趣。”那么,果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