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水浒传之谜
14522900000031

第31章 呼延灼为何会双鞭换长枪?

《水浒传》第五十四回呼延灼出场时写道:“此人乃开国之初,河东名将呼延赞嫡派子孙,单名唤个灼字;使两条铜鞭,有万夫不当之勇。”后面一阕《西江月》赞道:“家传鞭法最通神,英武熟经战阵。”第七十九回,呼延灼与韩存保交战,“号旗上写得分明,乃是'双鞭呼延灼。”'可是他手里拿的不是双鞭,而是长枪。只见呼延灼在“双鞭呼延灼”旗下,“兜住马,横着枪,立在阵前。高太尉看见……便差云中节度使韩存保出马迎敌。这韩存保善使一支方天画戟。两个在阵前,更不打话。一个使戟去搠,一个用枪来迎。两个战到五十余合,呼延灼卖个破绽,闪出去,拍着马,望山坡下便去。韩存保紧要处,跑着马赶来……两个却好在溪边相迎着。……韩存保一戟,望呼延灼软胁搠来,呼延灼一枪,望韩存保前心刺去。两个各把身躯一闪,两般军器都从胁下搠来。呼延灼挟住韩存保戟杆,韩存保握住呼延灼枪杆。两个都在马上,你拉我拽,挟住腰胯,用力相争。韩存保的马,后蹄先踏下溪里去了。呼延灼连人和马,也拽下溪里去了。两个在水中扭做一块……呼延灼弃了手里的枪,挟住他的戟杆,韩存保也撇了他的枪杆,双手按住呼延灼的两条臂。你揪我扯,两个都滚下水去。……两个在溪水中都滚没了军器……只把空拳来在水中厮打。……正解拆不开,岩上一彪军马赶到,为头的是没羽箭张清,众人下手,活捉了韩存保。”为什么呼延灼不用双鞭而用长枪呢?原来《水浒传》这一精彩的拼搏描写是抄自历史人物呼延通的材料。宋人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一六九:“绍兴六年……韩世忠欲进趋淮阳城下,令呼延通拦前。……金人出猛将牙合孛堇,呼令通解甲投拜。通日:'我乃呼延通也……'即持枪刺牙合孛堇。牙合孛堇与通交锋,转战移时不解,皆失杖,并马,以后相击,各抱持不相舍,去阵已远,于是皆附于坑坎中。阵两皆不知。……通搦牙合孛堇喉,气欲绝而就擒。”《水浒传》把这个材料加以改造、充实,于是出现了前面精彩的一幕。由于是说呼延通之事,而呼延通用的是矛,《水浒传》这一部分的作者忘了呼延灼使的是双鞭,或者说,虽然也想到呼延灼用的是双鞭,但用双鞭就不好写你拽住我的枪,我抓住你的戟,两人“皆失杖”了,于是就让呼延灼挂鞭而用枪。

从呼延灼和徐宁上山所用的材料来看,《水浒传》的这一部分,一是出自文人之手,一是比前五十回入书的时间要晚。因为连环马和钩镰枪这两个情节取材于《说岳》,说明这一部分在评话《说岳》之后。

燕青在《水浒传》中是一个光彩照人的主角。因而关于燕青有很多谜。例如燕青的绰号为什么叫“浪子”?燕青为什么晚出场?燕青在征方腊班师之后的下落在何处?燕青这一形象的政治蕴涵意义等等。都是一连串的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