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水浒传之谜
14522900000021

第21章 梁山英雄有多少囊人真事?(2)

再从官阶上看,“统制”是“御前军将佐”,“都统制”是“武臣职高有智略者”。按军衔示意,军队军衔由高到低依次为将级、校级、尉级。每级又分大、上、中、少、准五级。都统制大概相当于上将级,副都统制大概相当于中将级,统制大概相当于少将级。教头多大呢?教头是武术教员,是上尉至少校级。还需要清楚,不仅《水浒传》中的王进不是上述史料中的王进,就是上述史料中前两则中的王进和后三则中的王进也不是同一个人。不妨思考一下:王进什么时候立功当了武翼大夫?建炎四年(1130年)正月。什么时候和提拔他的统帅平起平坐成了统制官呢?同年七月。半年的时间就爬得跟张俊一般高,这未免太快了吧?

3.燕青是太行山抗金英雄梁青吗?

王利器先生在其《(水浒传>真人真事》一文中引用了宋代熊克《中兴小纪》卷十九一则史料云:“自靖康以来,中原之民,不从金者,于太行山相保聚……梁小哥者,有众四千,破神山县……副总管判官邓将而讨之,金军遥见小哥旗帜,不敢进。既而有都统马五者……与小哥战,败而死。小哥名青,怀卫间人也。”王利器先生认为:“龚圣与赞燕青:'太行春色,有一丈青',则燕青亦太行好汉,亦当即保聚于太行山之梁青。由于燕青系在北方地区与金人作斗争,道路传闻,易致失实。燕青之一作梁青,正如就在同一故事中郑之一作邓一样。燕青在《水浒传》中被呼作小乙,小乙也是当时劳动人民常用的名字。小乙又作小一,由于燕青在太行地区对侵略的敌人,作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斗争,为人民所热爱,他虽不失劳动人民的本色,自呼其名为小乙,而人民都尊敬他,称之为小哥。在《水浒》传第八十一回,李师师称燕青为小哥,即其明证。”其实,燕青故事本来就在太行,不是由于由北方传到南方《水浒传》作者那里,梁青传讹了,传成了燕青,正如郑某传成邓某一样。

郑传成邓,这可以理解,而说姓梁传成了姓燕,则不可理解。不能因为李师师称燕青为小哥,就证明燕青就是梁小哥。

在文艺作品中,人物总是和行为事迹相联系的。如果燕青真是“作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斗争,为人民所热爱”,那必然有相应的故事,《宣和遗事》和《水浒传》的作者不会只要一个名字,不要故事,何况梁青的事迹又是那样的可歌可泣,怎么会变成了“搏鱼”的“浪子”?“道路传闻”,会这么“失实”吗?

4.白衣秀士王伦是沂州起义的王伦吗?

宋朝欧阳修《欧阳文忠全集》卷九十八《论沂州军贼王伦事宜札子》说:庆历三年(1043年),“臣近闻沂州军贼王伦等,杀却忠佐朱进,打劫沂、密、海、扬、泗、楚等州,邀呼官吏,横行涯海,如履无人。比至高邮军,已及二三百人,皆面刺'天降圣捷指挥'字号,其王伦仍衣黄衫。据其所为,岂是常贼。”宋人蔡《铁围山丛谈》卷一:“山东有王伦者起,转斗千余里,至涯南,郡县暨多预备,故即得以杀捕矣。”《宋史·仁宗本纪》:“庆历三年五月,虎翼卒王伦叛于沂州,七月乙酉,获王伦。”《三朝北翼会编》卷六十二:“……大盗王伦,转掠江涯。”对这位“大盗”,何心的看法是:“或许他是个聚众起义的首领,与宋江晁盖有些相像,所以《水浒传》作者不管年代先后,也把他扯到了梁山泊去了。”王利器先生进一步认为:王伦是北宋第一个在京东涯南地区——其地区大半与宋江活动地区相同——竖起农民革命旗帜的。那一次革命,也确实轰轰烈烈,震撼了赵宋王朝。除了上述材料,还有《东部事略》、《麈史》、《厚德录》、《宋史》等,都一再地提到王伦,可见赵宋封建统治阶级及其代言人,对于王伦事件,一定是念念不忘的。对于宋代历史知识最为丰富的施耐庵,他写《水浒传》,组织了王伦去开山,又发动了林冲来夺泊,这说明了什么呢?这说明,王伦第一个在赵宋王朝相当富强的时候,从它的心脏地区搞起革命来的,他虽然失败了,但他的历史意义是肯定的。《水浒传》第八十二回,宋江全伙受招安时,宋江对众弟兄总结梁山泊的斗争事业,他说:“自王伦开创山寨以来,此后晁天王上山建例,如此兴旺。”宋江肯定了王伦的历史功绩。但王伦没有完成他的历史任务,他那失败的经验也是应该批判的。王利器列数了“群众对王伦的批评”、“下级对王伦的批评”、“当时成千上万农民的呼声”等等,“批判地肯定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不能领导农民革命的道理,创造了作者理想中农民领导者的形象……”照王利器先生的分析,施耐庵写白衣秀士王伦的立场、观点、方法,对历史上的王伦革命进行科学地总结,从而创造了理想中的革命领导者的形象——宋江。

这位理想的革命领导者的形象就是:“盼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王伦起义于庆历三年(1043年),下距宣和三年(1121年)宋江投降,时间相隔七十八年。王伦是流寇式的,没有当山大王,与当山大王的王伦风马牛不相及。

5.刘唐是《宋会要》所载的刘唐吗?

《宋会要辑稿》记载:“至和二年,七月十一日,以博州氏蒋宪为三班奉职东西路安抚司指使,仍就赐笏,以告获京东剧贼刘唐等五人,特录之。”王利器先生认为,虽然刘唐被蒋宪捕获距宋江起义已六十多年,但当时刘唐活动于京东一带,被称为“剧贼”,必定有许多英雄行为的故事流传民间,而京东又为宋江活动地带,因之,《水浒传》作者就把刘唐捏合成为三十六人中的一员,从而写出了赤发鬼刘唐的故事。

这又是主观猜测。《水浒传》作者把刘唐捏合成“赤发鬼”,是怎么“捏合”的?一点蛛丝马迹也没有。这仅仅是两个人偶然重名。“京东剧贼”刘唐与“智取生辰纲”中的刘唐毫无联系。“智取生辰钢”中的刘唐是山西民间的创作,而不是京东剧贼“流传民间的故事”。

6.史进是据兴州称帝的史斌吗?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建炎元年七月,贼史斌据兴州,僭号称帝。斌本宋江之党,至是作乱。”查“宋江之党”中无史斌其人。《要录》的编写者可能记错了人,把史进记成史斌了;或系道听途说,把传闻作为史实而记载下来了。

7.双尾蝎解宝是济州山口贼解宝吗?

《三朝北盟会编》卷二一七:“……建御营,以王(韩世忠)为左军统制,诏平济州山口贼解宝、王大力、李显等,所向剿除,升定国军承宣使。”王利器先生认为这个被韩世忠剿除的济州山口“贼”解宝,当是《水浒传》中绰号“双尾蝎”的解宝。“他在老家登州受土豪压迫,才逼到济州山口去作贼耳。”这是把《水浒传》中的“解毛争虎”这个故事当成了历史事实了;小说中的人物拷贝到现实生活中来了。对于历史事实的考证,要“考”,要“证”,不能凭猜想推测。

《宋元话本钩沉》中,《石头孙立》中有一个片断说到“双尾蝎解宝”。解宝、解珍是两个地头蛇,由于是兄弟俩,人们称他们是“双头蛇”、“双尾蝎”。争虎原来不是与毛太公争虎,而是跟石秀。是石秀打死了一只老虎去登州城卖,被解珍、解宝所夺,结果被石秀打败。龚圣与《三十六人赞》说双头蛇解珍“左啮又噬,其毒可畏”,说双尾蝎解宝“反其常性,雷公汝嫌”。他们的绰号说明他们原来是反面人物。《水浒传》中把争虎的故事进行了改造,目的是引出孙立反出登州,以便让孙立参加三打祝家庄当内应。由于把解珍兄弟由恶霸型改造成善弱型,《水浒传》对解珍兄弟的绰号就没有解释一一也没法解释。不但绰号没法解释,孙立反出登州的整个故事都叫人难以置信。

这是由于《水浒传》把解家的家庭成分改了的缘故。一个猎户,会有提辖作靠山;猎户受欺负,会引出那么大的事件。这都是为了故事之“情”,而违事实之“理”。

总之,解宝是一个文学人物,而不是历史人物。

8.一丈青扈三娘是马皐之妻吗?

南北宋之间,关西有一位女英雄,绰号一丈青。《三朝北盟会编》卷一三八:“阊至毫州,遇张用,说用归朝庭,以马皋之妻'一丈青'嫁用为妻。初皋为郭仲荀所诛,周恤之,收(一丈青)为义女。(一丈青)既嫁用,遂为中军统领。有面旗在马前,题日:'关西贞烈女,护国马妇人'。”“一丈青”这种外号,跟现在“大洋马”、“电线杆”一样,是形容高个子女人的,有时也形容男子。龚圣与赞青,说燕青是“太行春色,有一丈青”。扈三娘一丈青,跟马夫人一丈青只是绰号相同而已。《会编》中的这位女将,不但不是《水浒传》中的真实人物,恐怕也不是《会编》这本野史中的真实人物。这位女中军统领改嫁张用后,还在马前打出旗子,上写“贞烈女”、“马夫人”。烈女还嫁二夫?马夫人变成了张夫人,还打“马夫人”的旗子?由此可知《会编》是杂烩之编,不能信以为真。

历史上的宋江,扑朔离迷:《水浒传》中的宋江。

悬案重重。从文学形象的座位名次到宋江的艺术创作。

都有诸多矛盾。这里首先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