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传统书目中书画专业书籍的位置自汉书设立《艺文志》,历代史籍都对传世的图书典籍进行记载,这构成了中国图书史的一大宝藏。尽管历史理论家刘知几曾对史书收书目大不以为然,竟然倡议“愚谓凡撰志者,且除此篇”。但是,汉志却并没有书画方面的图书,事实上,在宋前正史的艺文志或经籍志中,书画总是难以有一席之地,据今人整理的《元史艺文志辑本》,“子部艺术类书画之属”已有六十余种,再加上“篆刻之属”十种,论绝对数量已不少,但相对图书总量,还是少得可怜。再至《清史稿艺文志》,总体规模则已蔚为大观,其补遗更单行为三巨册,篇幅之庞大,远远超过了很多朝代的正史。按照历史的脉络,可以清楚地认识到,书画在中古以前是没有被正统知识界、文化界所重视的,至少没有给予学术地位,在历朝历代图书典籍的总目录上,书画方面的书处在可有可无、无足轻重、聊备一格的位置。传统书目最有代表性的,也是近世最有影响、最通行的,莫外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书目答问》三种。其他的官修、私修书目,如名种史籍中之经籍志、艺文志,以及藏书家的书目如《干顷堂书目》、《天一阁书目》等等,可以说主要是专家参考所用,而不是供一般读书人作为指南的。
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与《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四库全书是清代所修的典籍大成,代表了官方的主流文化,客观地说,也基本上囊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虽然还有不少好书未在四库之中,但是四库所收却都是好书。缪荃孙为《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作序曾说“此书通行后,何啻得干百导师于家塾,而保全旧学,不致湮没于尘埃,流失于外域,旧学绝续之交,岂非绝大关系之事哉!”直到今天,四库全书的目录还广泛地被文化人作为治学门径。孙犁先生曾在答复肖复兴关于该读什么书的信中写道:“有效途径,我以为最好是买一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或《四库全书简明目录》,甚为实用。另,可将《鲁迅日记》书账通读一遍,籍知一个作家治学之方。”四库全书本身已成为一门专学,陈垣先生就是四库全书权威专家之一,用十年时间坚持去图书馆借阅通读了全部四库全书,撰写发表了大量的论著。我一向认为凡在学问上有大成就无非是聪明人而肯下笨功夫者,援庵老人应是最好例证。时下之人,聪明或许不让古人,而皆不肯下笨功夫,这也是当今不再有大师诞生的重要原因。在四库全书中,书画篆刻著作已经有了位置,但是,仍然非常不起眼,书画之属七十三部,篆刻之属三部而已。据陈垣先生统计,四库全书共36277册,2291100页,其中书画著作576册,39294页,篆刻著作5册,271页。册数所占比例约在1.6%,而页数所占比例约在1.29%。可谓微乎其微,然而这已经令一些正统学者大为不满,认为书画书已收得太多。事实上,当时有一种说法是馆臣们揣度清高宗酷爱绘事,所以格外多选了这方面的书。《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卷第十二为“子部八(艺术类)”,标注者邵懿辰在标题下加批了八个字,殊能反映当时学界正统思想:“此卷所收,多而无谓!”遍翻此书,其他门类的书目都无这等评语。其实,论数量,四库中书画类著作并不复多,传统学者计较的,只是所占比例。换句话说,就这么点书,已经令正统学者感到忍不可忍。可见杨雄所谓“雕虫小技”的说法,在传统士大夫心中是何等有影响。现当代编著百科全书或出版丛书集成,都已把艺术列为当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由艺术专业人士参与编撰。而据任松如的研究,四库全书自开馆至第一部书成,先后担任馆职者共360人,而其中被张之洞《国朝著述家姓名略》认可的著述家21人,其中无一为书画专业学者,尽管纪昀、翁方纲等人对书画不无造诣。没有专业人才的保障,当然在编书时就无法指望能照顾到专业领域。
三、《书目答问》中的书画书目在清末民初,最普及也最有影响的书目,是张之洞的《书目答问》,几乎可谓是家置一编,只要是书生,人人皆知。鲁迅曾在文章中写道,读旧书莫若靠着《书目答问》摸门径。陈垣负笈京华求学全赖《书目答问》作指针。此书出后,不知被翻印再版了多少次,可谓风行海内,直到近几年还不断有出版社予以整理出版。可以说,至今在国学书目方面,还没有能替代《书目答问》的新作。《书目答问》列举书两千余部,在子部艺术类选了二十五部与书画印相关的书,在比例上,与《四库全书》不谋而合。二十五部著作名目依序转录如下:《法书要录》十卷【唐]张彦远《墨池编》二十卷[宋】朱长文《书史会要》九卷,补遗一卷[明】陶宗仪续编一卷[明】朱谋《书谱》一卷【唐】孙虔礼《续书谱》一卷【宋】姜夔《艺舟双楫》六卷,附录三卷包世臣《历代名画记》十卷【唐】张彦远《贞观公私画史》一卷【唐】裴孝源《图画见闻志》六卷【宋】郭若虚《画继》十卷[宋】邓椿《图绘宝鉴》五卷【元】夏文彦《读画录》四卷周亮工《画征录》三卷,续二卷张庚《南薰殿图象考》一卷胡敬《佩文斋书画谱》一百卷康熙四十七年敕撰《东观余论》三卷【宋】黄伯思《广川书跋》十卷[宋】董迪《法帖谱系》二卷【宋】曹士冕《阁帖释文考正》十二卷王澍《虚舟题跋》十卷,补原三卷王澍《苏斋题跋》二卷翁方纲《法帖题跋》三卷姚鼎《学古编》一卷[元】吾邱衍《续三十五举》一卷桂馥《印人传》三卷周亮工论书六种、论画八种、统论书画二种、论法帖七种、论印章三种,以今日的学术标准评判审视,恐怕也不能不承认其眼光之准,选书既少而又精,难怪他自许“所举两干余部,疑于浩繁,然分类以求,亦尚易尽”(《书目答问略例》)。张之洞的选书原则,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举其典要可资考证者,空谈赏鉴不录”,体现出务实而不唯美的精神旨趣,这也与其治国安邦的儒臣身份相符。当然,《书目答问》在“子部书画之属”外,还有一些书籍也具备书画专业图书的参考价值,比如在小学部分,以及“集部”的一些书画家文集,如颜真卿的文集。今天的所谓国学大师,往往做不到遍读张之洞《书目答问》所开列的图书,如今艺术专业的研究员、教授、博导,全部读过上述古籍的恐怕也并不多,凡读过的,才够得上称职二字。这张书单,按照张南皮的说法,是为初学者而非藏书家或读书家开的,也就是民国年间流行的“国人最低限度必读书”;他所选的书画书,也是为一般初学士子艺术修养考虑,而不是为书画专业学者或书画家所选。中国文化的深重危机,就隐藏于此,自“文革”兴,读书传统血脉被割断,几千年的传承,几成广陵散,虽然改革开放后又重倡读书,但是很快又被重商、拜物主义所冲击。
世人无学,可悲的不是读书太少够不上博学,而是甚至不知道什么才叫真正的博学!在文史学界尚如此,遑论不重书本的书画界。
四、国学书目亟需与时俱进为适应现实阅读需要计,国学书目亦需刷新,补充完善,因为《书目答问》以及范希曾的补正,所列书籍如今只有少数出了整理排印本,而大多仍是线装书,除了做高级研究的专家,几乎无从得见,京沪坊间的线装书也日益稀少,在中等城市线装书几乎已经绝迹。所以,《书目答问》以及其补正,对于普通读者不复有实用参考价值,因为按图无法索骥,书中所列举的书目,只有图书馆的善本室才有,而且借阅手续之繁难,已无法指望作为学习或研究的对象。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编著的《古籍整理图书目录(1949—1991)》(中华书局1992年版),把1949年后四十余年古籍整理出版的成果打包公布,并且分了类别,囊括各个专业的古籍,其中有书画艺术一项,按年检索,可以查到有哪些书画古籍已经整理出版。对于一般读者,欲治国学,不妨以此书目在《四库提要》《书目答问》中对号入座,以为津梁。
五、民国以来阅读书目忽略了美术民国时期的学界文坛名家,如梁启超、章太炎、鲁迅、胡适、林语堂、顾颉刚、汪辟疆,虽然开列了各有千秋的书单,但是,总体而言,以文学为主,最多兼及经史,几乎都没有提到过书画方面的书目。这其实也反映出在当时的文化界知识界对书画的态度。直到解放后,以至“文革”后,乃至今天,读书界虽然热衷开必读书目,推荐书单,但是往往会忽略掉书画或美术专业图书。
我读大学时曾按蔡尚思《中国文化史要论》所列书目一一去图书馆检索借阅,虽然对此书的口气与文风殊不以为然,但是回想起来,此书对于构筑国学根基还是相当有帮助的。不过,如今返回去查找,居然在这部文化史要论中,未给书画一席之地。国家教育部高教司2001年印发了《高等院校中文系本科生专业阅读书目》,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都分别推出了各自的文科阅读书目,书画专业典籍也都没有应有的位置。手头有几种坊间比较常见的初学指南或自学指南性质的书目书,在这一点上就都大同小异,可见“英雄所见略同”。通俗读书指南一类的读物,“文革”以后层出不穷,还有多种外国版本的书,如《理想藏书》等等,尽管在文化学、学术价值上甚少可取之处,但是在倡导入学初学者多读书、读好书方面,还是有积极促进之功的。
《中外推荐书目100种》(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从里面几乎找不到美术名著的影子,只有一份书单是王云五所出商务印书馆的《国学基本丛书》,400种之中,有《珊瑚网》、《图绘宝鉴》、《画学心印》、《艺舟双揖》《广艺舟双揖》、《书法正传》几种。其实大手笔出版家王云五只是出了这套国学基本丛书而已,他并没有开过这样一张书单。新出的《智者阅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一书收集罗列了形形色色的推荐书目,但是从中查不到几种美术书,能跻身其中的是《艺术哲学》、《美的历程》、《艺术问题》、《美学散步》等相当于《唐诗三百首》一类的大众美学常识或通俗“科普”书。中国青年出版社所出《青年必读书手册》推荐了一百三十本书,此书是作为青年人理想标准的文化知识而设计的,其中没有一本美术方面的书,只有一部和美术专业搭界,是以传记面貌出现的,那便是欧文斯通的《凡高传》,完全是因为走红畅销而上榜。推荐者选择此书显然不是出于对美术的兴趣,而是为了所谓人生奋斗传奇,这也就是所谓“尔爱其羊,我爱其礼”,仁者见智,智者见智。
六、书画家要读国学李苦禅先生曾倡导“务必要以国学统领书画,将书画纳入国学一隅,才可立身于千古!”事实上,真正有成就的书画大师,都必然重视国学。书画专业人士,实在也有必要补补国学课,不妨按图索骥,常置《书目答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四库简明目录》于画案,按照先贤的指引研读经史子集,庶几有望跻身于大师之侧。不读国学,没有古籍修养,从事书画,无论名声大小、地位高低,终只是匠人而已。国学与书画的关系,可以说国学是书画的底色与背景、根基,而书画对国学而言,却是并不重要的附丽。
因此,书画之学,钻研到深处,一定就是国学的境界,而国学研究与修习,几乎对书画可以忽视不计。这种格局有其历史成因,因为自古中国人就把书画等艺事置于边缘地位,对于主流文化而言,书画远远不如音乐重要,当然就更不如诗文经史重要。因此,反映在代表中国正统知识与学术成果的《四库全书总目录提要》、《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书目答问》中,书画专业书籍的比例就相对很少。
七、国学也包括书画国学基本书目中无书画论著,这显然是未把书画视为国学,而中国书法与中国画,倘若不属于国学,那么是什么?依我说,如果读书人不晓书画,其国学就谈不到完备。时下不少以国学复兴为己任的学界名流,就有必要补补书画这门课。中国文化的全面复兴,别无捷径,还得回来传统典籍上来,而在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汪洋大海中要想找到正确方向,还得靠《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四书全书简明目录》与《书目答问》作为指南针。现实中真正迫切需要的,是就坊间可以买到与图书馆可以借阅到的排印本或影印本,整理出一个全新的与时俱进的《书目答问》。当然,在这当代版的《书目答问》中,有必要给书画美术专业图书更多的位置。因为现在对中国文化中书画的地位与意义,有识之士已经充分认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