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青年100种生存状态
14521300000016

第16章 劳教管理所的警察

我们这儿是一个偏僻的劳动教养管理所。尽管我们头上有人民警察、国家公务员、执法者等多种称谓,可事实上,我们的身份却更接近一个农民。不同的是,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我们却是日出而作,日落不息。

这里属于江南丘陵地带,山坡上尽是梯田样的茶园,平地则是成片的农田。全所几十个中队,每个中队都拥有一块“属地”,以“茶业”或“农业”为主业。中队干警,无论春夏秋冬,天一亮就得起床,带着劳教人员出操,吃过早饭后就上山下田,完成一天的劳动任务。这些劳教人员在社会上大多好吃懒做,惹事生非,因为干了各种违法的事而被劳动教养,几乎没人懂得农活儿。于是,就需要带工的干警去讲、去教,甚至还要手把手地做示范。遇到农忙季节,为了节省来回路上的时间,午饭都是送到农田上吃。这样一直忙到天擦黑,才收工回队。

对一个农民来说,天黑就意味着休息。可干警们不行。因为劳教学员到这里来是接受教育改造的,白天进行劳动改造,晚上或阴雨天就要进行思想教育,点评一天的表现,还要找思想有疙瘩的学员谈心,为文化低的学员补习功课。学员都睡下后,值班干警要不断巡视大院、劳教宿舍,防止劳教人员脱逃、自杀或其他意外事件的发生……黑夜过后是黎明,新的一天开始了,干警们又要早早起床,他们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365天如此周而复始。

长时间的风吹日晒,我们一个个黝红黑壮,若不是一身警服,谁又能分辨出是警察?我们的劳动强度不大,精神压力却很大。我们面对的不是普通的劳动者,这些人随时可能“出事”,斗殴、逃跑等,如果不能及时发现或制止,将是严重的失职行为,并且随时还会有这样那样的危险。曾经有一劳教学员就在劳动中突然拿起铁锹砍向干警,当时干警的脸上鲜血淋漓,周围正在劳动的学员都看不下眼个个义愤填膺,怒吼着上前要打死砍人的学员。眼看一场流血事件就要发生了,被砍的干警挣扎着爬起来,强忍着剧痛制止了冲上来的学员,避免了事态的扩大。

外界总是把劳教场所和劳改监狱画等号,认为这里也是高墙电网,充斥着打骂体罚、挨饿受冻等。其实劳教所奉行的是“教育、感化、挽救”,对劳教人员的管理是“依法、严格、文明、科学”的。劳动苦而且累是事实,打骂体罚却是绝对禁止的,是要受党纪政纪处分的,严重的甚至要受到刑事处罚。因劳教学员不服管理,一名干警一怒之下掮了他一耳光,结果受到行政处分。在伙食上吃饱吃够是完全可以的,住宿的地方,夏有风扇冬有棉被棉衣,生病送所医院治疗,重病还要转院治疗。记得有位劳教学员突然发病倒在地上人事不知,中队干警跑过来趴在他身上做人工呼吸,并且吸出一口口脓痰,直到医生来。

在场的其他劳教学员十分感动。

我并不是就说我们干警都是最可爱的人,这里就是一片净土。事实上,我们也有自己的不满,也有很多棘手的问题不能解决。

我们所真正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相对来说比较封闭,与外界交流少,人员内部流动也很少。分到这儿的干警大多是农村走出来的中专生,这两年实行公务员制度改革,编制一下卡死,几乎就不怎么进人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年轻人越来越少,并且大多集中于基层中队,由于这种工作决定男干警较多——有的整个大队没有一名女性,自然年轻人的恋爱问题就遇到了障碍。城里的女孩儿看不上我们这种接近农民式的警察,干警们只好在家乡或是附近的农村找对象,好多都没有工作,所里又没有那么多岗位可以安排她们就业。于是一家人只好靠一个人的工资生活。虽然这两年公务员一再加薪,但年轻干警每月的收入也只有八九百元。当然如果夫妻双方都是本所干警,情况就会有所改变,可惜这样的概率不高。人往高处走。一些有点儿本事有点儿门路的纷纷调走。同是劳教工作警察,到了城里每月工资立马增加几百元。而且城里繁华的都市生活,优良的教育环境,太多的选择机会,广阔的就业渠道,都让我们羡慕感叹。我们这些“没本事”的,无法改变现状的,就只好死心塌地留下来。

好在工资一年比一年高了,好在门口已铺上了柏油路,出门不再坐嘣嘣响的大篷车了,好在电话接通了——尽管电话费贵些,好在所里自己盖起了四层楼,可以住上两室一厅50平方米的套房了,好在学校的升学率一年高过一年,子女升学有希望了,好在所里在城里也买了地,以后可以到城里养老了……日子总会一天好过一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