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生物知识知道点:动物的进化
14516800000015

第15章 哺乳动物时代(4)

欧丽娃是腓尼基王国国王阿革诺耳的女儿,美貌绝伦,在王宫里深居简出。宙斯被年轻的欧丽娃的美貌深深地打动了。可是,他害怕妒忌成性的妻子赫拉发怒,同时又怕以自己的形象出现难以诱惑这纯洁的姑娘,于是他想出一个诡计,变成了一头膘肥体壮、高贵而华丽的原牛,混在国王的牛群中。有一天清晨,欧丽娃和姑娘们一起到花园里嬉玩。宙斯化身的大原牛渐渐向欧丽娃靠近。这头健美而温顺的原牛立即吸引了欧丽娃。欧丽娃最后壮着胆子骑上牛背。这时公牛从地上跃起,奔跑向克里特岛。宙斯立刻向欧丽娃倾诉他的爱意,欧丽娃同意嫁给宙斯。

中国学者根据岩画、青铜器狩猎纹及汉画等资料,认为古时候在中国称为“兕”的“圣水牛”其实就是原牛。在很多古代文献的记载里,原牛都具有某种传奇神物的意义。

原牛是家牛的祖先,就如猿是人的祖先一样。原牛体态魁梧,双角尖耸,在古罗马统治者恺撒大帝的《黑森林》一书中曾描述:原牛略小于象,色彩独特,体型巨大,速度超群。无论面对人兽,它们都不示弱,无法被驯化,就是幼牛也很难驯服。

在过去,人类长期捕杀原牛,欧洲的年轻人曾以捕杀原牛作为强身健体的方法之一。他们在追杀原牛中取乐,还以拥有众多的原牛为荣耀。他们热衷于在原牛角上镶上银边,用做宴席的炊具。

到了11世纪,原牛的数量就已经非常少了,只有在东普鲁士、立陶宛及波兰的野外还有少量残存,其他地方的原牛已经被人类全部捕杀。到了1359年,东普鲁士、立陶宛的原牛也相继灭绝。只有在波兰还能见到原牛的踪迹,此时波兰吉姆维特公爵下令保护原牛,使波兰成了原牛最后的保护地。但原牛仍遭到人类的捕杀,到1599年时,只剩下20只生活在波兰西部森林中,到了1620年便只剩下最后一只,这只原牛一直活到1627年,它的死去,代表着原牛从此在地球上全部消失。

驴的祖先:非洲野驴

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东部的沙漠几乎常年不下雨,土壤中含有的盐分,使这里更加贫乏。这是一片荒凉的土地,几乎没有生物生存。

沙漠边缘丛生着一簇簇的灌木丛,每当夜晚来临,非洲野驴就在这里觅食。天刚亮的时候,它们就悄悄地离开了。它们在黎明时分最为活跃,因为这时的温度还可以忍受。

早上八九点钟的时候,太阳就开始了强烈的照射,气温骤然升到50℃以上。非洲野驴就在这个时候走进茫茫的大沙漠。

非洲野驴的腿有斑纹非洲野驴是世界各地广泛饲养的家驴的祖先,它们通身都是浅红棕色,能够反射太阳的光热。肚皮是白色的,四肢带有黑色的条纹。这些特点是野驴的保护色,不会招来掠食者。体形和家驴无异,但耳朵特别大,并且行动非常灵敏。

非洲野驴之所以能在沙漠中生存,是因为它们的身体细胞能够防止脱水,并且在喝水的时候迅速补充水分。非洲野驴身体细胞的这种能力不仅使它们生活在难以想象的沙漠地带,也为它们提供了御敌的武器。

尽管天气十分炎热,但野驴却能靠着迅速的奔跑能力躲过敌人,而且能够长时间的快速奔跑。非洲野驴的奔跑速度异常迅速,甚至狼群都追不上它们。

由于地球变暖,非洲气候越来越干燥,非洲野驴能找到的水源也越来越少。同时,由于野驴的“好奇心”所致,它们常常追随猎人,前后张望,大胆者会跑到帐篷附近窥探,给偷猎者以可乘之机。再加上一些人为的其他因素,非洲野驴已经濒临灭绝。

白狼与袋狼

梦幻之狼终成梦幻

狼起源于新大陆,距今约500万年。在人类兴盛以前,狼曾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野生动物。过去世界上有30多种狼。它们的皮毛多为茶色和暗灰色,只有一种是白色的,又被称为梦幻中的狼,生活在人烟稀少的纽芬兰岛的荒山上。

白狼全身都是白色的,只有头和脚呈浅象牙色。在大雪中这无疑是最完美的保护色。有人把白狼美丽的白和柔美的身段加以诗意的想象,称它为“梦幻之狼”。白狼是狼中体型较大的一种,长得和藏獒很相像,有一颗巨大的头颅和细而柔美的身体。

狼到底是天然的居民还是凶恶的魔鬼?大多数人都会认同后者。因为在更多人的心目中,狼凶残、狡诈,是恶毒的形象。在大自然中,狼扮演了捕食者,而鹿、兔等一类动物则成了它的征服对象。因此,为了保护弱小的鹿,人们就对狼实施大捕杀。由于人们对狼的偏见,不仅使狼蒙受不白之冤,而且给包括鹿和人类在内的生态环境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狼凶猛,但很自律,是曾经的天然居民,纽芬兰白狼也是如此。白狼雌雄成双成对地生活,相亲相爱厮守终生。他们常常多个家族在一起生活,每个狼群中都有一定的等级制,每个成员都很明确自己的身份,因此相互之间,很少有仇恨和打架的行为。相反的,在围捕猎物和共同抚幼方面,还表现出一种友爱与合作的精神。从历史资料看来,它与生活在纽芬兰的加拿大土著贝奥图克人之间和谐相处。白狼与贝奥图克人和谐地生活在同一块地盘上由来已久,互无敌视,互不干预。这真让人大跌眼镜!

1800年,英国用“现代文明”的枪炮征服了纽芬兰,消灭了贝奥图克人,继而开始了对白狼的毒手。这是外来文明献给“魔鬼”的礼物!

白狼生活在加拿大土著人贝尔托克的领地内。英国政府曾悬赏贝尔托克的人头,到了1800年,贝尔托克族终于被消灭了。英国人下一个目标是白狼,因为白狼总是袭击他们的家畜。1842年,英国政府又悬赏打狼。随着移民的不断涌入,白狼被追赶得走投无路,再加上白狼分布范围广,与人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这样人们更加憎恨白狼,一只只白狼被枪杀。人们还用投毒的方式一次害死了上百只白狼。人们在鹿的尸体中注入马苟子茧,放在白狼可能经过的地方,这样无论是公狼母狼还是狼仔都无法逃脱厄运。这种投毒方式不仅害死了白狼,别的野生动物往往也不能幸免于难。不久,白狼遭到毁灭性的打击。1911年,世界上最后一只白狼被枪杀。

世界上的人们都害怕讨厌狼。其实它们和我们一样热爱家庭,成群结队互相帮助,生活在一起。20世纪初北美地区还有20种狼,可是现在只剩下7种了,但愿剩下的狼能通过保护运动摆脱白狼的厄运!

非狗非鼠非虎非狼的袋狼

塔斯马尼亚岛位于澳大利亚的南面,那里是“世界的尽头”,大自然主宰着一切。它是澳大利亚最小的州,这里连绵的丘陵、山谷、高原、火山和陡峭的海岸,让人联想到帕姆帕草原和南非草原。

50年前的一天,澳大利亚的两个渔民莫瑟和汤姆森又来到塔斯马尼亚沿海捕鱼。这里是他们常来的地方,海岸美丽的风景和丰盛的渔业资源吸引着他们。他们像往常一样,在离海岸不远的地方搭起了帐篷。

天黑了下来,白天的疲劳使他们很快就进入了梦乡。朦朦胧胧中,汤姆森突然听到一种奇怪的声音——一只动物在翻弄外面存放鱼饵的篓子。

汤姆森忙把莫瑟叫醒,他们悄悄从床上下来。莫瑟随手抓起一块劈柴,在帐篷口向外观望。黑暗中,他们隐约看到篓子边有一只大野兽的影子。莫瑟一个箭步冲出去,抡起劈柴向野兽砸去。这只被惊吓的野兽瞬间便逃之夭夭。

第二天清晨,两位渔民在离帐篷不远的地方发现了一只受伤的雄兽。凭着多年的狩猎经验,他们断定这是一头袋狼。袋狼发现了他们,就马上跑掉了。这让他们很奇怪,因为他们知道袋狼在十多年前就已从塔斯马尼亚消失了。

这两位渔民为了证实这头野兽是袋狼,就将带血的劈柴送到动物专家那里鉴定。经专家鉴定,这些毛和血毫无疑问是属于袋狼的。然而他们却再也找不到这只来去匆匆的袋狼了。

塔斯马尼亚袋狼是一种很古老的动物,是塔斯马尼亚地区特有的动物,因而得名。塔斯马尼亚袋狼是一种很难以形容的奇妙动物。从它的头和牙齿来看,它的确是狼。可是,它的身体又像老虎一样有着条纹。袋狼物种已灭绝它可以像狗一样用四肢奔跑,也像袋鼠那样用后腿跳跃行走。由于这只动物有着其他种类动物的特征,却又有着特别的地方,因此当地人称它是澳大利亚的“四不像”:头似狼而非狼,尾似袋鼠而非袋鼠,斑纹似虎而非虎,开口向后的育儿袋似负鼠而非负鼠。

塔斯马尼亚袋狼生活在树林较为稀疏的地方,或是草原上。一旦有人来到它们的生存地,它们马上就会躲到森林的深处去。袋狼主要捕食袋鼠和鸟类。白天进洞休息,夜晚或黄昏觅食。袋狼的颚骨像蛇一样分为两段张开,它们会一下子就将猎物的头咬碎。它们往往单独行动,奔跑的速度并不快,但它们会穷追不舍,直到猎物筋疲力尽为止。

在19世纪,当塔斯马尼亚地区鼓励和支持发展农业时,由于塔斯马尼亚袋狼的存在严重威胁着家畜,因此塔斯马尼亚袋狼就一批又一批的倒在了猎人的黑洞洞的枪口下。到了1914年,塔斯马尼亚袋狼就已经非常罕见了。大约在上世纪30年代,最后一只塔斯马尼亚袋狼被射杀,它终于永远地从我们的视觉中消失了。

僧海豹:古老的热带海豹

在碧涌上荡漾的太平洋中部,有一个碧玉般的小岛,叫尼豪岛。这是一个牧场岛,僧海豹就在这个岛的沙滩上繁衍生息。

僧海豹是一种古老而稀有的海豹,是世界上惟一一种一生都在热带海域中生活的海豹。历史上僧海豹曾一度在加勒比海和地中海大量的繁殖,由于人类的狂捕滥杀,今天僧海豹在世界其他地方已难觅其踪,而仅仅在夏威夷群岛北部生存着一个不大的群体。

僧海豹与其他海豹一样,没有外耳,可有很好的听觉。它还有一对敏锐的眼睛,不但能看清水里的东西,也能看清空中的物体。僧海豹的体型比海狮海象更适宜在水中生活,如它的后肢不能曲向前方,这在水中运动十分重要。还有它的身体外表平滑,几乎成了流线型,非常适合僧海豹在沙滩上晒太阳在水中快速游泳、潜水。敏锐的视觉和听觉再加上水中的灵巧,使它更容易捕捉到各种鱼类。而一旦到了陆地上,它的动作就显得十分笨拙,滑稽可笑,善于游泳的四肢只能起支撑作用,只好缓慢的匍匐爬行,陆地上的笨拙也成了它们日后灭绝的原因之一。

僧海豹脸上长着又黑又密的刚须,两只黑眼睛又大又亮。僧海豹很聪明,对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它们对人类很友好,当它们遇到在附近游泳的人时,就会好奇地游到人的面前,直愣愣地盯着人的脸看上一阵,然后悠然自得地游开。它们游泳的姿势非常优雅,好像根本不用鳍划水,只是身体略略晃动,便能毫不费力地在水中转来转去。在它们生活的海域有着丰富的食物,僧海豹们吃饱喝足了就在水中互相追逐,翻滚打闹。当然恼怒的时候,它们也会扭打撕咬,所以它们的身上经常有一些牙齿的痕迹。

在哺乳期间,僧海豹的警惕性很高,一旦发现危险,会立即将小海豹推下水去,然后自己潜水而逃。如有小海豹被擒,大海豹会不顾自己安危,抢夺小海豹。如果是人抢走小海豹,大海豹就会怒气冲天地向人发动攻击,可是最终它们也没能逃脱人类的手掌。

小僧海豹浑身长满厚密的乳手除了捕食之外,僧海豹喜欢在僻静的岛屿上晒太阳,常常几十上百的聚集在一起。进入15世纪后,僧海豹宁静的生活被人类彻底打破了,因为加勒比海地区一直是欧洲及美洲列强相争之地,早在1462年就有西班牙人进入此地,后来英、法、丹麦和美国等一些国家的人也先后来到这里,并且开始逐渐进入到了加勒比海腹地各个岛屿,而这些岛屿正是僧海豹常年栖息之地。由于食物短缺,人们来到这里后,便开始了捕杀海豹来充饥。在陆地上笨拙的僧海豹只能束手就擒。因小海豹浑身长着厚密的乳毛,可以制成上好皮毛制品,因此也没能逃脱厄运。就在猎食僧海豹的同时,人们又发现海豹油是一种非常好的油料,这下情况就更糟了。到了19世纪,随着这些国家实力的增强,他们想占有更多的殖民地,于是越来越多的人来到了加勒比海地区。为了获得更多的海豹油、海豹皮,这些人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捕杀行动。美丽的海滩瞬间变成了屠宰场,到处都是僧海豹的尸骨。顿时,蓝色的海水也被染成了红色……

知识点

僧海豹的种类

世界上共有3种僧海豹:夏威夷僧海豹、地中海僧海豹和加勒比僧海豹。令人忧虑的是:加勒比僧海豹自19世纪50年代被发现以后一直未再见其踪影,有人怀疑这种僧海豹已经绝种了;地中海僧海豹曾经数量众多,但是今天已经处于濒危状态,据估计最多还有500多头;夏威夷僧海豹的处境也不妙,大约只有1500头。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三种僧海豹经历了不同的进化过程。但是,它们都是在几乎没有天敌的环境中生存下来的。所以,这三种僧海豹防卫天敌的本领就特别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