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的修养
14514400000031

第31章 怀德(5)

一、格局宽广

所谓的格局要宽广,老子说:“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格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发展,比如说去做一个研究,我们时常认为自己研究的这个领域是最重要的,而忽视对相关领域的关注。钱钟书在《围城》里写到什么系看不起什么系的现象。实际上,隔行如隔山,不同的学科之间有自己的研究对象,有自己的研究方法,也有自己的研究思路。我们不应该厚此薄彼。有时候我们在博士阶段或者说是在读书的阶段,总感觉自己所学的学科、自己思考的这个问题,甚至自己研究的对象非常重要。现在在学术界经常可以看到,哪怕研究一个很微观的东西,他也把它写到宏观的层面上,用来显示他研究的很有价值。久而久之,我们就形成了一种观念,就是以我为尊。我们去听一次课,或者听一场报告,听的都是对方说错的东西,对方讲了十句话,有九句话说错,一句话说对了,其实记住这句对的就可以了。只有这样不停地去记住别人说对的东西,我们的知识才能够不断地增加。

学术上的任何一个问题,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去看,得出的结论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尽量去吸收相关的研究成果,尽量向不同的学科学习,尽量与相邻学科的人有所交流。我2005年来长春的时候,长春的学者之间,包括师大与吉大的老师之间来往都很少,更不用说社科院和其他学校了,后来我们就成立了一个“长春青年学者论坛”。论坛里有来自社会学、法学、文史哲、经济学以及商业等相关学科的学者,我们一起讨论一些社会问题。不同的学科对同一个问题的看法,不同的学科对同一个问题的解决,即使不能够改变对本学科的理解,也至少可以增加对相关学科的认识,久而久之,就会发现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甚至写文章的思路、眼光都会与众不同。

做研究的时候,有三种对待研究对象的方法:一是仰视,二是俯视,三是平视。如果我们抱着一种仰视的态度对待研究对象的话,实际上,已经决定了这个研究不可能在历史上,或者在这个学科内达到一个很高的高度。所以,我们研究一个领域,至少要用自己的修养和人生的境界,保持跟研究对象大致保持平起的高度。

我们研究顾炎武*,如果不能够做顾炎武的朋友;研究陶渊明,如果不能够做陶渊明的知己;研究李白和杜甫,或者研究西方的哲学家,如果不能够和他心领神会的话,那么,对他的文章进行理解与解读时,就体会不到微妙之处,充其量只是盲人摸象般地写些读后感。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要想提高自己研究的水平和层次,一定要跟自己的研究对象保持着一种相当层面的共鸣,用一句现在流行的话讲,思路决定出路,态度决定高度,格局决定结局。对待学问或者说是对待做老师的态度,也决定了他发展的高度。他自己思考问题的立意,也决定了他最后解决问题的方法。

*顾炎武(1613—1682),本名继坤,后改炎武,字宁人,号亭林。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师。其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要,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

二、胸襟开阔

如果说修养决定了我们研究的起点,胸襟则决定了我们发展的高度。中国古人有句话说:大丈夫当容人,而不当被人所容。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青年人在参加工作的时候,遇到的很多事情是我们看不惯的,甚至有时候自己心里觉得很气愤、很不服、很委屈,认为这个事情不应该这样处理。这或许就是意气使然,遇到这种事该怎么办?意气虽是激情、是动力,而忍耐则可以厚积淀、厚根底,用挫折或者委屈去拓展心胸、开阔胸襟。大贤能容小贤,智者能容愚者,宽博能容浅薄,学问精深能容学问驳杂。对年轻人来讲,在一个单位里面,乃至其他任何场合,最重要的是做到胸襟博大,落实到实处,就是要做到“四容”。

一要容人之长。这个容人之长看似简单,实则很难做到。领导有三种:第一种是比自己优秀的人;第二种是跟自己差不多的人;第三种是不如自己的人。我们知道,第三种领导肯定成功不了。楚霸王项羽不能成功,正在于胸襟不够。领导是和自己差不多的人,比如袁绍、袁术,遇事大家见解差不多,谁也不能决断,甲这样说,乙这么说,丙那样说,作为一个领导,他到底听谁的,决断不了。能够成就事业的刘邦和朱元璋,都是能够容忍比自己强的人,这是一种胸襟。年轻的时候,有时候看到跟自己一起入学的,或者一块毕业的,甚至跟自己品行差不多的,或者说是将来跟自己有竞争关系的人,做了哪些比自己强的事情,有时候会有一种无名之火上来,争强好胜。看到别人长处的时候,我们常常有一种莫名的妒忌心、一种不服输的心理。作为学生,有如此情形是可以的,但如果作为一名老师,则要慢慢培养自己的雅量,要学会去赞美别人。其实每一个人都有一个非常有用的秘密武器,我们不常用,那就是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用力去赞美它,发自内心去赞美。久而久之,你就能够和很多人交往,能够团结一批人,这是容人之长。如果能做到这一点的话,我们能够把别人的长处变成自己的优点,把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相比,来做到闻过则喜,那么就能够提升自己。

二要容人之短。其实仔细一看,我们周边的学者包括一些德高望重的老先生,甚至一些领导,他们可能有这样和那样的不足,但我们要学着去原谅,或许自己在那个位置上不一定比他做得好。每一个人都有缺点,我们意识到别人缺点的时候,“见不贤而自省”就是反省自己不要去做,不要再犯这样的错误。想想他犯了这样一个拙劣的错误被我看到,那么我犯这样一个拙劣的错误,岂不是会被更多的人看到。参加工作以后和当学生的时候有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当学生的时候老师会批评他,会帮他指出来做得不足的地方。参加工作以后,老师会慢慢地不说了。现在这个社会找表扬容易,找批评太难了,我们尽量地要不断弥补自己的短处和缺陷。

三要容人之误。有时候别人可能会对你有误解,你的层面越高,别人对你的误解就容易越多。常言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这个“小人”并不是一个道德不好的人,而是说格局比较小。在你看来,这是别人应该做的事,而他可能就觉得别人做的事情是阴谋。有人主动帮助单位做了一些事情,主动承担了很多责任,那么单位领导按照考核,应该给予很高的积分,或者相应给的报酬提高了。但有时候,有的人就不理解报酬高是因为干得多,他看到的可能只是挣的钱多。在被别人误解的时候,对自己说句“没关系”。没关系,就是自己静心地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不用在乎别人的眼光。其实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差不多,但时间一长久,便会发现,坚持正道直行,才有可能实现人生真正的良性循环。

四要容人之怨。即正确对待各种抱怨。我们都知道,做学生的时候,很多课都不想去听,甚至大胆旷课,或者当老师讲了几句遵守课堂纪律的话之后,他签完到、点完名就走了。参加工作后一旦要上课,你也要面临着这个问题,所以说我们有时候,包括到期末考试的时候,有的学生可能答卷答得不好,有的学生可能对你有要求,怎么办?因为现在的年轻人个性越来越鲜明,我们在十年前、五年前不也是如此吗?我们面对别人抱怨的时候,要不断地反省自己,是不是自己真的做错了;如果自己没有做错,那就坚持他的原则去做;如果真的做错了,那我们就好好地去反省、纠正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