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教孩子调整心理状态。
应使孩子明白,有人一生快乐,其秘诀在于有适应力很强的心理状态,这使他们能很快地从失望中振作起来。在孩子受到某种挫折时,要让他知道前途总是光明的,并教孩子注意调整心理状态,使他恢复快乐的心情。
(8)给孩子一个发光的机会。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优点,为什么不给他机会把优点展示出来呢?他喜欢读书吗?那就让他在你做饭的时候一边讲故事给你听。他对数字敏感吗?那就带他去超市采购,让他帮你算个小帐。只要你对孩子的特点表现出热情,就可以最大程度地激起他的自信和自尊。
6.菲菲的睡前小计划
案例:
菲菲一直是奶奶看大的,奶奶对她了如指掌。刚上小学,奶奶就发现菲菲有些不对头,常常是想起什么做什么,做不到三分钟,又想做别的事情。结果所有事情都是乱七八糟的,没有一件事情能做好,有时候还会把奶奶折腾得焦头烂额。
有一天,菲菲正在看电视,见电视里的小朋友玩电动娃娃,就跟奶奶嚷着要电动娃娃,非要奶奶去买不可。奶奶费力地买回电动娃娃,菲菲只玩了一会儿,又跟奶奶说要画画。奶奶翻箱倒柜找出画笔和纸,她胡乱涂了两下,又说要吃巧克力,逼得奶奶不得不再次下楼。那一天,奶奶楼上楼下跑了十多趟,腿都软了。奶奶想,菲菲这样“想一出是一出”可不行,一定要让她学会做事有计划,不然在学校里麻烦会更多。奶奶没退休的时候曾经在图书馆工作,对于查资料非常在行。奶奶觉得需要让孩子学会系统思维,把一天要做的事情理清楚,然后提前做好方案,并且按照方案去做事。
于是,每天晚上睡觉之前,奶奶都会来到菲菲房间,问她明天准备做些什么。开始菲菲摇头,“等明天再说吧。”她总是这样说。奶奶做菲菲的工作,说:“明天再说可不行,如果你明天想吃冰淇淋,奶奶买不到怎么办?你把想做的事情都提前想好了,明天奶奶好替你安排。”奶奶这么一说,菲菲开始认真去想,但总是想起这个忘了那个,不够全面。奶奶说:“这样吧,今天奶奶先帮你计划一下,明天晚上你再照着奶奶的计划想后天的。”菲菲也觉得这样比较好,答应了。接着,奶奶帮助菲菲制定了第二天的计划:早晨8点起床,10分钟穿衣服,收拾卧具,10分钟刷牙洗脸,20分钟吃早餐。吃完早餐正好可以看半个小时“奥特曼”……奶奶说着,菲菲听着,小脑袋一个劲儿地点。
第二天,在奶奶的监督下,菲菲有计划地做了一天事情。晚上睡觉的时候,奶奶问她:“菲菲,这样有计划地做事是不是很好?”菲菲由衷地点头。奶奶就说:“那好,现在你就把明天要做的事情想好,然后告诉奶奶。”菲菲想了一会儿,把第二天想要做的几件事罗列出来,然后把每天需要做的事情加在一起,就形成了一张计划表。
后来,菲菲渐渐养成晚上睡觉之前,把第二天要做的事情想一遍的习惯,第二天再做起事来,非常有条理。她现在已经不用奶奶提醒了。
开学以后,菲菲依然保持做事有计划的习惯,还竞选上了班里的生活委员。班里的很多活动都由她来安排,而且安排得井井有条。因为菲菲做事有计划,时间利用率很高,虽然与学习无关的工作很多,但是学习成绩依然很好。说起这个,奶奶从心底里高兴,这都是计划做事的结果,而要想让孩子学会计划做事,就得让孩子先有系统的思维。
做事有计划,是一个人工作、学习、生活的良好习惯,也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家长应该从小对孩子进行培养,让他们养成系统思维、计划落实、检查反思的良好习惯。
做事有计划不仅是一种做事的习惯,更是一个人性格的一部分。对于孩子来说,做事情缺乏条理、没有计划是儿童时期的一种自然反应,但如果此时作为家长不注意引导,孩子们往往会养成不良的个性,从而给一生带来麻烦。
当然,做事条理分明的好个性并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因此不能心急,要注重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中培养孩子做事有计划的好个性。
方法一: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没有时间观念的孩子做起事来总会拖拖拉拉、做做停停,根本不会有什么计划性可言。因此,要想孩子做事有计划,首先需要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让孩子明白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事,什么时间不应该做什么事情;让孩子养成作息规律的好习惯;让孩子养成按时吃饭的好习惯……这些都是做事有计划的前提。
方法二:督促孩子,做事之前做计划。
菲菲奶奶就是利用每天晚上睡觉前的时间,引导她对第二天要做的事情提前有个计划。第一次是奶奶自己帮菲菲做了一个计划,然后征得菲菲的同意后,第二天执行。从第二天起,菲菲既感受到了按计划做事是好事,也大概了解了自己应该如何做计划。
方法三:监督孩子严格按计划办事。
虽然孩子制定了各种计划,但是,在开始执行的阶段,好多孩子也会有松懈、偷懒的时候。这时候,家长一定要监督孩子严格按计划办事,不能放纵孩子,要知道好习惯的养成必须经历这样一个阶段。否则,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三次,长此以往,所有的计划便如同虚设。
方法四:让孩子学会每日小结。
“一日三省”是很必要的环节。因为反省容易让孩子发现自己执行计划时的遗漏,清楚自己的得失。
可以在每天晚上睡觉前,与孩子聊几分钟,让孩子回顾一下一天的计划执行过程:“你今天完成计划了吗?”“有进步吗?”“今天有什么特别的体会吗?”这样引导孩子做每日总结,长此以往,每天睡前几分钟的总结会成为孩子的固定思维。
另外,让孩子写日记总结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如果孩子能够把计划制定、实施情况、心得体会都详细地记录下来,等计划完成后,孩子就会发现自己又多了一笔财富!
7.我们家的车没他们家的好,真没面子
案例:
今年上小学3年级的家童住在一个颇有名气的小区内,父母都是经商之人,生活水平也是小区内数一数二的,所以读的学校也是名校。父母做生意都很忙,把他交给爷爷带,家童每天上学、放学都是由爷爷奶奶护送,并且有专职司机开轿车接送。虽然父母经常不在身边,缺少了父母的关爱,但是优越的生活环境让他骄傲无比。
可是最近家童总是闷闷不乐,爷爷奶奶也很奇怪,就问他是怎么回事,家童告诉爷爷奶奶说:“你们没发现最近小区内新搬来了一个小朋友吗,他叫延延,和我在一个学校上学。”爷爷说:“很好啊,你又多一个新的小朋友一起玩了。”家童小嘴一噘:“好什么啊,人家天天坐宝马上下学,我们家的车没他们家的车好,现在他成了小区里最受欢迎的了,真没面子。”爷爷奶奶听了,面面相觑,不知道该如何说是好。
不可否认,现在的孩子很会花钱,也很能花钱,导致小学生盲目攀比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1)炫耀家庭的富裕,以此赢得尊重和崇拜。
一些家庭富裕的孩子以为家境好就有面子,会更加得到其他同学的羡慕和拥护,因此,常常在其他同学面前炫耀家里的财富和贵重物品,他们认为钱就能解决一切问题,常常大手笔地花钱请同学吃饭玩耍,以此赢得尊重。或者不爱学习,花钱请同学做作业,给同学买名牌东西等。而一些家庭并不富裕的孩子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有些就变得很自卑,甚至为了让自己有面子而不惜偷盗或者走上违法的道路。
(2)互相攀比,铺张浪费。
现在的孩子多半都是独生子女,个个争强好胜。孩子都有虚荣心,他们常常比成绩、比零花钱、比衣服的牌子等。这样互相攀比的结果就是很多孩子不顾实际需要以及家庭经济能力,超前超标花钱购物。例如:有的同学看到别人买了一件名牌衣服,自己就想买一套比他的牌子还要“响亮”的衣服。因此,就经常向家长要求买更新更贵的东西。这种攀比心理,如果家长不及时教育和控制的话,就会渐渐养成不良的金钱观。
孩子产生攀比的原因主要在于:一方面,家家基本上都是一个宝贝孩子,谁都希望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条件,对于孩子的要求大部分家长都会有求必应,好多家长自身没有正确的金钱观,也不知道该如何爱孩子;但另一方面,孩子的“高消费”“乱消费”也让家长很是头疼。
面对家童这样的孩子,作为爷爷奶奶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孩子明白金钱的含义,了解金钱是要通过自己的辛苦努力获得的,是来之不易的;花钱要量力而行,懂得勤俭节约,不攀比不浪费。也就是给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孩子形成正确的金钱观呢?(1)家长自己要以身作则,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超乎人们的想象的,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孩子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最初主要是来源于家长。很多家长本身就铺张浪费,喜欢炫耀,爱慕虚荣,结果孩子无形中也养成了这些坏习惯。因此,好家长要自己学会勤俭节约,不铺张浪费。
(2)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要适时地指导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正确地消费。
很多家长都溺爱孩子,给孩子很多零花钱,孩子可支配的钱多了,就很可能乱花钱。因此,一方面,家长要了解孩子的消费需要,再给孩子合适的零花钱。另一方面,家长要教孩子管理自己的零花钱。例如,每个孩子过年都有压岁钱,家长可以将其中一部分留给孩子,或者都留给孩子,但是要跟孩子一起计划如何花费,在尊重孩子意见的同时指导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零花钱。
(3)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观念,指导孩子的消费行为。
事实上,家长应从孩子知道用钱去买东西时就要对他们进行正确的金钱观教育,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孩子明白金钱的含义,让孩子明白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金钱。具体可以这样做:让孩子做家务或者做一些有益的劳动,自己挣零花钱。这样既能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更培养了孩子从小就不乱花钱的品行,也让孩子知道了挣钱的不容易。
(4)家长不要滥给孩子零花钱,并且要教会孩子管理自己的零花钱。
家长常常会溺爱孩子,尤其是祖辈,会给孩子很多零花钱,这样做的最常见的后果就是孩子学会了乱花钱,到最后孩子开始奢侈浪费的时候,家长感到很无奈。其实,家长完全可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教育孩子合理消费。其中之一就是控制给孩子零花钱的数量。家长需要先了解孩子的消费需要,据此给孩子合适的零花钱,这样就能有效地保证孩子是有节制的。其中之二就是管理孩子的压岁钱。压岁钱是孩子金钱的重要来源之一。家长可以给孩子留一部分压岁钱,或者都留给孩子,但是跟孩子一起计划花费压岁钱,指导孩子进行有意义的消费。这样一方面尊重了孩子,另一方面又保证了孩子合理地花钱。
(5)家长应多跟孩子交流,教孩子正确的交友。
孩子也有自己的生活圈子,也会交友。交什么样的朋友,不但会影响他的学习,更会影响他的健康成长,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差,许多孩子都是因为交友不当而变坏的。因此,家长要多关心孩子,了解孩子的交际圈子。跟孩子交流可以增进感情,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关爱;更为重要的是,家长可以了解孩子对身边朋友的看法,了解孩子是否交了那些爱铺张浪费、喜欢高消费的朋友。这样,家长就可以及时地杜绝那些不良朋友对孩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