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隔代教育:隔代不隔心
14512100000021

第21章 爷爷奶奶,隔代亲别(2)

第一,当孩子开口说话时,就该教他:

(1)见到认识的人时,应该主动说:“你好!”

(2)接受别人的帮助或礼物时,应该说:“谢谢!”

(3)做错事情或者影响了别人时,应该说:“对不起!”

(4)想要别人帮助时,应该说:“请!”

(5)家里来了客人的时候,应该说:“欢迎”,要主动招呼客人,给客人倒水、拿水果。

(6)离开的时候,应该说:“再见。”

(7)别人说话的时候,不能打断别人的话。

第二,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孩子天生就喜欢模仿别人,所以在家里的时候每位家庭成员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注意讲礼貌,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1)在家中和家人之间也经常使用礼貌用语。

如:谢谢、再见等。让孩子有一个讲礼貌的氛围,并要求孩子也使用礼貌用语主动跟家人道谢,打招呼,问好等。

(2)每次一起吃东西时,都要先想到别人。

如:饭后吃水果,让孩子先给家中的老人送去,然后再自己吃。

(3)家中来客人以前,先告诉孩子怎么做主人,然后让孩子以主人的身份一起招待客人。

有了你的示范,再遇到类似的情形时,孩子自然而然就会学你的做法。

第三,选择榜样,参照学习。

如:在路上碰到一个熟悉的孩子主动来打招呼,如果这时自己的孩子在旁边,家长除了让他一起回应以外,还很夸张地表扬那个主动打招呼的孩子“××小朋友真有礼貌。”如果孩子不在旁边,那么事后告诉他:“今天我碰到××小朋友了,他又跟我打招呼了,他可真是个懂礼貌的好孩子,怪不得大家都喜欢他。”孩子感受到懂礼貌的孩子那么讨人喜欢,要不了多久,他也会学着主动打招呼了。

第四,引导鼓励,形成习惯。

(1)看到熟悉的人,引导孩子主动打招呼。

如果对方没有回应,一定要和孩子解释以下:“可能你叫得太轻了,他没听到,下次我们叫得响一点吧。”可不能让孩子失望了。

(2)孩子能主动和别人打招呼时,要及时给予孩子奖励。

特别是当孩子会讲“谢谢”“对不起”时,家长不妨给孩子一份“礼貌奖”,亲一下也行,让孩子得以鼓励。

第五,寓礼貌教育于形象故事之中。

孩子都爱听故事,所以可用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小故事对孩子进行礼貌教育,例如童话故事“小白兔拉小提琴”、“爱插嘴的八哥鸟”等等,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故事,能激起孩子对不礼貌行为的卑视和厌恶,也能使他们逐渐懂得做一个有礼貌的孩子的道理。

4.学会宽容,孩子的路才会越走越宽

案例:

六一儿童节,奶奶买了一套精美的漫画书送给叶子作为礼物。第二天,叶子一下课就翻出一本新书高兴地翻阅起来。不巧,同桌起身时不小心把墨水瓶碰翻,墨水洒到了书上,把一本精美的书弄得脏兮兮的,无法继续看下去了。叶子很生气,不但让同桌赔她新的,还把这件事告诉了班主任老师。结果,同桌被老师批评了一顿。

晚上回家,叶子愁眉苦脸地跟奶奶说这件事情的时候,本以为奶奶会安慰自己,可是奶奶却严肃地对她说:“谁都有不小心犯错误的时候,如果你犯了同样的错误,你的同桌大喊大叫,让你赔,还告诉老师批评你,你想一下你会舒服吗?”叶子想了一下说:“我会很难受的。又不是故意的,还被老师批评一顿。”奶奶说:“是啊,同桌也不是故意的,你在班里当着那么多同学的面对她大喊大叫,她会多难堪啊,是吧?然后,你又告诉老师,老师再批评她一顿,心里肯定会特别不舒服啊!”“一本书脏了可以再买一本赔给你,可是如果伤了别人的心,你能用什么赔呢?”奶奶还告诉叶子,要和气、友好地待人,不能斤斤计较,尤其是对待同学,更要大度、宽容,像今天这样的情况,应该说没关系。这样,才能成为受同学欢迎的人,成为快乐的人。

这件事给叶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奶奶的启发下,叶子也渐渐理解了宽容的含义,学着去宽容待人了。

宽容是一种美德,是做人的一种风度和境界。宽容的人,能够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能够很快地适应各种不同的环境,能够融洽地与人合作,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而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孩子不论在哪儿受了委屈,家长都心疼得不得了,尤其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于是有的长辈就教育孩子说:“别人对不起你,你就对不起他;别人打你,你就打他。”这就导致孩子不仅不会处理与别人之间的关系,而且还会影响到孩子将来人际关系的处理,甚至还会影响到孩子以后的发展。因此,教会孩子学会宽容,不仅是为了孩子今天能处理好同学关系,而且也是为孩子将来的幸福打基础。

就像叶子奶奶说的:“一本书脏了可以再买一本赔给你,可是如果伤了别人的心,你能用什么赔呢?”

孩子的宽容心是一种非常珍贵的感情,它主要表现为对别人过错的原谅。这种感情对于孩子个性的健康发展,尤其是情感的健康发展,以及对于孩子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富有宽容心的孩子往往心地善良、性情温和、惹人喜爱、受人拥护,而缺乏宽容心的人往往性情怪诞,易走极端,不易与人亲近,因而人际关系往往不好。

家长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对孩子进行宽容精神的教育:

(1)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让孩子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友爱宽容的家庭环境中,使其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逐步形成稳定的宽容忍让的良好品质。

(2)教孩子学会善待他人。

应该让孩子明白,他人是自己的影子,自己怎么对别人,别人也会这样对自己。所以说善待他人,也就是善待自己。对他人多一份理解和宽容,其实就是支持和帮助自己。孩子一旦学会善待他人,就学会了宽容别人,因为孩子已经有了一颗友善、宽容的心。那么很自然地孩子也就会在日常生活行为中容忍他人了。

(3)教孩子学会心理换位。

心理换位是指当双方产生矛盾时,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思考对方何以会如此行事、如此说话。如果真的能够做到这一点的话,就能够理解对方,从而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矛盾。许多孩子只习惯于从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而不习惯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而要消除这种现象的办法就是“心理换位”。孩子站在爸爸妈妈的角度上考虑,就会理解他们的良苦用心;站在祖辈的角度上考虑,就会理解老人的那份关爱和唠叨;站在老师的角度上思考,就会理解老师的艰辛;站在同学的角度上思考,就会觉得大多数同学是可爱、可亲、可交的。所以,教孩子学会心理换位是非常必要的。

(4)教孩子学会理解他人。

要让孩子学会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别人,真正理解别人。家长应该让孩子明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有缺点和不足是人性的必然。和同学相交,和朋友相处,完全没有必要求全责备,完全可以求同存异,只要同学和朋友的缺点不是品质方面的问题。对于朋友的缺点和不足,对于同学心情不好时所说的话和所做的事,没有必要事事计较,事事都要求个公平合理。多一次原谅,多一次宽容和理解,同时也就为自己多找了一份好心境,也会使自己在个性完善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当然,宽容不是怕人,不是懦弱,不是盲从,不是人云亦云,这一点是必须向孩子讲清楚的。妈妈必须让孩子知道宽容是明辨是非之后对同学、朋友的退让,而不是对坏人坏事的妥协。对坏人和得寸进尺的人是没有必要宽容的。

(5)为孩子创造与同伴交往的机会。

告诉孩子要与人为善,要为他人着想,使之在与同伴发生的矛盾中体昧到宽容可以化解矛盾,只有团结友爱、宽容谦让,才能享受与同伴交往的快乐。

5.给孩子一个乐观的童年,等于给了他一生快乐的源泉

契克说:“为了欢乐而生,为了欢乐而战斗,为了欢乐而死。永远不让悲哀同我们的名字联在一起。”

案例:

五年级的艳艳是个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很少和别人交流。下课后,同学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玩耍,有说有笑,艳艳却总是一个人坐在位置上发呆,而且同学们好像都没见过她的笑容。有时同学找她说话,她也无精打采。班主任林老师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艳艳也很少参加集体活动,总是静静地坐在座位上看书或是写作业。虽然许多老师喜欢听话的学生,但这个年龄的孩子就应该活蹦乱跳,这样安静的孩子还是让林老师觉得有些不对劲。

最后经过了解才知道,艳艳一直跟爷爷奶奶在一起,而他们特别喜欢安静,平时除了读书、看报,就是听听京剧、打打太极拳,很少出家门,也很少和别人来往。艳艳的爸爸妈妈只在周末回家,本来周末是让艳艳觉得最幸福的时候,因为爸爸妈妈回来后,家里就会多一些欢声笑语,可是从上三年级以来,周末却成了她最痛苦的时侯,因为有上不完的课外辅导班,爸爸妈妈每次回来的话题都是要她像谁谁谁那样,再考几个证,好好为小升初做好准备。

乐观是一种性格或倾向,使人能看到事情比较有利的一面,期待最有利的结果。根据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所称,乐观不仅是比较迷人的性格特征,它也能使人对生活中的许多困难产生心理免疫力。他做过高达1000次的研究,研究人数达50万(包括成人和儿童),结果发现:

(1)乐观的人不易患忧郁症。

(2)乐观的人认识事物的观点是,令人快乐的、有益的事情总是不断伴随着自己。

(3)遇到困难、挫折不悲观失望,以乐观的态度来克服。

(4)在学校里,具有乐观情绪的孩子比悲观的孩子的学习成绩要好得多。

(5)具有乐观情绪能够促进孩子的智力与品质的发展。

现代家庭教育往往忽视了这一方面的培养。孩子的情绪变化直接影响着其求知欲、智力及上进心的发展。家长的言谈举止,对孩子的过高期望、斥责等都会影响孩子的情绪甚至心理,使孩子变得自卑、郁郁寡欢……

真正的快乐可以滋养孩子的心灵,让孩子对周围变化繁复的世界有足够的抵御能力,让孩子开朗乐观,有自制力,而且非常自信。可这并不是给他们买个心爱的玩具那么简单。

家庭要创造快乐、和睦、民主、平等的气氛,使孩子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有说有笑地生活;有进取的要求和自信心,而无精神负担和压力。这就需要家长做到以下方面:

(1)密切同孩子之间的感情,保持家庭生活的美满和谐。

家庭成员相互关心,和谐幽默,常常轻松地说些笑话,或是开家庭联欢会,都会增加彼此之间的感情。

(2)给孩子提供决策的机会和权力。

快乐性格的养成与指导和控制孩子的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家长要设法给孩子提供机会,让孩子轻松地参与家庭中的日常生活,使孩子从小就知道怎样使用自己的决策权。

(3)带孩子外出。

要常带孩子外出旅游、参观、照相、购物、访朋友、走亲戚、看电影、上图书馆和书店,活动内容要和孩子商量,去餐馆点菜也要征求孩子的意见。

(4)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

平时注意孩子的爱好。为孩子提供各种兴趣的选择,并给予孩子必要的引导,孩子的业余爱好广泛。自然容易拥有快乐的性格.。

(5)对孩子的学习、锻炼要以鼓励、表扬为主,宽严并济,有时适当批评。

严肃批评时仍要流露出对孩子的尊重和信任。家长帮助孩子学习和锻炼,应当做“指导员”而不是“监工”。

(6)在培养快乐性格的过程中,友谊起着重要的作用。

家长要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一起玩耍,让他们学会愉快融洽的人际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