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了隔代教
大多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承担着带孩子的任务,在带孩子的过程中,不是让孩子吃饱、喝好、穿暖就没问题了,做一个合格的隔代家长,不能“养而不教”“亲而不教”。孩子的一些性格、行为、习惯等,潜移默化地受着大人的影响,因此,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用我们自己的言行举止来教育出一个坚强勇敢、勇于承担责任、文明礼貌、宽容乐观、做事有计划的孩子吧!
1.坚强勇敢的好性格会伴随孩子一生
案例一:
少一些无谓的关心
亮亮和小朋友做游戏时不小心摔倒了,他没有立即哭叫,正准备自己站起来。不远处的亮亮奶奶却满脸惊慌地跑过来,一把将孩子抱在怀里,喊道:“可怜的宝贝啊,摔疼了没有啊?”亮亮突然大哭起来。
有些孩子胆小怕事,缺少勇敢精神,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很小的时候是不知道害怕的,但是由于很多家长对孩子过于关注,担心孩子受委屈、受伤害,当孩子面临小小的困难或考验时,马上就把孩子置于“保护伞”下,剥夺了孩子锻炼勇敢质量的机会。就如同亮亮,亮亮在摔倒后没有哭,还要自己站起来,说明在他的小脑袋里并没有觉得这是一件多“严重”、多“可怕”的事情,可怕的却是奶奶的过度反应。
如今的孩子都是家中的“大宝贝”,家长的过度关心和呵护成了培养孩子勇敢质量的一大障碍。这些无谓的关心会让孩子认为“原来这件事这么严重!”或是觉得“原来这件事这么困难,我肯定做不到!”这种错觉会让他失去对问题和自我能力的正确把握,即使面对一些自己能够克服的困难,也会因没有自信而丧失勇敢面对的勇气。如此以往就造成孩子胆小怕事的个性,以致长大后都很难纠正。
生活中,家长应适时“冷漠”,给孩子独立面对困难的机会,让他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可以应付所遇情况,从而克服对家长的依赖心理,锻炼独立性和自信心。孩子不小心摔倒了,如果情况并不严重,家长就应鼓励孩子自己站起来。等孩子站起来后,再通过及时的夸奖来强化这种行为。这样,当孩子下次再摔倒时,就会勇敢地自己站起来了。
案例二:
少一些威胁恐吓
玲玲不好好吃饭,姥姥哄了半天还是不起作用。姥爷忍不住发火了:“再不好好吃饭就把你送给别人!”玲玲吓得乖乖地端起碗来。以后,姥爷便常用这一招来对付玲玲。渐渐地,玲玲变得心神不宁,怕见生人,胆子越来越小了。
孩子关于“恐惧”的体验是后天形成的,来自家长的威胁和恐吓是形成孩子恐惧体验的主要来源。学龄前孩子对家长的依恋性很强,如果动辄扬言“不要你了”“把你送给别人”,孩子容易产生被遗弃的感觉,变成内向胆小的“惊弓之鸟”。有的家长在孩子哭闹时经常用“狼来吃你了”“妖怪来了”等语言吓唬孩子,也会让孩子的心理感到恐慌。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讲究方法,不要依靠威胁和恐吓获得孩子暂时的乖巧,应该善于发现孩子不听话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同时善于理解和赏识孩子,不要用过高的标准来要求他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要站在孩子的立场,及时发现他的长处和进步。例如孩子吃饭时总是把饭菜掉到餐桌上,家长首先要明白,孩子的精细动作和自制能力还不完善,出现这种现像是很正常的。然后通过赏识和鼓励,促使孩子改进缺点,比如:“你已经比以前好多了,继续加油,就能成为一个节约粮食的好孩子了!”
案例三:
多一点亲身体验
下雨了,奶奶给4岁的雷雷穿上雨衣,送他去幼儿园。雷雷高兴地跑在前面,忽然他发出一声尖叫,小脸吓得煞白,站在那里不敢动弹。奶奶跑过去一看,原来路上有条蚯蚓。奶奶在蚯蚓旁边蹲下,对雷雷说:“蚯蚓是益虫,不会伤害人,来,你碰碰看。”雷雷连连摆手说:“不要,我害怕!”奶奶用手指轻轻地碰了一下蚯蚓,说:“你看,小蚯蚓多友好啊。而且你是男子汉,还害怕一条小虫子吗?”在奶奶的鼓励下,雷雷小心翼翼地把蚯蚓捏了起来。“雷雷真勇敢!”在奶奶的夸奖下,雷雷高兴地笑了。
孩子往往会因为对事物缺乏了解而产生恐惧,比如有的孩子害怕色彩鲜艳的东西,有的害怕突然出现的小动物等。另外,孩子对某些事物的恐惧也来自家长的影响,比如,大人看到蛇时连声尖叫,孩子就会因此觉得蛇是个可怕的东西。如果家长因为孩子害怕就任由他远离事物,不给他观察和接触的机会,只会让他对这些事物产生更深的恐惧心理。
孩子的这种胆怯大多是因为缺乏自信才产生的,而自信要建立在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当孩子对某些事物产生恐惧时,家长应先教给孩子相关的知识,帮助他建立对事物的正确认识,让孩子明白这个事物并不可怕,然后再通过亲身示范,鼓励孩子自己去感受和体验,从而消除他们的恐惧感。如有的孩子害怕小动物,家长可以给孩子讲关于小动物的故事,让他建立对小动物的正确认识和良好印象,然后通过示范和这些小动物相处的方法,鼓励孩子去亲身接触,这样,孩子的恐惧就会烟消云散了。
案例四:
多一点快乐冒险
7岁的乐乐和爷爷打羽毛球时,不小心把球打到了树上,乐乐对爷爷说:“我可以爬上去捡球吗?”爷爷想了想还是答应了。最终在爷爷的帮助和保护下,乐乐顺利地拿到了球,小脸上洋溢着满足和喜悦。
勇敢与冒险是紧密相联的,适度的冒险是培养孩子勇敢质量的重要方法。有些家长因为怕出危险,往往忽视了对孩子冒险精神的培养,这样会让孩子滋生依赖性强、意志薄弱、责任感差等缺点,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因此,当孩子对冒险性的活动产生兴趣时,家长千万不要毫无理由地拒绝孩子,更不要训斥和吓唬他:“掉下来就没命了!”“你想找死啊!”这会扼杀孩子可贵的冒险精神,使孩子变得胆小怯懦。
在有安全保障的前提下,应该鼓励孩子玩一些带有冒险成分的游戏,比如荡秋千、滑板、游泳、骑自行车等;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尝试坐过山车、登山、跳水等。面对孩子的冒险活动,家长要从容对待,并不失时机地给予肯定和赞赏。当然,家长一定要事先给孩子讲明活动的危险性和需要注意的事项,让孩子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必要时,和孩子一起活动,一起冒险,给他具体的指导和必要的保护。
2.鼓励孩子和责任感牵手
案例一:
园园刚学会走路,不小心就碰到了桌子摔倒在地上,哇哇大哭。孩子一哭。爷爷奶奶第一时间跑过来抱起她,问怎么了,哪里摔疼了,谁知这一问园园哭的更厉害了。奶奶抱着园园,一边说着:“乖宝宝,不哭,是桌子把我们园园摔倒了,都是桌子不好……”,一边让爷爷去打桌子。爷爷也是一边拍着桌子,一边说着都是桌子不好,我们打它,是它把我们宝宝弄痛了……园园看着爷爷滑稽的样子,破涕为笑。
从这件小事可以看出,妈妈传达给了孩子一个错误信息:孩子自己跌倒没有任何责任,都是那个土丘惹的祸。这样实际上是在教育孩子不应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案例二:
溜溜是个聪明可爱的小男孩,一天下午,小朋友们都还在画画,姥姥来接溜溜了。溜溜看到姥姥,把油画棒一扔准备跟姥姥回家。老师一看,他的画颜色只涂了一点点,忙说:“溜溜画画可好了,要是画完就更好看了。”可他还是拉着姥姥的手不肯松开,丝毫没有要把画画完的意思,姥姥看他这样就说:“孩子今天不想画就算了吧,明天再画也一样。”见此情形,老师只好让步,“那你把油画棒放好,好吗?”谁知溜溜把脸贴着姥姥的手说:“姥姥放。”姥姥马上动手要去放,老师制止了姥姥,装作很伤心的样子说:“油画棒宝宝,是谁把你丢在这儿了,啊?是溜溜不要你了,你是不是想回家,我送你回家好吗?”于是老师把油画棒一支一支整理到盒内。溜溜开始有些好奇,接着学着把油画棒放好,然后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溜溜没有把画画完就想回家,显示出溜溜做事有始无终。他还把油画棒乱扔,不愿意放好,想让姥姥放,可以看出溜溜的“懒”是在家里养成的。不管是做事有始无终还是“懒”都是怕困难、没有责任感的表现。即使在幼儿园,老师会循循善诱使孩子慢慢养成好的习惯,但如果一回到家就没有这种环境的话,老师的一切努力都会无济于事。
案例三:
涛涛和妈妈去阳阳家玩,大人们坐在沙发上说着话,涛涛和阳阳两个人在一边玩。突然,只听“咣当”的一声,一只花瓶掉在地上摔碎了。阳阳妈妈问是不是他干的,阳阳立刻指着涛涛说是涛涛打碎的,这时阳阳奶奶也过来搂住阳阳说:“肯定不是我们阳阳”,涛涛用无辜的眼神看着妈妈,说不是自己。
回家的路上,涛涛对妈妈说:“妈妈,那个花瓶真不是我打碎的,是阳阳想让我看他新买的网球拍的威力,把网球打在了花瓶上,花瓶才碎的。阳阳不诚实,还说是我打碎的,以后我再也不跟他玩了。”妈妈说相信涛涛,告诉他一个诚实、敢于承认错误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男子汉,但是男子汉还应该有宽广的胸怀。这件事确实是阳阳不对,但他们是好朋友,好朋友犯了错误不帮他指出,还不理他了,这不是男子汉的胸怀。涛涛说明白了,自己第二天就去找阳阳“谈谈”。
而在阳阳家,客人走后,奶奶还说:“还是我们阳阳乖,涛涛那孩子一点都不诚实,明明就是他打碎了花瓶,还不承认……”说完还让阳阳以后不要再跟涛涛玩了。
孩子不诚实、不敢承认自己的错误也是不敢承担责任的一种表现。从案例中两个孩子所受的家庭教育来看,就会发现阳阳的不诚实、不承认错误的表现跟他的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奶奶不问青红皂白,就像老母鸡护自己的小鸡一样,毅然断定花瓶不是阳阳打碎的。涛涛和妈妈走后,还说涛涛是不诚实的孩子,让阳阳不要再跟涛涛玩。有奶奶处处为孩子开脱,孩子不诚实、不承认错误、不敢承担责任的习惯,随着孩子的长大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呢?
责任心,是一个人至关重要的人格质量,作为家长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在家庭中有意识给孩子布置一些适当的、力所能及的任务。
如打扫卫生、负责给花草浇水等,看他能否完成,完成了立即加以鼓励。
(2)听取孩子对家庭生活的建议。
经常和孩子讲讲家里的花销添置、人事来往,并请孩子谈谈自己的看法,或者请孩子出主意想办法。当父母经常聆听他们的意见、采纳他们的有价值的建议的时候,孩子对家庭的责任感就会油然而生。
(3)让孩子学会自我服务。
不要总是对孩子说“你还小”“你不懂”“你不行”,而要给孩子一定的锻炼机会。孩子们的成长速度是惊人的,远远超出成年人的想象。成年人认为孩子不能做的事,可能孩子已经完全有能力驾驭。因此,父母们要尽量给孩子一些锻炼的机会和勇气,这样孩子便可以在自我服务中增强责任心。
(4)强调做事的结果。
使孩子养成凡事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得认真、做得出色、做得卓越的观念。
(5)父母不要轻易给孩子许诺,如果许诺了就要做到。
同时,父母也不要总是让孩子承诺什么,给孩子提出的要求要符合他的年龄特点,否则孩子容易养成说了不算的坏习惯。
3.文明礼貌从小教起
案例一:
平时姥姥和婷婷一起玩耍时会经常逗她说:“臭婷婷”,每次婷婷都会高兴得笑个不停。有一天姥姥买菜回来后,婷婷看到姥姥很高兴,突然用手捂起小嘴巴说:“臭姥姥,臭姥姥。”说完便跑了,姥姥刚想问她是跟谁学的,突然想起平时自己经常说的“臭婷婷”,这才恍然大悟,从那以后姥姥再也不这样说了!
所以说家长的言行对孩子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孩子做好榜样,才能教育好孩子!
案例二:
默默的奶奶是退休的老教师,所以也很希望自己的孙女是一个懂礼貌的好孩子。有一次,下午妈妈下班回到家,默默高兴地扑到妈妈的怀里,搂着妈妈的腿直说:“妈妈,抱着,抱着!”妈妈刚抱起她,可是她又慌忙的从妈妈的怀中挣脱下来,去搬小板凳让妈妈坐下,然后钻到后面用小拳头捶妈妈的背。力量虽然很轻但是女儿的举动还是让妈妈既欣喜又激动!
默默的小嘴巴里嘟噜着“宝宝,好宝宝!”妈妈不明白什么意思,这时奶奶跑过了说:“让你夸她好宝宝呢!”原来如此,妈妈赶紧说:“好宝宝,默默是好宝宝。”默默这才停下跑到妈妈的前面做了一个笑眯眯的动作。听奶奶说原来家里的大图片上有一个儿歌是“小板凳,你别歪。让我爸爸坐下来,我给爸爸捶捶背,爸爸夸我好宝宝。”奶奶教了默默后,小家伙儿接着就用上了!学会了捶背后总要提醒别人要懂礼貌及时地表扬她“好宝宝”。
孩子小的时候,正是擅于学习、模仿的时期,这时只要大人正确地引导,就很容易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尽管孩子可能并不懂得这其中的涵义,但是通过自己为别人服务换来的“好宝宝”的夸奖,对孩子来说就是最好的激励。
孩子有没有礼貌不是天生的,是后天培养出来的,所以,培养孩子的礼貌习惯就要从孩子开口说话时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