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英国孩子的爷爷曾说过:“我们很知趣,不去抢夺孩子的母爱和父爱。我们也不能做保姆,只能算个育儿参谋。我们这样做,是为了孩子更健康地成长。”中国的祖辈们也应意识到孩子父母才是教育的主角,自己处于教育的辅助地位,辅助孩子的父母做一些辅助性的工作,或处于顾问、指导的地位,在关键时刻,再出面对其进行教育。这样既可培养孩子父母的育子能力,又可维护孩子祖辈及孩子父母在孩子面前的尊严和权威。
1.我们家有三个孩子
案例:
牛牛的父母都是独生子女,两人是大学同学,一毕业就结了婚。有牛牛的时候,两个年轻人不过二十来岁,结婚后就一直与牛牛外公外婆一起住,生活都是由两位老人来打理。
牛牛的妈妈生了牛牛后,为了不影响身材尽快恢复,坚决不用母乳喂养孩子,休完产假就去上班了,于是给牛牛冲奶、喂奶的任务也全权交给了外公外婆。牛牛爸爸妈妈也不知道该如何给孩子把尿、换尿布,平时自己的衣服都不洗,更别说洗牛牛的衣服和尿布了。周一到周五,两个人上班,没时间带孩子;周末还有自己的社交生活,也没时间带孩子。可以说,牛牛就是外公外婆像小时候带他妈妈一样,一手带大的第二个孩子。
现在牛牛2岁半了,一直跟外公外婆睡,而小两口的任务就是有时间的时候跟牛牛玩。外公经常对人家说,“我们家有三个孩子!两个大孩子,一个小孩子。”
在现代生活里,牛牛一家的抚养模式一点也不稀奇。许多独生子女父母选择与自己的父母同住,祖辈已经不可避免地成为养育下一代的主力军。这一状况当然有其积极的意义与背景,但也让我们看到其间潜伏着必然的育儿危机:
(1)年轻父母过度依赖祖辈,忽视了对自己养育能力的培养。
“同住不同养”的原因大致有三:其一,没有足够的父母意识。其二,心有余而力不足,过于忙碌、压力太大没有充分的时间、精力照顾孩子。其三,客观条件不允许,比如有的父母工作性质是晚班,基本生活规律正好与孩子的相反,无法兼顾到孩子。不管是哪一种原因,这样日复一日地依赖祖辈,都会使得年轻的父母们在养育中“有名无实”,养育经验与能力都难以积累起来,为日后的“养育接班”埋下危机。
(2)缺乏养育权威。
我们知道,要想孩子“听话”,父母就得有必要的威信,但如果身为父母一直不担负起管教孩子的任务,就会在缺乏经验与能力的同时,丧失养育权威。对很多由隔代抚养大的孩子,父母后来去管他们的时候,一方面会因为长期不管而不知如何下手,结果使得孩子看不起自己;另一方面,很多父母难免情绪化地处理孩子的问题,结果引发孩子心理上的逆反,觉得父母只会发脾气、乱骂人。很多孩子还会想:“你以前不管我,现在凭什么来管我?”
(3)会与孩子之间有距离,难以达成养育默契。
养育是父母与孩子互动的过程,而过程是需要时间与空间来填充的,如果长期疏于管教孩子,怎么能一下明白孩子的脾性与习惯呢?所以,不仅做父母的会觉得孩子很陌生,孩子也会对父母的方式不适应,出现养育不合拍,甚至剧烈的冲突。
(4)父母习惯了依赖,缺少压力锻炼。
虽然现在牛牛的父母生活得很轻松、快乐,但要知道两位老人毕竟在一天天老去,孩子也在一天天长大,总有一天老人要将养育孩子的接力棒交给他们,那么面对未来的“上有老弱,下有小闹”的多重家庭压力时,又该如何是好呢?
建议年轻的父母们,一定记得给自己参与养育的机会;祖辈们也要适时传递养育孩子的信息与经验,帮助年轻的父母们成长,减少日后潜在的育儿危机。
给祖辈的建议:
(1)平时适当分配给孩子的父母一些家务,比如购买日用品、打扫房间等。
(2)多注意培养孩子父母的家庭责任观,比如请他们交一定的生活费,让他们陪你们去检查身体。
(3)给孩子父母做父母的机会,激发他们对孩子的父母意识,比如让他们带孩子出去玩、陪孩子去学兴趣课、去参加幼儿园家长活动、为孩子购买衣服等生活用品、带孩子去看病等。
(4)记录下孩子的成长,尤其是重大的成长事件,并定期给孩子的父母传递相关的信息。
(5)多在孩子面前说父母的好话,帮孩子父母树立权威性。
(6)多鼓励孩子的自主性发展,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以免自己生病的时候,孩子的父母兼顾不暇、被压力吓坏。
给父母的建议:
(1)在生活里留出与孩子相处的空间,有意识地将父母角色纳入生活范围。
(2)看一些育儿类的书、杂志等,增强自身的养育知识。
(3)多听听祖辈对孩子情况的介绍,即使不能直接管到孩子,但对孩子情况要心知肚明。
(4)定期给祖辈放假,尝试独立管教孩子。
(5)选择孩子的一个方面做跟踪记录,让自己的目光注视到孩子。
2.羊肉串引发的家庭大战
案例:
一天要吃晚饭了,8岁的儿子却说:“我不想吃饭,我想吃羊肉串!”妈妈说:“不行,饭做好了,不能吃那个!”见孩子还是仍坚持要吃,爸爸说:“羊肉串不卫生,就不能吃,今天你要不好好吃饭就揍你!”于是,孩子大哭。奶奶说:“乖乖别哭!吃个羊肉串怕什么?奶奶给你钱!”爷爷说:“你俩跟孩子发什么火?走,爷爷带你吃羊肉串去!”爷孙俩高高兴兴地走了,爸爸妈妈俩人只能大眼瞪小眼,一点办法都没有。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无论是父母对孩子强制命令而造成的亲子关系的对立,还是老人缺乏原则地对孩子的迁就,都犯了同一个毛病,都是“以孩子为中心”,家长被孩子控制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缺乏科学有效的办法,只能是或愤怒,或无奈。
首先,家庭教育,其实是一个家庭各成员之间与孩子心理沟通的过程,是一场心理战,所以,家庭教育是要讲究策略的。
家庭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不同的角色,表达方式可以不同,但要达到某些共识,目标要一致,才能真正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同时,家庭教育要引入新的观念和方法,无论是孩子父母还是祖辈,都要更新知识,终身学习。如果爷爷奶奶也学习一些营养知识,就知道:正常情况下人体内应偏碱性,所以,饮食要注意科学搭配。如果只吃羊肉串,不吃主食和蔬菜,肉类使体内偏酸——造成孩子易困倦、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学习精力,易引起肥胖等。所以,知道羊肉串不应当饭吃,就不会纵容孩子。
其次,父母的管教方式和祖辈发生冲突是很常见的事情,怎样才能做到既科学地管教了孩子,又能够得到老人的支持?遇到以上情况,可以参考下列做法。
(1)调虎离山。
爸爸应和颜悦色,找个借口,立即带孩子出门,使孩子暂时脱离情绪对抗的情境,也避免爷爷奶奶的“保护伞”过度地呵护。
(2)声东击西。
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淡化其物质需求。爸爸可以说:“你看,为了保护环境,街上卖羊肉串的都没有了。你看,那个人那么胖,走路都喘,咱们吃多了羊肉串,也变得那么胖,多难看……”
(3)暗渡陈仓。
妈妈也可告诉孩子,自己学会了做羊肉串,可在家里自己做炸羊肉串,既卫生又好吃。家中其他成员都应持同样观点,充当不同的角色,共同在孩子眼皮下做戏,以缓解冲突。
(4)以逸待劳。
让孩子尽情发泄,但家长不要对他的要求做出任何回应,以冷漠说明自己的反对,沉默是金,岿然不动,家人照样都吃饭;孩子自己闹得没劲了,再给他一个台阶下:“你饿了吧,快吃饭,吃完要看精彩的动画片了!”家长们就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一样,以淡化冲突。
3.戒零食大战
案例:
像大多数家庭一样,虽然林林一家和爷爷奶奶同住,但是无论是日常生活起居还是管教孩子的任务都是奶奶说了算。以至于林林不但任性、越来越不听爸爸妈妈的话,而且最近一直只吃零食、不吃正餐,整个人瘦的皮包骨一个。爸爸看在眼里很心疼,可是“子不教,父之过”,于是下定决心要“拿回”管教孩子的大权,首先就要从戒零食开始。
以下就是林林爸爸给儿子戒零食的全过程。
为了有效地实施“戒零食,吃正餐”的矫正计划,我特地和老人一起开了一个准备会,主要是统一思想,特别是老人的思想。思想统一后,头天晚上我们把所有的零食收集了两大袋一次性进行了处理。第二天早餐、中餐、晚餐儿子都拒绝正餐,还哭着找妈妈要零食,他妈妈的回答是:“你爸爸说了,不准许吃零食,肚子饿了只能吃正餐的饭”。儿子一天没有进食了,这时候他奶奶开始对我发脾气了:“你真是个二板调子,这样下去孩子饿病了怎么办?”,我说:“我是孩子的爸爸,管理教育孩子我负责,为了孩子的健康,我们必须要这样做”。当着儿子的面,我的一番话让儿子彻底打消了吃零食的念头。
大约在晚上7点30分的时候,饥饿难忍的儿子沮丧着脸首先找奶奶说:“奶奶,我肚子饿了”。“肚子饿了去找你妈妈要去”,儿子又走到妈妈的身边说:“妈妈,我肚子饿了。”这时孩子妈妈的回答是:“你爸爸说了,肚子饿了要吃东西找爸爸要。”平时就怕我的儿子这时也顾不上怕了,走到我的身旁哭着说:“爸爸,爸爸,我肚子饿了。”这时我想,计划开始有效果了,就要狠下一条心坚持下去,我漫不经心的对儿子说:“肚子饿了是不是?没有零食吃那怎么办呢?”“爸爸,我不吃零食,吃饭。”我趁热打铁,跟儿子规定了几条规定:第一,从今天起只准按时吃饭;第二,吃饭时要和大人一样坐在饭桌旁吃,不准许喂饭;第三,大人做什么吃什么,不准许提条件。儿子很快地答应了。“好,肚子饿了,吃饭的时间已经过了,只有冷饭、冷菜,要吃自己去盛饭”,饥不择食,儿子一连吃了两碗饭。打这以后,孩子的饭量涨了,骨瘦如柴的儿子身体也长好了,而且也能遵守“三条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