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隔代教育:隔代不隔心
14512100000014

第14章 “大权”交父母,祖辈要辅助(2)

通过这件事,我们的家庭建立了以我为中心的孩子教育,管理的权威,在家里,听从一个声音。孩子是很会察颜观色的,在管理教育上,大人一定要有明确的分工。一般来说,我是不管经济的,但不等于父亲说的话不算数,对于儿子提出的每项要求,他妈妈和奶奶都要征求我的意见,凡是不合理的要求我都会毫不犹豫地否决。这样以来,当爸爸的就会很快地在儿子的心目中建立起至高无上的权威性。

林林爸爸开始也是为了自己图省事完全把孩子交给老人管教,以至于孩子养成了许多坏毛病。后来终于明白:“子不教,父之过”。开始着手管教孩子,并树立自己在孩子心中的权威。

在以隔代教育为主的家庭中,年轻的父母一定要明确:自己才是教育孩子的真正主角。所以,既不要为图省事,孩子一生下来就甩给老人;也不要怕老人惯坏了孩子,拒绝老人带孩子,割断祖孙之间的亲情。不论是与老人同住,还是暂时把孩子寄养在老人家中,都要注意和老人协调关系,一切以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为出发点,积极解决矛盾纠纷,争取隔代教育取得双赢。

(1)年轻父母们应尽量多找时间与孩子相处。

不要因工作忙碌、回家太劳累就忽略做父母的责任。应见缝插针地与孩子培养感情、对他们进行教育。

(2)对扮演子女与父母双重角色的年轻的爸爸妈妈而言,要尊重老人。

要做到尊重老人,经常和老人聊聊天,讲讲科学养育孩子的新经验,虚心接受老人的意见;买一些科学育儿的读物,与老人交流学习体会,帮助老人接受新事物;对老人宠爱孩子等错误的做法,既要坚决表明自己的态度,又要耐心和老人商量,尽量减少正面冲突。

(3)老人在带孩子这件事上,也必须把握好自己的角色,明确自己是配角,主角是孩子父母。

不能喧宾夺主,大包大揽。同时,老人要加强自身学习,与时代同步,更新养育后代的观念,用科学知识教育孩子。总之教育好孩子是所有家人的共同的愿望,年轻的父母们和老人们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克服其劣势,让孩子成长得更好。

4.奶奶就是我的脚

案例:

点点4岁多了,早就是个奔跑自如的小鬼了,可奇怪的是,每次到外面去玩,只要奶奶在,他准保走不了几步就没劲,非缠着奶奶抱。那天全家人说好去动物园玩,爸爸妈妈出门前还与点点“约法三章”,要自己走。点点答应得好好的,可进动物园刚走了10来分钟懒劲就上来了,非要赖着奶奶抱。爸爸妈妈问:你的脚呢,没有脚我们就回家了。点点说:“奶奶就是我的脚。”爸爸妈妈还想说点点,奶奶却哈哈大笑:“瞧点点多聪明,算了算了,开开心心来玩,干吗扫兴呢。”说着就要去抱点点,爸爸当然舍不得奶奶抱,只好自己抱。

点点的父母经常很头疼:爷爷奶奶太骄纵孩子,弄得点点一点规矩都没有,在家非常任性,在外面又胆小。每次想教训点点都被爷爷奶奶制止,好几次想自己带孩子,可是一来苦于时间、精力有限;二来现在这孩子也离不开爷爷奶奶,成天就说“爷爷奶奶好,你们是坏人”。

像点点这样的“混养型隔代抚养”在我国也相当普遍,通常都是三代同堂,孩子由祖辈、父辈共同照料。父母想要严格管教孩子,苦于祖辈的庇护,而无从下手;想要单独带孩子,却又时间、精力有限。

针对点点这样的隔代抚养家庭如何尽可能地避免弊端,发挥优势呢?

对父母而言:

(1)如果可能的话,让祖父母和外祖父母轮流帮助带孩子,有利于父母成为孩子身边最亲密的人,利于自己在孩子心目中形成教育权威。

(2)孩子到了入托的年龄,一定要进入集体生活,用老师的力量来影响孩子和祖辈。

(3)感谢和尊重祖辈,鼓励老人丰富自己的生活,多参加集体性文体活动,如晨练、老年人俱乐部等,适当转移他们对孙辈的注意力和依恋。

(4)诚恳地与老人交流,问他们你们小时候是否任性,如果是你们提出孙儿一样的要求,会被答应吗。让老人明白,任性的孩子会遭遇更多的不如意。

(5)请专家来做老人的工作。往往父母在祖辈面前没有威信,但专家就不一样,能以专业的权威来影响老人的行为。

(6)提供给祖辈关于养育辅导的信息,鼓励祖辈参加育儿交流与学习,帮助他们了解优质养育的规律与方法。

(7)尽量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与祖辈争执,这样只能使你们双方都丧失权威,给孩子困惑或者笑话的机会。

(8)与祖辈讨论建立起必要的家庭规则,齐心协力养育孩子。

对祖辈而言:

(1)明确自己的角色,毕竟从法律上而言第一监护人首先是孩子的父母,祖辈只是“帮手”,而不能“替代”。

(2)别当着孩子的面数落孩子的父母,虽然他们是祖辈眼里的小孩,但却是孩子眼里的父母,这样会破坏孩子父母的养育权威。

(3)与孩子的父母多讨论孩子的发展,祖辈有的是经验与心得,而父辈有的是新观念与新途径,最好能相得益彰。

(4)如果总是发生矛盾,干脆明确分工。

比如孩子的日常生活听祖辈的,而玩耍、学习由父母负责,互不干涉,减少争执。像点点家的例子中,父母可以单独带他去动物园,相信这时小家伙肯定长脚了。

(5)节假日尽可能让父母多带带孩子,祖辈要善于自得其乐。

5.察言观色,看人下菜的天天

案例:

妈妈最近发现天天不像以前那样听话,也不那么活泼了。以到超市买东西为例,在天天刚刚懂得超市里有他想要的“好吃吃”的时候,妈妈为了让他知道这些东西是要用钱买的,不是每次都能得到的,便刻意地带他进去不买东西就出来,当碰到天天想要而家里有的东西时,妈妈便告诉他家里有不能买了,而他每次都很听话,从来没有因为这事哭闹过。可是最近,爷爷奶奶带天天出去遛弯必进超市,只要是他想要的他们便二话不说地买回来。为了这事妈妈提出了意见,可爷爷却说:“又没几个钱,孩子想要就给他买呗”。

最让妈妈苦恼的是现在天天一遇到不顺心的事便会扯开嗓门大哭,刚一批评他,明明是他自己的错误,爷爷奶奶却赶快把他抱开,一边当着孩子的面说:“你不在我们好好的,你一回来就训她,小孩子能犯多大的错,他要什么你就给他什么嘛。”

其实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只要妈妈说不让干的,他一哭闹,爷爷奶奶就让干了!每次事后妈妈和爷爷奶奶说道理,他们也都说明白,可就是做不到!还说,总得有唱红脸的,有唱白脸的!渐渐地天天学会“看人下菜”了,在妈妈这里得不到满足,他便会去找爷爷奶奶,而这一招屡屡奏效。

从天天的案例中可以明显看出,妈妈和爷爷奶奶的教育观念分歧很大,而妈妈的教育力量要远远小于爷爷奶奶对孩子的庇护产生的负面影响。

“又没几个钱,他要就给他买呗”“小孩子能犯多大的错,他要什么你就给他什么嘛”……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对于这样的话肯定不会陌生。老人们可能只是觉得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不想在物质上“委屈”孩子,再者有些老人认为给孩子物质上的满足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其实不然,长久下来孩子就会认为,任何东西只要自己想要就都能得到,而且他知道该跟谁要、不该跟谁要。其实,就像天天的爷爷奶奶,所有的道理都懂,就是做不到,只因为对孩子的爱已超出了限度,成为了溺爱。

并不是孙子要什么就给他什么才是对孩子的爱,更多的时候这种做法是对孩子的“害”。因此,作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对孩子的爱一定要把握好“度”,同样,对孩子的物质满足也要把握好一个“度”,同时对孩子父母的教育加以协助,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才是最大的帮助。

6.老少两代互相学习的隔代教育

案例:

佳佳的奶奶说:我喜欢带孩子,每天带孩子出去晒晒太阳,和小区里其他小朋友的家长聊一聊。没事时,我也翻翻关于育子和营养方面的书籍,挺长见识的,每天虽然很累,但非常有意思。

但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两代人之间难免会有一些小摩擦。刚开始给佳佳父母带孩子时,我心里也不痛快,也有过一些小争吵。儿媳妇一天打七八个电话,不是问喝奶了吗、喝了多少毫升,就是问今天大便了吗、洗完澡抹没抹护肤霜?这不明摆着不信任我吗?孩子的爷爷时常劝我,孩子的妈妈也是为了孩子着想,问来问去不都是疼孩子嘛。现在教育孩子,不能沿用我们年轻时的方法了,某些方面也需要向孩子的爸爸妈妈学习。年轻人教育孩子都讲究自信教育、鼓励教育,我们这些老人也需要鼓励。

现在,我们一家很快乐,儿子儿媳也非常孝顺,知道我们带孩子很辛苦,周末从不让我们看孩子。春节,报了团让我们去海南玩了一趟。

的确,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祖辈和父辈之间难免会出现一些小摩擦,但佳佳的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在教育她时做到了各自发挥优势,相互补充,相互尊重,取长补短。

父母与孩子是以血缘为纽带的亲子关系,是谁也无法替代的一种教育责任和义务。孩子对父母的依恋感和安全感是一种天然的情感关系,也是谁也无法取而代之的。

祖辈对孙辈的教育不应该也不可能取代父辈的教育。隔代教育的进入与参与,并不意味着父母的责任因此可以豁免。

祖辈教育固然有其时间和空间上的优势,但在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上难以摆脱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在“人才观”、“教育观”和“亲子观”上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一般而言,年轻父母亲带孩子都相对“理智化”,年轻人的思维方式比较灵活,和孩子沟通比较方便,也懂得如何和孩子交流,带孩子比较科学。但绝大多数老人带孩子都趋于“感性化”,经常由“疼爱”而发展到“溺爱”,总是顺着孩子的心愿走,甚至许多老人带孩子还表现在吃饱喝足、不磕碰的心理上,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都无法和当今社会相适应。比如,幼儿园按照科学喂养食谱给孩子烹饪每天的饭菜,偶尔添加一些粗粮细做的食品,这本身对孩子发育有好处,均衡营养,年轻家长都认为是好事,但一些老人就有意见,嫌给孩子吃粗粮了。这就明显反映出老人和年轻人在教育观念上的差异。

因此,祖辈应在对孙辈的教育中合理定位,做到不错位、不越位,祖辈应乐于当配角,当好称职的配角,不要越俎代庖。祖辈与自己儿女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尊重、相互学习、共同学习,跨越“代沟”,形成“合力”,营造一个两代人之间沟通分享、优势互补的家庭环境。如果祖辈教育不能正确定位,不管是错位还是越位,都必然会造成父母对子女教育的“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