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我最喜欢外婆,我怕妈妈,我不喜欢爸爸
案例:
贝贝平时和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住在离幼儿园很近的小区内。周末由爸爸妈妈接到自己的家中,离外公外婆家很远。由于贝贝的爸爸妈妈工作很繁忙,所以平时无暇照顾到贝贝的生活和学习。贝贝的外公外婆文化素养较高,外婆尤其重视孩子的生活,对贝贝照顾得无微不至。贝贝最依赖的人是外婆,因为在家中,外婆包办了所有贝贝自己能够做的事情,如自己独立吃饭、穿衣等。
由于贝贝大多数时间和外公外婆住在一起,孩子的养育和教育大部分由已退休的外婆承担。外婆经常和老师交流孩子在家的情况,对孩子是非常宠爱的。但是贝贝的妈妈的教育态度是要让孩子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对孩子的坏习惯一定要改正,对孩子的期望也很高,但可能在教育方式上有问题,有的时候贝贝对妈妈有所畏惧。所以,妈妈总觉得外婆太宠着孩子,外婆总觉得妈妈对孩子的要求太严厉。可以看到,贝贝接受的是两种不一样的教育方式,但却有着同样的目的——让贝贝健康快乐地成长。贝贝和爸爸的关系一般,由于工作关系爸爸会长时间不在家中,贝贝很长时间才能看到他一次,就造成贝贝与爸爸关系逐渐疏远,不够亲密。
所以,贝贝经常会说:“我最爱外婆,我怕妈妈,我也不喜欢爸爸。我喜欢我和外婆的家,不想回他们家。”
从上边的案例可以看出贝贝家的家庭教育态度极为不一致:孩子从出生就由外婆抚养,因此对外婆异常依赖。外婆的教育观念没有得到及时更新,认为只要将孩子的生活照顾好孩子就会健康、而忽视了孩子心理的发展和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孩子的母亲又过分要求孩子独立,形成了两种冲突的教育观念。这就形成孩子在平时在放松的环境中生活,而到了周末和父母亲在一起的时候,由于母亲看不惯孩子的行为而严厉地定下各种“规矩”,导致孩子对母亲产生了畏惧的心理,而爸爸没有发挥任何教育作用,跟孩子关系极为疏远,导致贝贝更加依赖外婆。
贝贝家的亲子隔阂问题以及贝贝的自身问题,需要全家人首先取得一致的家庭教育观念,然后改正各自的不足,发挥各自的长处。
第一,建议孩子的父母和外公外婆多沟通,树立统第一章正确的教育观。
在和孩子家长的沟通中可以了解到,由于工作忙碌的关系,孩子的父母与外公外婆沟通的时间和机会也很少,而多与孩子接触对于孩子的教育的有效沟通是必不可少的。通过交流孩子的平时的表现,分析孩子行为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策略是很有必要的。让孩子生活在和谐的、统一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下不仅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有利于孩子的个性发展和智力培养。
第二,外婆对孩子过分宠爱,教育方法有待提高。
孩子有不少的坏习惯,如不愿意自己吃饭,在幼儿园午睡时要抱着自家的小毛毯,不太愿意和别的孩子交往,这一系列的行为都和外婆的过分宠爱有关。在家中,孩子都是由外婆喂饭的,而孩子要抱着小毛毯睡觉是外婆允许的,因此可以说外婆没有及时对孩子进行入园前的教育。
孩子的外公外婆还停留在让孩子吃好、玩好的落后的教育方式上,这和现代的教育观念有很大的差距,希望他们了解最新的教育观念,学习到优秀的教育方式,从而在思想上更新教育观念,在行为上改善教育方式,真正地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第三,妈妈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培养不够、要求过分严厉。
相比较外婆而言,妈妈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只有周末的两天,在这两天中,要和孩子树立良好的情感,改正孩子不良的习惯是很难的。在这个过程中,妈妈又是急于求成,孩子又被改造得很不快乐,更加拉大了孩子与妈妈的距离。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情绪和行为。根据心理学家分析,孩子在出生后就有神经类型的差异,这些差异在后天的生活和教养下,不断地改变,有些类型特点给掩盖了,有些则更加发展了。由于儿童生活条件、环境的不同,受教育的不同,所以发展的倾向也就不同,特别是儿童的性格形成与其母亲的态度有着直接关系。如果母亲的态度是支配型的,儿童的性格则是服从、无主动性,消极和依赖、温和的。如果母亲的态度是照顾过度的,儿童的性格则是幼稚、依赖、神经质、被动、胆怯的。因此,建议贝贝的妈妈改善对待孩子的态度,多鼓励孩子,拉近和孩子的距离。
第四,爸爸对孩子的教育是缺失的。
父亲由于工作繁忙,一周见到孩子的次数不多。因此他对孩子的关爱是有限的,导致孩子对父亲的依赖很少。父亲对于孩子的教育了解得不多,只在物质上满足了孩子的需要而没有及时地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去。
因此,建议贝贝的爸爸能够多抽出时间来关心孩子的教育,和孩子培养良好的情感,因为父亲在孩子的教育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5.怕啥,我爷爷帮我兜着呢
案例:
青青过完年10岁了,上小学二年级,虽然爸爸妈妈住楼上,爷爷奶奶住楼下,但是从两周岁开始只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爷爷特别疼这个孙子,生活都是爷爷照顾,连奶奶基本不怎么管,但是最疼孙子的爷爷的一言一行却深刻地影响着青青。
平时每次吃饭的时候青青总是把碗推到爷爷面前:爷爷,盛饭!或者把虾递给爷爷:爷爷给我剥!前几天,青青的爸爸妈妈在爷爷家吃饭,奶奶让青青爸爸给青青盛饭,爸爸说:自己盛!爷爷奶奶马上就不高兴了:你是他亲爹啊,给他盛个饭还那么多废话!刚吃过饭,青青就去上开心农场偷菜,爸爸见他不写作业光玩游戏就说了他两句,青青不屑地回了他爸爸一句:“你懂个屁!等写完作业再来收菜,早被人偷走了!”爸爸一听,脸就黑了,还没等发作,就被青青爷爷推出了门口。
一次,青青测试没考好,怕他妈妈骂他,爷爷安慰他:“不怕!这事不告诉你妈妈,全家人都会帮你瞒着她!”这之后的期末考试青青考得更差,奶奶看了成绩说:“完了,你妈妈这次肯定会不高兴的。”他却完全不当回事地对奶奶说:“怕啥?我爷爷帮我兜着呢!再说,我妈要是说我,我爷爷让我跟我妈妈这样说‘你管过我吗?你没管过我就别管我考多少分!’”
青青还养成了其他一些坏习惯,总结下来有:
(1)不尊老爱幼,完全不把自己的父母放在眼里。
(2)逃避责任,推卸责任。
(3)随意撒谎。
(4)没有礼貌,没有涵养。
(5)没有一颗善良的心。
(6)骄横跋扈,还特爱吹牛。
(7)学习成绩不好,基础知识匮乏。
(8)自理能力很差。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孩子小时候都是一张白纸,青青今天的样子只能说是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当造成的,尤其是爷爷的过度保护,这通过“你是他亲爹啊,给他盛个饭还那么多废话!”以及“不怕!这事不告诉你妈妈,全家人都会帮你瞒着她!”等等都能表现出来。可是,作为爷爷从来没有想过,孩子总是要长大,自己终究不能给孩子盛一辈子的饭,给孩子兜一辈子的事,自己这样的做法无异于从小剪掉孩子的翅膀,使他永远不可能自己独立飞向天空。
可以说,青青的所作所为完全是爷爷“教育”的“成果”,爷爷确实由于过度溺爱、庇护使孩子形成了现在的性格。但是也不能把责任完全推到爷爷奶奶身上,青青父母“生而不教”——没有承担起自己对孩子养和教的责任,使亲子之间感情疏远,也是致使家庭教育失当的重要原因。
其实教育的实施效果并不一定是因为隔代与否,关键是要懂得教育、懂得孩子,懂教育的爷爷奶奶们也不会带出这样的孩子。但不管怎样,孩子的父母都不可以完全将教育大权交出,都说隔代教育代替不了亲子教育,如果父母对孩子不闻不问,那么还不如不生孩子!
因此,两代人在养育第三代的时候一定要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对于青青这样的家庭,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之间只是楼上楼下的距离,更容易做好分工——爷爷奶奶在孩子父母上班期间负责孩子的日常生活起居,教育还是由孩子父母来进行。因此,爷爷一定要放手孩子的教育,或是平时也要多掌握一些现代科学教育方法,改变自己陈旧的教育观念。而爸爸妈妈一定要多和孩子在一起,晚上吃过晚饭让他回家做作业、睡觉,这样既拉近了和孩子的距离,也便于实施对孩子的教育,没有了爷爷奶奶的庇护,更容易树立父母的教育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