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旧账和前嫌也有两种:一种在公,另一种在私。如果员工只是曾经冒犯过管理者,或与管理者存在着某些私人的过节,而没有在公事上出过岔子,这样就更应该重用。管理者应该认识到,员工和自己的首要关系就是工作上的关系,只要他在工作上是称职的,就不应该因为私人过节而故意不用他。
管理者应该认识到,员工和自己的首要关系就是工作上的关系,只要他在工作上是称职的,就不应该因为私人过节而故意不用他。春秋战国时代的齐桓公,就是一个敢用、善用得罪过自己的人才的贤君。在齐国君主僖公刚去世时,齐国各公子争夺王位,其中最有竞争力的就是公子纠和齐桓公公子小白。当时,管仲是公子纠手下的头号谋士,不仅多次出谋划策想要杀害公子小白,还曾经亲手用箭射杀他,差点没把他一箭射死。后来,公子小白终于坐上了王位,并率领齐国打败了支持公子纠的鲁国,还要求鲁国杀死公子纠,交出管仲。
消息传出来后,大家都十分同情管仲,有人甚至建议他自尽,以免受齐桓公的折磨。管仲笑笑说:“如果小白要杀我,我早就和主君一起死了。”于是,很坦然地被押送回了齐国。
但让管仲没有想到的是,齐桓公居然马上任命自己为宰相。难道他居然不计较自己的一箭之仇了吗?
原来,齐桓公身边的谋士鲍叔牙是管仲的好朋友,十分了解管仲的才能。他极力向齐桓公推荐管仲,说国君若想要治理国家,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齐桓公听了十分满意,才有了这样的举动。正因为齐桓公能不计较个人恩怨,大胆重用过去的仇人,才成就了他的霸业,成为春秋五霸中最先称霸的国君。
如果管理者爱计较员工过去的错误,还会让员工们因担心犯错的习惯而推卸责任,永远不敢站出来承担后果和责任。如果管理者爱计较员工过去的错误,还会让员工们因担心犯错的习惯而推卸责任,永远不敢站出来承担后果和责任。人人都将这样想:我总是小心翼翼行事,我是不可能犯错的,一定是别人负责的某个环节影响到了最后结果。避免犯错、逃避责任将成为员工工作的主旋律。这种情况发展到极端,每个人都不愿作决定,避免采取任何可能导致失误的行动,最终导致工作效率的低下。于是公司中人人被动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创造力,没有人敢坚持自己的观点——这样的公司,离倒闭也不会太远了。
对待员工过去的错误,管理者们必须改变传统保守的看法,学会将它看成是企业的财富,能促进企业的进步。对待员工过去的错误,管理者们必须改变传统保守的看法,学会将它看成是企业的财富,能促进企业的进步。美国某公司一位高级主管,由于工作失误给公司造成了1000万美元的巨额损失。为此,他心里十分紧张,害怕公司会开除自己。他甚至已经开始考虑其他公司会不会接受自己的“跳槽”。但是,第二天他接到的居然是董事长的调动书,让他担任另一个重要职位。他非常吃惊地问明原因,董事长只是很平静地说:“开除你或者降你的职固然简单,但这样岂不是浪费掉我们在你身上所交的1000万美元的学费?”这出人意料的激励让这名高级主管产生了巨大的动力。后来,他果然凭着丰富的经验和多年磨砺而得的经营智慧,最终为公司创造了巨大的价值,远远超过了这1000万美元的损失。
董事长的做法是非常有远见的。员工过去的失误,只要善加利用,就是企业的财富。
12.6 “不揭穿”真相
作为管理者,对员工必然是有要求的。比如,要求他们对公司忠诚,要求他们努力工作,要求他们遵守公司制度,等等。如果员工没有达到要求,管理者一般都不会漠视,这也是为了整体的利益考虑。但是,有些时候,管理者也需要有所包容,需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当然,如果员工犯下不可收拾的错误,触犯到公司和管理者的根本利益时,管理者完全可以利用手中的权限,给予严重的处罚,甚至开除这个员工。但是实际上,很多员工的错误并不会严重到威胁公司存亡的地步,严重惩罚固然能树立良好风气,但对事情的解决并没有直接的和明显的好处,还可能弄得两败俱伤,双方谁都落不了好。
面对员工的问题,只要不是根本性的,管理者就可以采用一种更高明的方法来处理,那就是“不揭穿”真相。所以,面对员工的问题,只要不是根本性的,管理者就可以采用一种更高明的方法来处理,那就是“不揭穿”真相。这样不仅可以使管理者自身显得宽容,还可能感化有问题的员工,使他认识到自己的不对,羞愧之余更加用心地工作。所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用诚心才能换来忠心。
某企业管理者要求很严格,他对员工工作的完成时间、完成情况都作了一定限制。但是由于某些原因,有一次员工们都没有按时完成。大家都觉得他为人严厉,一向没有人情可讲,也就不指望向他解释,一致决定虚报数字,先蒙混过关再说。没想到这次集体造假被管理者发现了,他先是非常生气,决定要按照规定办事,严惩带头的几个人,好让员工们知道他的厉害,不要再想着欺骗他;但是回过头来想一想,这样他就会真的在员工们心中造成“不通人情”的印象,让全部的下属都下不了台,以后抱成一团跟他这个管理者作对,这显然对以后的管理不利。
经过仔细的考虑,他决定采用比较温和的办法。在阶段总结会上,他说:“我要表扬大家,因为你们在这段时间内,尽管面临了许多问题和意外情况,却仍然按时地完成了工作,大家的工作总结上的数字说明了一切。不得不说,这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的,也是让我非常为你们骄傲的。”散会之后,他给每个员工发了奖金和加班费,还提拔了几个管事的员工。
员工们非常惊讶,因为他们知道报表上的数字只能糊弄一时,也没有指望真能瞒过这位一向以精明著称的管理者。他们是抱着“两败俱伤”的心态集体造假的,但却被管理者照单全收了。羞愧之余,他们也对这位管理者非常感激,并了解到他人性化的一面,感觉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不少。
这位管理者就这样得到了所有员工的拥护和尊敬。以后的日子里,他跟员工们合作得非常愉快,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的问题。
这位管理者的做法非常值得借鉴。
首先,他用大度的态度对待员工的问题,照顾了员工的自尊心,给员工保留了面子;
其次,他巧妙地暗示了自己已经发现真相,并没有被蒙蔽,这时他的宽容就不是愚蠢的疏忽,而是刻意的原谅;
最后,他不但保留了员工的情面,还给予了赞扬,并发放了奖金和加班费。
对这样宽厚包容的管理者,哪个员工好意思再糊弄他呢?如果不好好工作,就太辜负他了。
管理者不能阻止员工犯小毛病,但却可以用自己的大度和宽容唤起员工主动改过的信心和力量。不揭穿员工的问题和毛病,诚恳、厚道地宽容他们对自己和公司利益的侵犯,可以使得管理者避免以恶抗恶和陷入报复的心理怪圈,还可以让自己赢得员工的尊敬和感激,在员工中建立良好的声望。有什么比得到员工的心更为宝贵呢?要知道一个管理者成就事业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人心,没有比得到员工的全力协作更大的助力了。
管理者不能阻止员工犯小毛病,但却可以用自己的大度和宽容唤起员工主动改过的信心和力量。